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任务二
东方礼仪与西方礼仪的差异

一、东方礼仪

东方礼仪主要指中国、日本、朝鲜、泰国、新加坡等亚洲国家所代表的具有东方民族特点的礼仪文化。

(一)家族为本、注重亲情

东方民族信奉“血浓于水”的传统观念,重视家族的利益,在人际关系中稳定的因素是血缘、亲情,如果遇到多种利益发生矛盾、冲突,多数人会维护血缘关系的家族利益。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东方礼仪重视家族和血缘关系,尊老爱幼是中国传统的美德。在中国传统家庭,家长要维系家庭成员的关系,并具有绝对的权威性,家长终生操劳,不以为苦,反而自得其乐。

同步案例

韩国的忠孝观

“孝道”作为儒家文化的基石,在韩国社会精神文化生活中占有主导地位,浸透在韩国社会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各个角落。

1.过年祭祖是韩国人尽孝的最直接体现

韩国的过年祭祖是韩国人祭祖尽孝的最直接体现。每年春节,韩国都出现“千万人以上的大移动”,家家户户都要在正月初一之前赶回供奉祖先的长兄(或长子、长孙)家,参加祭祖的“茶礼”仪式。“茶礼”在正月初一的清晨举行。先由主祭者焚香、下跪、叩头,祈求神降,再焚香行初献,接着是近亲行亚献,远亲行终献。然后再由主祭者劝祖先和诸神进酒进食。待祖先诸神“酒足饭饱”后,祭祀祖先的供品才由全家享用,然后相互拜年。韩国人拜年很讲究,而且非常严格:长者盘膝而坐,晚辈在长者面前下跪叩头,对成年晚辈,长者要低头弯腰答礼,对未成年晚辈就免礼,但要给压岁钱;平辈之间则相互跪拜。

除了给在世的老人拜年外,韩国家庭还要为死去的亲人尽孝。通常情况下,韩国家庭在祭祖后,都要带上酒、菜开车去郊外给先人上坟,尽管大雪皑皑,寒风刺骨,但尽孝却风雪无阻。

2.赡养父母的责任一般由长子承担

韩国人之所以重视孝道,除了历史的积淀以外,从小就进行熏陶也是一个方面。在韩国,每到中小学生的寒暑假,各地乡校都会举办“忠孝教育”讲座,向学生宣传“忠、孝、礼”等传统伦理道德。所以,韩国人从小就认为孝敬老人、赡养父母是一种神圣的义务。一旦哪个不尽孝者被曝光,将被社会所“唾弃和排斥”。在赡养父母方面,韩国自古就有由长子负责赡养的规矩,并流传至今。如长子去世,则由次子赡养,以此类推。随着时代的变迁,特别是城市化速度的加快,韩国也出现了子女共同赡养父母的趋势。据统计,目前仍有60%的韩国人认为父母应由长子负责赡养。

过去,长子在赡养父母时,父母都和长子一家住在一起,所以四世同堂的家庭在韩国很常见。如今,这种大家庭正日益减少,父母的赡养费也不再多由长子负责,而是实行子女均摊,但长子仍起着“召集和组织”的作用。记者的一位朋友梁先生就是梁家四子女中的长子,他与父母虽不同住,但在赡养问题上,可一点也不含糊。每年春节、中秋等重大节日,他都要招呼弟妹给父母请安、送礼,平时则常到父母家帮助干一些生活杂事。春秋季节天气好的时候,还要带父母出去郊游。

有一年,梁先生在中国考察,正赶上春节。他二话没说,买了机票在正月初一赶回汉城(现称首尔)召集家人给父母拜年。邻居看到他从国外赶回来向父母尽孝,都十分感动,称他为“孝子”。他激动地说:“花些钱是小事,但尽孝是大事。我作为长子就要给弟妹做个榜样。”他还透露说:“有一位姓金的长子,娶了媳妇忘了父母,邻居背后指责他是‘不孝之子’。这个人原本挺能干的,公司准备提拔他为课长,后来听说他对父母不孝,公司怕此事传到社会上影响公司的声誉,后来干脆把他辞退了。”

3.“孝道”产品和“孝子”企业能赚钱

由于韩国重视“孝道”,在经济生活中也出现了许多“孝道”产品。每逢重大节日,韩国厂商都争先推出孝敬老人和父母的产品,其中最畅销的是无公害的保健食品。西瓜经特殊处理,上面隐现出一个“喜”字;一套精美的点心盒上印着一个“孝”字等。为表彰企业为国家经济发展做出了贡献,韩国还设立了“孝子”企业奖。总之,东方的儒教文明在韩国无处不在。有一份民意调查问:“东方的儒教文明,能成为现代社会普遍的指导理念吗?”韩国人赞成的高达90%。

资料来源:徐宝康.韩国的忠孝观:长子赡养父母 不孝者不能为官[N/OL].环球时报,200304 11[2017 04 15].http://www.people.com.cn/GB/guoji/25/95/20030411/969335.html.有删改。

思考:

1.韩国孝顺文化有助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我国有哪些传统礼仪文化有待我们继承和发扬?

