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什么是微精通

始于蛋,而非鸡

20世纪80年代,BBC有一档电视节目,叫《超级蛋竞》( The Great Egg Race ),持续播出了很多年,现在在视频网站上还能找到一些。节目主持人是海因茨·沃尔夫博士(Dr. Heinz Wolff),一位和蔼可亲、学识渊博的德国人。就像更早、更别出心裁版的《废料堆挑战》( Scrapheap Challenge )一样,开播初始,节目要求参赛者利用有限的资源制作一个小装置以实现挑战目标。在前几集里,所有任务都和一枚不能打破的鸡蛋相关。首个任务是只用回形针、卡片、橡皮筋做一个小机械装置,看谁能把鸡蛋运得最远。这是一个如此简单的题目,却从中冒出了很多富有创造力的奇思妙想。没错,所有这一切都始于一枚微不足道的鸡蛋。

生活的脚步永不停歇。我们总想尽自己所能做到更多、看到更多、学到更多,这一切可能有点过分。我曾一度陷入一种状态:对什么都意兴阑珊。我不得不对自己的生活做减法,而我不喜欢这样。我整天活在错误的假设(就像结果证实的那样)里,好像要学会任何有价值的东西,都得经年累月地学习才行,所以最好忘记它们。

但我内心还是有些抗拒,仍然想学、想做新东西。不过我更乐意把那些“大事情”留到以后去做,现在先从小处着眼、小事着手。

就从一只鸡蛋开始吧。

于是我想,要学多长时间才能成为烹饪高手呢?我想起一位主厨曾告诉我,做一道简单的菜才是对烹饪技艺的真正考验,比如做美味煎蛋卷。通过做简单菜肴,你能感悟烹饪的真谛。所以,我决定改变学习顺序,不是先用1万小时来学习基础烹饪知识,然后在煎蛋卷时运用这些知识以显得自己很专业,而是简简单单地直接开始做这个煎蛋卷就好。

我非常专注地做煎蛋卷。我将其从做饭的基本目标——填饱肚子——中分离开来,所以做了许多次后,我现在进入了一种独特的境界,实现了微精通。

微精通是一种完整的、独立的实践体系,但也可以扩展到更大的领域中。你可以精通一件小事,然后把它做大,也可以二者都做。微精通可被复验,且往往能取得成功。它的实践本身就是令人愉悦的过程。你可以试着去实践微精通,它有一定的弹性,可以对其进行调整。同时,当你用一种三维立体的方法开展学习时,大脑中的各种感觉神经元也会被调动起来,变得活跃。

这类似孩子的学习方法。孩子学习的时候,从来不会理解所有的基本原理,而是觉得这件事情够酷,就学了,会了,然后学另一件事,就像学习怎么让滑板360度空翻或如何制作晶体管收音机那样。我的父亲是位教师,在我小时候,他希望能鼓励我学习,所以告诉我,如果我能解释晶体管工作原理,他就会给我买组装收音机的配件。我立刻变得兴趣索然。我知道怎么做收音机,而且乐在其中,可是解释工作原理是一件成年人做的事情,对我来说太困难、太陌生了,这是不对的。(不过爸爸,我原谅你了。)

匈牙利心理学家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赖(Mihaly Csikszentmihalyi)提出了一个含义更广泛的概念“心流”,指的是这样一种状态:当我们抱着极大的兴趣全身心投入一件事情时,时间仿佛都停止了。微精通可复验但不会重复,因此它包含了所有使我们能进入“心流”状态的要素,这种状态能带给我们极大的满足感,并增进身心健康。

学习微精通,并不是让你遵循让人失去活力的方法(比如购买入门教科书);也并不意味着你必须要做那些似乎永远做不完的事情。它的有限性能让你对这个世界保持兴趣,同时消除焦虑,不会让你觉得自己浪费了很多时间。

你有没有这种感觉?学了一样东西,上了入门课,然后放弃了,几年后,在试图给别人讲述你当初所学时,发现自己想不起来了。实现微精通后就不会这样了,学会的东西将始终伴随着你,而且很容易向他人展示自己的所学。比如你学了武术,有人冲你说:“来,给我们露一手呗。”你总得拿出点本事来让他们闭嘴,让他们知道你学有所成吧。

