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資治通鑑卷第四

朝散大夫右諫議大夫權御使中丞充理檢使上護軍賜紫金魚袋臣
司馬光 奉敕編集
後學天台
胡三省 音註

周紀四

起閼逢困敦 (甲子) ,盡著雍困敦 (戊子) ,凡二十五年。

赧王中

十八年 (甲子、前二九七)

1 楚懷王亡歸。秦人覺之,遮楚道。 遮其歸楚之路也。 懷王從間道走趙。 間,隙也,從空隙之路而行也。間,古莧翻。走,音奏,又音如字。 趙主父在代,趙人不敢受。懷王將走魏,秦人追及之,以歸。

2 魯平公薨,子緡公賈立。 《世本》「緡」作「湣」。

十九年 (乙丑、前二九六)

1 楚懷王發病,薨於秦,秦人歸其喪。 喪,息郞翻。 楚人皆憐之,如悲親戚。諸侯由是不直秦。

2 齊、韓、魏、趙、宋同擊秦,至鹽氏而還。 《括地志》:鹽氏故城,一名司鹽城,在蒲州安邑縣,掌鹽池之官,因稱鹽氏。徐廣曰:「鹽」,一作「監」。 秦與韓武遂、與魏封陵以和。 十二年,秦取魏封陵,又取韓武遂,今皆歸之以和。

3 趙主父行新地, 趙新取中山之地也。行,下孟翻。 遂出代;西遇樓煩王于西河而致其兵。 趙北有林胡、樓煩之戎。漢鴈門郡樓煩縣,樓煩胡所居地。西河,卽漢西河郡之地。

4 魏襄王薨,子昭王立。 《世本》曰:昭王,名遫。

5 韓襄王薨,子釐王咎立。 釐,讀曰僖。

二十年 (丙寅、前二九五)

1 秦尉錯伐魏襄城。 尉,蓋國尉也。班《志》,襄城縣屬潁川郡。以分地考之,潁川屬韓境。蓋魏與韓分有潁川之地,用兵爭強,疆場之間,朝韓暮魏,則此時襄城或爲魏土,容亦有之。埸,音亦。

2 趙主父與齊、燕共滅中山,遷其王於膚施。 燕,因肩翻。班《志》,膚施縣屬上郡;唐屬延州,爲州治所。 歸,行賞,大赦,置酒,酺五日。 酺,音蒲。《說文》曰:王德布大飲酒也。師古曰:酺之爲言布也。王德布於天下而合聚飲食爲酺。師古《註》所云,漢法也。此言趙國內酺耳。赦者,宥有罪也。

3 趙主父封其長子章於代,號曰安陽君。 長,知丈翻。班《志》,代郡有東安陽縣。《括地志》:東安陽故城,在朔州定襄縣界。

安陽君素侈,心不服其弟。 不服其弟爲王也。 主父使田不禮相之。 相,息亮翻。 李兌謂肥義曰:「公子章強壯而志驕,黨衆而欲大,田不禮忍殺而驕,二人相得,必有陰謀。夫小人有欲,輕慮淺謀,徒見其利,不顧其害,難必不久矣。 夫,音扶。難,乃旦翻;下同。 子任重而勢大,亂之所始而禍之所集也。子何不稱疾毋出而傳政於公子成,毋爲禍梯, 梯,猶階也,以木爲之,以升高者也。禍梯,猶言禍階也。梯,天黎翻。 不亦可乎!」肥義曰:「昔者主父以王屬義也, 屬,之欲翻。 曰:『毋變而度,毋易而慮, 而,猶汝也。 堅守一心,以歿而世!』義再拜受命而籍之。 記王命於籍也。 今畏不禮之難而忘吾籍,變孰大焉!諺曰:『死者復生,生者不愧。』吾欲全吾言,安得全吾身乎!子則有賜而忠我矣。雖然,吾言已在前矣,終不敢失!」李兌曰:「諾,子勉之矣!吾見子已今年耳。」 已,止也,言肥義命止於今年也。 涕泣而出。

