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教育这件大事儿

1.《沙家浜》现场

苗苗外公喜欢传统戏剧,时不时自己在家里哼上一段,顺带熏陶一下小苗苗。4岁时,她就学会唱《沙家浜》经典选段“智斗”中刁德一的唱词。只见她歪着脑袋,皮笑肉不笑地唱着:“阿庆嫂,真是不寻常,我佩服你沉着机灵有胆量,竟敢在鬼子面前耍花枪……”如果给她穿上一身黄军装,再歪戴一顶军帽,那演出效果绝对堪比名角大牌。

在我们家里,时不时也会出现智斗中的场景,多半是女儿扮演刁德一的角色,刁蛮任性,苗爸扮演胡司令,相信“枪杆子里出政权”,而我则是阿庆嫂的化身,在中间调和。

一天早上,客厅里就上演了这样一场“智斗”。当我们准备送苗苗去幼儿园时,她三下五除二地把外公给她买的新靴子穿上。这双靴子不太合脚,大了许多,需要拿去换。因此我们希望她别穿这双鞋,但她非常喜欢,穿上就不愿意脱下来。

胡司令(苗爸):“小刁,这双鞋子太大了,我们换上别的鞋子吧。阿庆嫂,你来看看,这鞋子是不是太大了?”胡司令意在与我结为统一战线。

阿庆嫂(我)走过来,用手摸了摸她的脚,然后说:“司令,你说得对,这双鞋子是大了,都放得下我一个指头了。”

小刁(苗苗)不为所动:“不,我就要穿这双鞋子上学。”

胡司令说:“鞋子太大,如果穿久了,脚就会变形。你想不想到亚运会上去举中国队的牌子?如果你穿这双鞋子,走路就不好看,以后就不能去举牌子了。”亚运会开幕式的礼仪小姐是苗苗的偶像,她一直向往着长大之后就能干那个活儿。这也是胡司令的惯用招数,一般会将某件事的后果以极为严重的方式描述出来。

小刁坚持说:“不,我就要穿这双鞋子上学。”

阿庆嫂过来打圆场了:“刁参谋长,能不能这样?你先穿别的鞋子,然后叫外公去换一双小一点的鞋子,明天你就可以穿着新鞋上学了。”

小刁非常固执,扭头说:“不。”

阿庆嫂继续帮她找台阶下,说:“那我给你一个选择。如果你脱下这双鞋子,换上别的,我就让你吃干果。”

阿庆嫂想贿赂她,可小刁是有性格的,她坐在地上,不为所动:“不。”

阿庆嫂有点恼羞成怒了,脸色顿变,严厉地说:“如果是这样,你就一直坐在地上,别去上学了。”

小刁拍手称快,连声叫着:“好,我今天就是不想去上学。”

眼看这招也不灵,阿庆嫂又使出一招:“可以。但是你只能待在家里,不能去公园,不能出去玩。什么也做不了。”

胡司令见阿庆嫂的招数不灵,便又走过说:“小刁,你给外公打个电话,让外公今天去给你换。放学回到家里,你就会看到漂亮又合脚的鞋子,想怎么穿就怎么穿。”

小刁顺势站起来,高兴地说:“我们不用等,现在就去换吧。”

胡司令一看事情的发展与预期不对,赶紧转换话风:“现在换不到,售货员叔叔没上班。你先上学,爸爸一会儿换好了,给你送到幼儿园来。”

小刁转头想了想,说:“那我先穿着,放学再去换。”

胡司令耐着性子说:“鞋子弄脏了,就换不了了。”

小刁顺势往地下一坐,发狠说:“那我就不去上学了。”

胡司令准备强行拉她起来,她死活不肯,继续赖在地上。司令气得吹胡子瞪眼睛,干脆跑到阳台上抽烟去。

阿庆嫂从厨房里出来,对胡司令说:“司令,别管她。她喜欢坐地上,就让她坐着,自己反思一下,到底怎么办。”

