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历史感、立体感、获得感
——治国理政总方略的三大支点

周显信

从研读《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中可以看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了一系列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而历史感、立体感、获得感,成为治国理政总方略的三大支点。

关键词: 历史感;立体感;获得感

认真研读《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了一系列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主线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目标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关键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底气是“三个自信”,核心是“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根本是落实五大发展新理念。“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新的历史条件下治国理政的总方略,在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之中具有提纲挈领、纲举目张的地位和作用。

一、历史感:中国共产党接续探索执政兴国方略的思想升华

新中国的历史是一部中国共产党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历史,是不断探索社会主义目标的发展史,也是接续探索治国理政方略的发展史。67年来,我们党依据世情国情的发展变化,在对社会主义发展目标的探索过程中,先后提出了工业化、四个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小康社会、全面小康社会、和谐社会、中国梦等奋斗目标,提出了“一化三改”、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以阶级斗争为纲”、“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战略思想,引领了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党对治国理政方略的探索经历了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发展阶段,在实践和认识上经过了一个螺旋式上升、波浪式前进的发展历程。1956年,中共八大正确分析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确立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正确政治路线。此后,随着苏共二十大全盘否定斯大林,党对国内外形势认识发生了错误的判断,毛泽东在治国方略上逐步“左”转,“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方针不断被强化。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重新恢复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果断推进工作中心的转移,重新恢复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治国方略,提出了“三步走”发展战略,引领中国走上改革开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康庄大道。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习近平对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创造性运用,是当代中国改革开放实践经验的理论总结,是对“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基本纲领的重大发展。毛泽东对认识运动的发展过程作出了科学的概括:“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实践和认识之每一循环的内容,都比较地进到了高一级的程度。”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是从我国发展现实需要中得出来的,从人民群众的热切期待中得出来的,也是为推动解决我们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提出来的。作为治国理政总方略的“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本身经历了从“一个全面”到“四个全面”的发展过程:党的十六大提出了“一个全面”,即“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党的十七大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改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党的十八大提出了“两个全面”,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十八届三中全会把“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简化为“全面深化改革”;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了“三个全面”,即“全面推进依法治国”。2014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考察调研时把全面从严治党与其他“三个全面”首次并列,至此,“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思想被完整表述出来。

作为当代中国治国理政的总方略,我们对“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必须保持高度的战略定力。在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面对改革开放的种种考验,反复强调要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总路线“一百年不动摇”。党的十八大后,习近平多次强调“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党和国家的生命线”,我们要“续写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篇大文章”,坚定不移地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出发,提出并形成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确立了新形势下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战略目标和战略举措,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了理论指导和实践指南。

二、立体感:深刻把握治国理政思想体系的理论逻辑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作为新的历史条件下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总纲领,它准确把握了我国主要矛盾变化的阶段性特征,找到了实现中国梦的最佳路径,提供了全面理解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锁钥”,架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通往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桥梁”。

准确把握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阶段性特征。毛泽东提出的社会主义矛盾学说是我国改革开放的理论基础,它科学地揭示了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运动规律,阐明了社会主要矛盾的内容及其作用,是我们认识治国理政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社会主义矛盾学说的当代出场形态,既是对社会主义矛盾学说的科学运用,又是指导解决当前我国社会矛盾问题的科学方法论。2015年1月23日,习近平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二十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中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提出要协调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这‘四个全面’是当前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中必须解决好的主要矛盾。”“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着眼于调整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不适应性,为实现中国梦提供源源不断的强大内生动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科学反映了当前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全面深化改革拓展了对我国社会基本矛盾的科学认识,全面依法治国抓住了解决人民内部矛盾问题的科学方法,全面从严治党找到了解决党群干群矛盾的根本出路。

找到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有效路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一经提出,就产生了强大的号召力和感染力,引起了海内外的广泛关注,成为引领中国走向未来、激励炎黄子孙团结奋进的一面精神旗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梦的本质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然而,梦在前方,路在哪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提出,全面地回答了人们的疑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既是“十三五”讲话规定的奋斗目标,又是“两个一百年”目标的第一个初级目标,还是第二个“一百年”奋斗的前提与起点;全面深化改革揭示当代中国发展的深层次动力,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大力量源泉;全面依法治国提供实现中国梦的制度保障,奠定了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保证;全面从严治党才能把党锻造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凝聚共识、凝聚力量,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最坚强的政治保证。

提供了开启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锁钥”。习近平高度重视战略问题,善于从战略高度总揽全局、统筹各方。他指出:“战略问题是一个政党、一个国家的根本性问题。战略上判断得准确,战略上谋划得科学,战略上赢得主动,党和人民事业就大有希望。”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覆盖了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诸领域,开创了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新局面。他的治国理政方略博大精深、内涵丰富,大致可以概括如下:一个梦想——“中国梦”,两大目标——“两个一百年”,“四个自信”——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四个全面”——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战略布局,五大发展新理念——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六大改革思维——战略思维、辩证思维、法治思维、系统思维、底线思维和创新思维。其中,“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贯彻发展方略体系之中的一根红线,具有提纲挈领、纲举目张的统帅作用,体现了发展战略与发展手段、重点发展与协调发展、从严治党与执政兴国、党的领导与尊重人民主体地位的高度统一。

