



 
   丁樱(1951—),女,汉族,江苏南京人。毕业于河南中医学院(现河南中医药大学)中医系,二级终身教授,先后为北京中医药大学、上海中医药大学、河南中医药大学中医儿科专业博士生导师,河南中医学院教研室主任、儿科研究所所长、第一附属医院儿科主任、儿科学科带头人、儿科医院院长、儿科终生名誉主任、儿科学科学术带头人。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全国首批名中医,国家教学名师。全国第四批、第六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全国第二批名老中医工作室专家,全国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河南省教学名师,河南省优秀专家,河南省跨世纪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先后兼任中国民族医药学会儿科分会会长、中华中医药学会儿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世界中医药联合会儿科分会副主委、全国中医药高等教育学会儿科分会副理事长,河南省中医、中西医结合儿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全国中医临床重点专科小儿协作组组长、小儿紫癜专病协作组组长、国家儿童用药专家委员会委员兼中药评价组组长。
学医从医52年,始终在临床。20世纪60年代末曾短期从事西医、初涉中医,后入学中医,近42年致力于中医儿科临床、教学和科研。在儿科疾病尤其是小儿肾脏疾病的诊治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提出“扶正祛邪,序贯辨治”的治疗方法。围绕中医药疗效较早开展了肾脏病理、免疫、细胞及分子水平系列研究。对儿科使用雷公藤的剂量、副作用及中药干预等开展了近30年的研究,为儿科使用中成药雷公藤多苷提供了依据。研制的3种院内制剂(清热止血颗粒、肾必宁颗粒、梅连散颗粒)广泛应用于临床。以第一责任人主持科研课题24项,其中国家“十一五”“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重大课题和国家自然基金课题共4项、省部级课题18项、厅级课题2项;获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及河南省科技进步奖共15项,其中作为第一责任人的6项中有部省级二等奖3项、三等奖3项;编写专著23部,其中国家级规划教材9部(任主编3部、任副主编6部);主编个人经验专著2部,其他学术专著12部(任副主编4部、任编委7部、任编者1部);发表学术论文225篇(作为第一作者的有119篇,其中核心期刊64篇)。
 
     
     
     
     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中西医结合儿童医院团队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