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忙完工作再去实现年度计划就没戏了

“做完习惯计划和项目计划之后,我有一种一切尽在自己的掌控之中的感觉,今年或许会不一样!接下来就是每天去做了,不过我觉得这才是难度最大的地方。以前我的年度计划就是因为每天太忙了,根本没时间推进年度计划的事。时间一长,就半途而废了。”

“你不是没有时间。”老付抿了一口茶,然后在飞机落地图的每日4D工作法旁边画了一架飞机。

“不是没时间?”小强感到有些困惑。

“第一,你不是没时间,你是没精力。我给你画张图……”老付在他的本子上快速地画了一幅图,然后接着说,“我们平时总是关心自己有多少时间、有多少事情,却很少关注有多少精力。每天早晨刚上班的时候,精力是最旺盛的,效率很高。随着时间的推移,精力会逐渐下降,做的事情越多、越困难,精力会下降得越快。等到下班的时候,整个人都累得跟行尸走肉一样,再挤着透不过气的地铁回家,换作我,也只想瘫倒在沙发上,看看剧、玩玩游戏。

“这时候再做一些和年度计划相关的事情,比如背单词、健身、更新公众号?别逗了,所以你看,你根本不是没时间,而是没精力。”

老付顿了顿,接着说:“第二,你不是没时间,你是没有大块时间。据说现在人们每天摄入的信息量比25年前增加了50倍,什么概念呢?如果25年前每天的信息量相当于一本书,那么现在每天早晨一起床,就有50本书等着你去读,是不是有点辛苦了?而我们每天的时间还是24小时不变,所以要在24小时之内把这50本书读完,第二天早晨一睁眼又有新的50本书摆在你的床头,是不是压力很大?另一方面,不管你愿意不愿意,现在是一个碎片化的时代,我们的时间被微信、朋友圈、电话切割得支离破碎,想找个15分钟完全不被打扰的时间都很难。那么问题来了:假如你要完成的事情是一个这么大的圆球,而每天的时间被切割成这么碎的片段,这个圆球是没办法放到任何一个时间碎片里的。结果是什么呢?只有下班后加班去完成,因为只有那个时候,才有相对大块的、不被打扰的时间。

“第三,你不是没时间,你是没有立刻去做。我老婆经常跟我说:‘你知道吗,我从你这里学到的最实用的一个时间管理技巧是:想到了就立刻去做。’她有时候去书房拿本书,结果一进书房就开始看手机,回复微信和朋友圈消息,然后看到书桌上有点乱就顺手收拾一下,正收拾着发现桌子上放着一瓶维生素C,这应该放在厨房吊柜里才对,于是她拿着维生素C去厨房,一进厨房就发现地上很脏,就开始扫起地来,似乎把拿书的事情抛之脑后了……”

“哈哈,我确实是这样。不过……你这么‘黑’嫂子,不怕她发现了罚你跪键盘吗?”

“她那么宽容、贤淑、美丽、聪明,我想应该不会的。”小强说得让老付有点不好意思了。

“不是没时间,是没精力;不是没时间,是没大块时间;不是没时间,是没有立刻去做。那么有什么比较简单的方法能够改善这种状况呢?”

“把每天要做的事情写到一张清单上就可以了,这个够简单了吧?!”

“简单是简单,不过我以前一直都有列清单的习惯啊。”

“能让我看看你的待办清单吗?”

“当然可以啊,这是我明天要做的事情:

召开项目进度会;

TRA项目总结文档;

跟David沟通项目;

调整服务器路由协议;

评审项目接口文档;

阅读App用户分析报告;

关于新模块协调设计和开发的需求;

配合人力资源部门参加面试。”

小强很快就拿出了自己的清单,本子上一条一条列得很清楚。

“你这份清单更像是一个备忘录,确实是把要做的事情都写了下来,但存在几个问题:第一,没时间完成年度计划。我看你清单上写的全都是工作,我很好奇你为什么不把年度计划的事情写在待办清单上?你可能觉得‘忙完工作以后有时间了再完成年度计划的事情’,但工作是忙不完的,所以你总没时间完成年度计划的事情。

“第二,越快到下班越累。你的清单没有区分重要和不重要的事情。一般情况下我们总是会倾向先完成琐碎的事情,因为这些事情简单,并且很快就能看见效果。可是重要的事情还没解决,背上总背着一块大石头啊,越接近下班时间,石头越沉,自己越累。

“第三,总有几件事做不完。早晨列清单的时候唰唰唰地把想在今天完成的事情全部写下来,写得特别爽,但都是美好的愿望。现实是今天有几个会要参加,还要外出一趟跟客户沟通,其实根本没那么多时间。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所以总有几件事做不完,拖到明天。这就增加了明天的工作量,然后明天又有些事情拖到后天……怎么过一天就怎么过一年啊,这些都会影响年度计划的推进。”

“那我该怎么做呢?这种列清单的方式还是前几年跟你学的呢!”

“哈哈,那说明你列清单的方式要升级一下了。来,让我先根据自己的理解改造一下你的清单。”

“改好了,你看看这张清单,有没有发现什么和你以前清单不一样的地方?”

