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人类命运共同体”建构的四重逻辑

张永红 殷文贵

作为一种关乎全球人类命运的时代理念,“人类命运共同体”总结历史而又正视现实,立足中国而又面向世界,内含宽广深邃的历史视野、统筹全局的战略思维,完全超越了社会制度、意识形态、种族、国界之间的分歧与冲突,是一种根本性、全局性和战略性的国际关系新理念,也是一种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共同价值”。

关键词: “人类命运共同体”;建构;政治经济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频频倡导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不断落地生根、开花结果,成为引领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一面旗帜。作为一种关乎全球人类命运的时代理念,“人类命运共同体”总结历史而又正视现实,立足中国而又面向世界,内含宽广深邃的历史视野、统筹全局的战略思维,完全超越了社会制度、意识形态、种族、国界之间的分歧与冲突,是一种根本性、全局性和战略性的国际关系新理念,也是一种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共同价值”。在“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全球化背景下,我们必须秉持合作共赢的理念,同心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以此推动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朝着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

一、坚持正确的历史观是建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前提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最好的营养剂和最好的清醒剂,它忠实地记录下了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衰演变的历程,蕴含着人类成功的宝贵经验和失败的深刻教训,饱含着前人累积下来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堪称后世的“百科全书”。建构“人类命运共同体”,既需要立足人类社会的现实,更离不开对历史经验教训的深刻总结与反思。纵观整个资本主义发展史,自新航路开辟以来,各资本主义国家为了掠夺原料和倾销商品,大肆奴役和压迫亚非拉各民族,给世界各国人民造成了严重的生命财产损失,而帝国主义之间的争霸战争更是让百姓民不聊生、痛苦不堪。从这个意义上说,一部资本主义发展史就是一部赤裸裸的侵略扩张史。迄今为止,尽管和平与发展已成为时代的主旋律,但帝国主义遗留下来的“霸权”与“均势”的历史仍然还在延续。特别令人遗憾的是,虽然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距今已有70多年,但以日本为典型的少数国家仍然逆历史潮流而动,枉顾历史事实,无视被其杀害的数以千万计的无辜百姓,一再否认甚至美化侵略历史,破坏地区和平,制造国际争端。这样的行径不但有违《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更是对“二战”以来国际秩序的挑战和践踏,因而完全与各国建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意愿背道而驰,理应受到国际社会的强烈谴责。在历史面前,一切信口雌黄的言论都是居心叵测的,一切颠倒黑白的行为都是自欺欺人的。历史就是历史,事实就是事实,任何人都不可能改变历史和事实。历史好比一面镜子,我们“铭记历史,不是为了延续仇恨,而是要共同引以为戒。传承历史,不是为了纠结过去,而是要开创未来,让和平的薪火代代相传”。历史无法改变,但未来可以塑造。建构“人类命运共同体”,各国必须树立正确的历史观,从过去残酷的历史中汲取经验教训,坚决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坚决反对否认、歪曲和篡改“二战”历史的阴谋,坚决摆脱殖民主义、霸权主义的窠臼,这是建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基本前提。

二、坚持科学的发展观是建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关键

发展作为人类社会的永恒主题,寄托着人们的生存和希望,象征着各国人民的人权和尊严。要克服当前人类面临的各种难题和挑战,最根本、最有效的出路还是发展。谋求发展要求各国必须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和共享的发展观。一要坚持创新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在世界经济论坛2017年年会上指出,增长动力不足是当今世界经济面临的根本性问题。为此,必须突破传统发展思想的束缚,抓住第四次工业革命带来的契机,勇于创新,大胆变革,既创新发展理念,又创新政策手段,还创新增长方式。要坚持创新驱动,在创新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努力打造富有活力的经济增长模式,以此重拾各国人民的信心。二要坚持协调发展。当今世界最富有的1%人口拥有的财富量超过剩余99%人口财富的总和,全球仍然有7亿多人生活在极端贫困之中,收入分配不均、贫富悬殊、南北差距问题日益突出。建构“人类命运共同体”必须树立双赢、多赢、共赢的理念,在做全球发展受益者的同时,还要做全球发展的参与者和贡献者。诚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大家一起发展才是真发展,可持续发展才是好发展。要实现这一目标,就应该秉承开放精神,推进互帮互助、互惠互利。”三要坚持绿色发展。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在全球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日益加剧的背景下,建构“人类命运共同体”必须“站在整个类发展的高度,以人所拥有的方式,体认自然的主体性,赋予自然以人道主义,从而履行尊重自然的义务,形成尊重自然的自觉”;必须坚定不移地走绿色、低碳、循环、可持续发展道路,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之路;必须认真履行《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相关要求,构筑尊崇自然、绿色发展的全球生态体系。四要坚持开放发展和共享发展。经济全球化已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建构“人类命运共同体”要求各国必须敞开大门搞建设,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不断提升发展的内外联动性,在实现本国发展的同时能够更多地惠及其他国家和人民,以此让世界各国人民都能在“世界经济的大海”中有所收获。

