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开辟马克思主义理论建设新境界

江苏省委党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要推动全党学习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和方法论,更好认识国情,更好认识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大势,更好认识历史发展规律,更加能动地推进各项工作。

马克思主义是一个一脉相承、不断发展而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体系。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就必须以思想、理论、行动上的“三个自觉”,不断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建设,为谱写中国梦江苏篇章凝聚强大精神力量。

立足时代前沿、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新实践继续深化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研究,从基础理论上对一些重大问题作出回答。要深入研究历史唯物主义,研究马克思主义的全球化、社会形态、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以及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生态观、文化领导权思想等。要深入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理论问题,阐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渊源、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实践要求,把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作为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坚持用中国的理论、中国的学术解读中国的奇迹,充分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独特创造、理论的独特贡献、制度的独特优势,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指导工作,为人们学习和运用科学理论提供帮助,进一步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理论支持。

针对干部群众的思想难点和疑点,增强问题意识、突出问题导向,研究回答干部群众普遍关心的深层次思想认识问题。当前,思想意识形态领域内一些错误思潮暗流涌动,特别需要我们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作好深层次思想理论问题的引导,努力消除一小部分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偏差,引导人们自觉抵制西方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渗透。要向广大人民群众说清楚,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进行全面深化改革,就是要适应新的历史条件下当代中国基本矛盾运动的变化来推进社会发展,就是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推动我国社会生产力不断向前发展。只有紧紧围绕发展这个第一要务来部署各方面改革,增强各项改革的关联性、系统性、协同性,才能更好推动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适应。

善于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去推动江苏与时俱进实现两个率先、不断开创各项工作新局面的研究。要进一步把江苏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作为研究的主攻方向,加强对江苏经济、社会、文化、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重大问题的深入研究。当前理论建设要聚焦如何推动江苏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使经济发展由以规模和数量增长为主转到以提高质量和效益为核心的轨道上来;如何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和城乡发展一体化,按照“五位一体”布局更大力度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如何通过深化改革开放最大限度地释放体制机制创新红利,实现经济发展与民生改善良性循环,千方百计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如何建立完善科学规范的干部考核评价体系,按照“好干部”标准打造“三宽四有”型干部队伍,通过作风建设不断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能力。要努力对这些问题进行阐释和回答,为认真贯彻“三项重点”要求、深入实施“八项工程”、着力抓好“十项举措”,实现我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理论支持。

党校是马克思主义学习、研究、宣传的重要阵地,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建设和研究是安身立命之本,也是最大优势和核心竞争力。

不断加强党校的马克思主义学科建设。党校的马克思主义学科建设要发挥自身优势,尤其要聚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建设,聚焦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和方法论,去更好认识国情,更好认识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大势,更好认识历史发展规律,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供科学理论指导。党校的马克思主义学科建设的关键在于把马克思主义作为党员领导干部到党校学习的必修课,让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进入教材、进入课堂、进入头脑”。

不断加强党校的马克思主义理论队伍建设。党校处于意识形态工作的第一线,党校的课堂必须始终坚持党校姓党的原则,党校的一切活动都必须遵循党的政治路线、恪守党的政治纪律。这就对党校的马克思主义理论队伍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党校的教员应当具备与岗位要求相适应的政治素养、理论素养和斗争素养。广大教师和科研人员要系统研读、深化理解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筑牢面向大众、面向社会宣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的理论基础,成为让人信服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专家。

不断增强党校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的吸引力。充分发挥党校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研究、宣传方面的自身特长和独特优势,积极延伸课堂教学,让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与干部群众理论的武装需求实现无缝链接,在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发挥党校的重要阵地作用,努力搭建好科学理论通向实践、通向基层、通向群众的桥梁,不断提高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能力建设。

(执笔人:李立峰。原载于2014年5月6日《新华日报》) A8TNYbq0GybseAIAwo9NGilC6Kn1RN5TxptYz7phsM4/e6n8u+KpZfpLoESkiaJF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