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新手必学十二大养生穴

●百会穴——醒脑开窍穴

归经: 督脉

取穴: 在头部正中线上,两耳尖连线的中点处,按压有一凹陷。

功效: 升阳益气、清头醒脑、安神镇静。

主治: 头痛、头晕、中风、半身不遂、心烦、惊悸、健忘、神经衰弱、耳鸣、耳聋、鼻塞不通、痔疮、脱肛及脏器下垂等。

灸法: 艾条灸,患者可采取坐位,在穴位上方距离皮肤3~5厘米处,用艾条温和灸,每次10~15分钟。直接灸3或5壮,艾炷可以略大。灸百会穴时,可感受到热气由头部进入身体,十分舒适。

配穴: 配大椎穴、曲池穴、风池穴,治高热头痛;配风池穴、太阳穴、睛明穴、合谷穴,治眼病;配风池穴、迎香穴、合谷穴,治鼻病;配长强穴、承山穴,治脱肛、痔疮;配大椎穴、足三里穴、绝骨穴、风市穴、曲池穴,治半身不遂。

●足三里穴——延年益寿穴

归经: 足阳明胃经

取穴: 膝关节弯曲成直角,外侧膝盖骨下方的凹陷,再往下4横指处。

功效: 善补胃气之不足,除寒消胀、降逆和胃、利湿导浊。

主治: 以消化系统疾病为主,对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生殖系统的病症,皆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如嗳气、肠鸣腹痛、吐泻、下肢肿痛、遗尿、哮喘、中风瘫痪、荨麻疹、高血压、坐骨神经痛等。

灸法: 直接灸,患者仰卧,将艾炷放在穴上点燃,至皮肤有灼热感时,用镊子移去未燃尽的艾炷,继续施灸,每次5或7壮。也可用艾条灸。

配穴: 配合谷穴、中脘穴、天枢穴、关元穴,治急慢性肠炎、消化不良等胃肠病;配曲池穴、合谷穴,治余热不尽(低热);配三阴交穴,治脾胃虚寒、纳谷不香、饮食不化、腿脚麻木等;配阳陵泉穴,治肝脾不和,如口苦、中消、吞酸等;配承山穴,治疗血痔;配劳宫穴,治心胃有热,因心火上炎引起的心痛、反胃、烦闷。

●三阴交穴 —— 养血补气穴

归经: 足太阴脾经

取穴: 手四指并拢,小指下缘靠内踝尖上,食指上缘所在的水平线与小腿骨交点即是。

功效: 滋阴健脾、调经活血、疏通淤滞。

主治: 消化系统和泌尿生殖系统病症的常用要穴。常用于治疗脾胃虚弱、不思饮食、腹胀肠鸣、子宫肌瘤、崩漏、月经不调、阳痿、遗精、遗尿等。

灸法: 艾条灸,患者取坐位,点燃艾条对准穴位,在距离皮肤3~5厘米处施灸,每次10~15分钟,以感觉舒适、皮肤出现红晕为度。

配穴: 配中脘穴、关元穴、内关穴、足三里穴,治腹胀、腹痛、腹泻;配肾俞穴、膀胱俞穴、关元穴,治遗尿、遗精、阳痿、痛经;配至阴穴,治胎位不正;配内关穴,治失眠、多梦、闭经、遗精、食欲不振;配合谷穴,治妇女肾气虚损、上热下寒,并能保胎和下胎。

●命门穴——补肾固本穴

归经: 督脉

取穴: 腰部,肚脐水平线与后正中线交点,按压有凹陷处即是。

功效: 壮阳固脱、补肾、引火归原、调和阴阳。

主治: 身热如火、水谷不化、寒热疟疾、腰腹痛、小便频数、小儿惊痫、耳鸣、痛经、赤白带下、阳痿、遗精、痔疮、水肿、遗尿、神经衰弱等。

灸法: 隔姜灸,鲜生姜切片后用针扎数个小孔。患者可采取俯卧位,把姜片放置在命门穴上,将捏好的中艾炷放在姜片中心点燃施灸,若患者有疼痛感时,可略微提起,每次灸3或5壮。隔附子灸3或5壮。直接灸7或9壮。

