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爵士乐中这最后一个元素可能是最重要的,然而将它单独拎出来并加以描述,却是难上加难。这种自发性,与其说是一种技法,不如说是一种态度。这种态度拒绝系统化和典范化。的确,一旦你尝试捕捉它—试图模仿一场自发性十足的爵士演奏中的音色和炼句—它就立刻消失了。然而,这种心态,这种对当下创意可能性的包容度,也许是爵士乐中最关键的因素。
人类一切的学习与体验都能分为互斥的两类,你可以从一个人的选择中,看出他是什么样的人。第一类是不断重复的体验,它们的结果一成不变—科学、数学和演绎推理皆属于此。重复做实验,得到的是相同的结果。第二类则是无法被复刻的体验。这是个充满诗意和奇迹的领域,每个事件都是独一无二的。你的初吻、孩子的诞生以及其他无与伦比的闪亮瞬间,都属于这类体验。即使是在这个数码备份与复制粘贴的时代里,这些独立的事件也不会重复。爵士乐就属于这个充满奇迹的领域。在重复爵士乐演奏这场实验时,永远不会获得相同的结果。
    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贝斯手查尔斯·明古斯曾带领过几个最富有创造力的爵士乐队,而关于他,我有一则耐人寻味的故事。每当一个乐队成员成功奏出一段激情洋溢的即兴独奏,博得了观众的满堂喝彩时,明古斯都会冲着那名成员大吼:“以后不能这么干了!”
    
    起初,一头雾水的乐队成员可能会以为领队嫉妒他的成就。明古斯真的怕被别人比下去吗?也许吧。但到了最后,聪明的音乐家会意识到头儿的警告用意何在。在你演奏了一段备受欢迎的即兴独奏后,就会有冲动在下一场演出中再次演奏相同的乐句,然后一直重复下去。然而,当即兴演奏者踏上了这条充满诱惑的不归路时,爵士乐就会开始变得如尸体般僵硬。“以后不能这么干了”也许是爵士乐中最强大的咒语,对追求最高艺术境界的音乐家来说,这是一盏指路明灯。
   
你无法测量爵士乐演奏中的自发性,却可以感受得到。当它消失之后你尤其会注意到。当然了,一些对此抱有怀疑态度的人,会认为音乐中的这种自发性是如此难以捉摸,以至几乎分辨不出它何时出现、何时消失。但事实并非如此。如果你在不同的场合去听相同的爵士音乐家演奏同一首曲目,你就能分辨出音乐中融入了多少自发性成分。如果你不能确定一名音乐家是否真的在即兴演奏,那就去问问乐队的其他成员吧。但是待到你的爵士乐聆听技巧成熟之后,可能你也无须前去询问了。你会在音乐中感受到爵士乐中最具魔力的元素,并且加倍珍惜。
如果你感受不到,那就马上离开爵士俱乐部,去听翻唱摇滚乐或流行歌曲的乐队。对于喜欢完美复刻的人而言,那些是绝佳的娱乐。然而,爵士乐是为了那些希望在奇迹之境生活的人而准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