“有!最明显的不同是分了两栏。”

“是的,左边这一栏比较窄,上面有时间的刻度。这是一天的时间轴,它的好处是可以让我们掌握一天到底有多少时间资源可以用。这里面写的是固定时间去做的事情,比如早晨9:00~9:40召开项目进度会,这就是刚才我们说的硬性时间,这40分钟其实在一天开始时就预支出去了,并不是我们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资源,所以脑袋里应该有这样一个声音:其实这一天留给我真正做事情的时间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多。右边这一栏比较宽,没有特别的格式,我把它叫作自由区。这里面写的才是真正的待办事项,随时有新的待办事项,随时都可以添加进来。还发现有别的不同吗?”

“我还看到你在‘评审项目接口文档’上标了个星号,这表示这件事情是重要的事情,要优先解决是吗?”

“是的,这样你就对自己一天的工作重点有了了解。你有没有注意到我给你的待办清单里加了一件事情:‘背单词60个’?”

“哦,确实是,为什么要加这个?”

“背单词可能是你年度计划中的事情,我发现很多人都在抱怨平时太忙,没时间实现年度计划,他们心里的想法是:先把工作忙完,才有时间去实现年度计划。而工作根本忙不完,于是乎年度计划也就只能放到一边了。这种想法其实已经把年度计划放在比工作低一等的位置上了。我建议把工作、生活、年度计划,所有的事情都列到同一张清单上,这张清单就代表着你所有今天要做的事情,工作、生活、年度计划,它们是平等的。

“而且我觉得工作效率低就是因为生活的枯燥乏味,那么把生活和年度计划里今天要做的事情都写在清单上,反而会让我们的效率提高。《圣经·新约》的翻译者詹姆斯·莫法特的书房里有三张桌子:第一张桌子上摆着他正在翻译的译稿;第二张桌子上摆的是他的一篇论文的原稿;第三张桌子上摆的是他正在写的一篇侦探小说。莫法特的休息方法就是从一张书桌搬到另一张书桌,继续工作。

“这和农业上常用的一种科学种田方法类似,叫作‘间作套种’法。人们在实践中发现,连续几季都种相同的作物,土壤的肥力就会下降很多。因为同一种作物吸收的是同一类养分,长此以往,地力就会枯竭。

“所以我建议你把年度计划的事情也写在待办清单里,然后在工作之余穿插一些年度计划的事情,这不但会让你的工作更有效率,还不会太累。比如说你可以脑力与体力交替,写写PPT,做做年度计划里的深蹲,有条件的话也可以做做平板支撑。还可以抽象与具象交替,脑子里构思一个文档的时候,可以把这些构思写到白板上,或者画到白板上,这些不用花太多时间,但让你的精力变得更充沛了,看上去像是这幅图。”

“这个办法好!我明天就试试。对了,我还看到你把‘TRA项目总结文档’做了任务分解,分解成了三个步骤:收集项目资料、写大纲、完成文档。我平时也做任务分解,但我不一定会写出来。”

“首先,做任务分解的目的是让我们能利用好碎片时间,比如说你现在只有15分钟时间,可以写总结文档吗?写不完对吧,过一会儿又有10分钟时间,可以写总结文档吗?更不行啦,后面又有15分钟的时间,能写吗?还是写不完,所以结果会是怎样呢?下班后加班去写,因为那时候才有大段的时间完成这件事。

“如果做了任务分解就不一样了。如果有10分钟的时间,虽然写不完文档,但是收集一下写文档需要的资料是可以的吧?然后又有15分钟的时间,写不完文档,但是写个大纲是可以的吧?就这样,利用碎片时间把这个重要的事情在上班时间就搞定了!碎片时间比你想象的要多得多,不好好利用的话,它们就会偷偷溜走了。所以当有人说白天上班都忙别人的事情,只有下班以后才有时间忙自己的事情,我都会问他,有没有做任务分解,利用好上班时候的碎片时间呢?

“有兴趣的话你可以统计一下,一天下来花在微信上的时间有多少?”

“这个怎么统计啊?”

“你刚好用的是苹果手机,在设置—电池界面里,有个‘过去24小时’‘过去7天’,看到了吗?”

“看到了。”

“旁边还有一个表盘一样的图标,你点一下,就可以看到,在过去24小时里,你花在哪个App上的时间最多,前台工作时间基本上就是使用时间。怎么样,你显示的是什么?”

“哦……最花时间的是微信,这我一点都不意外,但是我竟然花了3小时在微信上!”

“哈哈哈,我原来在公司里做过一个小的统计,大家平均花2小时在微信上。你看看,我们一边抱怨着忙得没有时间,另一边却花了两个多小时的时间看微信,所以不要小看积累碎片时间的力量!”

“老付啊,你总是能击碎假象,让我看到事实,佩服、佩服。”

“这都是我自己走过的路嘛。你还能从这张清单上看到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我还看到‘跟David沟通项目’后面括号里你还写了‘登录账号、权限、性能优化’,这是什么意思呢?”

“哦,大部分人写待办清单的时候只把要做的事情写下来,而我会把做这件事大概的思路也简单记录一下。”

“这么做的好处是什么呢?”

