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三个关键点,提高预约成功率

在电影《当幸福来敲门》( The Pursuit of Happyness )里面有一个非常经典的桥段:由威尔·史密斯饰演的主人公克里斯·加德纳向一位富豪推销股票。在电影中,克里斯面临太太出走、独自抚养孩子、被房东赶出家门流落街头的窘境。坦白地讲,作为一位股票经纪人,如果不能签单就拿不到提成,而没有提成克里斯父子就无法生存。所以,克里斯把唯一的希望都寄托在了这个富豪客户身上,尽管敲开了对方的门,结果还是被无情地拒绝了。但在销售过程当中,克里斯发现了一个小细节:客户和他的儿子之间存在矛盾。这位富豪平时工作繁忙,没有太多时间陪伴孩子,他曾经答应过要跟儿子一起去看一场橄榄球比赛,但始终没能兑现。在捕捉到这个细节后,克里斯想尽各种办法搞到了球票,邀请到客户和他儿子一起去看球赛,终于成功地签下了他人生的第一单。

在销售过程中,“预约客户”是个频次非常高的动作,也是二次拜访的关键一步。因此,如何预约客户就变得非常重要。销售员最怕的就是“无效拜访”,既浪费时间、精力,也会伤害到客户。而且,很多优秀的销售员都会卡在这个地方。

其实,客户预约的核心在于厘清拜访的目的。预约只是一个动作,目的是争取拜访的机会。如果没有拜访目的,就意味着你的预约成功率会很低,甚至几乎为零,即使预约成功,结果也常常变成无效拜访。

过去,在阿里巴巴,我们有严格的制度,要求每个销售员每天拜访几家客户,并且要将自己跟客户谈话的主要内容进行归档、记录和总结,还要对拜访后的客户状态进行更新和重新归类。我们经常用“A、B、C、D”四个字母来分别代表客户的不同状态,对于不同状态的客户,我们二次拜访的目的也不相同。例如,A状态指客户的意识比较好,已经把产品讲得很透彻,挖掘需求比较充分,对客户的质疑意见基本上处理完毕,可以判断客户在一个月内就有望签约合作。这个时候,我们再去拜访的目的其实就是签单。而对于C类和D类状态的客户,拜访可能只是一次关系维护。

客户的状态提升过程就像烧水一样,需要将水温从常温一直提升到100摄氏度。每一次拜访,我们都能够清楚判断这位客户的“水温”提升了多少,一次次拜访实际上是递进的过程,而不是倒退或者反复聊一些没有意义的话题。

在这个环节,很多销售员会产生误解,缺乏对客户进行管理的概念。客户管理,其实不只是要保持拜访的节奏,更多的是一种状态管理。也就是说,跟一位客户谈很久并不可怕(有的客户谈上半年甚至一年都非常正常),但不管谈多久,我们都要对客户的整体状态非常清楚。如果我们始终清楚客户的状态,很清楚每次拜访的目的,那么就可以据此去设计预约说辞,剩下的就是时间和形式了。

首先,基于拜访目的,我们要设计一个“预约点”,通俗来说就是要找一个拜访的理由。很多销售员在预约这个环节上卡壳的大部分原因,就是没有找到清晰明确的预约点。

举个例子,不少销售员是这么预约的:“今天下午您在不在公司?我正好路过,来看看您。”这句话听起来好像没什么毛病,可是当我们站在用户角度进行换位思考的时候,就会发现问题:“我有什么好看的呢?上次不是已经看过了吗?”还有的销售员会说:“您看我们已经谈了很久,您也很认可我们。要不今天下午咱就把合同签了吧?”对方的回答往往是:“先不签,下次吧,我再考虑考虑。”

过去,我在带团队的时候,每当有销售员用电话预约客户,我总会在他身边听。我发现有的销售员会很紧张,或者根本就没有想明白这次去到底是要干什么,总会卡壳,这时就会出现结结巴巴、预约失败的状况。因此,当我们预约客户的时候,必须在说辞上把预约点表达出来,把拜访目的说透彻。客户会据此判断自己有没有兴趣,如果有兴趣就见销售员,没兴趣就不见。

所以,这里就衍生出了预约客户的第一个关键点,叫“ 预约兴趣点 ”。我们常用的方法是请教学习和探讨分享。

“王总,上次和您聊完以后,我受益匪浅,尤其是您对国际贸易局势的分析,真的很透彻。回来以后我消化了一段时间,其中还有几个点不是很明白,今天正好路过您这儿,想再向您讨教、学习,您看可以吗?我现在就在您公司楼下。”为什么这段预约说辞中要加上最后那一句“我现在就在您公司楼下”呢?这里存在加大“拒绝成本”的要素,原本客户很可能说“你不用来了,我今天正好忙”,加了这一句,他很可能就不好意思拒绝你了,你的机会就更大了一些。每个人都有分享的欲望,甚至有一些客户特别喜欢分享,很愿意指教那些喜欢学习的人。所以,对于这个类型的客户,用请教学习的方法还是比较管用的。

