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节
周朝的建国与东迁

一 灭商建国

周国原来是定居在周原(陕西岐山)的部落,以居地为氏。周人自认为是帝喾的后裔,殷商也奉帝喾为先祖,这表明他们的先世在帝喾时代同是黄帝联盟的成员,都是炎黄子孙。商与周语言相同,文字相通,商周文化一脉相承。

传说周的始祖姓姬名稷,人称后稷。“后”是部落长的泛称,父子世袭为部落长。原居豳(陕西旬邑)从事农耕。传至古公亶父时,迁居周原。两传至孙昌,殷商封为西伯,是诸侯国之一,住在丰水西岸的丰地(陕西长安县)。姬昌在位,严厉查禁奴隶逃亡,以巩固秩序。连年出兵攻伐今陕西、山西、河南境内诸方国,壮大了周国的势力。姬昌死后,子发继立。以弟周公旦、召公奭及姜姓人吕望等辅佐执政。迁居丰水东岸的镐京。邀集西方诸侯国及边地诸族,合兵四万五千人,前锋勇士三千人在牧野(河南汲县)誓师,大举伐商。宣告说:商王受不祭祖先,不信任兄弟,收容逃亡罪奴,暴虐百姓,现在我依天意去惩罚他。大家努力吧!受辛(纣)领兵十七万来牧野迎战。据说兵士临阵倒戈起义。商兵大败,受辛自杀。商国灭亡。

姬发灭商后两年病死,子诵继位,年幼,周公旦代行国政。族弟管叔鲜、蔡叔度联合受辛子武庚起兵反周夺位。周公旦领兵东征,杀武庚及管叔鲜。蔡叔度也被放逐而死。周公东征获胜,周朝的统治才得以巩固。

周公平乱后把朝歌殷王室的遗民聚集到洛阳附近,筑城堡集中统治。又在洛阳筑王城,派驻重兵,就近监管,以防叛乱。

二 分封授土

周国自姬发到周公执政的年代,逐步建立起统治制度。

王位传承 姬发灭商后,率众祭告上天。周王自称受命于天,并把天人格化,说是天的儿子,称“天子”。沿袭商制,仍号为王,但不再以日干作名号,而是在死后依据生前的业绩,议上一个称号,叫做谥(音shì)号奉祀。姬昌谥文王,姬发谥武王,诵死后谥成王。以后历代周王均有谥号。由此产生的谥法制度为后世所继承,影响久远。史家述事为求便利,多援用国王死后的谥号,但在他们生前是还没有的。

周建国后沿袭后稷以来的旧制,王位父子世袭。正妻的长子立为太子继位,成为定制。王室及国家统治机构在丰镐建宗庙,奉祀祖先,为都城,号宗周。洛阳王城号东都。

诸侯分封 周朝仍沿用商国的旧制,分封王室宗亲到各个征服和归服的地区进行统治。商有侯、伯等称号,周朝定为公、侯、伯、子、男五等,称为爵(音jué)位。周公弟康叔封卫侯,驻殷商别都朝歌,控驭殷民,是重要的诸侯国。东方的奄国,曾支持武庚叛乱。周公长子伯禽在奄地建鲁国(山东曲阜)。召公奭之子封燕国(北京市附近)。姬诵之弟叔虞封唐国(山西翼城)。据说周初各地大大小小的封国有几十处,封授王室各支系宗亲,称同姓侯国。还有一些王室信赖的有功臣佐也封授侯国,如吕尚封齐国(山东淄博),是异姓侯国。商王室微子启背商附周,封授商国旧地商丘,授予公爵,号为宋国。周朝分封诸侯,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起一个以宗亲为主功臣为辅的统治体系。

授土授民 周初分封诸侯,与商代不同的一项新内容,是授土授民。早期的农业,用石器工具粗放耕作,地力用尽,就再换一块耕地,甚至可以长途迁徙,另辟新地,不存在土地所有权问题。随着人口的增殖、农业的进步,可耕的农田成为人们争夺的对象。“授土”即划定诸侯国的领域,算是周天子授予诸侯,诸侯再分别授予诸国的贵族官员卿、大夫,以次授予庶民,即具有自由身份的平民。各侯国以至贵族、平民由此确定各自占有土地的疆界。贵族的土地役使奴隶耕作。庶民则在小块土地上自耕。“授民”是把受土的庶民交付给诸侯统治。土与民名义上都是国家王室所有,但授土后,王室即不能直接占有,形成事实上的私有。

