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韦应物 |
|
韦应物(737—792?),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排行十九。出身名门望族,十五岁即以三卫郎为玄宗近侍。安史乱后,失职流落。代宗广德元年(763),为洛阳丞。德宗建中二年(781),擢尚书比部员外郎。三年,出为滁州刺史。贞元元年(785),任江州刺史,世称“韦江州”。三年,入朝为左司郎中,人称“韦左司”。四年,出为苏州刺史,故世称“韦苏州”。约贞元八年(792),卒于苏州。韦应物为中唐著名诗人,其诗众体兼擅,尤长于五言。白居易评曰:“韦苏州歌行,才丽之外,颇近兴讽;其五言诗,又高雅闲淡,自成一家之体。”(《与元九书》)韦诗题材广泛,而以山水田园诗最著。后人往往将他与王维、孟浩然、柳宗元并称为“王孟韦柳”,或与柳宗元并称“韦柳”,又将其与陶渊明并称“陶韦”。《四库全书总目》称其“五言古诗源出于陶,而熔化于三谢,故真而不朴,华而不绮”。刘熙载又将他与元结并提,认为“元、韦两家皆学陶”,而“韦苏州忧民之意如元道州”(《艺概·诗概》)。有《韦苏州集》(又称《韦江州集》)。
兵卫森画戟 ① ,燕寝凝清香 ② 。
海上风雨至 ③ ,逍遥池阁凉。
烦疴近消散 ④ ,嘉宾复满堂。
自惭居处崇 ⑤ ,未睹斯民康 ⑥ 。
理会是非遣 ⑦ ,性达形迹忘 ⑧ 。
鲜肥属时禁 ⑨ ,蔬果幸见尝 ⑩ 。
俯饮一杯酒,仰聆金玉章 。
神欢体自轻,意欲凌风翔。
吴中盛文史 ,群彦今汪洋 。
方知大藩地 ,岂曰财赋强 。
德宗贞元五年(789),顾况自京贬饶州司户,途经苏州,时韦应物任苏州刺史,于郡斋宴请顾况等,因作此诗,顾亦作《奉同郎中使君郡斋雨中燕集之什》。刘太真有《顾十二况左迁过韦苏州、房杭州、韦睦州,三使君皆有郡中燕集诗,辞章高丽,鄙夫之所仰慕,顾生既至,留连笑语,因以成篇,以继三君子之风焉》诗。燕,通“宴”。
①兵卫:护卫的兵士。森:排列。画戟:古兵器,因加彩饰,故称画戟。常列于官府门前,以为仪仗。 ②燕寝:公余休息之所,即指郡斋。清香:李肇《国史补》卷下:“韦应物立性高洁,鲜食寡欲,所至焚香扫地而坐。”③海上:苏州东近海。 ④烦疴:烦闷不舒服。时当五月,天气酷热郁闷,故云。近:即,立刻。 ⑤崇:高。居处崇:犹言高高在上,指位至刺史。 ⑥康:安乐。 ⑦理会:领悟事理。遣:排遣。 ⑧性达:性情旷达。形迹:指世俗束缚人们行为的繁缛礼节。 ⑨鲜肥:鲜鱼肥肉。时禁:有关季节性保护环境的禁令。《荀子·王制》:“汙池渊沼川泽,谨其时禁,故鱼鳖优多而百姓有余用也。”《唐会要·断屠钓》:“德宗建中元年(780)五月敕:自今以后,每年五月,宜令天下州县,禁断采捕弋猎,仍令所在断屠宰,永为常式。并委州府长吏严加捉搦,其应合供陵庙,并依常式。” ⑩幸:幸好。 仰聆:恭听。金玉章:美称与宴诸文士所作诗章。语出《孟子·万章下》:“集大成也者,金声而玉振之也。” 吴中:此指苏州,苏州本古吴国国都所在地,故云。盛文史:文化发达。 群彦:众多有才之士,即题所谓“诸文士”。汪洋:喻“诸文士”所作“金玉章”气势汪洋恣肆。 大藩:犹大郡、大州,此指苏州。 财赋强:赋税收入多。言外之意人文也昌盛。
这首诗雅丽整饬,而又情致畅茂,当时颇为传诵。三十七年后,白居易任苏州刺史,特作《吴郡诗石记》,盛赞此诗:“韦在此州歌诗甚多,有《郡宴》诗云‘兵卫森画戟,燕寝凝清香’,最为警策。”并为刻石,以“传贻将来”。明杨慎则力诋最后四句“乃类张打油、胡钉铰之语”,“乃吴中浅学所增,以美其风土,而不知释迦佛脚下不可着粪也”(《升庵诗话》卷八)。
凄凄去亲爱 ① ,泛泛入烟雾 ② 。
归棹洛阳人 ③ ,残钟广陵树 ④ 。
今朝此为别,何处还相遇。
世事波上舟 ⑤ ,沿洄安得住 ⑥ ?