2.旅游服务行业如何挖掘孝顺文化的价值?

(二)谦逊含蓄

谦虚一向是中国人的美德,“满招损,谦受益”被视为良好的美德流传至今。中国人在人际交往中,很少夸夸其谈、自吹自擂。受到别人的表扬时,往往很谦虚,常常含蓄地表达“我在某些方面做得还不够”“过奖了”等。

(三)承认现实,满足现状

大多数东方人随着年龄的增长,承认现实、满足现状的心理表现日趋明显。在东方尤其是中国,“老”字大多数情况属于褒义词,如称年长者为老大爷、老奶奶,称德高望重的学者为李老。而在西方国家,“老”意味着精力不济,走下坡路,可能是“不中用”的代名词,因此西方国家的老人不愿意老、不服老、不言老,自然也不喜欢别人称自己是老人。

(四)崇尚礼尚往来

“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礼物本身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承载交往双方的情谊。我国礼仪交往过程中,一般比较注重礼尚往来,所谓“来而不往非礼也”,接受别人的礼物后,要在适当的时机回赠,尽量投其所好。如果不懂得回赠,一般会被视为失礼行为。

(五)强调共性

东方人非常注重共性拥有,国民都有较强的民族感,东方注重集体主义、团队精神、凝聚力,强调组织的团结和谐,交往的目的以协调各种关系为重。日本表现尤其突出,例如,日本的丰田汽车公司,经营管理充满家庭式色彩,富有人情味,人人都以能为集团谋事业出力而感到光荣。

二、西方礼仪

西方礼仪的产生与西方文明的发展有密切的关系。西方礼仪萌芽于古希腊,形成于17、18世纪的法国。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不仅影响了西方的经济基础,而且影响了西方的礼仪文化,原属于西方少数贵族专利品的封建礼仪,逐步被社会文明规范的礼仪取代,现在国际上通行的礼仪大部分都是在这个时期形成并延续下来的。

(一)交际务实

西方礼仪具有很强的务实性,西方社会的人们办事讲究效率,特别是美国人,在开场白和结束语中,没有谦辞,谦辞使美国人反感:“你没有准备好就不要讲了,不要浪费别人的时间。”中国人在人际交往中进入正题之前,“预热”时间比西方人长;而英美人喜欢单刀直入,预热的阶段很短。

(二)个人为本、崇尚自由

资本主义道德是在否定封建等级关系和禁欲主义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极力主张个性的解放和个人自由,反对封建依附的人际关系。西方人在家庭成员关系上更注重人格的平等,个人更看重自己的实际利益,子女成年后对家庭的依赖较少,主要靠个人奋斗。西方谚语“每个人的家就是他的城堡”,反映了西方人在自己家里拥有不受别人干扰的权利和自由。相识之人未经预约直接拜访,会被视为不懂礼仪的行为。

(三)珍惜传统

西方国家珍惜传统礼仪,一些历史悠久的国家尤为突出,如英国现在仍有王室和贵族,并保持许多传统礼仪。西方国家许多礼仪和宗教有一定关系,如婚礼在教堂举行,很多婴儿出生后要接受洗礼等。

(四)男女平等、女士优先

西方国家的妇女大多数都有自己的职业,经济上独立,多数妇女受过良好的教育,西方提倡人人平等,积极参与竞争。女士优先的礼规受中世纪骑士之风的影响,西方国家至今在社会活动和社交场合仍奉行“女士优先”的原则,给妇女各种特权,以表示对女性的尊重。谁不遵守这一成规,谁就会被认为失礼。

西方国家,男女平等、女士优先处处得以体现。如男士陪女士上车,应先开门,并且用手挡在女士头顶与车门顶之间,协助登车后自己再上车;按照西方“以右为尊”的礼节,在一般情况下,男士与女士坐在一起,应让女士坐在右边;在人行道上,男士应走在靠车道的一边来保护女士;在正式场合,女士优先礼仪更要一丝不苟地遵守,否则就是失礼行为。