贡赋朝觐 庶民受土作为自耕的私田,要为侯国的“公田”服劳役,无偿耕作。耕作的面积,据说相当所受私田的十分之一或八分之一不等。各地情况不同,不能一律,但庶民要为公田服役,应是普遍存在的事实。诸侯也要为周天子效劳,每年奉献相当数量的各种产品,称为贡赋。诸侯要定期到王廷朝见天子,称朝觐。王廷因而又称“朝廷”。周国的朝廷称周朝。

朝廷职官 周天子左右有太师、太傅、太保三公辅政。下设卿事寮统国家政务。司土(司徒)管农业,司工(司空)管工业建造,司马管军事,司寇管诉讼刑罚。下属分别设卿、大夫办事。另有太史寮,掌管天子制诰、典礼、占卜、天象历法等事,设太史、太祝、司卜等官职。朝廷重臣多是王室宗亲。王室也有自己占有的“公田”,由内廷设官管理。耕田的人当是王室的奴隶和受田的庶民。留住都城及邻近地区的卿、大夫各有封邑,收取贡赋,叫做“食邑”。

诸侯国也设有卿、大夫等官员执政。一些大国的卿,由天子直接任命。

三 争战与东迁

黄河流域中原地区的居民,多是炎黄联盟各部落的后裔,语言文字相同,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相同或相似,统称为华夏。华夏以外的诸族群,操不同的语言,没有文字,多从事渔猎游牧或粗放的农耕。商周时代,他们先后脱离原始状态,跨入私有制或奴隶占有制,展开对外掳掠。周朝在建立了内部的统治后,还必须应对来自外部的冲突与侵袭。

周公旦摄政七年后,成王诵亲政,周公仍在朝辅佐。子伯禽到今山东曲阜一带的奄地治鲁国,随即遭到泗水地区的徐夷和淮水地区的淮夷的攻掠。伯禽在鲁都城被困,不敢出战。朝廷派兵来援救,才得解围。成王死后,子钊继立,谥号康王。康王在位四十年,遵行周公订立的制度,国内大体安定,国外也无战事。

康王子昭王瑕继立,曾统大兵南征蛮族,全军覆没,昭王死于江中。昭王子穆王满继位,徐夷强大,联合九夷(东夷九部)来攻,自号偃王。穆王出征不利,罢兵。穆王又曾西攻犬戎,南伐越,都是无功而返。传说穆王曾远游各地,当是由于诸族强大,亲自去考察形势。穆王两传至懿王囏。西北戎狄多次来攻,懿王被迫迁到犬丘(陕西兴平县)躲避。史称懿王时“王室遂衰”。周邻诸族日益强大,周朝王室却日渐衰弱了。

懿王三传至厉王胡。厉王想把山林川泽的经营收归王室,引起居民的不满。周初分封授土、划定土地占有的疆界,山林川泽并无规定,自公卿至庶民都可经营谋利。厉王要收归王室,都城上下纷纷反对,厉王指为毁谤。有毁谤言论的人,一经指告,就要处死。都城居民(国人)聚集起来,围攻王宫,厉王逃走,渡黄河逃到彘(山西霍县)避难。史称围袭厉王的人是“国人”,又说“公卿惧诛而祸作”,大抵此次事件有公卿至庶民各阶层参加,形成群众性的风暴,厉王不得不逃。厉王仍在,不能另立新王,朝廷由王室贵族与公卿共同执政,号称“共和”。《史记·十二诸侯年表》考订“大臣共和行政”岁在庚申,相当公元前841年。从这年开始才有明确的纪年。

厉王胡在彘地病死,死后谥号“厉王”,即暴虐的国王。厉王子静继位,结束共和政体。姬静在位四十六年,死后谥宣王。宣王在“共和行政”之后,恢复周朝的统治体制,被誉为“中兴”。但与周邻诸族之间仍然征战不止。西北方戎狄来侵,宣王多次派兵抵御,互有胜负。又多次出兵东征淮夷、徐夷,也没有多少战功。与条戎、奔戎作战失败。宣王四十年(前788年),亲征姜戎,大败,据说宣王险些成为俘虏。

前782年,宣王死,子宫涅(幽王)继位。娶姜姓侯国(河南南阳)申侯之女为妻,生子宜臼,立为太子。幽王宠爱次妻褒姒(褒国姒姓),生子伯服。幽王要杀宜臼,立伯服。宜臼与母逃往申国避祸。申侯引导犬戎攻打周都城,抢走王室财宝,杀死幽王宫涅。“幽”是死后加给的谥号,意思是昏暗之王。

申侯扶立宜臼(谥平王)在东都洛阳继承王位,史家称为东周。此前的周朝称西周。 +hQOykikcWrYj0gTQIt6aFmiE+JflXXf3OWa86WscF3xrJk4ohHq/QA2BB1RWM9O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