配穴: 配肾俞穴、委中穴,可以温经散寒、通经活络,寒湿性腰痛、腿痛发作时艾灸可减缓病痛;配肾俞穴、环跳穴、足三里穴,有通经散寒、行气止痛的功效,常灸可补肾壮阳。

●曲池穴——清热解毒穴

归经: 手阳明大肠经

取穴: 正坐,轻抬手臂,屈肘将手肘内弯,当肱骨外上髁与肘横纹连线中点处即是。

功效: 清热解表、祛风除湿、舒筋利节、调和气血。

主治: 外感、热病、肘中痛、半身不遂、上肢麻木、遍身风疹、瘙痒、胸中闷痛、扁桃体炎、咳嗽、高血压等。

灸法: 艾条灸,患者正坐,将手臂放在桌子上,露出穴位皮肤。点燃艾条对准穴位,在距离皮肤3~5厘米处施灸,每次10~15分钟,至患者感觉舒适、皮肤出现红晕为度。直接灸3或5壮。

配穴: 配大椎穴、外关穴、风池穴,可治外感风寒、头痛、发热;配人迎穴、足三里穴,治高血压;配风市穴、血海穴,治荨麻疹;配外关穴、合谷穴,治上肢麻痹;配委中穴、下廉穴,可治风、寒、湿、热诸痹;配三阴交穴,治妇女闭经、崩漏带下。

●内关穴——理气止痛穴

归经: 手厥阴心包经

取穴: 在腕横纹向上3横指,两条索状筋之间凹陷处即是。

功效: 宽胸理气、宁神和胃、疏通三焦,有清泄三焦与心火之力。

主治: 心绞痛、心律不齐、头痛、失眠、眩晕、呕吐、中满痞胀、脾胃不和、臌胀、呃逆、虚劳、黄疸、急慢性胃炎、胃痉挛、无脉症等。

灸法: 艾条灸,患者正坐,手掌向上,将手臂平放在桌子上。点燃艾条对准穴位,在距离皮肤3~5厘米处施灸,每次10~15分钟,以患者感觉舒适、皮肤出现红晕为度。直接灸3或5壮。

配穴: 配心俞穴、厥阴俞穴,治疗心绞痛、心悸;配公孙穴、足三里穴,治疗胃、心、胸相关病症;配三阴交穴,治疗盗汗、干咳、多梦、失眠、闭经、遗精、心胸烦闷等;配巨骨穴,治疗咳逆上气、易怒、呕吐、吐血等一切邪气上逆之症。

●中脘穴——健脾益胃穴

归经: 任脉

取穴: 在上腹部,正中线上,肚脐向上5横指处。

功效: 强胃健脾、化湿理中、升阳益气。

主治: 是治疗肠胃病最常用的穴位之一。常用于治疗饱食不化、呕吐、消化不良、腹痛、腹胀、吐酸、泄泻、便秘、黄疸、失眠、脏躁(更年期综合征)、子宫脱垂、高血压等。

灸法: 艾条灸,患者取仰卧位,点燃艾条对准穴位,在距离皮肤3~5厘米处施灸,每次10~15分钟,以患者局部有温热感而无灼烧感为宜。还可用艾灸盒辅助施灸,更为方便。直接灸5壮。

配穴: 配公孙穴、内关穴、足三里穴,治疗腹痛、腹胀、腹泻等;配隐白穴,治疗脾阳不振、泄泻、中气不足、月经不调、经血崩漏等;配足三里穴,治疗胃中虚寒、饮食不下、积聚、停食等,此组合素有“黄金消化三角”之美誉;配左侧阳池穴、百会穴,治脏腑下垂、偏移。

●气海穴——补益元气穴

归经: 任脉

取穴: 在下腹部,正中线上,肚脐向下2横指处即是。

功效: 补益肾脏、固元气、回生气、壮肾阳。

主治: 胃脘痛、腹胀、脐下冷痛、水肿、大便不通、小便赤涩、赤白带下、闭经、月经不调、痛经、遗精、阳痿、小儿遗尿、高血压、失眠等。

灸法: 艾条灸,患者仰卧,点燃艾条对准穴位,在距离皮肤3~5厘米处施灸,每次10~15分钟,以患者感觉舒适、皮肤出现红晕为度。直接灸3或5壮。也可用热水袋热敷此穴,但经期经量多者不宜。

配穴: 配足三里穴、三阴交穴、肾俞穴,治泌尿生殖系统疾病;配曲池穴、太冲穴,治疗高血压;配关元穴、中极穴、子宫穴,治宫寒、闭经、阴缩(前阴内缩)、阳痿、腹痛胀满等;配神阙穴、天枢穴(两侧)、水分穴,治疗下元虚寒、脐腹冷痛、吐泻等,此五穴又称“肚脐梅花灸”。

