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1节
装卸搬运合理化

一、装卸搬运的概念及地位

装卸(Loading and Unloading)指的是货物在同一场所内进行的以垂直移动为主的物流作业,搬运(Handling)则是指货物在同一场所内进行的以水平移动为主的物流作业。装卸搬运与运输的主要区别是,运输活动是指货物在不同物流节点之间的长距离的移动,而装卸搬运则是指货物在某一物流节点范围内进行的短距离的移动。

装卸搬运活动介于物流各环节,如运输与储存之间,将货物运动的各个阶段连接成连续的“流”,使“物流”这一概念名副其实。装卸搬运是物流各项活动中发生频率最高的作业活动,在整个物流过程中占用的时间很长,是影响物流速度和物流费用的关键因素之一。据有关统计资料显示,我国铁路运输中的装卸作业费用占整个运输费用的20%左右;我国机械工业每生产1吨产品,平均需要进行252吨次的装卸搬运,其费用占加工成本的15.5%;美国与日本之间的远洋运输往返时间约为25天,其中运输时间约占13天,装卸搬运时间约占12天。

此外,由于装卸搬运活动频繁发生、作业繁多是导致货物损毁的重要原因之一,所以,提高装卸搬运的效率,将大大降低货物的损耗率。

二、装卸搬运的种类

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将装卸搬运划分为不同的类型。

(一)按照作业对象进行分类

1.单件作业法

单件作业法即逐件装卸搬运货物。在由人力完成装卸搬运任务的情况下,这种作业方法非常普遍。即便采用机械作业,长、大、粗笨货物的装卸搬运也采用单件作业法。

2.集装作业法

集装作业法即将货物集零为整后再进行装卸搬运,包括集装箱作业法、托盘作业法、货捆作业法、网袋作业法、挂车作业法等。前两种方法在第2章中已经讨论过。所谓货捆作业法,是指用捆装工具将散件货物组合成一个单元再进行装卸搬运,木材、建材等的装卸搬运常采用这种作业法。网袋作业法则是指将各种单件货物装入用钢丝绳结成的网袋内,统一进行装卸搬运。挂车作业法是指先将货物装在挂车内,而后将挂车吊上或拖上铁路平板车的装卸搬运作业法。

3.散装作业法

散装作业法是针对煤炭、矿石、粮食等块、粒、粉状散装货物的装卸搬运方法,通常包括重力作业法、倾翻作业法、气力输送法、机械作业法等。重力作业法是指将散装货物先行提升到一定的高度后,利用其本身的重力作用进行下一步的装卸搬运活动。倾翻作业法是指将运输工具,如铁路敞车、翻斗汽车的载货部分倾翻而卸出货物的方法。在管道运输中,所使用的是气力输送法。利用挖掘机、装船机、单斗或多斗装载机、带式输送机等装卸搬运散装货物,采用的就是机械作业法。

案例

中粮粮油散装作业法

一般而言,建材、煤炭、矿石等大宗物资都采用散装作业法装卸。近些年来,随着作业量的逐渐增加,以及为了提高物流的装卸效率,水泥、化肥、谷物、食糖、原盐等也逐渐开始采用散装作业法装卸。通常情况下,散装作业需采用机械化方式,如利用各种挖掘机、铲车、输送机等机械进行装卸。

中粮粮油公司需要调运一批玉米,运输工具为自卸运输车,运输要求为装卸小组配合装载。装卸的大致流程如下:第一,装卸物流员接受任务;第二,装卸物流员选择装卸工人;第三,由装卸物流员和装卸工人利用仓库的带式运输机将仓库里的玉米直接装载到自卸运输车上;第四,任务完成。

一般情况下的散装作业程序如下:第一步,选择合适的设备。根据本公司的实际情况和装卸对象的性质,合理选择合适的设备。第二步,组装、调试和检查设备。为了使设备具有良好的工作状态,应对所选定的设备进行组装和调试。同时,为了检查不安全因素并将其及时消除,还应在组装、调试完设备后对整个场地、设备、设施进行综合检查。第三步,进行人员分工,并交代注意事项。明确工作任务后,需对参与作业的人员进行明确的分工,并交代和强调操作事项和安全事项,在这个过程中实行分工负责制。第四步,装卸作业。在装卸作业过程中,负责装卸的物流人员要对作业的操作和安全情况进行随时检查和监督,以及时发现并纠正问题。第五步,归还设备,清理现场,并进行总结和讲评。在装卸作业完成后,相关负责人员不仅要及时归还或者妥善保管所使用的设备,整理作业现场,而且要对整个装卸作业过程进行评估,目的在于批评和检讨作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表扬和肯定作业过程作出的成绩,以不断优化整个作业流程。在以上操作流程中可能运用到的作业方法有重力作业法和倾翻作业法,尤其是前者。重力作业法可以用于卸车过程,如果使用的运输车为底开门车或者漏斗车,在卸车过程中运输车在高架线或者卸车坑道上自动开启车门,散装的玉米就可以依靠自身的重力,自行流出运输车。运输车的选择则可以参照本章第2节的内容。

为保证员工可以按标准作业流程装卸货物,中粮粮油定期举行技术培训班,交流相关经验。同时,中粮粮油也将触角伸向国外,在乌克兰建立了最先进的中转码头,在传播先进技术的同时,也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资料来源:于燕萍,王剑.物流装卸搬运实务.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尹加斌,葛海波.大型粮油码头设备管理问题探讨.设备管理与维修,2012(S1);中粮集团在乌克兰投资建成当地最先进粮油中转码头.粮食与饲料工业,2016(6);中粮集团举办粮油仓储企业安全管理培训班.粮食流通技术,2013(3).