胡司令和阿庆嫂都各自离开。小刁一个人坐地上,哭起来,大声叫着:“阿庆嫂,我流眼泪了,我流眼泪了。”阿庆嫂递给她一包餐巾纸,继续忙自己的活。

两分钟后,小刁站起来,自己脱鞋子,一边脱一边说:“拿去给我换一双小点的吧。”等阿庆嫂帮她穿另外的鞋子时,她笑着说:“我要吃干果。”她还没忘记这茬儿呢。

整个智斗过程持续了十来分钟,没有打斗,没有摔东西,除了小刁洒了几滴眼泪,没有其他大的冲突。现在回想整个过程,有什么地方是值得今后改进的呢?我们在这期间,分别用了“威胁法”“贿赂法”“二者择一法”“TIME OUT”,最后生效的是“TIME OUT”。

虽说我和苗爸没有动用武力征服,但其间似乎并没有深刻地理解孩子非穿新鞋不可的感受,终究站在家长的角度看问题,少了一份同理心。如果当时我们能放低身段,蹲在她面前,关切地问她为什么想穿新鞋,听她表达内心的感受和想法,效果是不是迥异呢?

爱,既是陪伴,也意味着尊重。

2. 恼人的数学教育

“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是谁说的?荒谬至极。人生不是一场50米短跑,而是一场马拉松。从起跑线上就开始拼,到末了,还有体力冲刺吗?话虽如此,眼看着还有一年就得上小学了,我还是想培养培养她的数学能力。

“苗苗,5+5等于多少?”

她歪着头想一想,说:“6”。

“不对”,我伸出两只手,“看妈妈的手,五个手指头加五个手指头是多少?”

她认真地用小手点着我的指头,高兴地说:“9”。

我低下头看看,每一根手指都健在,为什么加在一起只有9个呢?

“不对,难道妈妈少了一个指头吗?再数数。”

小姑娘又数了一遍,这次大声地说出了:“10”。

我深呼吸一下,继续巩固刚才的学习成果。“好,宝贝,现在告诉妈妈,5+5等于多少?”

“刚才不是告诉你了吗?”小姑娘开始不耐烦了,用铅笔在纸上乱画。

“妈妈忘了。你再说一次吧。”我央求道。

“6、9……”她用眼睛观察着我的表情,试探着说。

我强压住心中的不满,依然耐心地等着,她终于说出了“10”,我这才松了一口气。现在我要推动她深入持续地学习加法,于是接着问她:“那10+5等于多少?”

“11”她兴高采烈地回答。

“为什么会等于11呢?那么10+1等于几呢?”我的情绪开始有点焦躁了。抓过苗爸的手,让女儿看着我们,“苗苗,现在爸爸两个手掌,加上妈妈的手掌,一共有多少根指头呢?”她歪着头看看,眨巴着眼睛,说道:“3”。顿时,我眼睛冒出一串串的火星子,真气逆转,险些吐出一口鲜血。

“不,宝贝,那是3只手掌。妈妈问的是多少根指头?”我气若游丝地说出这句话。

“我想想……是15”,我如释重负,抱着她狂亲,真是天才。

“妈妈,我要屙尿尿。”女儿很骄傲地宣布。我追着她到马桶边,继续强化她的数学概念。

“现在妈妈给你五张一毛的钱,你手里一共有多少钱?”

“五毛”这下她可不糊涂了。

“妈妈手上有一张钱,你看看是多少?……对,5毛。那妈妈手上的钱多,还是你手上的钱多?”许多小孩会忽略总量和张数的关系,以为自己的5张一毛纸币多于一张五毛纸币。

“相等的。”女儿仰起头大笑着。

“那你手上和妈妈手上的钱加在一起是多少?”

“10毛。”

“对,但我们一般不叫10毛,我们叫一元钱或一块钱。”

到这时,我的心才真正放松下来,看来她并不是一个数痴。而且她坐在马桶上的思路比坐在凳子上清楚多了。我悄悄地想:“是不是今后都让她坐在马桶上做数学题呢?”

