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系统疾病是我国的常见病、多发病,根据最新对我国部分城市及农村前十位主要疾病死亡原因的统计数据,呼吸系统疾病(不包括肺癌)在城市的死亡病因中占第四位(13.1%),在农村占第三位(16.4%)。
1.大气污染及吸烟 流行病学调查证实,呼吸系统疾病的增加与空气污染、吸烟密切相关,当空气中降尘或二氧化硫超过1000/m 3 时,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明显增多;其他粉尘,如二氧化硅、煤尘、棉尘等可刺激呼吸系统引起各种肺尘埃沉着症;工业废气中致癌物质污染大气,是肺癌发病率增加的重要原因。近年来,大气颗粒物对呼吸系统的影响受到关注。
吸烟是小环境的主要污染源,也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和肺癌发病率增加的重要因素,吸烟者较非吸烟者,慢性支气管炎的发病率高2~4倍,肺癌的发病率高4~10倍(重度吸烟者可高20倍)。目前我国青年人吸烟人数增多,是呼吸系统疾病发病率增加的重要因素。
2.感染性病原微生物 目前,感染性疾病仍然是呼吸系统疾病的主要原因,虽然自广泛应用抗生素以来,细菌性肺炎的病死率显著下降,但老年患者病死率仍高,且肺炎的发病率未见降低。在医院获得性肺炎中,产β内酰胺酶细菌、耐甲氧西林的细菌明显增加;社区获得性肺炎除肺炎链球菌和流感嗜血杆菌外,还有军团菌、支原体、衣原体、病毒等。此外,免疫低下或免疫缺陷者的呼吸系统感染,则应重视特殊病原菌,如真菌、肺孢子菌及非典型分枝杆菌感染。由于至今尚未有治疗病毒的特效方法,故病毒感染性疾病的发病率未明显降低。目前,我国结核病患者人数居全球第二位,有肺结核患者500万,其中传染性者150万,而感染耐多药的结核分枝杆菌的患者可达17%以上。
3.吸入性变应原 随着我国工业化和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在都市,变应原的种类及数量增多,如地毯、窗帘的广泛应用使室内尘螨数量增多;宠物饲养(鸟、狗、猫)导致动物毛变应原增加;空调中的真菌;都市绿化的某些花粉孢子;有机或无机化工原料、药物及食品添加剂等。以致哮喘、鼻炎等变应性疾病患病率增加。
周密、详尽的病史和体格检查是诊断的基础,胸部X线和胸部CT对诊断肺部病变具有特殊重要的作用,还应结合常规化验及其他特殊检查结果,进行全面综合分析,力求做出病因、解剖、病理和功能诊断。
1.病史 了解与肺部传染性疾病患者(如活动性肺结核)的密切接触史,对诊断十分重要;了解对肺部有毒物质的职业和个人史,如接触各种无机粉尘、有机粉尘、发霉的干草,吸入粉尘、花粉或进食某些食物时出现喷嚏、胸闷,剧烈运动后出现胸闷、气紧等,可提示肺部变应性疾病;询问吸烟史时,应有年包数的定量记载;是否曾使用可导致肺部病变的某些药物,如博来霉素、胺碘酮可引起肺纤维化,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可引起顽固性咳嗽,β受体阻滞剂可引起支气管痉挛等。
2.症状
(1)咳嗽 常年咳嗽,秋、冬季加重提示慢性支气管炎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发作性干咳,尤其是夜间规律发作,可能是咳嗽变异型哮喘;持续而逐渐加重的刺激性咳嗽伴有气促,则考虑特发性肺纤维化或支气管肺泡癌。
(2)咳痰 痰的性状、量及气味对诊断有一定帮助。痰由白色泡沫或黏液状转为脓性多为细菌感染,大量黄脓痰常见于肺脓肿或支气管扩张,铁锈样痰可能是肺炎链球菌感染,红棕色胶冻样痰可能是肺炎克雷白杆菌感染;肺水肿时,则可能咳粉红色稀薄泡沫痰。
(3)咯血 痰中带血是肺结核、肺癌的常见症状。咯鲜血多见于支气管扩张,也可见于肺结核、急性支气管炎、肺炎和肺血栓栓塞症。
(4)呼吸困难 急性气促伴胸痛常提示肺炎、气胸和胸腔积液;左心衰竭可出现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慢性进行性气促见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弥漫性肺纤维化;支气管哮喘发作时,出现呼气性呼吸困难,且伴有哮鸣音,缓解时可消失。
(5)胸痛 胸痛伴高热,则考虑肺炎,肺癌侵及壁层胸膜或骨,出现隐痛,持续加剧,甚至刀割样痛。突然性胸痛伴咯血和(或)呼吸困难,应考虑肺血栓栓塞症。自发性气胸可在剧咳或屏气时突然发生剧痛。
3.体征 气管、支气管病变以干、湿啰音为主,肺部炎症有呼吸音性质、音调和强度的改变,特发性肺纤维化可在双肺出现吸气相高调爆裂音(Velcro啰音);胸腔积液、气胸或肺不张可出现相应的体征,并可伴有气管的移位。
4.实验室和其他检查
(1)血液检查 呼吸系统感染,中性粒细胞增加,还可伴有中毒颗粒;嗜酸性粒细胞增加提示过敏、曲霉菌或寄生虫感染,荧光抗体、对流免疫电泳、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等对病毒、支原体和细菌感染的诊断均有一定的价值。
(2)抗原皮肤试验 哮喘的变应原皮肤试验阳性有助于变应体质的确定和相应抗原的脱敏治疗,对结核或真菌呈阳性的皮肤反应仅说明已受感染,并不能肯定患病。