这是作者由扬子津乘船归洛阳时寄给友人元大的诗。扬子,即扬子津,长江北岸渡口名,在今江苏扬州市南。元大,或谓即元载长子伯和,时贬扬州兵曹参军。耿 有《春日书情寄元校书伯和相国元子》诗。校书,唐弘文馆、秘书省都设有校书郎,掌校理典籍、刊正文字。
①凄凄:悲愁貌。亲爱:指知心朋友,即元大。 ②泛泛:漂浮貌。③归棹(zhào):乘舟归去。洛阳人:作者自谓。 ④广陵:今江苏扬州。 ⑤“世事”句:谓世事如水上行舟,飘浮不定。 ⑥沿:顺流而下。洄:逆流而上。
此诗写离别眷恋之情,真挚动人。特别是“归棹洛阳人,残钟广陵树”二句,写诗人乘舟独归洛阳,不忍离去,舟行渐远,广陵树色依稀可辨,钟声渐微,但独处舟中隐约可闻,眷恋难舍之情溢于言表。接写世事莫测,后会难期,语意近道,耐人寻味。故沈德潜评曰:“写离情不可过于凄婉,含蓄不尽,愈见情深,此种可以为法。”(《唐诗别裁集》卷三)
今朝郡斋冷,忽念山中客 ① 。
涧底束荆薪 ② ,归来煮白石 ③ 。
欲持一瓢酒,远慰风雨夕。
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行迹?
全椒,县名,唐属滁州,今属安徽。山,当指神山。《舆地纪胜·淮南东路·滁州》:“神山,在全椒县西三十里,有洞极深。唐韦应物《寄全椒山中道士》诗,此即道士所居也。”韦应物于德宗建中三年(782)四月除滁州刺史,秋到任,兴元元年(784)冬罢任。此诗写于刺史任内,诗云“落叶满空山”,当是秋天作。
①山中客:即指道士。 ②荆薪:柴草。 ③煮白石:葛洪《神仙传》卷二:“白石先生者,中黄丈人弟子也。尝煮‘白石为粮’,因就白石山居,时人故号曰白石先生。”道家修炼,服食石英,有所谓“煮五石英法”(见《云笈七签》卷七十四)。以上二句,写全椒道士生活清苦。
全诗由“冷”字引起,就“念”字生发,一己一彼,交互递进,高妙超逸,一片神行,堪称绝唱。刘逸生说:“韦应物这首诗,画面构成的是一幅萧疏淡远的景,启人想象的却是表面平淡而实则深挚的情。在萧疏中见出空阔,在平淡中见出深挚。”“自然,细读这诗,也还可以看出作者的另一层用意,那就是对于宦情的冷淡和对于隐士品格的欣慕”(《唐诗小札》)。
客从东方来 ① ,衣上灞陵雨 ② 。
问客何为来,采山因买斧 ③ 。
冥冥花正开 ④ ,飏飏燕新乳 ⑤ 。
昨别今已春 ⑥ ,鬓丝生几缕 ⑦ ?
