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三、历史智慧

老子是周守藏室之吏,掌管着古代历史文献,得以从历史变迁中观历代兴亡成败得失。老子年高长寿,是一个阅历丰富、饱经风霜的老者,久历世事,明白世道的无常与剧变,熟悉世态的炎凉与颓败。人生与历史的经验反映在其学说里,蕴含着老成持重的智者的历史智慧。

社会动荡的根源

西周末年,统治者荒淫残暴,民不堪命,民间兴起一股怨天、忧人的思潮。我国历史上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就保留了许多别具风格、饱含时代特征的忧怨诗篇。如《诗经·魏风·伐檀》曰:“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貆兮?彼君子兮,不素餐兮?!”《诗经·小雅·黄鸟》曰:“黄鸟黄鸟,无集于榖,无啄我粟。”“黄鸟黄鸟,无集于桑,无啄我粱。”“黄鸟黄鸟,无集于栩,无啄我黍。”《诗经·魏风·硕鼠》曰:“硕鼠硕鼠,无食我黍。”“硕鼠硕鼠,无食我麦。”“硕鼠硕鼠,无食我苗。”

这些以“黄鸟”“硕鼠”为隐喻的讽刺诗,表达了对那些压榨百姓、高高在上的“君子”们的强烈不满。

老子的思想并未游离于时代之外,而是和这一时代的主旋律音声相和,对统治者的残暴也作了深刻的揭露。《老子》七十五章曰:“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民之轻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是以轻死。”老百姓之所以会饥饿,难以生存,进而犯上作乱,铤而走险,都是统治者逼的。“官逼民反,民不得不反。”统治者的横征暴敛是社会动荡的最终根源。

老子对统治者腐朽奢侈的生活方式也作了批判,把他们比作“盗竽”,即强盗头子。《老子》五十三章云:“朝甚除,田甚芜,仓甚虚,服文采,带利剑,厌饮食,财货有余,是谓盗竽,非道也哉!”这段古文译成现代白话文就是:

宫殿很整洁,

农田很荒芜,

仓库很空虚,

而穿着文彩的衣服,

佩带锋利的宝釗,

足吃精美的饮食,

占有多余的财富,

这就叫做强盗头子。

是多么不合理!

统治者总是要竭力维护自己的统治,不惜动用司法、军队等国家政治机器来维护现存政权的合法性。老子却指出这些手段的局限性,认为“法令滋彰,盗贼多有”(五十七章),法令越分明,盗贼反倒越多。对于苛刑酷法、残酷镇压,老子指出:“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七十四章)他警告统治者“民不畏威,则大威至”,即:人民不怕统治者的威力的时候,可怕的事就要发生了。不要逼迫得人民不得安居,不要阻碍人民的谋生道路。只有对人民不压迫,人民才会不感到压迫。老子呼吁统治者“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七十二章),但求自知,而不自求表现,但求自爱,而不自居高贵。

不以兵强天下

西周末年,诸侯异政,相互征伐,兵革相向。战争既严重破坏了生产活动,也给人民的生命造成极大的损失。老子对战争的危害性有着十分深刻而充分的认识。他说:“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三十章),原因是“其事好还:师之所处,荆棘生焉;大军之后,必有凶年”(三十章)。意思是,如若用兵逞强的话,很快就会得到报应:军队驻扎过的地方,长满了荆棘;大战之后,必有荒年。老子还指出,兵器是不吉利的东西,谁都厌恶它,所以有道之人不接近它。

