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8 星际舰队

钟劳伦斯爵士不是个重感情的人,国家观念更是淡薄;他不会在意爱国与否的问题——虽然在念大学的时候,有一阵子故意留一条辫子(那是他那个年代的流行打扮)。不过,天文馆回放的钱学森号蒙难故事却深深地感动了他,使他决定倾全力往太空发展。

不久,他经常在周末往月球跑,并且任命第二小的儿子查尔斯为钟氏太空货运公司的副总裁。这家新成立的公司只有两艘弹射式的氢燃料动力火箭船,船身质量都不到一千吨;这种火箭船虽然马上就要过时了,但可以让查尔斯增加实务经验。依劳伦斯爵士的判断,这种经验在未来几十年会很重要。因为到头来,太空时代必然会来临。

从莱特兄弟到廉价的大宗空运时代的来临,其间相隔不到半个世纪;但人类花了两倍的时间,才开始迎接太阳系更大的挑战。

回顾20世纪50年代,当美国物理学家阿瓦雷茨及其工作团队发现μ子催化聚变时,大家似乎认为那只是实验室里稀奇的玩意儿,或只是纯理论的东西,没有什么实用价值。当年伟大的卢瑟福勋爵看不出原子能有什么前途;同样,阿瓦雷茨也很怀疑这个“低温核融合”的实用性。的确,直到2040年,人类在偶然的情况下制造出μ子偶素(Mu)与氢(H)的“化合物”之后,才开启了人类历史崭新的一页——正如同中子的发现开启了原子时代。

如此一来,人类可以制造出体积很小的可携式核能发电机,而且只需很少的防辐射设备。但由于以往投资在传统融合领域的金额颇为庞大,因此全世界的发电厂最初还来不及更换这种新的设备;不过它对太空旅游业的冲击立即显现出来。其冲击之大,只有一百年前喷气式飞机的发明对当时航空业的影响可比拟。

没有能量上的限制,宇宙飞船可以飞得更快;在太阳系里旅行,以往一趟都要好几个月,甚至好几年,现在只要几星期就行了。不过,μ子驱动器只是个反应器——是一种比较先进的火箭——基本原理和以前的化学燃烧火箭没什么两样,必须装入工作流体才能产生推进力。而最便宜、最干净、最方便的工作流体就是——普通的水。

这种有用的物质对太平洋宇宙飞船基地而言,永远不虞匮乏。但近在咫尺的月球宇宙飞船基地又是另一回事了,以往的勘测者号、阿波罗号和月球号等探测器历次的探测结果,都发现月球上没有半滴水。假如月球上原来有天然的水,长久以来遭受陨石不断撞击的结果,也会将它蒸发而散布在太空中。

或者说月球学家以往是这么认为的;但自从伽利略将第一架望远镜瞄向月球,就有种种迹象显示情况刚好相反。在月球的黎明后几个小时中,可以看到上面许多山顶都闪闪发光,似乎是有雪覆盖着。最有名的例子是阿里斯塔克斯陨石坑边缘的环形山;当年赫歇尔(被称为现代天文学之父)曾观察到环形山的山巅在月球的黑夜里闪着亮光,他以为那是一座活火山。他错了,他看到的是地球的光被一薄层透明的冰霜——月球表面经过三百多小时的冰冻夜晚之后所凝结而成的——反射的结果。

自从在施罗特尔山谷(从阿里斯塔克斯陨石坑的环形山蜿蜒分出的一道峡谷)底下发现有大量的冰贮藏之后,太空飞行更加方便了。作为一个燃料补充站,月球的位置恰到好处;它刚好位于地球重力场外端的斜坡上,也是前往其他行星漫长旅途的起点站。

“乾坤号”是钟氏船队的第一艘宇宙飞船,设计成地球—月球—火星航线的客货两用船,通过与十几个政府机关之间复杂的交涉,船上装了仍在实验阶段的μ子驱动器,因此乾坤号属于一艘试验船。它在月球上雨海区的一处造船厂建造完成之后,推进力恰好可以在零载荷情况下驶离月球,从此只来往于各轨道之间,而不在任何星球降落。依照劳伦斯爵士一贯喜欢张扬的行事风格,他特地将乾坤号的首航日期定在2057年10月4日,也就是“史波尼克”(俄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一百周年的纪念日。

两年之后,乾坤号的姊妹船“银河号”加入船队,专门跑地球—木星航线;它的推进力足以直接来往于木星各大卫星之间,但相对的,载荷少得多。必要的话,它甚至可以回到月球老巢进行维护或改装。它是有史以来人类所建造的宇宙飞船速度最快的;假如它将所有燃料一次性燃烧完毕,可以冲刺到每秒一千公里的速度——从地球到木星只要一星期,而到最近的恒星需要一万年左右。

船队的第三艘船“宇宙号”集前两艘之大成,是劳伦斯爵士最得意的一艘宇宙飞船。不过宇宙号原先的设计目的不是用来载货,而是有史以来第一艘客运船,来往于各太空航线——最远可达号称“太阳系宝石”的土星。

劳伦斯爵士为宇宙号的首航安排了更特别的节目,但由于与工人改革联盟月球分会之间有些纠纷,完工日期受到延误,因此整个节目计划都泡汤了。在2060年的最后几个月里,宇宙号离开地球轨道前往会合地点之前,必须完成首航的测试,以取得罗得公司的保险凭证。时间非常紧迫:哈雷彗星是不等人的——即使这个人是钟劳伦斯爵士。 OAI9sMxElbvc6QtwQL+KUAO0J+zX1iYKPQQQ2EWmfk1CPbHOd4bUtS2W4t0L2ZXS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