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应对新挑战 加快经济转型发展

江苏省委党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

当前,江苏经济走到了转型升级、爬坡过坎的重要关口,如何应对新常态下面临的新挑战,是对全省的一个新考验。

“十二五”以来江苏经济转型发展取得新进展

近年来,江苏紧紧围绕“两个率先”目标,大力实施“八项工程”,坚持创新驱动、促进内生增长,把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结构转型升级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取得新突破,呈现出“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创新动力不断增强、增长效率明显提升”的发展新格局。一是产业结构升级势头良好,三次产业结构比由2009年的6.5:53.9:39.6转变至2013年的6.1:49.2:44.7;2013年,全省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超5万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38.5%,新兴产业销售收入比上年增长18%;现代服务业和重大民生项目投入增长较快,服务业内部构成进一步优化。二是创新能力不断增强,科技进步贡献率从2007年的49%提高到2013年57%;2013年全社会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2.42%。三是需求结构调整力度加大。2013年,投资需求稳定较快增长,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9.6%;消费需求增长平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上年增长13.4%;外贸出口规模保持稳定,全年进出口比上年增长0.5%,其中出口增长0.1%,进口增长1.1%。四是城乡统筹加快推进,2013年,城乡居民收入比缩小至2.39:1,为全国城乡差距较小的省份;全省全面合并实施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28个统筹地区实现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制度或经办资源整合,35%的涉农县(市、区)实现城乡低保标准一体化。五是区域发展差异不断收敛,2013年,苏南、苏中、苏北人均GDP之比为2.4:1.5:1,“南升北快”的良好态势正在逐步形成。六是生态建设取得实效,大力实施节能减排重点工程和“碧水蓝天”工程,发展循环经济,推进绿色江苏建设,节能减排和生态文明建设保持全国领先。

“新常态”下江苏转型发展面临新挑战

当前,国内外宏观环境发生深刻变化,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前及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我国经济将走入速度放缓、结构调整的“新常态”。随着中国经济进入结构调整阵痛期和增长速度换挡期,对江苏经济转型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

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尚未被真正激活。近年来,江苏牢牢把握扩大内需战略基点,大力调整优化需求结构,消费、投资、出口比重正朝着合理的方向趋近,但从总体看,当前经济体主要依靠内需拉动增长的格局还没有真正形成,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依然偏低。创新动力方面,江苏近年来加快创新型省份的建设步伐,区域创新体系建设实现了新的跨越,企业创新能力不断增强,但随着新形势下创新要素在国际化市场竞争中的地位日渐突出,江苏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较为薄弱、“高端产品、低端环节”的状况没有得到根本改变等方面问题的存在,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重要“瓶颈”。

要素市场化程度有待进一步提升。改革开放30多年来,江苏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经济发展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但在土地、资本、能源等生产要素领域,市场机制对于配置资源尚未起到决定性作用,资源性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尚未真正理顺,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还没有真正建立,金融市场受政府行政力量的影响仍然较为明显。要素市场化改革的滞后大大削弱了市场微观主体的活力和竞争力,如何进一步理顺资源性产品价格形成机制,提升土地、资本等生产要素市场化配置程度,成为江苏突破发展瓶颈、寻找改革红利的一个重大挑战。

城乡平衡发展、区域协调发展机制有待完善。近年来,江苏积极稳妥推进新型城镇化,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创新完善城乡一体化发展机制体制,城乡二元结构难题得到一定程度的化解。但是,受制于历史客观原因及制度等方面的束缚,当前江苏城乡分割状况仍然较为突出,城乡产业一体化布局不够完善,制约了城镇功能的有效发挥;城乡统一的现代化市场体系尚未形成,阻碍了公共资源的均衡配置和生产要素的平等交换;制约城乡公共服务、就业社保一体化的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尚未得到根本破解,导致新型工农关系建立滞后。区域协调发展方面,近年来,江苏区域结构不断优化,苏南、苏中、苏北发展差距逐渐缩小,但受历史、区位、文化等因素的影响,南北发展的绝对差距仍然偏大,产业转移和生产力布局尚未打破行政区划的限制;劳动力自由流动尚未真正突破户籍制度的限制;人才、资金、项目流向的发散效应尚未从根本上获得破解。

收入分配不均现象依然较为突出。江苏不断加快富民进程,但受收入分配制度不健全、收入分配秩序不规范等因素的制约,收入分配不均现象有进一步恶化的态势:劳动者所得占GDP比重仍然偏低,居民收入增速慢于企业和政府收入;垄断性行业收入水平仍处于高位,行业之间收入存在较大差距;居民财产性收入对于缩小居民收入差距的贡献未能充分发挥;城乡整体收入不断提高,但城乡差距呈现不断扩大趋势。收入分配不均的恶化态势对江苏经济转型发展带来了极为不利的影响,如何加快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突出解决收入分配过程中的机会不均问题,是当前江苏突破发展制约所面临的一个重大挑战。

生态环境恶化问题依然较为严重。江苏加大生态环境整治力度,积极推进绿色江苏建设,生态环境优化工作取得重大进展,但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不足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生态环境问题对江苏转型发展带来了更大的挑战,破解资源约束的难度不断加大,改善生态环境质量的难度不断增大。生态环境总体上没有迈过高污染、高风险阶段,环境问题呈现出压缩型、复合型、结构型特点,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有待加强;考核奖惩机制不够完善,政绩考核体系仍侧重于经济指标;生态文明法律法规不健全,环保责任追究和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有待进一步加强。

以深化改革为动力推进江苏经济转型发展

解决问题的出路在改革,要坚持以深化改革为转型发展的动力,加快转变政府职能,不断增强微观主体的活力与竞争力,不断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与公平性,促进城乡、区域的均衡协调发展,完善生态环境保护体制机制,推进生态文明法制化建设。

要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围绕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这个核心问题,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加快完善现代市场体系,突出理顺资源性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创新探索土地、资源、人才等生产要素的市场化配置机制;加大市场监管力度,让市场活力不断释放,让市场主体活力和竞争力不断激发,让市场秩序不断规范。

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深入推进政府简政放权。规范与监督政府经济行为,政府不直接干预产业发展和企业创新,主要通过制定战略、规划、政策、标准等方式进行科学引导;综合运用好法治、经济、行政、信息等产业治理手段,维护市场公平竞争秩序,尊重企业在自主创新中的主体地位;进一步完善发展成果考核和评价体系,构建创新政策和产业政策的科学制定、有力执行、动态调整、自我纠错的良性循环机制,营造更加有利于创新驱动的机制体制。

全面提升对外开放水平,以深化改革推动对内对外开放相互促进、引进来和走出去更好结合,促进国际国内要素有序自由流动。以新型城镇化促进城乡发展一体化,加快土地、财税等关键领域的改革试点,逐步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优化区域生产力布局,完善区域协调发展机制体制,在更高层次上统筹推进江苏区域协调发展。加快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制度化、法制化轨道。

(执笔人:田伟。原载于《群众》2014年第12期) GnRaVcKnV26ZpMAAAy3cOvVigO+QKkN3NKUCpHmo+JLObZxV/8vbUKDJ2HpNYypo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