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不论饥饱,不忘天下”

我们在前文说过,“控名责实”是名家的一个重要特征。作为名家重要代表人物的尹文也不例外,他的“控名责实”理论主要是通过他的“正名”学说来体现的。不过,尹文的“正名”学说除受到邓析“循名责实”思想的深刻影响之外,也深受孔子“正名”说的巨大影响。尹文正是在深入总结前人有关学说的基础上,根据社会发展的现实提出了自己的“正名”理论,进一步深化了人们对名实关系的认识。

尹文承继了邓析“循名责实”的思想,他和邓析一样认为,名是由事物的实和形所决定的。邓析讲“按实定名”,尹文则说“以形定名”;邓析讲“循名责实”,尹文则说“以名正形”。所以,邓析和尹文在名实关系问题上都主张名来自实和形,实和形是名的客观基础;另外,名又具有规范实与形的作用,亦即有正实和正形的作用。由此可以看出,尹文虽受孔子“正名”说的巨大影响,但在名实关系问题上,并不像孔子那样否定了名的客观基础,从而将名看成先定的东西。孔子只强调了以名正实这一个方面,而否定了以实定名这个最重要的方面。另外,尹文所说的“名”,与孔子所讲的“名”也有很大的区别。孔子所讲的“名”主要是指“周礼”所规定的名分等级制度的内容,而尹文主要指的是逻辑意义上的概念。从这两个方面来看,尹文的正名学说更接近于邓析而不是孔子。他在综合前人见解的基础上超过了前人,所以不仅超过了孔子,也超过了邓析。

尹文认为,名的最重要的作用就是它能正形。他在《大道上》中说:“有名,故名以正形。今万物俱存,不以名正之,则乱。万名俱列,不以形应之,则乖。故形名者,不可不正也。”以名正形,就是用名来规范事物。世上存在着各种各样形态复杂的事物,如果人们不用名去规范它们,就一定造成混乱。反过来说,如果复杂多样的名没有一定的形与它们相对应的话,也会导致谬误。所以,形与名都是不可不正的。以名正形,用名来规范事物,主要的含义就是指名亦即概念对客观事物的实与形具有认识、规定和区分的作用。“名称者,别彼此而检虚实者也。”(《尹文子·大道上》)名或概念是对实和形的表述和称谓,所以一旦人们认识和把握了事物的实和形,万事万物也就得到了相应的规定或区分。同样,万事万物如果有万名与之一一对应,那么万事万物就得到了规范,就会井然有序,不会互相侵杂。从逻辑的意义上来说,“正名”就是要明确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使之与相对应的实或形达到一致。尹文说:“名也者,正形者也。形正由名,则名不可差。故仲尼云:‘必也正名乎!名不正,则言不顺’也。”(《尹文子·大道上》)既然名有正形的作用,那么名就不可出差错,这也就是“正名”的重要意义之所在。

尹文的“正名”学说除了上述认识论和逻辑学的内容之外,其基本的含义和内容是属于政治伦理方面的,是为维护封建等级秩序服务的。他说:庆赏刑罚,是君主的事;守职尽责,是臣子的事。君主按臣子所建功劳的大小多寡来升迁他们,或按臣子所犯错误的大小来贬黜惩罚他们,所以有庆赏刑罚。臣子慎守其职,尽到自己的职责,这就是守职效能。君主不可参与属于臣子的事务,臣子不能侵犯君主的权限;上下职权分明,不相侵越,就叫作“名正”。这里既可看到邓析“循名”论的影响,也可看到孔子“正名”说的影响。这与春秋以及战国时期许多思想家的观点都有一致之处,没有什么特殊之点。但应当注意的是尹文从这种“正名”说出发所阐述的自己关于政治伦理的一些看法和观点。

尹文说:正名的重要意义就在于能使法律顺畅,应接万物时能使它们相互区分,条理诸事而不使它们相互混杂;受到欺侮而不认为是耻辱,受到推崇而不生骄矜,禁暴息兵,救世之斗;这就是仁君的德政,做到这些就可以做一个好的君主。恪守自己的职责而不发生混乱,谨慎行事而毫无私心,无论饥饱,不变其心,不论毁誉,不改念头,受赏不忘乎所以,受罚也毫不抱怨,这些是臣子的节操,做到这些就是一个合格的臣子。尹文在这里不仅阐述了“正名”这一当时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同时也将自己的政治伦理主张作为衡量是否“名正”的重要标准,而他所主张的正是《庄子·天下》里所说的“见侮不辱,救民之斗,禁攻寝兵,救世之战”这一宋尹学派的基本观点。尹文将这些主张看作一个好的君主必须实行的德政。同时,他还把“情欲寡浅”“不论饥饱,不忘天下”等主张看作一个好的臣子必须具备的节操。这样,尹文的“正名”学说就具有了鲜明的宋尹学派的特色。 BAh74RCc7BS9x7ve8OI2TJrcafXzIIGqouIp31PjrfGIwb21OlEA0jN7jiuLdUob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