有时,战争也是不得已的事情。假如敌国来犯,那么战争就在所难免。老子有时也讲战争,如“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五十七章)。用兵的原则在于“奇”,出奇制胜。又如“用兵有言:‘吾不敢为主而为客,不敢进寸而退尺。’是谓行无行,攘无臂,扔无敌,执无兵。祸莫大于轻敌,轻敌几丧吾宝。故抗兵相加,哀者胜矣”(六十九章)。历史上也有人据此认为《老子》是一部兵书。例如,唐朝有个叫王真的人,专门写了一部《〈道德经〉论兵要义述》,近代学者章太炎也说《老子》五千言是“约《金版》、《六韬》之旨”,认为《老子》吸收了《周书》中的《金版》和《六韬》的宗旨,而《金版》《六韬》多被后人作为兵书。郭沫若也认为“《道德经》是一部政治哲学著作,又是一部兵书”。文物出版社出版的马王堆汉墓帛书整理小组编的帛书《老子》一书的《出版说明》中也称“《老子》是一部兵书”。实际上,《老子》书中谈兵之处,或是举例以说明道理,或是讲道理时引申而涉及兵,不是专门谈兵的兵书。老子认为,不得已而打仗时,最好淡然处之。“胜而不美。而美之者,是乐杀人。夫乐杀人者,则不可得志于天下矣。”(三十一章)意思是:打仗打赢了,也不要自以为了不起,向人夸耀,显示自己的胜利,否则的话,那就是以杀人为乐的人,这种人不可以得志于天下。按古代礼制,吉庆之事以左为上,凶丧之事以右为上。老子认为,打仗时要依照凶丧的仪式来处理,上将军居右,偏将军居左,以右为上。战争伤亡众多,作战者以哀痛的心情参加,胜了也还是照丧礼来处理。

老子对战争的根源看得很清楚。他说:“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天下无道,戎马生于郊。”(四十六章)意思是:国家政治清明,把战马用来种田;国家政治昏暗,连怀胎的母马也用来作战。之所以会产生战争,会有战争的灾祸,就在于统治者贪得无厌、不知满足。“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四十六章)就老子反对战争、倡导和平这一点看,老子的哲学又是反战主义、和平主义的哲学。

人生之“三宝”

在一个矛盾尖锐、冲突加剧、战端频仍的社会,包括统治者和被统治者在内的个人如何面对这个变幻无定、灾祸随时都可能降在身上的世界,如何全身避祸,幸运地生存下去?老子的历史智慧和人生哲学对此作了解答。

老子说,我有三种法宝,我掌握着它们,小心地保存着它们。这“三宝”是:“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六十七章)“慈”即宽容,“俭”即啬俭,“不敢为天下先”即不敢走在天下人的前面。“慈”能使人勇敢,“俭”能使人宽广,“不敢为天下先”却能使人为事物之长,它们往往能成就它们的反面。倘若舍去宽容、一味求勇敢,舍去啬俭、一味求宽广,舍去退后、一味求抢先,那么会怎么样呢?老子说:“死矣!”结果只有死路一条。

对于“圣人”,即统治者来说,运用“三宝”的具体体现就是“功成而弗居”(二章)。任凭万物生长变化,而不替它开始;生养了万物,而不据为己有;推动了万物,而不自以为尽了力。功成而不自居。正因为能够不居功自傲,所以功绩才不会失去。倘若“功成而居”又会怎样呢?他会认为自己有恩于天下,喜欢怎样就怎样,生杀予夺均出自一人之手,胡作非为,乱施淫威。他认为自己打下了天下,打天下就要坐天下,据天下以为私有,把个人爱好、喜怒强加于天下,难免引起天下人的反感,遭到天下人的反对。因为“功成而居”只能是自取灭亡,不仅丧失了已有的功绩,连现有的权力恐怕也难以保得住了。老子实际上是在告诫统治者不要以“老大”自居,对百姓作威作福,随心所欲地烦扰天下。“功成而弗居”还不是要统治者让贤、功成身退,只是让他不要居功自傲,行为要有所收敛罢了。

统治者最怕死,最怕失去自己享乐的生活、失去自己的荣华富贵。为了自己的生命和享乐,统治者残酷地剥削和压迫老百姓。老子认为,统治者拼命地保养他们自己的生命,横征暴敛,还发动战争去掠夺财富和美女,这损害了百姓的生命,逼得老百姓用生命去冒险,统治者反而难以保全自己的生命。老子讲究长生,但并不主张统治者的“贵生”方式,认为“夫唯无以生为者,是贤于贵生”(七十五章),即:那些不看重生命的人,比过分看重生命的人要高明。为什么这么说呢?老子说,天长、地久,天地之所以能长且久,是因为其生存不为自己,所以才能长生。因此“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七章)。把自己放在最后,自己反而占先;把自己置之度外,生命反而得以保全;正因为自己无私,反而成就了自己的私利。老子奉劝统治者要适可而止,不要追求虚荣和财货。“名与身孰亲?身与贷孰多?得与亡孰病?”(四十四章)虚荣跟生命哪一个更亲切?生命跟财产哪一个更重要?获得与丧失哪一个更有害?要知道,“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四十四章),过分的吝惜必然导致更多的破费,丰厚的贮藏必然会有严重的损失;知道满足,才不会受困辱;知道适可而止,才不会遇到危险,如此才可以长久。