微精通的结构以一种关键方法,在更广泛的领域里与诸多重要元素相关联。在一项微精通中,仅用少量文字就能揭示各元素间的关联和平衡关系,这是教科书做不到的。

微精通具有可复验性和游戏性。比如大家喜欢你的煎蛋卷,要你再做一个,这时你就会瞄准更高目标,进而将其变为一种自学机制,这样一来,在某种定义下的有限范围内的实验将极大提高你的学习效果。

让我们回过头来看看怎么做煎蛋卷。

一位厨师教我用叉子使煎蛋卷更蓬松,于是我不断练习,也在网上找到了很多窍门。一位法国女士告诉我要分离蛋黄和蛋清,这将使煎蛋卷的厚度和柔软度加倍。出锅时,大家会惊叹:“哇哦!”

我将其称为每种微精通都包含的“入门技巧”。这是一种方法,会增强任务完成的效果,并得到即时回报,让你体内产生有益的化学物质,感受到温暖和美好。

在某些微精通实践中,入门技巧占比很大,是整件事情的主要组成部分;而在另一些实践中,它只是给你足够的动力来推进任务。很多学霸自夸他们有能力搞定多门外语、微积分,或是C++语言编程,但他们看上去都忽略了这一点。学校里那种学习是绝对不行的,那样太枯燥、太乏味、难度太大,还傻乎乎的。入门技巧能将这些缺点瞬间一扫而光。

平衡垒石用到了很重要的入门技巧。你以前可能在沙滩上见过一些石头雕塑家垒过石头。他们将圆形石头和极小石头以一种看似不可能的方式叠在一起并保持平衡,这很神奇。我第一次看到的时候,以为它们是用胶水或金属杆连接起来的……然后一个小男孩把它们撞倒了。当我试图帮忙再垒起来时,那位雕塑家向我展示了其中的入门技巧。

(这些照片是我自己后来在沙滩上学习垒石头时拍的。)

任何石头都可以平稳地垒上去,不过得先在下面的支撑石的一面上找到三个相邻突起,它们可能很小,几乎看不到。实际上,突起越小越好。这三个突起在同一水平面上形成三角支撑,使另一曲面物体能嵌入其中,让你的疯狂平衡垒石得以实现。

有人会寻找石头上的平面来堆叠,这其实不可行,因为自然界中没有什么东西是真正平的。

平衡垒石不只好玩,还是一种完美的微精通,是一项完整的实践活动。如果你愿意,它也可以带你进入更广阔的雕塑和户外艺术世界。

人人可为

我们羡慕操一口纯正法国腔的人,能用皮划艇做“爱斯基摩翻滚”动作的人,会解二重积分、三重积分的人,能写一首不会被笑话的诗歌的人,画画不错的人,会变魔术的人,砌砖墙而不倒的人。人们认为这些都是很了不得的技能,很难学会。但是如果运用微精通理论,你就可以从一小点开始学,然后逆流而上,探究更多。

这是为什么呢?

无法实现目标的最大原因是半途而废、失去动力、心烦意乱。你可能觉得自己很顽强、很独立,但实际上,我们从开始学习时就需要得到回报来激励自己,尤其在尝试新事物并进行了一段时间的时候。如果在学习过程中不能获得一系列微小的成功,你将失去信心,甚至放弃,特别是在完全自学的情况下。

快速学习技巧、强化课程、捷径都挺好,但是如果拿不出像样的作品,最终你会放弃。你告诉朋友和家人,自己有广博的数学背景知识,或者深谙魔术的工作原理,可这并没有什么用,他们会说:“别光纸上谈兵,给我们展示一下吧。”

实现了微精通,你就能得意洋洋了,无论是明着炫耀还是暗着高兴。它使你得以和很多事物相关联,并能获取一切重要反馈。没有人是一座孤岛。然而,我们曾被灌输这样一种想法,认为大家是一个个独立的“大脑”,只会不断汲取知识,直到有一天奇迹发生,成了大师,合格了,能教书了,或被冠上其他一些唬人的头衔。我们并不喜欢这样。人们想要把学到的东西马上传递给别人,而不是再等上5年。

