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名实相怨

对于名家,历来有不同的理解,但概括起来大致可以分为广、狭两种。

从狭义上说,名家是指汉代班固在《汉书·艺文志》中所列从邓析到毛公七家及其思想。

从广义上说,名家是指包括先秦时期所有名辩学者及其思想在内的名辩思潮。

但不论取其狭义还是取其广义,名家与先秦盛极一时的名辩思潮都是无法分割的。因此,说到名家兴起这一话题,就不能不从先秦名辩思潮产生和得以兴盛的原因说起。

任何一种社会思潮的产生都有它深刻的社会根源。先秦名辩思潮也并不例外,它是社会发生剧烈动荡、变化在人们思想上的反映。

大家知道,西周是我国奴隶制最昌盛的时代,形成了以周礼为核心的十分完备的奴隶主统治制度。但到西周末期,长期潜伏的社会矛盾开始激化,发生了所谓“国人”打进王宫,驱逐暴君周厉王的大暴动。自此以后,周天子过去那种神圣不可侵犯的地位开始发生动摇。自周平王东迁,进入东周时期以后,过去那种“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大一统奴隶制王朝已处于风雨飘摇之中。王权被严重削弱,诸侯日益强大并各行其是,周天子的号令根本无法在京城之外实行,周礼进一步瓦解。至春秋末期,周王朝已成虚设,各诸侯国经过长期的兼并战争,已形成了一些强大而独立的国家。在这些诸侯国家中,掌握政权的封建地主阶级先后进行了政治、经济的改革和变法,其结果是以周礼为核心的上层建筑遭到了进一步的沉重打击。

在这样一个激烈动荡的社会转型时期,人们对一切的认识和看法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似乎一切都需要用新的价值尺度来重新审视、衡量和评价了,特别是周礼所规定的那种严格的名分等级制度更受到人们的严重怀疑。这是因为,人们的行为,尤其是诸侯的行为,不但超越而且已破坏了这种名分等级:臣杀君、子杀父这种“乱伦”之事时有发生;过去只能在天子宫中演出的乐舞“八佾”,现在不仅诸侯宫中可以演,甚至诸侯国中的士大夫家里也可以演了;过去祭天是天子的独享权礼,而现在诸侯、大夫也可以祭了。如此等等“礼崩乐坏”的情况都说明,过去的旧名已无法和新的实际对上号了,出现了“名实相怨”即名实相违的状况。正是在这种背景下,人们开始日益重视“名实”问题,各家学派就此进行了激烈的争辩,名辩思潮由此兴起。

名辩思潮得以兴起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随着周王朝的衰微,过去那种“学在官府”的状况被打破了,由官府掌管的许多文化典籍流入民间,诸子私学开始兴起,也使得百家争鸣得以开展。孔子在总结造成“学在官府”被打破的原因时说:“吾闻之,天子失官,学在四夷”《左传·昭公十七年》。这就是说,由于天子的权威被严重削弱,过去掌管历代文化典籍的王官们纷纷丧失了禄位,这就造成了“学在四夷”即“学在民间”的状况。其直接结果就是百家之学的产生和发展,一时间学派林立,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学术繁荣兴旺的景象。各家为了论证自己观点的正确并对他家的学说进行非难,都十分重视对“辩”的方法和理论的探讨。而且“名实之辩”从一开始就成为百家争鸣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正是在这种争鸣论辩之中,名家的第一位杰出代表邓析率先提出了“形名之辩”和“两可之说”,开启了先秦名辩思潮的先河。 hprFb63ul/w4kBEpv5tPoMCWqpBApBLDDocT7d3zg5s1RRWY2VNfKfDEp0nX6k/p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