另一种方法是探讨分享。“王总,前段时间我跟您沟通完以后,真是受益匪浅。后来,我又把您教我的那些东西分享给了另外一个客户,就是您认识的那个李总。李总还表扬了我,夸我非常专业。我告诉他说,这是王总教我的。李总上个月刚刚跟我们合作了,运气非常好,最近签了好几个单子。今天,我正好去他那儿,他把这个月怎么签海外单子的过程分享给了我,我第一时间就想到您了,迫不及待地想过来也跟您分享一下。我现在就在您公司楼下。”这种探讨分享的逻辑就是:在上一次拜访以后意犹未尽,可以就某个话题继续探讨,或者是发现了一个比较有用的点,想过来分享。

这里就出现了第二个预约关键点,叫“赞美加主动”。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我列举的两段说辞里有两个共同的特点。第一,要赞美客户,在任何预约说辞的前面都要加上一段赞美,可以是基于上次拜访后的回馈,这样就能向客户传递以下信息:我们的沟通是有效的,是有帮助的。第二,积极主动就能够降低客户拒绝的概率,增加预约成功的机会。比如“我现在就在您公司楼下”,而不是“您什么时候有时间,有空的话我就过来”。

那么,什么时间段是最佳的预约时机呢?根据我们的经验,通常是在午饭和午饭后,也就是中午11点半到下午1点这个时间段。因为客户一般早上都比较忙,到了中午才会稍微放松一下,思路也会比较清晰。第二个比较好的预约时机是晚上8点到9点。优秀的老板通常会在晚上对一天的工作进行思考和总结,留有充分的时间来进行判断和分析,也能够静下心来去听我们的说辞。

最后就是采用什么样的预约形式。在互联网时代,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形式也越来越多元化。通常,采用电话沟通代表了重要且紧急的事情,而日常沟通最常用的是微信,邮件这种形式在国内其实不是主流,在销售中主要用于给客户发一些产品资料。此外,通过快递这种形式,给客户邮寄一份小礼物(比如电影《当幸福来敲门》中的球赛门票),作为预约时的敲门砖,可以使预约成功率更高一些。当然,礼物不能太贵重。中国是一个礼仪之邦,大家都讲究礼尚往来,尤其是在一些节假日,大家可以灵活使用。

所以,我们要做好判断和选择,不同的拜访目的对应不同的沟通渠道。在预约时,我们常用的是电话和微信这两种方式。特别是微信,可以在跟客户沟通的时候发一些表情或者分享一些好的文章,平时也便于进行客户管理。

客户预约只是一个动作,在此之前的铺垫也非常重要。如果隔了三个月才进行第二次拜访,而这三个月中你跟客户间没有任何互动,哪怕说辞设计得再好,预约的成功率也不见得会很高。事实上,预约是前一次拜访的结局,也是新一轮拜访的开端,销售就是在这样的循环中进行的。

这里就出现了预约的第三个关键点,也是最后一个关键点,叫做“预约铺垫”。当我们完成一次拜访后,一定要为下一次拜访做好铺垫,留下再次拜访的机会。尤其是对于那些对时间管理要求特别高的客户来说,这既是对客户的尊重,也是高效销售的体现。

那么,如何为再次拜访做铺垫呢?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实用的小技巧,叫做“留一手”。

我们常常会在聊得兴致高涨的时候收不住,恨不得把所有知道的都一股脑儿在这一次拜访里面全部讲完。实际上这并不是好事。你可以在某个关键点上留一手,故意不说或点到为止,以此成为下次拜访的契机。通常,这个动作会在销售即将结束的时候做,也就是说在对这次拜访做总结陈述的时候做。

不妨做个简单的演示。“王总,再次感谢您在百忙中抽空,跟您的沟通很愉快,也很受益,尤其是您对行业以及国际贸易形势的判断和分析非常专业,受教了。看您比较忙,也不忍心再继续叨扰了,回去之后我还得好好地消化消化。要跟您说声抱歉,实际上对于您所属的行业,我们公司还真有一些非常专业的数据和报告,由于今天来得比较匆忙,我忘了带,我想回去之后整理一下,下周二下午两点我给您送过来,到时候还想再听您给我讲讲行业状况以及分享您的创业故事,您看可以吗?”在这样一段说辞里面,实际上有两个重要的点:一个是留下了再次拜访的机会,也就是那个所谓的数据报告;另一个是把时间精确到下周二下午两点。

预约兴趣点、赞美加主动、预约铺垫就是预约客户的三大关键点。 销售工作其实就是一个循环,环环相扣。就会形成销售节奏,而把握节奏、瞅准时机,就能签单。 hreR+5Ss0bXduGyv5/2d84VPmud8R2GGmncJXm3el1atOnyIUewiZJta8i1JBx4S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