李兌數見公子成以備田不禮。 數見者,相與謀爲之備也。數,所角翻。 肥義謂信期曰: 《索隱》曰:卽下文高信也。《史記正義》曰:信,音申;康曰:如字。 「公子章與田不禮聲善而實惡,內得主而外爲暴, 得主,謂章爲主父所憐也。 矯令以擅一旦之命,不難爲也。 矯令,矯主父之令也。令,力正翻。擅,時戰翻。 今吾憂之,夜而忘寐,飢而忘食,盜出入不可以 『章:十二行本無「以」字;乙十一行本同。』 不備。 言盜在主父左右,出入不可不備也。 自今以來,有召王者必見吾面,我將以身先之,無故而後王可入也。」 先,悉薦翻。 信期曰:「善。」

主父使惠文王朝羣臣而自從旁窺之,見其長子傫然也, 朝,直遙翻。長,知丈翻。傫,倫追翻,懶懈貌。少子臨朝而長子朝之,故其貌如此。 反北面爲臣,詘於其弟, 詘,與屈同。 心憐之,於是乃欲分趙而王公子章於代。 王,于況翻,又音如字。 計未決而輟。主父及王游沙丘, 《史記正義》曰:沙丘在邢州平鄕縣東北二十里。余按沙丘臺,紂所作也。班《志》云:沙丘在鉅鹿郡鉅鹿縣東北七十里。 異宮, 異宮而處也。 公子章、田不禮以其徒作亂,詐以主父令召王。肥義先入,殺之。高信卽與王戰。 高信以王與公子章之徒戰也。 公子成與李兌自國至, 趙都邯鄲,自邯鄲至也。邯鄲,音寒丹。 乃起四邑之兵入距難, 距,猶拒也。難,乃旦翻。 殺公子章及田不禮,滅其黨。公子成爲相,號安平君, 相,息亮翻。班《志》,涿郡有安平縣,非趙地也。以公子成能平難而安國,故以爲號。 李兌爲司寇。 司寇,周六卿之一也,掌刑。 是時惠文王少, 少,時照翻。 成、兌專政。

公子章之敗也,往走主父;主父開之。 謂開宮門內之也。走,音奏。 成、兌因圍主父。 『章:十二行本「父」下有「宮」字;乙十一行本同;孔本同;張校同;退齋校同。』 公子章死,成、兌謀曰:「以章故,圍主父;卽解兵,吾屬夷矣!」 夷,誅也,滅也。 乃遂圍之,令:「宮中人後出者夷!」 令,力正翻。 宮中人悉出。主父欲出不得,又不得食,探雀鷇而食之。 《爾雅》曰:生哺,鷇;生噣,雛。《釋》云:辨鳥子之異名也。鳥子生而須母哺食者爲鷇,謂燕、雀之屬也。生而能自啄食者爲雛,謂雞、雉之屬也。探,吐南翻。鷇,居候翻。 三月餘,餓死沙丘宮。主父定死,乃發喪赴諸侯。主父初以長子章爲太子,後得吳娃,愛之, 長,知丈翻。吳娃,謂吳廣之女孟姚也,見上卷五年。吳、楚之間謂美女曰娃。娃,音於佳翻。 爲不出者數歲。 爲,于僞翻。 生子何,乃廢太子章而立之。 何,卽惠文王也。 吳娃死,愛弛;憐故太子,欲兩王之,猶豫未決,故亂起。

4 秦樓緩免相,魏冉代之。 相,息亮翻。

二十一年 (丁卯、前二九四)

1 秦敗魏師于解。 敗,補邁翻。班《志》,解縣屬河東郡。宋白曰:解縣地卽夏鳴條之野,有鹽池之利。後漢乾祐元年,蒲帥李茂貞奏置解州。師古曰:解,下買翻。

二十二年 (戊辰、前二九三)

1 韓公孫喜、魏人伐秦。 魏書人,其將微也。將,卽亮翻。 穰侯薦左更白起於秦王以代向壽將兵, 白,姓也。春秋之時,秦有白乙丙。穰,人羊翻。更,工衡翻。向,息亮翻。 敗魏師、韓師於伊闕,斬首二十四萬級,虜公孫喜,拔五城。秦王以白起爲國尉。 戰國之時,有國尉,有郡尉。應劭曰:自上安下曰尉,武官悉以爲稱。敗,補邁翻。