咨询专家

各领域的专家都是能帮助我们深入学习的极好资源。为了实践本书所涉及的各种微精通,我请教了很多相关专家,他们研究课题的观点和方法常常是我从未想到的。

我曾和前英格兰学校橄榄球运动员、“尼日利亚七人队”教练鲁珀特·塞尔登(Rupert Seldon)交流过。和我的料想一样,他并不认为旋转传球是橄榄球运动中的一项微精通,而是偏好更具技术性的抛踢球。

杜莎夫人蜡像馆的一位雕塑家告诉过我,用黏土甚至橡皮泥制作人体头骨是一种微精通,它将带你走上雕塑之路,创作出栩栩如生的作品。他还解释了如何透过皮肤“看到”模特头骨的技巧。

我通常会将专家咨询和自己的研究相结合。在日本学习了传统日本武术后,我了解到日本人在大多数的教学中都采用“学习方法+自我练习”的方式,这实际上就是一种微精通。

在日本,无论是武道、茶道,还是书法,学习方法都不同于西方。西方人大都持有一种心照不宣的想法:要想成功,你必须从很小的时候就开始学习(有可能受痴迷于此的父母的影响),或者你是个天才。他们相信教学只是一种指导,如果你没有天赋,失败就是注定的。

日本人明白,天赋这东西被高估了。实际上,你的学习态度更重要。因此在教学中,他们假定任何人、任何起点都不成问题。不像西方人那样希望学生在周围环境的影响下自然地、不费力气地学习,日本人会设计出各种常用微精通程序,以使每个人(甚至包括那些看上去能力欠佳的人)都能学到技能。

绘画就是很好的例子。很多人断言自己不会画画,但那通常是说他们不能像别人那样画得好。这就像是说,你从来没看过烹饪书,也没买过食材,所以不会做饭。你不得不从初始阶段开始,从简单、细微的事情开始。

英国儿童文学作家、插画家舒·雷纳(Shoo Rayner)已经为数百本童书画了插图,他建了一个网站,致力于帮助人们学画画。跟我交谈时他强调,任何物体都可以分解成简单的形状,比如立方体、球体、圆柱体,甚至可以进一步分解成直线和曲线。他说:“如果你能画一条线,你就能画画。”所以下一步就是画直线,然后画曲线。而曲线,正是画“禅圆”的切入点。

我喜欢首先寻找入门技巧,这是一种内部信息,可使你的最初尝试就高于新手的平均水平,并且引导你走向微精通的道路。对于画圆来说,入门技巧有3个,而非1个。

画圆可用铅笔、钢笔,当然最理想的是毛笔。在笔杆中部靠下位置握好,这是提高画圆水平最简单的方法。你会发现,手指越靠上,画起来越容易。对于很多人在学校养成的靠近笔尖的握笔方式来说,这是非凡的进步。高处握笔不仅能提高绘画水平,还能改善手写字迹。

可以试着悬腕,用整个手臂,而不是以手腕为界只用手来画圆。从神经学的角度来看,这样做可以刺激更多的大脑区域,学习得更加深入,从而完成更精细的动作。

古典吉他大师大卫·莱斯纳(David Leisner)声称,他曾从局限性肌张力障碍(一种常困扰吉他演奏者的重复性劳损)中恢复过来,靠的就是改变训练方式,从只用手腕弹奏改为用整个手臂弹奏。这种方式不但促进了他的康复,还令人惊叹地提高了他的演奏水平。

还有一个入门技巧,就是握笔手放在握拳手上,这是需要精确画出曲线和圆圈的广告牌撰写工所钟爱的方法。用拳头引导,握笔手同时移动来协同画圆。你可以做实验,看拳头移动多少比较好。

以微精通的角度看世界,似乎一切皆有可能。精美的书籍装订?瑜伽?踢踏舞?还是坦克驾驶?这些技能都有自己的微精通。这会让你感到非常自由,不再受困于日常工作。虽然这世界似乎要迫使我们相信,一生只应该做一件事,但我们其实可以扔掉这个观点,从小事做起,赢回自己的生活。 CQdwv9aN7RrsNPmLjVOP6mtcumKLoObtxNcf7HdHzrmJdVoyduFDG2xBR2jjhys1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