架起了精准链接现实理想与远大理想的“桥梁”。党的理想从发展阶段来划分,可以分为现实理想与远大理想两种形态。当前,我国人民的现实理想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远大理想是实现共产主义,促进人与社会的全面解放。善于把远大理想现实化、阶段化和具体化,是中国共产党团结群众一道前进的宝贵经验之一。党的十八大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列为实现中国梦的阶段性目标,这是解决新阶段我国国内主要矛盾的具体要求,也是满足人民群众对发展的协调性、平衡性强烈呼声的主动回应。习近平指出:“我们既要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也要胸怀共产主义的崇高理想,矢志不移贯彻执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做好当前每一项工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就是当前阶段最大的现实目标,直击发展难题,补齐短板,贫困人口脱贫致富,落后地区以区域特色加速发展,老工业和重化工基地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等都是应有之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实现中国梦更高发展阶段新的历史起点。

三、获得感:坚持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评价标准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作为党中央治国理政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总纲领,其价值归宿具有鲜明的人民性。正如习近平所强调的那样:中国共产党的一切执政活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治理活动,都要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尊重人民首创精神,拜人民为师,把政治智慧的增长、治国理政本领的增强深深扎根于人民的创造性实践之中,使各方面提出的真知灼见都能运用于治国理政,坚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确立“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2012年11月15日,刚刚当选为中共中央总书记的习近平率领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时全面阐述了他未来的施政纲领。他强调指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我们追求的目标。”他说,我们的人民热爱生活,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期盼孩子们能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他在广东考察工作再次指出,我们党要巩固执政地位、完成执政使命,就必须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努力让人民过上更好生活。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成为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一系列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价值归宿,成为他的民生思想之魂,也是“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放在首位、居于引领,就是把人民群众过上更好生活的期待和向往放在首位;全面深化改革,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全面依法治国,坚持法治建设为了人民,依靠人民,造福人民,保护人民;全面从严治党,以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为抓手,以解决人民群众不满意的问题为突破口,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宗旨。从反面教训看,苏联解体后,前苏共领导人戈尔巴乔夫在反思时承认:“失去了人民的支持,就失去了主要的资源,就会出现政治冒险家和投机家。”历史告诉我们,背离了人民,最终只会走向灭亡。

坚持以问题和人民为中心的双重工作导向。“问题是时代的声音,人心是最大的政治。”习近平在会见博鳌亚洲论坛理事会成员时的谈话中指出:“我们立足中国发展实际,坚持问题导向,逐步形成并积极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这是中国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治国理政方略,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保障。”他指出:“推进党和国家各项工作,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倾听人民呼声。我们的目标越伟大,我们的使命越艰巨,就越需要所有人拧成一股绳去干事创业。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起来,向着我们共同的奋斗目标、向着更加辉煌的明天奋勇前进。”此后,他进一步提出以问题为中心和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方法,体现出鲜明的以人民为本的价值导向。“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了问题导向和为人民工作导向的有机统一。关于前者,习近平指出,中国共产党人干革命、搞建设、抓改革,从来都是为了解决中国的现实问题。当代中国的改革是由问题倒逼而产生,又在不断解决问题中深化。针对发展的不平衡、不协调,我们党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针对深化改革的动力不足、利益藩篱严重等问题,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针对法制不彰、权大于法、司法公信力不高等问题,提出了全面依法治国;针对党风不正、腐败频发、战斗力不强等问题,提出全面从严治党。关于后者,他认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是空洞的、抽象的,它必须体现在经济社会发展各个环节,做到老百姓关心什么、期盼什么,改革就要抓住什么、推进什么,通过改革给人民群众带来更多获得感。要花大力气解决收入差距过大、公共服务供给不足、社会保障滞后、教育和就业机会不均等突出问题,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持续取得新进展,不断增进人民福祉,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把改革方案的含金量充分展示出来,让人民群众得到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更有质感。

宣示以增强人民获得感为评价改革成效的最高标准。“获得感”本意是表示获取某种利益后所产生的满足感,现在指人民群众共享改革成果的幸福感,包括物质和精神两个层面。在2015年流行语评选中,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次会议上讲话提出的“获得感”一词,凭借鲜活的时代内容、强烈的民生情怀,得到了人民群众广泛关注与高度赞同,位居年度流行词之首。我们探究其背后的原因,不难看出大家迫切要求尽快解决改革过程存在的严重社会不公平、不公正问题。“幸福感”的反义词是“痛苦感”,“获得感”的对立面是“剥夺感”,二者都是改革进程中难以避免又必须解决好的大问题。“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作为治国理政的总方略,是管宏观、长远、整体和关键问题的,但是它的最终落脚点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各方面的需求,要在落实落地和落细上下功夫,让老百姓分享改革发展的红利。2015年2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次会议上指出,要科学统筹各项改革任务,推出一批能叫得响、立得住、群众认可的硬招实招,把改革方案的含金量充分展示出来,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在深改小组第二十三次会议上,他再次强调指出:“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体现在经济社会发展各个环节,做到老百姓关心什么、期盼什么,改革就要抓住什么、推进什么,通过改革给人民群众带来更多获得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解决好发展的不平衡性,让每个地区民族、每个群众不掉队;全面深化改革必须“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全面依法治国必须确保人民群众的合理利益诉求得到维护;全面从严治党必须以维护党的先进性、纯洁性为重点,以密切联系群众为基本方法,切实提高劳动人民建设美好生活的本领,才能巩固党执政的根基。

(作者系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党委宣传部部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CFl2UoGGC4ewtel4s/O2nnu3GawiBBo7XfNHkrHS/oU0l9924Nh+6k8/yNHwZyu9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