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墨翟之称呼

关于墨子的称呼,古来并无疑义,也没有人对其进行考论。到了元代,学者伊世珍所著笔记小说《琅环记·贾子说林》载:“墨子姓翟名乌,其母梦日中赤乌飞入室中,光辉照耀,目不能正,惊觉生乌,遂名之。”乌,即翟,大鸟,为凤凰的别名。后来,清代学者周亮工也说:“墨子姓翟,母梦乌而生,因名之曰乌,以墨为道。今以姓为名,以墨为姓,是老子当姓老耳?”(《因树屋书影》卷十)此后,关于墨子的称呼,众说纷纭,一派认为墨子不姓墨,另一派则认为墨子姓墨名翟,毫无异义。

近代学者江瑔在《读子卮言·墨子非姓墨》中认为,墨子不姓墨,因为对古人称呼都称作某子、某氏,而称某家则不能冠以姓,若墨既是墨子的姓又来称家,那么儒家也可以改称孔家、道家也可以改称庄家了。先秦各派中,除了墨家以外,儒家、道家、法家、阴阳家、纵横家、杂家、农家、名家、兵家和小说家,并没有冠以姓氏称呼的;况且墨姓,自古及今,除墨子一人外,并无第二人姓此姓,因此墨并不是墨子的姓。

近代学者刘汝霖在《周秦诸子考》中认为,春秋战国各家学派的名称,都是后人冠以的,在当时并无各派的确切称呼,只是到了汉代,“六家”“九流”的称呼才有。所以,以墨家创始人的姓氏来命名他所创立的学派并没有什么不妥。

史学家童书业说:“墨子实为目夷子后裔,以墨夷为氏,省为墨也。” 史学家顾颉刚也持这种观点,他说:“近人以墨姓多不见,对于墨子的姓氏祖籍等起了很多的猜测。我们以为,墨确是他的真姓氏,而且从这个姓上,可知他是公子目夷之后,原是宋国的宗族。” 墨学专家方授楚认为,“墨子名翟,姓墨氏”

几百年来,关于墨子的姓氏,两派观点各持己见,以至于成了一个公案。那么,对于前人有所疑义并争论的“墨”是否为墨子的姓氏,以及以“墨”命名墨子创立的学派这一现象,如何看待呢?

这涉及中国独特的姓氏文化。墨翟“墨子姓翟”“以墨为姓”“姓墨氏”这些说法本身就是错误的。“墨”是墨子的氏而非姓。那他姓什么呢?他和孔子同姓“子”,因为他们都是殷人的后裔,殷人为“子”姓。可能有人会问,孔子不是姓孔名丘字仲尼吗?其实,“孔”是孔子的氏而非姓。据《史记·殷本记》记载,殷人的祖先契为帝舜“封于商,赐子姓”。这里,司马迁犯了一个错误,他没有分清姓与氏。“子姓”应为“子氏”。秦汉以前,姓是姓,氏是氏。宋代史学家刘恕在《通鉴外纪》中说:“姓者,统其祖考之所自出;氏者,别其子孙之所自分。”

姓产生于原始社会母系氏族时期,氏族以母系血统为纽带形成,各氏族之间以不同的称号相区别,这个称号就是姓。“姓”从女从生,《说文》释为“人所生也”,意为由同一女性所生的后代即为同姓。古姓多从“女”字旁,如姬、姜、嬴、姒、妫、妘、姞等。随着后代不断繁衍,同姓越来越多,同姓之间又需要以不同的称号相区别,这就产生了氏。最早的氏出现在母系氏族向父系氏族过渡阶段,如轩辕氏、神农氏、伏羲氏、燧人氏等,它们可能是各父系氏族首领的称号。氏产生之后,就出现了同姓异氏的现象。例如,子是殷人的姓,子姓下又分氏,如《左传》定公四年提到的“殷民六族”(条氏、徐氏、萧氏、索氏、长勺氏、尾勺氏)和“殷民七族”(陶氏、施氏、繁氏、锜氏、樊氏、饥氏、终葵氏)。顾炎武在《日知录·原姓》中说:“氏一再传而可变,姓千万年而不变”,这是说,姓相对稳定,氏则变化较大。例如,周人姓姬,齐人姓姜,相传分别从黄帝、炎帝延续下来,几无变化。氏的情况就不同了,例如,孔子本是宋国贵族的后代,而宋为殷商遗民所建,应当姓子,他的先祖以公孙为氏,到孔父嘉时,按照“五世亲尽,别为公族”(顾炎武《日知录·原姓》)规则,以孔为氏。

人们常说“名字”。其实,在先秦,名是名,字是字。《说文》载:“名,自命也。从口从夕。夕者,冥也。冥不相见,故以口自名。”这是说,人与人沟通,白天可以通过手势,晚上因看不见对方而只能通过说话进行。这就是人为什么要起名用以相互称呼的原因。周以后,又有了“字”。《说文》释“字”为“乳也”,“乳”为孳生、孳乳之意,即在“名”的基础上增加的称呼,如《礼记·檀弓上》载:“幼名,冠字。”《仪礼·士冠礼》载:“冠而字之,敬其名也。”这是说,“字”是对“名”的尊敬。

郑樵《通志·氏族略》载:“贵者有氏,贱者有名无氏。”例如,典籍中经常出现的“臧、获”,为奴隶,只有名,没有氏。平民往往有名无字,贵族则有名有字。墨子为平民出身,有名无字很正常。“墨翟”的意思是,一个“子”姓中的“墨”氏人中名叫“翟”的那个人。孔子为贵族后裔,有名有字,丘是其名,仲尼为字。“仲”为排名第二之意,孔子出生在“尼丘山”,“尼丘”拆为“名”和“字”。这样,孔子名、字的意思是:“子”姓中的“孔”氏族人中出生在尼丘山的二儿子。无论是墨子还是孔子,“姓”均未出现在称呼中。这是因为,按照男子起名字的规则,姓是不能出现在名字中的。郑樵在《通志·氏族略》中说:“三伏之前,姓氏一分为二。男子称氏,妇人称姓……三代之后,姓氏合而为一”。他还指出,司马迁的《史记》、刘知几的《史通》把周文王称为姬昌、周公称为姬旦都是错误的。“妇人称姓”有两种情况:未出嫁时,一般为在姊妹中的排行加上姓,如孟姜、叔姬等,或为国名加姓,如齐姜、褒姒等;出嫁后,则为丈夫的国名或氏加自己的姓,如孔姬、息妫等。《左传》桓公九年载:“九年春,纪季姜归于京师”,这是说,纪季姜于鲁桓公九年出嫁到京师作周王后。纪为国名,季为在姊妹中的排行(第三),姜为姓。鉴于“同姓不婚”,女子的称呼中,必须有姓在最后。

这样看来,“墨翟”这个称呼就没有什么奇怪的了。之所以有争论,是没有弄清“姓”“氏”的区别及古人起名字的规则。墨家为以墨子的氏冠名学派。 6y4BQNHuy8tu1QZaaNcnse4Ki040muAsOFyinwyh4I7QXi3oI9f3JoiU3Prnz5KS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