三、东方礼仪与西方礼仪的差异

(一)交际语言的差异

1.日常寒暄

东西方日常寒暄的方式不同,如中国人见面大多问:“吃了吗?”“上哪儿呢?”这样的问候往往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一种亲切感。这种打招呼的方式对西方人来说,会令对方感到突然、尴尬,甚至不快,在西方人的思维里,这种寒暄会被理解成一种“盘问”,感到对方在询问自己的私生活。西方国家日常打招呼,一般只说一声“Hello”,或按时间来分,说声“早上好!”“下午好!”“晚上好!”就可以了。不同国家的打招呼也有一些差异,如英国人见面会说“今天天气不错啊!”等有关的话题。

2.称谓

在称谓方面东西方表现也有不同,如在中国,一般只有彼此熟悉、亲密的同辈人之间才可以“直呼其名”,但在西方国家“直呼其名”使用的范围要广得多。在西方国家常用“先生”和“夫人”来称呼不知其名的陌生人,对未婚的女士可称呼“小姐”,对结婚的女士可称“女士”或“夫人”等。西方国家的家庭成员之间,不分长幼尊卑,一般可互称姓名或昵称。在我国是不行的,必须分清楚辈分、老幼等关系,否则就会被认为不懂礼貌。

3.告别

东西方语言中的告别语有多种不同,如送客到门口,西方人直接说“再见”,中国人会说“再见”“路上小心”“慢点开车”“慢点走”等,而在西方这样说会被认为有指手画脚之嫌。

4.夸奖

在面对他人夸奖所采取的态度方面,东方人和西方人态度表现各不相同。中国人常常会说“过奖了”“惭愧”“我做得不够”等,以表示自己的谦虚;而西方人,往往会用“谢谢”来表示接受对方的美意。

(二)餐饮礼仪的差异

1.餐饮氛围

东西方在餐饮氛围方面表现不同。中国人在用餐的时候都喜欢热闹,很多人围在一起吃吃喝喝,说说笑笑,大家在一起营造一种热闹温暖的用餐氛围。而西方人在用餐时,都喜欢幽雅、安静的环境,他们认为在餐桌上一定要注意自己的礼仪,不可以失去礼节。

2.餐桌礼仪

中西方餐桌礼仪也各具特色。西方人用餐的过程中,男女间隔而坐,夫妇也分开而坐,女宾客的席位比男宾客的席位稍高,男士要替位于自己右边的女宾客拉开椅子,以示对女士的尊重。我国习惯熟悉的人坐在一起,一般男士坐一起、女士坐一起。西餐用餐的过程中,主人不提倡大肆饮酒,而中国的餐桌上酒是常备之物,以酒助兴,有时为了表示对对方的尊重,喝酒的时候都是“感情深,一口闷”。

(三)礼品馈赠的差异

东方国家重视礼尚往来,人际交往特别讲究礼数,往往将礼作为人际交往的媒介和桥梁。东方人送礼的名目繁多,除了重要节日互相拜访需要送礼外,婚、丧、嫁、娶、生日、升职、加薪等都可以作为送礼的理由。

西方礼仪强调交际务实,讲究礼貌,馈赠礼物力求简洁便利,反对繁文缛节、过分客套造作。一般情况下,在送礼形式上也比东方人简单得多,他们一般不送过于贵重的礼品或过于廉价的物品,送礼时非常重视礼品的包装,特别讲究礼品的文化格调与艺术品位。

东西方在送礼和接受礼品时也存在差异。西方人赠送礼物时,总是向受礼人直截了当地说明“这是我精心为你挑选的礼物,希望你喜欢”“这是最好的礼物”等;西方人一般不推辞别人赠送的礼物,接受别人的礼物时先对送礼者表示感谢,接过礼物后总是当面拆看礼物,并对礼物赞扬一番。而东方人送礼和接受礼品时则不同,如中国人、日本人在送礼时费尽心思、精心挑选,但在受礼人面前却总是谦虚而恭敬地说“微薄之礼,不成敬意”“请笑纳”之类的话,表达含蓄、谦虚;东方人在接受礼物时,通常会客气地推辞一番,接过礼物后,一般不当面拆看礼物,唯恐显得自己重利轻义,有失礼貌。 J6Sr4fYlFqbTdPSahEWlFDRevOQFj4JbYx45gkH03H3ZLBJfkjiP1lzV+n+Biroq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