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具体时间:11月14日,19:30),我曾在新浪博客上搜索“性与爱”和“爱与性”这两个组合,看它们在“博客作者昵称”、“博客文章标题”和“博客全文”中出现的频率分别是多少。2018年(具体时间:12月24日,16:48),我又在微博上进行类似搜索。由于微博无法提供与博客相对应的文章标题和全文搜索功能,我将搜索范围仅限于“微博搜索”的“找人”,对应于“博客作者昵称”的搜索。表1-1展示了两次搜索的结果。
表1-1 在新浪博客和微博上搜索“性与爱”和“爱与性”的结果
结果显示,在2006年,以“性与爱”或“爱与性”作为昵称的博主仅有18个。到了2018年,以“性与爱”或“爱与性”作为昵称的博主增加到861个。以“性与爱”或“爱与性”来直接命名博客或微博,显示了博主对性爱主题的高度关注。但是,这种关注尽管非常突出,仍不足以概括人们对性爱主题的所有关注。例如,其他博主以“性与爱”或“爱与性”来命名自己的博客文章,或者在博文中提及“性与爱”或“爱与性”,都体现了对性爱主题的关切。从“昵称”到“标题”再到“全文”,关注的集中程度逐渐下降,但关注的广度却在上升(从18条到592条再到38910条)。由于微博搜索缺乏后两类数据,我们无法通过数字直接展示今天人们对性爱主题的关注广度。但是,如果直接以“性与爱”或“爱与性”来命名微博的博主有显著增长,那我们自然也可以期待,当下中国社会对性爱主题的关注广度也已大大扩展。
另外,需要提醒的是,我只在两个平台上进行了搜索,而且搜索所用的只是“性”和“爱”的两种组合形式。 如果涵盖更多的网络平台和更多的组合形式,那么我们将会发现,性爱在当代中国是一个备受关注的热门话题。
但是,这有什么值得惊异的呢?我估计,很多人都会这样说。
其实,真正令人惊异的不是人们对性爱话题的广泛关注,而是人们关注这些话题的特定方式或角度。无论是“性与爱”,还是“爱与性”(或者其他类似的组合形式),“与”(或者“和”)这种连接词的存在表明,被连接的两个事物或现象之间已经出现了距离或裂痕。而人们在博客或微博中的相关讨论则表明,性和爱情的断裂不仅进入了人们的意识,而且成了“问题”:让人困惑和不知所措但又渴望弄明白的一个问题。
本书要考察的正是这个“问题”(意识)及其折射出来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