2 秦王遺楚王書曰:「楚倍秦,秦且率諸侯伐楚,願王之飭士卒, 飭,治也,整也。遺,于季翻。倍,蒲妹翻。 得一樂戰!」 樂,音洛,快意也;言一戰以快其意。 楚王患之,乃復與秦和親。 和親者,結和以相親也。復,扶又翻,又音如字

二十三年 (己巳、前二九二)

1 楚襄王迎婦於秦。

臣光曰:甚哉秦之無道也,殺其父而劫其子; 謂楚懷王留於秦而以困死,秦王復遺襄王書,以兵威劫之。 楚之不競也, 杜預曰:競,強也。或曰:競,爭也,言不能與秦爭也。 忍其父而婚其讎! 謂楚襄王父死於秦,是仇讎之國也,忍恥而與之婚。 烏呼,楚之君誠得其道,臣誠得其人,秦雖強,烏得陵之哉!善乎荀卿論之曰:「夫道,善用之則百里之地可以獨立,不善用之則楚六千里而爲讎人役。」 夫,音扶。 故人主不務得道而廣有其勢,是其所以危也。

2 秦魏冉謝病免,以客卿燭壽爲丞相。 燭,姓也。《左傳》,鄭有大夫燭之武。『鄒:「秦魏冉」前標號錯誤,已改。』

二十四年 (庚午、前二九一)

1 秦伐韓,拔宛。 宛,故申伯國。班《志》,宛縣屬南陽郡;唐爲鄧州南陽縣。宛,於元翻。

2 秦燭壽免。魏冉復爲丞相, 相,息亮翻。 封於穰與陶,謂之穰侯。又封公子市於宛,公子悝於鄧。 悝,苦回翻。

二十五年 (辛未、前二九〇)

1 魏入河東地四百里, 河東地,蓋安邑、大陽、蒲阪、解縣瀕河之地。阪,音反。解,下買翻。 韓入武遂地二百里于秦。 武遂地,十八年秦以予韓。予,讀曰與。

2 魏芒卯始以詐見重。 芒,謨郞翻,姓也。卯,其名。

二十六年 (壬申、前二八九)

1 秦大良造白起、客卿錯伐魏,至軹,取城大小六十一。 大良造,卽大上造之良者。大上造,秦十六爵。軹,音只。軹縣,班《志》屬河內郡;唐爲孟州濟源縣。

二十七年 (癸酉、前二八八)

1 冬,十月,秦王稱西帝,遣使立齊王爲東帝,欲約與共伐趙。蘇代自燕來, 使,疏吏翻。燕,因肩翻。 齊王曰:「秦使魏冉致帝,子以爲何如?」對曰:「願王受之而勿稱也。秦稱之,天下安之,王乃稱之,無後也。 無後,猶言未晚。 秦稱之,天下惡之, 惡,烏路翻。 王因勿稱,以收天下,此大資也。且伐趙孰與伐桀宋利? 桀宋,見下二十九年。 今王不如釋帝以收天下之望,發兵以伐桀宋,宋舉則楚、趙、梁、衞皆懼矣。是我以名尊秦而令天下憎之, 令,盧經翻。 所謂以卑爲尊也。」 古人有言曰:「自卑者人尊之。」 齊王從之,稱帝二日而復歸之。 歸帝號而不稱也。復,扶又翻,又音如字。 十二月,呂禮自齊入秦。 《姓譜》曰:太嶽爲禹心呂之臣,故封呂侯,後因以爲氏。古字脊骨之膂本作「呂」。 秦王亦去帝,復稱王。 去,羌呂翻,除也;後以義推。

2 秦攻趙,拔杜陽。 徐廣曰:「杜」,一作「梗」。按班《志》,梗陽在太原郡榆次縣界,杜陽縣屬扶風,《註》云:杜水南入渭。《詩》曰「自土」。師古《註》云:《緜詩》:自土、沮、漆。《齊詩》作「自杜」,言公劉自狄而來居杜與沮、漆之地。又云:扶風栒邑有豳鄕,公劉所都。審爾,則杜陽近栒邑,接上郡、北地之境。趙地西至上郡膚施,或者其時倂有杜陽歟!沮,七余翻。旬,須倫翻。豳,彼貧翻。

