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1 皈依的基础:只要对三宝有信心就可以皈依

首先,皈依二字,皈是回归、还原之义,依是依靠、依止的意思。佛教的皈依指皈依佛、法、僧三宝。无始以来,我们妄想攀缘,逐念流转,苦海浮沉,无处依止,无处归宁,如今皈依三宝,即是以三宝为依怙、归向,在三宝的庇护下远离贫乏、忧惧、苦难及三界一切痴迷。

皈依是一切修行的基础。经常有人跟我说,只想开悟得智慧,不想皈依,也不想持戒、行善。这好比想在空中盖楼,不打地基,不要一至九层,直接盖第十层,可能吗?

《楞严经》云:“摄心为戒,因戒生定,从定发慧。”没有戒定,何来智慧?佛法与一般的世间学问不同,不是靠单纯的研究就能了达其义。佛法需要受持,要拿到身心中去求证,证到了才是真正明了。这求证的过程即是按照经律论三藏所诠释的法门精进修行,在心相续中生起戒定慧功德的过程。

一切戒律的基础是皈依,没有皈依,便得不到别解脱戒、菩萨戒、密乘戒的戒体,而皈依的基础是什么呢?是信心。在皈依之前先要对三宝有信心。

信心分为三种:清净信、欲乐信、胜解信。

有的人天生就对佛教有好感、有亲切感,见到佛像、经书、寺庙、僧侣、僧衣等,或者听到佛陀、大德的生平事迹,或者听人讲解佛法,心里就欢喜、感动、仰慕,自然而然就相信三宝的功德和加持。他们对佛法或许还知之甚少,却对三宝怀着发自内心的爱敬。“一见到,心里便开始微笑。”就是这样。这种信心建立在单纯、清净的情感基础之上,所以称为清净信。

欲乐信,是指自己也想成为像佛陀、菩萨或倾慕的上师那样具有种种功德、庄严,或者听闻到佛法而愿意按照教导去做,从而获得正法的功德。比如,听到轮回恶趣的痛苦之后,生起想摆脱远离的心;听到善趣、解脱的安乐,生起希求的心;听闻善恶取舍的道理后,生起想行持善法、断除恶业的心,等等。这时,对三宝的信心不只是欢喜、爱敬,而且还进一步希望自己也能拥有三宝那样的功德。

胜解信是在深入了解了三宝的不共功德和加持之后,从内心深处生起信解,确信三宝是自己走出三界迷途唯一的依怙。此信心不可动摇,不会因情绪、时间、地点、经历的变化而退转。这时,三宝不再是存在于外部、供仰慕的对象,而是越来越与我们的自心融合,成为自心中的安乐和力量之源,并将最终与我们的心无二无别。

从清净信到胜解信,我们对三宝的信心越来越富有理性。

普通人的心是如此易变,基于纯感性的信心虽然也很好,却不够坚韧、深广,不足以持续地激励我们采取行动去实践佛法,为解脱轮回而奋力修行。

佛陀也曾开示说不要让情绪、偏好主导对佛法的信心,而应通过闻思修去检验佛陀的教言,由闻思而了解教法,由实修而获得证法功德,在闻思修的基础上建立起对三宝的坚定信心。

信心是开启修行之门的钥匙,修行也是不断增上信心的过程。

大多数人刚开始对三宝的信心都会比较偏于感性,这没关系。实际上能对三宝自然生起欢喜之心,是往昔积累了巨大善根的结果,若自己或他人有这种清净的信心,我们应当真诚随喜。

以后随着闻思修行的深入,再不断巩固信心,使清净信增上为胜解信。就像聚光镜把阳光聚于一点使稻草燃烧一样,无伪的信心能把三宝无处不在地加持在我们心中聚焦,点燃我们内心智慧与慈悲的灯火。《华严经》云:“信为道元功德母,长养一切诸善法。”信心使痛苦的彻底止息、智慧的圆满显发成为可能。 9dng8yVhG4PdwdkA7DSr5qJuiToWLFwM4diQXZ4Tq55IYOjSx4DroXNRCfe4hx3s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