老子的“三宝”主要是用来教导统治者的,其中有些地方也可以作为老百姓的人生经验。对于企图“学而优则仕”的知识分子来说,要认识到社会政治处处有风险,受宠(做官)和受辱(贬抑)都是人们爱慕虚荣以求进身所带来的祸患。有些人“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十三章),追求飞黄腾达,往往会惹祸上身。战国时期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庄子做得就比较好,别人让他去做官,他死活不去,根本就不沾染权力与政治,不让那肮脏的绳索套在自己的头上,而要做一个独立、自由,与天地精神独往来的逍遥者。

对于老百姓来说,要切记“三宝”中的第三件法宝——“不敢为天下先”。俗话说:“枪打出头鸟”。牧羊人的皮鞭总是落在羊群边上的羊身上。老子说:“勇于敢,则杀;勇于不敢,则活。此两者或利或害。”(七十三章)敢作敢为的人就会死,勇于承认自己“不敢”、胆小怕事的人就能活命。这两种“勇”的结果不同,一个丧生,一个活命。老百姓怕死,对于统治者稳定和维护自己的统治是有利的。老子认为,假如老百姓果真怕死,那么对于那些捣乱的人,把他们抓来杀掉,看谁还敢再捣乱!可以用杀一儆百的方法来维护统治秩序。假如“民不畏死”,那就不好办了。

在一个无道的社会中,若想长生久视,必须有一套混世的本领。《老子》第二十章,就可以看作保全性命于乱世的混世本领:

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台。

我独泊兮,其未兆,

如嬰儿之未孩;

儽儽兮,若无所归!

众人皆有余,而我独若遗。

我愚人之心也哉,沌沌兮!

俗人昭昭,我独昏昏。

俗人察察,我独闷闷——

澹兮,其若海,

飕兮,若无止。

众人皆有以,而我独顽似鄙。

我独异于人,而贵食母。

这段优美的文字译为现代白话文便是:

众人是那样无忧无虑地欢喜,

好像参加盛大的筵席,

像春日登台眺望那样畅适。

独有我,却淡淡地,无动于衷,

像婴儿还不会发出笑声,

疲倦地,竟像无家可归!

众人都有多余的东西,

而独有我,却像什么也不足。

我真是愚人的心肠啊,

混混沌沌地!

一般人是那么清楚,

我却这么昏昏。

一般人是那么严苛,

我却对一切宽容——

辽阔啊,像无边的大海,

无尽啊,像疾吹的长风。

众人都有一套本领,

而独有我显得拙笨无能。

我偏要跟人家不同,

关键在于得到了“道”(母)。

老子所说的诀窍就是“处众人之所恶”,糊里糊涂地过日子。看起来自己一无所能,没有什么本领,然而这本身就是存身的本领。看起来自己浑浑噩噩、糊里糊涂,实际上自己心如明镜,就好比郑板桥所说的“难得糊涂”。这种生活方式,也是合乎“道”的生活方式,能够确保你长生久视,不受侵害。

老子热爱生命,反对战争,反对滥杀,主张长生,所以老子的哲学是生命哲学。为了保存生命,过于委曲求全,忍辱负重,甚至苟且偷生,又成了活命哲学。为了活命,要装出一副懵懵懂懂的样子,糊里糊涂地过日子,又成了混世哲学。老子这一套学说在名声上很不好听,不如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抱负那么有气势、有光彩、动听,但老子的学说却很实用。我们民族中所特有的老成持重、圆滑老道、保守退让、缺乏进取的性格,大体受老子这一套道家学说的影响较多。 ZadZETNCE1KT7uEAelfXMyJiXvztgtohrHelG3LYFSNG/ZtoqtWwffuW5sy5gfoN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