二十八年 (甲戌、前二八七)

1 秦攻趙, 『章:十二行本「趙」作「魏」;乙十一行本同;孔本同;張校同。』 拔新垣、曲陽。 《史記正義》曰:《年表》及《括地志》,曲陽故城在懷州濟源縣西四十里,新垣近曲陽,未詳端的之處。余按班《志》,王屋山在河東垣縣,沇水所出,東流爲濟。《水經》:濟水出河東垣縣王屋山爲沇水。《註》云:濟水重源出溫西北平地。水有二源,東源出原城東北,晉文公以信降原,卽此城也。俗以濟水重源所發,因復謂之濟源城。如此則濟源去垣不遠矣。蓋新垣卽河東之垣縣也;以縣有遷徙,謂其新邑爲新垣也。垣,于元翻。濟,子禮翻。沇,以轉翻。降,戶江翻。重,直龍翻。復,扶又翻。

二十九年 (乙亥、前二八六)

1 秦司馬錯擊魏河內。 漢河內郡卽魏河內之地,秦幷屬河東郡。《孟子》記梁惠王曰:「河內凶則移其民於河東,移其粟於河內。」蓋魏之有國,河東、河內自爲二郡也。錯,七各翻,又千故翻。 魏獻安邑以和,秦出其人歸之魏。

2 秦敗韓師于夏山。 敗,補邁翻。夏,戶雅翻。

3 宋有雀生 於城之陬。 」,劉向《說苑》作「鸇」。《字林》曰:鷂屬。陸璣曰:鸇似鷂,青黃色,燕頷句啄,向風搖翅,乃因風飛急疾,擊鳩、鴿、燕、雀食之。陬,子侯翻,隅也。句,古侯翻。『鄒: ,《正韻》:諸延切,音饘。鷙鳥。』 史占之 史,太史之屬,掌卜筮者。 曰:「吉。 凶人吉其凶。 小而生巨,必霸天下。」宋康王喜,起兵滅滕,伐薛, 班《志》:沛郡公丘縣,古滕國。《水經註》:滕城在蕃縣西。《唐志》,滕縣屬徐州。薛卽孟嘗君所封地。蕃,音皮,又音如字。 東敗齊,取五城,南敗楚,取地三百里,西敗魏軍,與齊、魏爲敵國,乃愈自信其霸。欲霸之亟成,故射天笞地, 敗,補邁翻。亟,己力翻。射,而亦翻;後以義推。笞,擊也,音丑之翻。 斬社稷而焚滅之, 《記》曰:共工氏有子曰句龍,能平水土,故祀以爲社。烈山氏之子曰柱,爲稷,自夏以上祀之;周棄亦爲稷,自商以來祀之。自漢以下,夏禹配食官社,后稷配食官稷。《周禮註》:社稷,土穀之神。共,讀曰恭。夏,戶雅翻。 以示威服鬼神。爲長夜之飲於室中,室中人呼萬歲,則堂上之人應之,堂下之人又應之,門外之人又應之,以至於國中,無敢不呼萬歲者。天下之人謂之「桀宋」。 言其昏暴如桀也。 齊湣王起兵伐之,民散,城不守。宋王奔魏,死於溫。 溫,周司寇蘇忿生之邑。班《志》,溫縣屬河內郡。宋至此而滅。湣,讀曰閔。

三十年 (丙子、前二八五)

1 秦王會楚王於宛, 宛,於元翻。 會趙王於中陽。 班《志》,中陽縣屬西河郡。《水經註》:文水逕太原茲氏縣故城之東,瀦爲文湖;文湖水又東逕中陽縣故城東。

2 秦蒙武擊齊,拔九城。 《風俗通》:東蒙主以蒙山爲氏。

3 齊湣王旣滅宋而驕,乃南侵楚,西侵三晉,欲幷二周,爲天子。狐咺正議,斮之檀衢。 狐,姓也。春秋之時,晉有狐突、狐毛、狐偃父子。《左傳》:齊簡公與婦人飲酒於檀臺。檀衢,意其地爲通檀臺之衢路也。《爾雅》:四達謂之衢。咺,況晚翻,又況遠翻。斮,側略翻,斬也。 陳舉直言,殺之東閭。 《左傳》:晉圍齊,州綽門于東閭。杜預《註》曰:齊東門。