(3)痰液检查 痰涂片在低倍镜视野里上皮细胞<10个,白细胞>25个,为相对污染少的痰标本;定量培养菌量≥107cfu/mL可判为致病菌。反复做痰脱落细胞检查,有助于肺癌诊断。
(4)胸腔积液检查和胸膜活检 常规胸液检查可明确渗出性或漏出性胸液;胸液的溶菌酶、腺苷脱氨酶、癌胚抗原的检查及染色体分析,有助于结核性与恶性胸液的鉴别;脱落细胞和胸膜活检对明确肿瘤或结核有诊断价值。
(5)影像学检查 胸部X线透视配合正侧位胸片,可发现被心、纵隔等掩盖的病变,并能观察膈、心血管活动情况。高电压体层摄片和CT能进一步明确病变部位、性质及有关气道通畅程度。MRI对纵隔疾病和肺血栓栓塞症有较大的帮助。肺血管造影用于肺血栓栓塞症和各种先天性或获得性血管病变的诊断;支气管动脉造影对咯血有较好诊断价值。
(6)纤维支气管镜和胸腔镜检查 纤维支气管镜(简称纤支镜)能深入亚段支气管,直接窥视黏膜水肿、充血、溃疡、肉芽肿、新生物和异物等,做黏膜的刷检或钳检,进行组织学检查;并可经纤支镜做支气管肺泡灌洗,灌洗液的微生物、细胞学、免疫学、生物化学等检查,有助于明确病原和病理诊断;胸腔镜已广泛应用于胸膜活检、肺活检。
(7)放射性核素扫描 对肺区域性通气/灌注情况、肺血栓栓塞症和血液缺损及占位病变的诊断有帮助,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PET)可以较准确地对<1cm的肺部阴影及肺癌纵隔淋巴结有无转移进行鉴别诊断。
(8)肺活体组织检查 经纤支镜做病灶活检,可反复取材,有利于诊断和随访疗效;近胸壁的肿块等病灶,可在胸透、B超或CT引导下定位做经胸穿刺肺活检;对于肺部纵隔部位的肿物及肿大的淋巴结,亦可通过纤支镜,在CT引导下从气管或支气管腔内对肿物进行穿刺取材,必要时可做开胸肺活检。
(9)超声检查 做胸腔积液及肺外周肿物的定位,指导穿刺抽液及穿刺活检。
(10)肺功能检测 可了解疾病对肺功能损害的性质及程度。对某些肺部疾病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价值,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表现为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而肺纤维化、胸廓畸形、胸腔积液、胸膜增厚或肺切除术后均显示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测定通气与血流在肺内的分布、右心系统静脉血向左侧分流及弥散功能,有助于明确换气功能损害的情况,如特发性肺纤维化及弥散性肺泡癌的弥散功能损害尤为突出。
随着科学技术和医学事业的发展,疾病的预防重于诊治,因而疾病的早期诊断十分重要。定期进行胸部X线摄片,对某些早期外周型肺癌的发现是有价值的。随着高分辨螺旋CT的广泛使用,对肺部小病灶的发现及诊断更准确。CT肺动脉造影已成为肺血栓栓塞症的一线诊断方法。PET对肺部阴影小病灶及纵隔淋巴结的定位,提供了更精确的方法。定期进行肺通气功能的检查将有助于诊断早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特别是对吸烟人群,人体体积描记仪能更全面发现肺功能的变化,强迫振荡技术更适宜对幼儿和老年人进行肺部功能测定。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的应用对肺结核、军团菌肺炎及支原体、肺孢子菌和病毒感染等的诊断有一定的价值。分子遗传学分析可确定遗传性α 1 -抗胰蛋白酶缺乏症、肺囊性纤维化等。
目前,我国已制定许多呼吸系统疾病(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支气管哮喘、肺血栓栓塞症、间质性肺疾病、医院获得性肺炎、社区获得性肺炎等)的防治指南以规范、指导疾病的防治。
新一代的各种抗生素(如四代头孢菌素、新一代喹诺酮类、碳青霉烯类等)对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阴性杆菌具有更强的治疗作用。新型 唑烷酮类及糖肽类抗生素对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的疗效与万古霉素相似,副作用更少。新一代的抗真菌药物,对各类真菌感染疗效更佳,副作用更少。
由于呼吸生理和重症监护医学包括仪器设备的创新,以及重症监护病房组织及管理系统的建立,特别是呼吸支持技术的发展与完善,极大地丰富了重症患者呼吸衰竭抢救的理论与实践,降低了病死率。各种通气模式的改进可对不同的病因引起的呼吸衰竭进行针对性的治疗。由于非创伤性面(鼻)罩通气的推广,将能预防一些疾病(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神经肌肉疾病)发展为呼吸衰竭,并使部分患者避免气管插管或切开。对睡眠状态的全套临床生理学检测和无创正压通气为睡眠呼吸障碍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全面的技术手段。
思考题
1.呼吸系统疾病发生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2.简述呼吸系统疾病常见的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