“写清单的目的之一是让我们忘掉它,这样我们才会更专注手头的事情,效率才高。如果不把要做的事情都写下来,那么这些事就会在你脑袋里打架。比如写文档的时候突然开始想流程设计的事情,想一会儿流程设计的事又会想跟老板沟通的事,心是乱的,效率怎么会高?

“如果把要做的事情写下来,会好一些,这些事情就像从脑袋里剪切到纸上一样,脑袋里清净多了。但是如果只写下来这件事是什么,你还是会担心忘掉重要内容。比如写文档的时候就会突然想,我要跟老板沟通什么内容呢?还是很容易分心。我看过国外针对一家IT公司做的统计,你猜猜如果我们被打扰一次,要花多长时间才能重新进入专注状态呢?”

“不知道,15分钟吧!”

“差不多,平均13分钟。所以你看看自己每天分心多少次,被打扰多少次,就知道有多少时间是低效的。所以为了让自己更专注,我把跟David沟通的具体内容也写了下来。”小强简单算了一下,每天至少被打扰20次,20×13=260,也就是说四五个小时都是低效工作,这让小强有些惊讶。

“哦,我明白了!这个可以用来破解‘不是没时间,是没有立刻去做’,任务分解可以用来破解‘不是没时间,是没有大块时间’,把工作、生活、年度计划的事情写在一张清单上可以用来破解‘不是没时间,是没精力’。”

“是的,只要每天都用这样的方式来列清单和执行,自然就会有时间实现年度计划了。”

“厉害!厉害!这种列清单的方法叫什么名字,我也要学!”

“叫作4D工作法,可惜的是我没有找到这种方法的源头。所谓的4D是指:

Do it now:立即去做;

Delay it:计划去做;

Delegate it:授权去做;

Don't do it:尽量别做。

“每天遇到的所有事情,都可以用4D工作法决定下一步行动。”

“这看上去和你上次教我的四象限工作法有点像啊?”

“是的,不同的地方在于四象限工作法更偏向于判断事情的轻重缓急,而4D工作法更偏向于执行。既然你对四象限工作法已经很了解了,那我就重点说说怎么把4D工作法落实到待办清单上,其实就一句话:不管遇到什么样的事,迅速用4D工作法确定它的下一步行动,然后写在待办清单里。具体写法是这样的:第一,Do it now,立即去做的事情写在自由区,不一定非要写在最上面,只要你在这件事情上做好标记就可以,这样的事情在一上班的时候优先去完成。

“第二,Delay it,计划去做的事情有四类:(1)今天做,而且是约会,所谓约会就是固定时间点去做的事情,比如说下午2点开会,这就是到2点才能去做的事情,所以是约会,我把这类事情直接放到手机日历里;(2)今天某个时间段做的事情,我把它放在左侧的时间轴上,这是硬性时间,这段时间内我一定要排除干扰做这件事;(3)今天做,但什么时候做都行的事情,我把它写在右边的自由区,并且做任务分解;(4)今天别人交代给我的事情,但是将来才去做的,我就把它写到月历里。

“第三,Delegate it,授权去做的事情并不等于放权,我把一件事情授权给别人去做的时候,都会跟他确认一下什么时候给我回复。比如对方说三天后给结果,那么我就在日历里三天后设置一个提醒,到时候我就会跟进这件事情。

“第四,Don’t do it,尽量别做的事情我根本就不会写到清单里。

“用这样的方法列出来的待办清单就是刚才给你看的样子。”

“哦,这样子一下清晰了,把4D工作法落实到笔纸上,而且只要有了这样的流程,我用软件工具也一样可以这么做。不过我还有个问题,计划归计划,我每天总是会遇到很多临时突发的事情,让我措手不及,关于这个你有什么解决办法吗?”

“应对临时突发事件,绝大多数人都不是没有解决办法,而是心里烦。或者是把突发事件想得太可怕,甚至让这种情绪占据了整个大脑,所以才没办法应对临时突发事件。我给你讲个紫砂壶的故事。很久以前,一个人得到一把非常珍贵的紫砂壶,为防被盗,夜晚睡觉都把紫砂壶放在床头。一次,睡梦中他失手把紫砂壶的壶盖打翻在地。惊醒后,那人心想,壶盖打碎了,留着茶壶有什么用呢?于是,他一手抓起茶壶把它扔到了窗外。第二天起床,他发现壶盖掉在棉鞋上,完好无损。那人又悔又恼,一脚把壶盖踩得粉碎。早晨出门,他竟发现昨晚扔出窗外的茶壶,有惊无险地挂在树枝上……”

“这个人一定很郁闷啊!”小强捂着嘴笑了。

“所以遇到挫折或者别的什么突发事情,不要急着全盘放弃,别把突发事件当作特别可怕的事情,或许它并没有你想象中那么严重,我们完全可以把变化也当作计划的一部分。”

“嗯,明白了,先处理心情,再处理事情,是这个意思吧?” ngnAcxO6QT0jFbOcI4xAKBFoqQT0Lzq6Ww1Q5ethwDXcxIzlTblJzgADRph9v6cu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