燕昭王日夜撫循其人,益以富實, 燕,因肩翻。 乃與樂毅謀伐齊。樂毅曰:「齊,霸國之餘業也, 毅,魚器翻。自齊桓公霸天下,國以強大;田氏藉其餘業。 地大人衆,未易獨攻也。 易,弋豉翻。 王必欲伐之,莫如約趙及楚、魏。」於是使樂毅約趙,別使使者連楚、魏,且令趙嚪秦以伐齊之利。 使者,上疏吏翻。令,力丁翻。以利誘之曰嚪。嚪,音田濫翻。誘,羊久翻。 諸侯害齊王之驕暴,皆爭合謀與燕伐齊。 燕,因肩翻。

三十一年 (丁丑、前二八四)

1 燕王悉起兵,以樂毅爲上將軍。 上將軍,猶春秋之元帥。帥,所類翻。 秦尉斯離帥師與三晉之師會之。 尉,秦官也。斯離,其名。或曰:斯,姓也,離,名也。斯,蜀之西南夷種,遂以爲姓。帥,讀曰率。 趙王以相國印授樂毅,樂毅幷將秦、魏、韓、趙之兵以伐齊。齊湣王悉國中之衆以拒之,戰于濟西, 相,息亮翻。將,卽亮翻。湣,讀曰閔。《水經》:濟水東北過壽張縣西界,北逕須昌、穀城、臨邑縣西,又北逕北平、陰城西,又東北過盧縣北,皆齊地也。濟西地在濟水之西。濟,子禮翻,下同。 齊師大敗。樂毅還秦、韓之師,分魏師以略宋地,部趙師以收河間。 秦、韓與齊隔遠,故先還其師。宋地近於魏,故使略之。河間近於趙,故以方略部趙取之。此其部分,非人所能及也。宋地,齊滅宋所取之地。 身率燕師,長驅逐北。劇辛曰:「齊大而燕小, 燕,因肩翻。劇,竭戟翻。 賴諸侯之助以破其軍,宜及時攻取其邊城以自益,此長久之利也。 劇,竭戟翻,姓也。 今過而不攻,以深入爲名,無損於齊,無益於燕而結深怨,後必悔之。」樂毅曰:「齊王伐功矜能,謀不逮下,廢黜賢良,信任諂諛,政令戾虐,百姓怨懟。 懟,直類翻。 今軍皆破亡,若因而乘之,其民必叛,禍亂內作,則齊可圖也。若不遂乘之,待彼悔前之非,改過恤下而撫其民,則難慮也。」遂進軍深入。齊人果大亂失度, 難慮,謂難爲計慮也。失度,失其常度也。 湣王出走。樂毅入臨淄,取寶物、祭器,輸之於燕。燕王親至濟上勞軍,行賞饗士; 燕,因肩翻。濟,子禮翻。勞,力到翻。 封樂毅爲昌國君, 班《志》,昌國縣屬齊郡。封毅爲昌國君,以其能昌大燕國也。 遂使留徇齊城之未下者。

