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写在前面

张荫麟先生(1905—1942),号素痴。广东东莞人。1923年进清华学校,不久在《学衡》杂志上著文《老子生后孔子百余年之说质疑》,批评时任清华国学导师梁启超对老子事迹所做考证,而受到任公的赏识和学界的注目,任公当面称赞他“有作学者的资格”。当时他才十八岁,而《学衡》杂志编辑还以为是清华的国学教授。毕业后赴美留学,四年后归国,相继执教于清华大学、西南联大、浙江大学。张荫麟学贯中西,兼通文史哲,后专门从事历史研究,多有创见,故“终能在史学界取得第一流的地位”(贺麟语),“中国新史学之大业,殆将于张君之身完成之”(钱穆语)。

《中国史纲》是张荫麟先生短暂一生留下的唯一专著,原为作者受聘编写的高中历史教材的一部分。张荫麟常说做文章要具有“作家的尊严”,主张“为学贵自辟,莫依门户侧”。他依据自己的历史观对东汉前的中国史实作了较为严格的选择和取舍,把前人研究成果和自己“玩索所得”融会贯通,用讲故事的方式写出中国社会的变迁、思想的贡献及若干重大人物的性格和活动。这本书章节安排简要得当,文字技巧活泼动人,思想智慧透彻通达,随时流露出作者的才情与用心,不仅被誉为“历史教科书中最好的一本‘创作’”(陈梦家语),更是一种别具一格的通史读物。

本书主要部分完成于抗战前夕,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初出版,有1940年重庆青年书店本和1941年浙江大学史地教育研究室石印本两个版本,前者未经作者同意,误署名为杨荫麟。1944年重庆青年书店、1948年正中书局先后再版。其间,作者曾作修订,调整序言文字,增添部分章节。书名也不尽一致,有《东汉前中国史纲》、《中国史纲(第一册)》、《中国史纲(上古篇)》等。五十年代大陆和台湾均再版。1955年北京三联书店本对1948年正中书局本不仅作了文字技术上的处理,而且核对引文,订正史实,但删去了作者的自序,对正文亦有斧削。自九十年代后期起,内地多家出版社重版此书。2003年商务印书馆本是作者弟子徐规教授的校订本,纠正了原书中的多处讹误,在文字技术上亦加以规范。

本次出版,为向读者提供一个较为完善的文本,我们除收入原书的所有文字外,包括三篇自序、《〈中国史纲〉献辞》和正文(十一章),还把作者未完成的第十二章《汉帝国的中兴与衰亡》和他为该书宋史部分撰写的三篇文字,即《宋朝的开国和开国规模》、《北宋的外患与变法》和《北宋四子之生活与思想》,一并附在书后。在文字上,我们以1948年正中书局本为基础,参考1955年三联书店本和2003年商务印书馆本,并吸收徐规教授两篇校正文字(即《张著〈中国史纲〉(新本)校正》,载《仰素集》,杭州大学出版社,1999年;《张著〈中国史纲〉(商务本)校正》,载《李埏教授九十华诞纪念文集》,云南大学出版社,2003年)的某些成果,对书稿作了仔细校订,包括纠正讹误、统一体例、核对引文等,同时尽量保持作品原貌,某些字词用法保留了当时的习惯。 T0w9mANHXvN95ZqGvnZWAt+QyIm0n896q3d7QCeEZrkdpg5vNmmgZVCehFnyk861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