优秀的妈妈真得是一个全能选手、一个杰出的教育家、一个手艺高明的厨子、一个任劳任怨的老妈子、一个活泼可爱的大孩子、一个能挣钱的钱篓子、一个宽厚的心理辅导师、一个会穿衣搭配的潮人……不过,当苗苗和我勾肩搭背地一边走一边说“妈妈,我们永远是好朋友”时,立刻觉得流下的每一滴汗和泪都开出了美丽的花朵。

3. 苗苗学游泳

2011年的夏天,骄阳似火,天气炎热得要命,躲在家里哪儿也不敢出去。正当我和父母亲在空调的吹拂下津津有味地看着肥皂剧时,苗爸,也就是下铺领导打来电话:“苗苗学会游泳了,让你到游泳池来一下。”原来是上铺领导安排我去泳池观摩一下她游泳的英姿,我哪敢不去,趿上拖鞋,一溜烟来到泳池。

还未到跟前,早见几个小孩子站成半圆,苗苗情绪亢奋地叫着。她一见到我,兴冲冲地说:“妈妈,看,我会游泳了。”然后深吸一口气,漂浮在水中,像只小青蛙一样游了起来。蹬腿,换气,划手,一气呵成……果然会游了,足足有好几米远。回想这个夏季,苗苗在学习游泳上可分为三个阶段。

阶段1:狂热。夏天刚到时,好些孩子都喜欢到游泳池里戏水,苗苗也不例外。当听说有游泳教练驻场训练孩子时,苗苗吵着闹着要学习。苗爸禁不住她的软磨硬泡,给她缴了报名费。但我心存疑虑,毕竟她还不满5岁,能配合教练的指令吗?能坚持训练吗?不过既然她热情高涨,主动性强,应该不错。学习之初,苗苗协调性好的优势就体现出来了,她很快就掌握了动作要领,手持浮板,身背漂板,在游泳池一蹬就是两三个来回。当我以为事情会顺利发展时,学习很快进入了第二阶段。

阶段2:胶着。有天,我带苗苗去训练,刚开始一切如常。教练交代了任务,她自己抱着浮板在泳池里游着。我安心地躲在一旁去打电话。不一会儿,看见她爬上岸,自己在包里翻着什么东西。我以为她被蚊子咬了,需要擦花露水,于是慢慢地踱过去。没想到走到跟前一看,她两眼饱含着泪花。

“苗苗,怎么了?”

“妈妈,我肚子痛,不想游。”她摆出一副楚楚可怜的样子。不对,以我多年做人事工作的专业眼光以及五年的育儿经验,直觉告诉我她在撒谎。

“苗苗,给妈妈说真话,是肚子痛还是不想完成教练交代的任务?”我单刀直入地问她。她一贯是倔到底,所以咬定是肚子痛。

“好,那我们得去跟教练请假。”我拉着她的手到教练跟前,三言两语问清原委,果然是她不想游泳,编了一个理由。原因何在?主要是教练见她进步明显,所以安排她学习潜水换气。而把头埋进水里,屏住呼吸的感觉让她心生恐惧。所以她排斥练习,并且宣布从此不再跟教练学习,只向苗爸学习。由于她没有克服对水下换气的恐惧,即使由苗爸辅导,也多半以哭哭啼啼收场。学习进入了一种胶着状态,折磨着她、我以及苗爸,甚至全家人的神经。

苗苗的障碍是害怕潜水,我、苗爸以及外公则担心她今后不能正确地处理困难和挫折,外婆则一直心痛着那800元的学费。每次游完泳回来,四个成年人空前团结地声讨她一个未成年人。该怎么打破僵局呢?

阶段3:破冰。在这一阶段,我使出了浑身解数,想尽千方百计,引导、诱惑、说服她一点点地尝试,而苗爸则一次次地陪着她练习。兵法有三十六计,我们也有三板斧。

一板斧──激发潜能。我给她讲小时候她在我的肚子里如何游泳,出生后每天如何游泳,让她知道其实游泳于她而言是一件信手拈来的事情,只需假以时日,找回熟悉的感觉,她必然能够像蛟龙一样自由潜泳。

