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二节
王室衰落 诸侯国兼并

平王元年(前770年),王室东迁洛邑,周朝的统治体系开始崩解了。

周初定制,太子世袭王位,其余子侄兄弟等宗亲分封各地立国,授土授民。血缘关系的纽带维系着上下的统治。西周二三百年间,宗亲关系不断变动,有的同姓侯国成为天子的伯叔之国,异姓侯国是甥舅之国。诸侯的辈分大于天子。诸侯国有土有民,各自治理,经济实力和军事实力超过王室,不再向天子朝贡,也不再听朝廷调遣。东迁后的周朝,仍保持天子名分,作为“共主”的象征。事实上已不能控驭诸侯国。

大小诸侯国有一百四五十个。强国欺侮弱国,大国吞并小国,“强凌弱,众暴寡”形成历史的潮流。大国之间也互相争夺,战乱连年不止。兵力强大的侯国邀集周邻列国盟会,调节行动,相互支援。召集国充任盟主,叫做“伯”或“霸”。伯的本义就是俗话说的“老大”。当了“老大”,与会的盟国就要受他控制,向他朝献送礼,他也可以向盟国勒索。所以一些强国争当盟主,称霸一方。盟主与盟国的结盟关系并不固定。不能参加盟会的小国,成为大国的附庸,或被大国兼并。

一 旧封同姓国

西周初年分封宗室的同姓诸侯国,到东周时,只有晋国是称霸的强国,燕国与晋国驻守旧地。卫国遭狄族侵掠,一再迁移。

晋国 周初,成王弟叔虞分封到唐国,传子燮父为晋侯,改国号晋。晋国处在戎狄牧区。东周初年进为公国,晋献公先后兼并今山西境内的霍、耿、魏、虞、虢等小国。晋文公五年(前632年)联合华夏侯国,在城濮(河南濮城)战败南方的楚国,国威大振,成为华夏霸主。先后兼并二十多个小国。邻近各国都来朝贡。晋幽公在位时(前433—前416年),晋国势衰。韩、赵、魏三大夫权势扩展,掌握了晋国的政权。

鲁国 鲁国是周公旦受封的公国,长子伯禽子孙执政。东周初年,还保持一定的优势,领域有所扩展。邻近的一些小国也来朝贡。鲁宣公时,季孙氏、叔孙氏、孟孙氏三大夫执政,权势超过公室。三大夫都是鲁桓公的支系后裔,称“三桓”。宣公十五年(前594年)取消庶民为公田服役的旧制,改为按田亩数多少收取粮税,力役地租改为实物地租。又改革军制,三桓各领一军。鲁昭公二十五年(前517年),三桓联合起兵,驱逐昭公,另立定公。昭公流亡他国,病死。

燕国 周初召公奭封燕,子孙世袭燕侯。东周初期,遭北方山戎侵扰,自蓟都南迁临易(河北易县)。燕庄公二十七年(前664年),齐国出兵助燕,击退山戎。燕国又迁回蓟都,守护旧封,无力对外扩展。

卫国 周初,康叔封侯在殷东都朝歌建卫国。周幽王被犬戎攻杀,卫侯姬和出兵助周室作战。平王东迁,进卫国为公国,姬和为公(谥武公)。东周时,因公位继承,屡生内乱。卫懿公九年(前660年),狄人攻入卫都,杀卫懿公。齐国出兵伐狄,在楚丘(河南滑县)另立文公复国。卫成公七年(前628年)又遭狄人侵袭,迁都帝丘(河南濮阳)。

二 旧封异姓国

齐国 齐国是姜姓吕尚的封国,都临淄(原称营丘)。东周初年,与近邻鲁国有过战事。齐桓公用管仲为相,废除公田服役,按受土肥瘠收取赋税,又提倡工商业经营,设盐官煮盐、铁官冶铁。这时,铁器已代替青铜,用于兵器和农具制造。盐铁之利,促使齐国富强,先后兼并三十多个小国。桓公七年(前679年)在鄄(音juān,山东鄄城)与诸侯会盟,成为霸主。齐桓公以“尊王攘夷”作号召,联合诸侯北伐戎狄,先后援救燕、卫等国,霸业日盛。齐桓公在位四十三年病死,齐国国势渐衰。霸主地位被晋国取代(见前),国内各姓大夫的权势强大,相互攻击。齐简公四年(前481年)妫姓大夫陈成子杀齐简公,另立平公。齐国政权被陈氏掌控。