●关元穴 —— 培元固本穴

归经: 任脉

取穴: 在下腹部,正中线上,肚脐向下4横指处即是。

功效: 培补真元之气、填精、滋阴、补阳、活血。

主治: 诸虚百损、脐下绞痛、冷气入腹、腹胀、脱肛、夜梦遗精、白浊、五淋、七疝、妇人带下、经脉不通、产后恶露不尽、血冷月经断绝、尿频、遗尿、癃闭(小便不通)、高血压、神经衰弱等。

灸法: 艾条温和灸,患者取仰卧位,点燃艾条对准穴位,在距离皮肤3~5厘米处施灸。每次10~15分钟,以患者感觉舒适、皮肤出现红晕为度。直接灸5或7壮。独灸关元可以达300壮。

配穴: 配足三里穴、三阴交穴、肾俞穴,治疗泌尿生殖系统疾患;配天枢穴、小肠俞穴、足三里穴,治腹痛、腹泻等;配大敦穴,治各种疝气、妇人阴挺(子宫脱垂)、腹痛下坠;配中脘穴,治各种虚损。

●大椎穴 —— 清热解表穴

归经: 任脉

取穴: 当低头时,颈后与肩平处,出现一个高突,即第7颈椎,其下即大椎穴。有的人出现2个高突,用手指按在隆起的最高点,轻轻摇头,手指下有移动的感觉,是第7颈椎。

功效: 清热解毒、升阳益气、调和营卫。

主治: 头痛、颈项强痛不得回顾、肩背痛、腰肌痛、痹症、痿症、发热恶寒、咳嗽上气、呕吐、黄疸、贫血、神经衰弱、荨麻疹、湿疹等。

灸法: 艾条温和灸,此穴可在家人帮助下艾灸。患者正坐低头,露出穴位皮肤。施灸者手持点燃的艾条,在距离皮肤3~5厘米处施灸,每次10~15分钟,以皮肤出现红晕为度。直接灸5或7壮。

配穴: 配肺俞穴、曲池穴、外关穴、合谷穴,治疗外感发热感冒;配足三里穴、三阴交穴,治血液病;配内关穴,治疗胸膈胀满、积水等;配肺俞穴、风门穴、膏肓穴,治疗肺部疾病。

●涌泉穴 —— 清脑醒神穴

归经: 足少阴肾经

取穴: 卷足,足底前1/3处可见有一凹陷处,按压有酸痛感处即是。

功效: 通头贯脑、清神醒志、开窍、除寒热厥逆、回阳救急。

主治: 休克、中暑、癔病、小儿惊风、头顶痛、舌干、咽肿、心烦、心痛、小腹痛、腰痛、足心热、身热、心中结热、咳嗽、癃闭(小便不通)、风疹、高血压等。

灸法: 直接灸3或5壮。艾条温和灸,患者取仰卧位,点燃艾条对准穴位,在距皮肤3~5厘米处施灸,每次10~15分钟。

配穴: 配内关穴,治头痛、头晕,能够醒神醒脑;配太溪穴、照海穴,治咽喉肿痛,艾灸后即可有所缓解。

●膏肓穴——散热止咳穴

归经: 足太阳膀胱经

取穴: 低头屈颈,颈背交界处椎骨最高点向下推4个椎体,旁开4横指处。紧贴肩胛骨内侧缘。

功效: 补虚劳伤、固气益损、止嗽定喘。

主治: 肺结核、骨蒸盗汗、吐血、咯血、哮喘、四肢倦怠、头晕目眩、健忘、呕吐、痈疽发背、支气管炎、胸膜炎、神经衰弱等。

艾灸疗法: 此穴可在家人帮助下艾灸。患者可采用俯卧位,露出穴位皮肤。施灸者手持艾条,在距离皮肤3~5厘米处施灸,每次10~15分钟即可。还可用艾灸盒施灸,更为方便。直接灸5或7壮。

应用配穴: 配肺俞穴、肾俞穴、中府穴、膻中穴、足三里穴,治疗肺结核;配肺俞穴、定喘穴、膻中穴、足三里穴,治疗哮喘;配大椎穴、曲池穴、气海穴、关元穴、足三里穴,治各种虚弱形瘦。 wkIcGzWJDDwn9VKOBME2VGMWkRnQWJOaHJJrrHeiGiPBuaFQCYrCg1Efn5+5eEi0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