这招的效果并不十分灵验。于是我使出二板斧──患难与共。每天晚上她洗澡时,我都用脸盆打一盆水,然后和她一起比赛,看谁在水里憋气的时间久,次数多。别说,这招还有点作用。她渐渐地从害怕憋气,到喜欢憋气,而且逐步从脸盆过渡到澡盆,最后到游泳池。

三板斧──重赏之下,必有勇孩。她特别喜欢芭比娃娃。某天逛街时,她指着橱窗里的婚纱芭比说:“妈妈,我明年幼儿园毕业时,你送我一个嘛。”以此为悬赏,告诉她,只要在生日前学会游泳,我就会买一个给她。

这个方法表面上看有一定的效果,她从不想去游泳池,变成了主动要求去游泳池,但仍然没有让她的学习状态出现根本性改善,每次到最后都闹得不欢而散。以至于后来,她在哭泣中告诉我们自己的真实想法,她是为芭比而学习,压力很大,既担心得不到芭比,又对游泳心生畏惧。

阶段4:曙光。鉴于物质激励非但没有激发她内心的动力,反而让她更加纠结。我们调整策略,明确地告诉她,在生日那天,不管是否学会游泳,我们都会送个芭比娃娃给她,缓解她的心理压力。我不断苦思冥想,如何才能激发她内在的动力,自己产生想学好游泳的想法呢?

当我们向他人宣传一件产品或思想时,可以从三个角度着手,“Why, How, What”。从Why着手,即告诉对方做此选择的意义和好处;从How着手,即说明如何做这件事情;从What着手,即是解释这是一件什么东西。比较而言,从Why入手,最能引发听者的情感反应,解决内在激励的问题。我决定试试。

花了整整一个晚上的时间,为她制作了一本小书,名为《孩子们为什么要学会游泳》。在小书里,我总结了若干学习游泳的理由,比如可以和海洋动物交朋友,可以和鱼儿玩耍,可以冲浪,可以和妈妈一起漂流,关键是可以在危急时候逃生。全书图文并茂,展示学习游泳后,将会打开一个非常有趣的新天地。苗苗十分喜欢这本书,看完后就按捺不住自己想游泳的冲动。

在书的后面,我做了一个承诺书,上面写着“我承诺坚持学习,我承诺不放弃……,”她很认真地签上了自己的名字。我知道承诺不一定奏效,尤其是对小孩子。于是动员了其他社会力量,把事情的来龙去脉告诉了老师,希望老师用“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来引导她的思想。至此,父母可以做的事情已经差不多了,改变的关键仍在这个不足120cm高的小身体中。

今晚,苗苗终于实现了她的突破:丢开了浮板和背漂,依靠自己的力量,能够比较协调地游上三四米。对于大人来说,这是微不足道的距离,可是对于她来说,却是一个巨大的飞跃。为此,她足足兴奋了两三个小时。看着她嘴角含笑,眉飞色舞地告诉所有人“我会游泳了”,我相信她从中体会到的东西还有很多。

人生是一次长长的旅程,只有那么短短的一段,我们是在父母的扶助下行走,而剩下的路都得靠自己的双脚来完成。做父母的,该如何帮助孩子更好地走他们的人生路呢?通过这次学习游泳事件,我们家总结出两点经验教训。

一是外因是次要的,内因才是最主要的。我们要帮助孩子看到她自己的内心,到底为什么学习?只有把学习内化为自身的需求,才能产生克服困难、坚持不懈的决心。除此之外,其他东西都不能起到根本性的作用。最初用芭比作为刺激,起到一定的效果,但这种外在激励的效果难以持久,而且容易让孩子迷失了方向,找不到学习的目标。

二是面对困难时,我们应该主动积极,但不要操之过急。就像寓言故事里说到的那样,如果你想握住一把流沙,抓得越紧,流失得越快。孩子的学习也是这样的,失败、停顿是必然存在的,所幸的是,我们在退了三步时,仍然进了一步。当我们给孩子一点宽松的氛围,甚至允许她阶段性地放弃或停止一下,她会以更加轻松的心态重新开始。

苗苗的游泳还得继续学习,我们与她斗智斗勇、相伴成长的美妙路程,也要继续走下去。

4. 孩子被欺负怎么办?