楚国 楚国在江、汉之间立国,商代以来称为荆楚。传说始祖祝融曾是炎黄联盟的“火正”,掌管观象授时和有关火的事务。后裔一支南下,与当地土著的族群融合,被称为荆蛮或楚蛮。周初分封,君长熊绎封子爵授土,是爵位较低的小国。西周时征服周邻诸部,逐渐强大。周朝东迁后,楚君熊通要求王室提高他的爵位,未能获准。熊通发怒说:周王不给我加升爵位,我就自己办吧!自称楚武王。子孙世袭王号。子文王熊赀建都于郢(湖北江陵)。此后几代,先后兼并周邻四十五个小国,迅速扩张。楚庄王七年(前607年)攻打陆浑戎,进兵到周都洛阳附近,周定王曾遣使劳军。又曾攻伐郑(河南新郑)宋(河南商丘)等国获胜,攻灭陈国(河南淮阳)。号称有地千里,是南方大国。

宋国 宋国原是殷降臣微子启的封国,都商丘。周襄王十三年(前639年)宋襄公邀集齐、楚等国在楚地盂(河南睢县)集会,原想结盟,自为盟主称霸。被楚国拘留后释放。次年,宋楚交战,宋国大败。楚国国势兴盛,与称霸中原的晋国对峙。宋国地处两大国之间,难得自保。宋平公三十年(前546年)与大夫向戍邀约楚、晋、齐、秦、鲁、卫等十四国在商丘集会,为晋、楚两国讲和。两国互相承认对方的霸主地位,不再争战。被称为“弭(音mí,止)兵之盟”。盟会之后,宋国得以驻守旧地,国政也归卿大夫操纵。

三 新兴诸国

秦国 秦是平王东迁后新封的诸侯国。嬴姓。西周时原是住在西犬戎地区的游牧部落,周孝王时酋长非子为周朝管理畜牧,马匹增殖。因功授予秦地(甘肃天水境),称秦嬴。周宣王时,秦仲随从征讨西戎,战死。秦仲孙世父说:“戎杀我祖父,我非杀戎王不可。”后与西戎作战,不胜。周幽王时西戎来攻,世父弟(名不详)出兵助周作战,护送平王东迁。平王赐给岐邑以西地,封秦为诸侯国,世父弟授公爵(秦襄公)。秦国建封后,曾全力伐戎,收复被戎人占领的西周故地。秦德公元年(前677年)迁都雍(陕西凤翔),继续向东扩展,秦穆公用西戎降臣由余谋划,灭戎十二部落,号称“辟地千里”,称霸西戎。穆公三十七年(前623年)周襄王遣使来贺。秦国领地延伸至今陕西境内的大部分地区,与晋国为邻。秦晋交战,互有胜负。

吴国 吴国在周简王元年(前585年)立国。传说祖先是周王室的支系,周初来荆蛮之地,从蛮人习俗,被推为酋长,也带来华夏文明。三四百年间,吴蛮逐渐华化,与南下的华夏人融合,东周时,日益强大。酋长寿梦在周简王元年(前585年)立国称王。寿梦子诸樊在吴(江苏苏州)建都城,北上伐楚,战败。三传至阖闾,用兵法家孙武、楚降臣伍子胥统管军政。阖闾九年(前506年)大胜楚军,曾攻占楚国都郢。因秦兵来救,退兵。十九年(前496年)攻打建都会稽(浙江绍兴)的越国,战败,阖闾负伤死。子夫差继王位,立志报复。攻越获胜。越国沦为吴的属国。夫差十二年(前484年)吴军北上,在艾陵(山东泰安)战胜齐军。夫差十四年(前482年)到黄池(河南封丘)与齐晋等国会盟,以尊周为号召,争做盟主。越国乘机攻打吴都,夫差急速回国求和。二十三年(前473年)越军攻破吴国都城,夫差自杀。吴国亡。

越国 传说是夏后氏的后裔,原来也在荆蛮之地,是楚国的属部。吴军攻入楚都郢,越军曾助楚攻吴。勾践称越王,立国抗吴,吴王阖闾败死。吴王夫差反攻,勾践兵败投降,向吴国称臣,沦为附属国。勾践任用大夫文种、范蠡,忍辱负重,励精图治,逐渐恢复国力。灭吴后转弱为强。以尊周为名,北上与齐晋等国在徐(山东滕县)会盟,越为盟主,称霸江淮。

周朝东迁后三百多年间,接连不断的战争,形成了大国并立的局面。依据鲁国史记纂修的编年纲目《春秋》,起于鲁隐公元年(前722年),即周室东迁后四十八年,止于鲁哀公十四年(前481年)。这年并没有什么大事发生,据说只是因为得到象征祥瑞的麒麟便到此为止,没有什么道理可说。后世史家把此书所记东周时期中的二百四十二年叫做“春秋时代”,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意义。此后七十多年,三家分晋标志着周朝的历史走到最后阶段。 uv8y2OQajdj2QeCZrme/YhLb94yJw4SXxlK2R68Vv60vxauD6J/Oj78CvFc0FFFL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