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神话学
Mythology

从希腊、罗马等古代民族的神话到未开化社会的神话,神话学的研究对象不断广泛化。异学科研究方法的引入,为神话学带来更为宽广的发展前景。

民间故事通常以“在很久很久以前……”作为开场白,具有较强的娱乐性色彩。传说讲述的是有一定事实根据的故事。相比较而言,以宇宙创始和人类起源为主题的神话,总是更加的天马行空而又富有宗教的神秘性色彩。阐明神话的起源和本质是一件极为困难的事,自古希腊以来,人们曾进行过无数次的尝试,直到18世纪,神话学才逐渐发展成为一门系统化的学科。

比较神话学研究方法

19世纪下半叶,以麦克斯·缪勒为代表的自然神话学派从比较语言学的研究方法入手,认为神是风暴和太阳等自然现象的人格化。然而,并不是所有神话的起源都能归结于自然现象,自然神话学派受到了安德鲁·朗格等学者的强烈批判。

朗格在将希腊神话等古代神话与未开化民族的神话进行比较时,获得了神话解读的新启示,发展出比较神话学的方法论,对之后的学者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例如,乔治·杜梅齐尔对印欧语系各国的神话和宗教进行比较和分析,发现各国神话中普遍存在着三种等级结构:祭司、战士、生产者。杜梅齐尔将其命名为“三维功能性结构假说”。

进入19世纪后半叶,心理学领域也开始出现对于神话的研究。精神医学家西格蒙德·弗洛伊德提出,人类社会的心理现象在深层上实则反映了古希腊等神话中的故事。例如,男孩恋母仇父的倾向被称为“俄狄浦斯情结”,俄狄浦斯情结源于希腊神话中俄狄浦斯弑父娶母的故事。

卡尔·古斯塔夫·荣格从心理学的角度出发研究神话学,认为人类所共有的“集体无意识”是神话和梦的反映。他曾与出生于匈牙利的希腊古典研究者、神话学家卡尔·凯伦依合著出版了神话学方面的著作。

文化人类学的神话学

20世纪神话学的一大特征是与文化人类学的紧密联系。学者们通过田野调查的方法收集未开化民族流传至今的神话故事,神话的解读开始建立在对当地文化进行整体把握的基础之上。

文化人类学大师列维-斯特劳斯对美洲大陆上各类神话进行了结构分析。其独特的研究方法突破了神话中单个因素的局限,以诸神间的关系等为出发点分析全体的逻辑性结构。

20世纪影响较大的神话学家还包括米尔恰·伊利亚德和约瑟夫·坎贝尔,伊利亚德是罗裔宗教学家、文学家,主要从神话和祭祀等方面进行世界宗教思想的比较研究。约瑟夫·坎贝尔出版了《千面英雄》等著作,其中的英雄神话概念为电影《星球大战》等作品提供了创作灵感。

从古代民族神话的比较,到未开化社会神话的比较,比较神话学也于20世纪取得了极为迅猛的发展。在关于民族迁徙和文化传播的研究中,洪水神话等世界各地共有的神话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日本神话学家吉田敦彦认为,希腊神话与日本神话之所以具有相同的主题,是因为在亚欧大陆中心的草原地带,以乌拉尔·阿尔泰语民族为传播媒介,印欧民族曾与日本民族发生过神话上的交流。

入门者须知

海努韦莱神话

一位名叫海努韦莱的少女被谋杀之后,从埋有她尸体的土地中长出了食物和财宝。该神话广泛流传于东南亚地区。

在日本的《古事记》和《日本书纪》中,也记载了类似的神话故事。

女装英雄

神话中的英雄(死后为人所供奉的神与人之间的存在)男扮女装将对手打败。

女装英雄的神话并不罕见。北欧神话中的雷神索尔就曾假扮成新娘与偷其圣器的人结婚,趁机将其杀死。日本神话中的日本武尊,在刺杀九州的熊袭族首领时也是男扮女装。

乔治·杜梅齐尔

法国语言学家、神话学家。在比较神话学的研究中,以麦克斯·缪勒为代表的自然神话学派采用的是比较语言学的研究视角,而杜梅齐尔则是以诸神的功能体系为出发点,将神话研究与社会结构相结合,提出了“三维功能性结构假说”。

三维功能性结构假说

杜梅齐尔在对印欧神话系统进行考察时,发现这些神话的深层实际上反映了人类社会的三种等级:祭司(王和神职人员)、战士(贵族)、劳动者(农民)。印度的卡斯特制度也有这三种等级的意味,其中娑罗门是祭司、刹帝利是战士、吠舍与首陀罗则相当于劳动者(平民和奴隶)。

吉田敦彦认为,日本天皇家族的三大神器:剑、镜、玺也同样反映了这种三维功能性结构。

厄洛斯与普赛克

厄洛斯相当于古罗马神话中的男神丘比特,象征着古代农耕社会中性的力量,曾于黑夜中与普赛克结合。“普赛克”在希腊语中,是“蝴蝶”与“灵魂”的意思。

凯伦依分析这一神话认为,蝴蝶和灵魂是一种轻盈往返于人间与阴间的意象。

锻冶神系列

希腊神话中,英雄奥德修斯曾因刺瞎了库克罗普斯(独眼巨人)仅有的一只眼睛,而受到独眼巨人的父亲海神波塞冬的惩罚。日本神话中名为天独眼神的锻冶之神也是独眼。此外,希腊神话中的火和锻冶之神赫菲斯托斯是位瘸腿的神。伊利亚德认为,在农耕之神出现以前就已经有了锻冶神,后来,锻冶神的地位不断遭到贬低,逐渐沦为了残疾之身。

凯尔特神话

主要残存于爱尔兰岛的凯尔特族神话。凯尔特民族在希腊语中被称为“Keltoi”,在拉丁语中称为“Celtae”或“Galli”。凯尔特人由多个不同的民族组成,他们之间有相似的语言、文化和宗教,却没有统一的政治形态,在部族战争和异民族同化的影响下,逐渐被淹没于罗马和北日耳曼世界,分散于现在的欧洲各地。

希腊和罗马神话是一个体系化的世界,众神们分工明确。然而凯尔特神话却是一个流动性的世界,众神、妖精、英雄、人类之间可以自由交流,自然界的生物与非自然界的生物都能进行各种神奇的变身。从本质上而言,凯尔特神话具有浓厚的灵魂不灭和生命轮回色彩。

洪水神话

指大洪水和洪水遗民再造人类的神话。如《旧约圣经》的《诺亚方舟》中,神为了惩罚堕落的人类而降下了洪水。洪水神话在世界各地广为流传,虽然说法不一,却有共通之处。印度神话中有这样一则轶话,人类的始祖摩奴在洗手时,一条小鱼游到了他的手上,摩奴将鱼养了起来,后因获得鱼的启示而在大洪水中幸免于难。 Ws5aDsFlMUUy21357MA/HE563RyVme7Ij9KINyi1fxjFZz3OEUTp02CwWVEm2wS7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