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计划离不开人力资源信息系统。人力资源信息系统是为人力资源管理决策提供数据资料的信息库。按照信息处理手段的不同,人力资源信息系统分为人工处理信息系统和计算机处理信息系统。前者是传统的信息处理方法,在一些中小企业中仍在使用;后者是一种现代化信息处理方法。随着计算机技术在企业管理工作中的广泛应用,后者被越来越多的企业所采用。
人力资源计划需要用到三个数据库,即人员统计信息系统、职务信息系统和组织发展信息系统。
人力资源计划以企业现有人员的统计分析为基础。因此,在人力资源计划过程中,首先应建立和利用人员统计信息系统。该系统由企业人员个人登记信息和企业人员整体结构信息两部分组成。
企业人员个人登记信息包括以下内容:
(1)自然状况,如性别、出生日期、健康状况、民族、婚姻状况等。
(2)教育状况,如学历、学位等。
(3)技能状况,如专长、专业资格证书等。
(4)工作经历,包括以往的供职单位、担任过的职务、奖惩情况、得到的评价等。
(5)工作态度,包括工作效率、工作质量、出勤记录、工作建议等。
(6)工作状况,包括岗位调动情况、现任岗位或职务及所属部门、工作实绩、工作适应性、考核成绩等。
(7)培训状况,包括培训次数、培训种类、培训内容、培训成绩等。
(8)工资收入状况,包括工资类别及等级、奖金、津贴、提薪记录等。
除了上述信息,在不侵犯个人隐私的前提下,可以根据需要增添其他信息,如家庭背景、宗教信仰、政治面貌、外语水平、籍贯等。
企业人员整体结构信息是对人力资源结构形态的描述,整体结构信息在个人登记信息的基础上形成,通过对汇总后的现有人员信息的综合性统计分析,可以掌握企业现有人员的各种结构状况,如年龄结构、文化程度结构、专业技能结构、职务结构等。每种结构的统计数据可以用分布图或表来表示。各种结构还可以进行综合统计分析。例如,可以对年龄结构与文化程度结构进行综合统计分析,并绘制各年龄段文化程度分布图。
人力资源计划也需要利用职务信息。人力资源计划可以说是把一定数量与质量的人员配备到具体的职务上的计划活动,或者说是使人员与职务实现优化匹配的计划过程。职务信息系统由职务说明和任职资格两部分信息内容构成。职务信息系统的建立需要职务分析。我们在第2章讨论过职务分析、职务说明与任职资格,这里不再赘述。
人力资源计划受组织因素的影响。因此,人力资源计划还需要考虑组织因素,尤其是组织变动因素。组织发展信息系统主要由未来发展信息和历史数据两部分组成。
未来发展信息包括企业生产与销售规模扩大程度,产品结构调整或升级,先进设备和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的引进计划,产品营销策略与市场定位,部门与机构调整等。这些信息往往也是企业整体发展计划的主要内容。如前所述,人力资源计划是企业整体发展计划的组成部分,因此,人力资源计划应以企业整体发展计划的有关信息为依据。
企业以往的历史数据包括企业历年的产量、销量和利润的数据,也包括人员变化数据,如晋升人数、受训人数、辞职人数、岗位调动人数等。这些资料通常作为组织档案储存进信息系统。在人力资源计划过程中,这些数据对于预测人力资源需求与供给有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