三、坚持包容的文明观是建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纽带

文明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和社会进步的标志。建构“人类命运共同体”,必须坚持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文明观。首先,人类文明是多姿多彩的,每种文明都有其独特的价值。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勤劳智慧的各国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过程中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文明。根据划分依据的不同,既可以分为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制度文明,也可以分为亚洲文明、欧洲文明、非洲文明等。但是,不论哪种文明,都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和人类精神的瑰宝,都有其独特魅力和深厚底蕴,因而任何一种文明都值得我们尊重和珍惜。其次,人类文明是平等的,我们不能对任何文明抱有偏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如果居高临下对待一种文明,不仅不能参透这种文明的奥妙,而且会与之格格不入。历史和现实都表明,傲慢和偏见是文明交流互鉴的最大障碍。”世界上每一种文明都凝聚着不同民族的智慧和贡献,各有各的优点,也各有各的不足,不存在十全十美的文明,也不存在一无是处的文明。因此,文明没有高低、优劣之分,只有地域、特色之别。我们必须秉持平等、谦虚、公平、客观的态度,正确地对待每一种文明,切勿排斥甚至攻击任何文明。最后,文明是开放包容的,各种文明应该相互借鉴,共同进步。这个世界有20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2500多个民族和多种宗教,如果只有一种生活方式,只有一种语言,只有一种音乐,只有一种服饰,那是不可想象的。“和羮之美,在于合异”。各种文明只有交流互鉴,才能彰显活力、充满生机。文明之间应该相互对话,而不是排斥;应该相互交流,而不是取代。只要秉持开放包容的精神,就不会产生“文明的冲突”,也不存在“历史的终结”。总之,这个世界由不同种族、肤色、信仰、制度、文化等组成,各国人民早已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因而建构“人类命运共同体”必须坚持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文明观,充分发挥文明的纽带作用。唯有如此,方能实现“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美好愿景。

四、坚持全新的安全观是建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保障

全球化时代,各国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程度空前加深。“没有一个国家能凭一己之力谋求自身绝对安全,也没有一个国家可以从别国的动荡中收获稳定。弱肉强食是丛林法则,不是国与国相处之道;穷兵黩武是霸道做法,只能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要摒弃一切形式的冷战思维,树立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安全的新观念。”共同安全,就是既考虑本国的安全又不忽视别国的安全,能够尊重和维护每一个国家和地区的安全。人类共同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利益交融,安危与共,任何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不安全都可能导致其他国家和地区的不安全。因此,我们不能为了某一个国家的安全而忽视其他国家的安全,更不能为了自身的绝对安全而牺牲他国的安全,必须坚持普遍的、平等的和包容的安全观,共同维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综合安全,就是统筹维护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在传统安全领域,尽管当今世界并未爆发大规模的国家战争,但是国家间或明或暗的较量仍然十分普遍,特别是大国之间的地缘政治博弈非常激烈,一不小心就有可能擦枪走火,引发战争;在非传统安全领域,全球金融危机的阴影仍未散去,恐怖主义、网络安全、粮食安全、能源资源安全、传染病扩散、难民危机等问题此起彼伏,人类面临的挑战愈发复杂而艰巨。对于这些问题,要通盘考虑、多管齐下、综合施策,在着力解决当前突出安全问题的同时,还要积极应对各种潜在威胁,协调推进全球治理。合作安全,就是要着眼共同挑战,坚持以对话、协商、谈判的方式,加强交流沟通、增进战略互信,创新合作方式、扩大合作领域,通过合作的方式谋求和平,促进安全。可持续安全,就是既注重发展又注重安全,二者并重,实现持久安全。发展是安全的基础,安全是发展的条件。任何发展都不是一蹴而就的,任何安全也不是一劳永逸的。对大多数国家而言,发展就是最大的安全,也是解决地区安全问题的“总钥匙”。建构“人类命运共同体”,各国必须以发展为中心,努力提高本国人民的生活水准,不断缩小贫富差距,以发展谋安全,以安全促发展,着力营造可持续发展的安全新格局。

五、结语

孙中山指出: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当今世界的每一秒钟都是马克思所说的世界历史中的全球性时刻,建构“人类命运共同体”,追求世界各国的和平发展与共同繁荣,已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历史总是要前进的,历史从不等待一切犹豫者、观望者、懈怠者、软弱者。只有与历史同步伐、与时代共命运的人,才能赢得光明的未来。”我们必须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时代理念,化干戈为玉帛,化挑战为动力,积极参与全球治理,携手应对世界挑战,把我们的星球建设得更加美好,让我们的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

(作者系湖南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本文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马克思利益机制思想视域下共享发展研究”〔项目编号:16YJA710015〕、湖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重点项目“习近平绿色发展思想视域下的绿色责任担当研究”〔项目编号:17A058〕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R1gDOU82UXWGgLPJAfqoWZ0jcC4j9nlf/alGgtm9CDdc/MfW+YsFKDeJTCPLUJka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