(二)按照作业场所进行分类

按照作业场所进行分类,可以将装卸搬运分为仓库装卸搬运、铁路装卸搬运、港口装卸搬运、汽车装卸搬运、飞机装卸搬运等。仓库装卸搬运配合货物的出入库及维护保养活动进行,包括移位、堆垛、上架、取货等。铁路装卸搬运包括对火车车厢的装进及卸出以及在铁路货场内的装卸搬运活动。港口装卸搬运既包括码头前沿的装卸船作业,也包括后方支持性的装卸搬运活动,有些港口需要利用小船在码头和大船之间过驳,只有经过几次装卸搬运作业才能完成船舶与陆地之间的货物转移的过程。汽车装卸搬运能够实现“门对门”的运输,可以有效地减少装卸搬运的次数和距离,且一次性装卸搬运批量不大。为确保航空运输的高效率,对飞机装卸搬运的时限要求较高。

(三)按照作业特点进行分类

按照作业特点进行分类,可以将装卸搬运分为连续性装卸搬运与间歇性装卸搬运。前者的装卸搬运过程是连续不断的,中间不停顿,在装卸量大、装卸对象固定、货物不易形成大包装的情况下适于采取连续性装卸搬运方式。后者的装卸搬运过程中会出现停顿,主要适用于包装货物、大件货物,具有较强的机动性。

(四)按照作业手段进行分类

按照作业手段进行分类,可以将装卸搬运分为人工作业法、机械化作业法、综合机械化作业法和自动化作业法。

三、装卸搬运合理化的途径

(一)消除无效的装卸搬运

消除无效的装卸搬运不仅可以节省不必要的人力、物力消耗,而且可以减少货物的损耗。具体包括以下措施:

第一,实现装卸搬运次数的最小化。通过合理的设计,尽可能实现货物运输与装卸搬运的合理化,尽量减少二次装卸搬运和临时停放。

第二,提高装卸搬运的纯度。有些货物要在去除水分、杂质之后再进行搬运,货物的纯度越高,装卸搬运效率越高。

第三,包装适度。在有效保护货物质量的前提条件下,货物要避免过度包装,尽可能提高货物净重占装卸搬运毛重的比例。

(二)装卸搬运路线的合理化

装卸搬运路线的长短与作业效率直接相关,因此,应合理确定车辆的停放位置,确定货物的存放场所,设计出入库作业程序,以减少货物移动的距离,避免迂回装卸搬运。

(三)装卸搬运作业的文明化

野蛮装卸搬运容易造成货物的破损、丢失现象,同时对搬运机械、运输工具造成损伤,导致破损费用居高不下。因此,在装卸搬运过程中应提倡文明操作、科学运营,按照不同货物的要求及运输包装所提供的指示进行合理的作业,保证货物、设备的安全。

(四)提高装卸搬运的活性

所谓装卸搬运的活性指的是货物的码放状态是否适合装卸搬运。不同的物品码放状态形成了不同的活性指数(见表4-1),零散地放置在地面上的物品活性指数最低,而码放在传送带上的物品活性指数最高。在放置物品时一定要考虑装卸搬运的活性,以利于今后的装卸搬运活动。

表4-1 装卸搬运的活性指数

资料来源:翁心刚.物流管理基础.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2002:37.

(五)装卸搬运的省力化

在货物的装卸搬运过程中,应尽可能地利用货物本身的重量,消除重力的不利影响,以减轻劳动强度和能量的消耗。例如,从汽车或火车车厢卸货时,可以利用车厢与地面之间的高度差,使用溜槽、溜板之类的简单工具,依靠货物的自重,从高处自动滑到地面,达到省力的目的。

人力的负重行走要持续抵抗货物重力的影响,同时还要行进,因此会消耗大量的体力,此时,如果能够配合以简单的工具,如将货物放在台车上,货物的重力由台车承担,人们只要克服移动的阻力就行了,可以大大节省体力的消耗。

(六)装卸搬运的机械化

机械化不但能够完成人力所难以完成的超大、超重货物的装卸搬运作业,将人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而且能够大幅度提高物流装卸搬运的效率,提高装卸搬运的经济效果,尤其对于危险品的装卸搬运而言,机械化能够保证人和货物的安全。根据不同的货物种类及数量,合理选择装卸搬运机械,有利于降低单位装卸搬运费用。

(七)装卸搬运的集装化

集装化是实现装卸搬运合理化的重要途径,可以充分利用机械进行操作。在装卸搬运作业中,通过叉车与托盘的结合可以有效提高装卸搬运的效率、节约作业时间并提高作业的灵活性。同时,由于不直接触及货物本身,可以达到保护货物的效果,防止货物缺失,数量的确认也变得更容易。例如,我国出口日本的金鱼缸和其他瓷器,按照传统方式进行装卸搬运的破损率高达50%,采用集装箱进行装卸搬运和运输后,破损率仅为0.5%。 9qlxsF+tgECOpCVof/pBsDOWe5lSHsWhJnaPGHDiwxcbKaTTZDYDihktwA88joRt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