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的三个着力点

江苏省委党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

在工农城乡关系问题上,江苏省委第十二届六次全会明确指出:要“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这是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任务,是“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的必由之路,也是谱写好中国梦江苏篇章的一项重要内容。

要形成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应着力聚焦工农业的结合与互惠、农民的分化与转移、城乡资源合理配置与要素平等交换三个关键环节。

工农互惠是新型工农关系的目标指向,也是新型城乡关系的产业基础。要改变工农业失衡状况进而形成新型工农关系,手段就是“以工促农”,“以工哺农”,工农互惠。这些手段的内在逻辑是,通过“以工促农”“以工补农”,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强化农业的内生发展能力和竞争力,进而吸引工业的产业链向农业延伸;同时,农业也可以把产业链往后拉长,通过深加工等接二产连三产,进一步增加农业的赢利能力,以此实现工业和农业的结合、融合,实现互惠双赢。

构建新型工农关系的关键在于,通过加快建设现代农业,补足农业基础薄弱这个短板,提高农业的竞争力和吸引力。政府作为制度的供给者,是重要的推动力量。为此,就要不断进行制度创新,为“以工促农”创造必要条件,不断凸显市场的作用,同时更好地完善“以工哺农”的途径和重点,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当前特别要鼓励土地承包经营权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流转,提高农业的规模化水平;鼓励农民发展各种形式的合作经营,提高农业的组织化水平。继而引导农业产业链往后延伸,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鼓励和引导工商资本到农村发展适合企业化经营的现代种养业,提高农业的产业化水平。推进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强化农业科技创新和推广应用,提高农业的科技化水平;完善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和农业保险制度,提高农业的竞争力。

解决农民分化与转移问题,对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至关重要。随着工业化的推进和城乡间社会流动的增加,农民出现了职业分化。一部分农民仍然坚守农村,主要以从事农业为生;另一部分农民则流向非农产业部门,形成农业转移人口,但由于户籍制度等的限制,没有完全脱离农业和农村成为真正的市民。因此,当前亟待解决两个问题,一是加快职业农民培育;二是促进农业转移人口有序市民化。

培育职业农民需要双管齐下:一方面政府要加大投入,盘活存量,提高现有农村务农人员的职业技能和文化素质;另一方面要通过发展现代农业,吸引增量,提高农业自身的竞争力,吸纳高素质的青壮年留在农村或来到农村以农业为职业。促进农业转移人口的市民化,关键是要进行制度创新,加快推进户籍制度改革。要逐步剥离附加在户籍上的各种利益,取消户口的农业和非农业划分,以具有固定住所、稳定职业或生活来源为基本落户条件。要稳步推进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把进城落户农民逐步并最终完全纳入住房和社会保障体系,实现城乡养老和医疗保险的对接。

城乡间资源的合理配置和要素的平等交换,是形成新型工农城乡关系的关键。我国城乡二元结构突出的问题是城乡间资源配置不合理,要素交换不平等。资源过多地分配在城市,劳动力、资本等要素向城市单向流动。要建立城乡要素合理配置和平等交换关系,不能简单地单纯依靠市场的力量,而应发挥好政府的调控作用,推动和引导资源要素在农村和城市之间合理配置和平等交换。

为此,一要保证土地资源在城乡间的合理配置。要防止土地过度非农化,从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的大局出发,坚守耕地红线,从严合理供给城市建设用地,主要从提高城市土地利用上解决供需矛盾,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保障农民个体和农村集体公平分享土地增值收益。二要推动公共资源在城乡间合理配置。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和基本公共服务,进一步提高农村基本公共服务的标准和保障水平,逐步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快建立根据城乡常住人口分布来设定均等化标准的体制机制。三要促进资本向农村流动。要通过政策激励,保障金融机构农村存款主要用于农业农村,加快出台农民合作社内部信用合作的具体办法。要积极发展农村新型金融机构,并探索建立大中型银行和小微型银行的信贷合作机制,鼓励大中型银行开展涉农贷款批发业务、小微型银行开展零售业务,为“三农”发展提供资金支持。四是保障农民工同工同酬。加快形成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切实保护农民工合法权益。

在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过程中,一定要克服几个认识误区。一是把工农关系和城乡关系割裂开来的错误认识。实际上二者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二是认为城乡一体化就是城乡一样化,就是消除城乡差别。事实上,城乡一体化是在保留城市和农村自然功能差异的基础上,追求其社会功能、经济功能差异的不断缩小。三是把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割裂开来。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必须同步推进,要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四化”同步中,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

(执笔人:周俭初、孙耀武。原载于2014年4月15日《新华日报》) /0mPHz+mLVY8PNkQfkd07zfmp3PF8NbbX1niIKEPUIski7SQ/C4mdoTIJxxCZnZP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