冯著,河间(今属河北)人,行十七。大历三年至七年(768—772),任广州刺史兼岭南节度使李勉幕府录事,韦应物有《送冯著受李广州署为录事》诗。大历末,曾任著作郎。建中中,摄洛阳尉。兴元元年(784)至贞元初,任缑氏尉。后官左补阙。与韦应物交善,韦有赠冯著诗多首。这首诗可能是大历末年韦应物在长安,冯著自广州回,二人相遇时作。
①客:指冯著。 ②灞陵:又作霸陵,即霸上,因汉文帝墓霸陵在此,故改名。地在长安东。 ③采山:采伐山上树木。此句喻冯有归隐山林之意。 ④冥冥:晦暗貌,指春雨蒙蒙中繁花盛开的景象。 ⑤飏飏:鸟飞貌。燕新乳:初生的小燕。 ⑥昨:从前。韦大历四年(769)《送冯著受李广州署为录事》诗云:“郁郁杨柳枝,萧萧征马悲。送君灞陵岸,纠郡南海湄。”昨别:或指上次送别。 ⑦鬓丝:鬓上的白发如丝。
此诗语言质朴自然,明白如话,但情深意长,表现了对失意朋友的亲切关怀与深切同情。所以高棅评此诗曰:“不能诗者,亦知是好。”(《唐诗品汇》卷十四)
落帆逗淮镇 ① ,停舫临孤驿 ② 。
浩浩风起波 ③ ,冥冥日沉夕 ④ 。
人归山郭暗 ⑤ ,燕下芦洲白 ⑥ 。
独夜忆秦关 ⑦ ,听钟未眠客 ⑧ 。
德宗建中三年(782),韦应物由尚书比部员外郎出为滁州刺史,此诗当为由长安赴滁州途经盱眙县时作。次,止宿。盱(xū)眙( yí)县,唐属泗州临淮郡,今属江苏,北临淮水。
①逗:停留。淮镇:临淮水的城镇。 ②舫:船。驿:驿站。 ③浩浩:风浪盛大貌。 ④冥冥:日色昏暗貌。 ⑤山郭:山城。⑥芦:芦苇,多年生草本植物,秋季开花,色白。江总《赠贺左丞萧舍人诗》:“芦花霜外白。”孟浩然《鹦鹉洲送王九之江左》:“月明全见芦花白。”⑦秦关:即关中。韦为长安人,故忆秦关而思乡。 ⑧客:指作者自己。
诗写夜泊思乡之情。落帆栖孤驿,日暮风波涌,舟行之苦已自不堪,而目睹人归燕宿之景,恰引旅人乡关之思,独夜思乡,遂致彻夜难眠。诗境自然清妙,蕴含深婉之趣。
吏舍跼终年 ① ,出郊旷清曙 ② 。
杨柳散和风,青山淡吾虑 ③ 。
依丛适自憩,缘涧还复去。
微雨霭芳原 ④ ,春鸠鸣何处。
乐幽心屡止 ⑤ ,遵事迹犹遽 ⑥ 。
终罢斯结庐 ⑦ ,慕陶直可庶 ⑧ 。
此诗作年不详。或谓大历十四年(779)任鄠县令时作,或谓滁州刺史任上作,并坐实“缘涧”之涧为沣水西涧或滁州西涧,皆难遽定。
①跼(jú):身体蜷曲,此有拘束、束缚意。 ②旷:心胸开朗。清曙:清晨。 ③淡:冲洗,滤清。 ④霭:原指云气,此指微雨迷茫貌,有笼罩意。陶渊明《停云》诗:“霭霭停云,濛濛时雨。” ⑤乐幽:喜欢幽静,指隐退闲居。止:阻止。 ⑥遵:奉行。事:王事,指做官。遽(jù):匆忙。二句谓自己本想隐退闲居,欣赏大自然的幽美景色,但因官身不自由,俗务缠身,行迹匆匆,故退闲的愿望几次都不能实现。 ⑦罢:指辞官。斯:这里,指东郊。 ⑧陶:指陶渊明,东晋大诗人,曾任彭泽令,八十多天即辞官归隐。庶:差不多。二句谓终有一天我会辞官隐居于此,那么,仰慕陶渊明的愿望差不多就可以实现了。
何良俊曰:“左司性情闲远,最近风雅,其恬淡之趣不减陶靖节(即陶渊明)。唐人中五言古诗有陶、谢余韵者,独左司一人。”(《四友斋丛说》)施补华亦曰:“后人学陶,以韦公为最深,盖其襟怀澄淡,有以契之也。”(《岘傭说诗》)此诗有意学陶,不仅思想情趣似陶,遣词用字亦学陶,读来真有陶渊明“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归园田居五首》其一)的感觉。开头“吏舍跼终年”一句,即把官场樊笼一笔抹倒,以下七句则大笔渲染春游东郊所见大自然赏心悦目的美好景色。韦的这种“乐幽心”,就是陶的“性本爱丘山”,故最后慕陶辞官、结庐隐居就是很自然的了。但细细读来,终觉韦之学陶,尚未达到“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陶渊明《饮酒诗二十首》其五)纯真自如的化境。
永日方戚戚 ① ,出行复悠悠 ② 。
女子今有行 ③ ,大江溯轻舟 ④ 。
尔辈苦无恃 ⑤ ,抚念益慈柔 ⑥ 。
幼为长所育 ⑦ ,两别泣不休 ⑧ 。
对此结中肠 ⑨ ,义往难复留 ⑩ 。
自小阙内训 ,事姑贻我忧 。
赖兹托令门 ,任恤庶无尤 。
贫俭诚所尚,资从岂待周 。
孝恭遵妇道 ,容止顺其猷 。
别离在今晨,见尔当何秋 ?