有一天,当我下班回到家里,母亲义愤填膺地说:“今天苗苗去参加小区组织的活动,她先拿到一件玩具,结果一个比她小的男孩来抢,还打她,可苗苗只知道护着玩具,不知道还手。真气人!”

这是小朋友们在成长过程中时常会面临的问题。自己的孩子受欺负,吃亏了,作为家长,该怎么办?

母亲又接着说:“你看壮壮爸爸,幼儿园的老师向他告状,说他们家壮壮在学校里欺负别的小朋友,他不但不生气,反而还要奖励儿子,说儿子以后长大了就不会吃亏。”

是教孩子学会逞强,还是让他学会忍让?究竟哪一种才真正有利于他们的长期发展呢?这对家长们来说,真是一个头疼的问题。逞强好胜,虽可以赢得一时之利,但难保不“强中自有强中手”,到那时,可就得摔一个大跟头或酿成大祸。宽容忍让,虽可以息事宁人,但难免压抑自己本来的意愿,委曲求全,也不见得身心愉快。所以最难拿捏的是软硬之间的度。

有一次,我们与好友们一行去到敦煌旅行。在那儿,商店里售卖姿态各异的骆驼,孩子们十分喜欢,各自选取一些带走。为了节约空间,全部的骆驼都放在一个袋子里。到了嘉峪关下车时,苗苗和另一个小朋友为了一个粉色骆驼争抢起来,她们俩都宣称这个粉骆驼是自己挑的。

开始时,两家母亲还婉言相劝,让她们放弃争执。等我们搬运行李时,两人已经扭打在一起。苗苗没有打架的经验,转过身,将粉骆驼抱在怀里,任小朋友在背后捶打蹬踢。做妈妈的看在眼里,疼在心里。可是能教她以牙还牙,以眼还眼吗?

大人们连忙将两个小孩隔离开来,她们俩早已哭得一把鼻涕一把泪,而且说什么也不肯拱手相让。见此情形,我提议说:“现在你们都坚持着粉骆驼是自己的,绿骆驼是对方的。由于当时比较匆忙,我们谁也没有留意去区分。如果你们坚持要抢,要打,也可以。谁打赢了,谁就可以优先选。不过,我还有一个提议,把两只骆驼放在被子下面,你们俩分别去摸,摸到哪只就哪只,再也不准闹。你们是选择打一架,还是选择碰运气呢?”

孩子们想了想,一致同意凭手气摸骆驼。最终,苗苗输了,没有摸到粉骆驼。她哇哇大哭,眼泪滂沱,但严守约定,再也没有去争抢。半小时后,大家一起去吃晚餐,两个小朋友又全然忘记刚才的争执,手牵手,蹦蹦跳跳地走在前头。

晚上,和苗苗肩并肩躺在床上,她手里把玩着那个绿骆驼,满心欢喜地说:“妈妈,我这个绿骆驼才是最漂亮的。我好爱它!”

“我也好喜欢它。宝贝,今天的事情带给你什么启示?”

“哭是解决不了问题的,别人不会因为我哭就让着我。”

“还有其他的感受吗?”

“如果我买了一件和别人很相似的东西,我要做好记号,免得拿混了。”

“非常好!还学习到了什么?”

“出现了争执,可以商量一个规矩,然后大家就按这个规矩来,说话算数。”

“如果下次再遇到小朋友打你,你要怎么保护自己呢?”

“我的脸最好看了,我要保护脸和头。”她开始总结打架的心得体会。

“苗苗,妈妈觉得你今天很棒。为了捍卫自己的权利,你很勇敢。可一旦制定了规则,你又会坚守承诺。让,让得心甘情愿;争,争得坦坦荡荡。”

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不会总是一团和气,难免出现冲突和争执。最重要的是,教会孩子确定界限,何处是他的底线,这需要捍卫到底,何时该放手,用包容的心去获取更大的空间。 uBVZ9SXWnkSncVnLzJZ5pcl7KJhGkQJgwA+PzgGxDa6fwYc6zNdg994ZTfj3bYhC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