居闲始自遣 ,临感忽难收 。
归来视幼女,零泪缘缨流 (21) 。
这是一首嫁女诗。韦应物的长女嫁给杨姓人家,古时妇随夫姓,所以称“杨氏女”。诗作于在滁州时。
①戚戚:悲愁貌。 ②出行:指出嫁。悠悠:忧思貌,形容忧愁不绝。《诗经·邶风·泉水》:“思须与漕,我心悠悠。” ③有行:指出嫁。《诗经·邶风·泉水》:“女子有行,远父母兄弟。” ④溯:逆流而上。⑤尔辈:你们,指两个女儿。无恃(shì):无母,失去依靠。《诗经·小雅·小旻》:“无父何怙,无母何恃。”韦应物大历末年丧妻,两个女儿尚小,他写了近二十首悼亡诗,如《送终》云:“童稚知所失,啼号捉我裳。”《往富平伤怀》云:“但闻童稚悲……顾尔内无依。”可见“苦无恃”情状。 ⑥“抚念”句:就己说,因念及幼女无母,于是对她们更加慈爱亲热。正如《伤逝》诗云:“单居移时节,泣涕抚婴孩。” ⑦幼:指妹妹。长:指出嫁的姐姐。原注:“幼女为杨氏所抚育。” ⑧两别:指两姐妹分别。⑨结中肠:犹言悲痛欲绝,令人肠断。《送终》诗云:“独留不得还,欲去结中肠。” ⑩“义往”句:谓女大当嫁,义难再留。 阙:通“缺”。内训:即母训。原注:“言早无恃。” 事姑:侍奉(公)婆。二句谓女儿因从小缺乏母教,做父亲的担心她不会侍奉公婆。 赖:幸赖。令门:对夫家的敬称,犹言好人家。 任:一作“仁”。恤:体贴。尤:过错。 资从:指嫁妆。周:齐全,完备。 孝恭:恭谨孝顺。 容止:仪容举止。猷(yóu):法则,规矩。 何秋,犹何年。 居闲:平素闲居。自遣:自我排遣。 临感:亲临感受。《伤逝》诗云:“知妄谓当遣,临感要难裁。” (21)零泪:落泪。缨:系在颔下的帽带。
这是一首嫁女伤别诗,写得满纸泪痕,深挚感人。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作者由女儿的出嫁想到了她早死的母亲,格外伤感。“尔辈苦无恃”一句,为全诗关键,诗中所述都是由此引发出来的。韦应物和他的妻子感情很深,《伤逝》诗云:“结发二十载,宾敬如始来。提携属时屯,契阔忧患灾。”“仕公不及私,百事委令才”。他们相敬如宾,共度患难,家中“百事”全仗妻子料理,实在是一位贤内助。妻子的早亡,使他“永绝携手欢”(《过昭国里故第》)、“对案空垂泪”(《出还》);妻子的早亡,更使两个幼小的女儿过早地失去了母爱,缺少了母训。而妻子死后,幼女是由长女抚育成长的。因此,当长女出嫁时,做父亲的更是恋恋不舍,悲痛万分。但女大当嫁,“义往难复留”,于是临别之际,做父亲的对女儿千叮万嘱,谆谆告诫,惟恐她到婆家后有过失,受委屈。临嫁教女,这原是母亲的责任,而现在却由父亲独自承当,“临感忽难收”,更是悲不自胜。长女已出嫁,而“归来视幼女”,将来亦复如此,更是不敢往下想了,“零泪缘缨流”,实有难言的隐痛。全诗质朴无华,语重心长,情真意切,感人至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