齊王出亡之衞,衞君辟宮舍之,稱臣而共具。 辟,讀曰避。共,音供,又居用翻。 齊王不遜,衞人侵之。齊王去奔鄒、魯,有驕色;鄒、魯弗內,遂走莒。 莒,春秋莒子之國,齊滅之。班《志》,莒縣屬城陽國,國都也。宋白曰:周武王封少昊之後嬴姓茲輿於莒,始都計斤城,在今高密縣東南四十里。春秋時徙於莒。隱公二年,莒人入向。《註》云:今城陽莒縣。莒自初封二十三君,爲楚簡王所滅。漢爲莒縣,城陽王所都。莒,音居禦翻。 楚使淖齒將兵救齊,因爲齊相。淖齒欲與燕分齊地, 《索隱》曰:淖,女敎翻;康曰:竹角切;姓也。相,息亮翻。 乃執湣王而數之 數其罪也。師古曰:數,所具翻;宋祁曰:所主翻。 曰:「千乘、博昌之間,方數百里,雨血沾衣, 漢置千乘郡,博昌縣屬焉。後漢更千乘郡爲樂安國。《十三州志》曰:昌水,其勢平,故曰博昌。《唐志》,千乘、博昌二縣皆屬青州。乘,繩證翻。雨,王遇翻。自上而下曰雨。 王知之乎?」曰:「知之。」「嬴、博之間,地坼及泉, 班《志》,嬴、博二縣屬泰山郡。 王知之乎?」曰:「知之。」「有人當闕而哭者,求之不得,去則聞其聲,王知之乎?」曰:「知之。」淖齒曰:「天雨血沾衣者,天以告也;地坼及泉者,地以告也;有人當闕而哭者,人以告也。天、地、人皆告矣,而王不知誡焉, 誡,與戒同;戒,警敕也。毛晃曰:警敕之辭曰誡。此言天、地、人皆以相警敕也。 何得無誅!」遂弑王於鼓里。 鼓里,莒中地名,近齊廟。

荀子論之曰:國者,天下之利勢也。得道以持之,則大安也,大榮也,積美之源也。不得道以持之,則大危也,大累也, 累,力僞翻,事相緣及也。 有之不如無之;及其綦也, 齊人謂極爲綦,音其;下綦之同。 索爲匹夫,不可得也。 索,山客翻,求也。 齊湣、宋獻是也。 湣,讀曰閔。宋獻,意卽指宋康王。

故用國者義立而王,信立而霸,權謀立而亡。

挈國以呼禮義,而無以害之。 挈,卽提挈之挈,音詰結翻。 行一不義,殺一無罪,而得天下,仁者不爲也。擽然扶持心國,且若是其固也。 擽然,落石貌;言其持心持國,擽然如石之固。擽,歷各翻。 之所與爲之者之人,則舉義士也。之所以爲布陳於國家刑法者,則舉義法也。主之所極然, 毛晃曰:然,如也,是也。 帥羣臣而首嚮之者,則舉義志也。 帥,讀曰率。首,所救翻。志者,心之所主也。 如是,則下仰上以義矣, 仰,魚亮翻。凡仰給、仰成之仰皆同音。 是基定也。基 『章:乙十一行本,二「基」字均作「綦」。』 定而國定,國定而天下定。故曰:以國濟義,一日而白,湯、武是也。 基,址也,本也。爲土立址曰基;爲木立根本亦曰基。白,明也。 是所謂義立而王也。

德雖未至也,義雖未濟也,然而天下之理略奏矣, 楊倞曰:略有節奏也。 刑賞已諾信於天下矣, 諾,人應聲也。信,人不疑而心孚也。 臣下曉然皆知其可要也。 要,一遙翻,約也,勤也,求也。 政令已陳,雖覩利敗,不欺其民; 令,力正翻。 約結已定,雖覩利敗,不欺其與; 與,黨與也。卽下文所謂與國也。 如是,則兵勁城固,敵國畏之;國一綦明, 楊倞曰:此「綦」當作「基」。今謂此「綦」字從上註,所謂齊人之言,其義亦通。明,顯也。 與國信之;雖在僻陋之國,威動天下,五伯是也。是所謂信立而霸也。 伯,讀曰霸。五霸,夏昆吾,商大彭、豕韋,周齊桓、晉文。或曰:齊桓、晉文、宋襄、秦穆、楚莊爲五霸。

挈國以呼功利,不務張其義,齊其信,唯利之求;內則不憚詐其民而求小利焉,外則不憚詐其與而求大利焉。內不修正其所以有,然常欲人之有,如是,則臣下百姓莫不以詐心待其上矣。上詐其下,下詐其上,則是上下析也。 析,先的翻,分也,離也。 如是,則敵國輕之,與國疑之,權謀日行而國不免危削,綦之而亡,齊湣、薛公是也。 湣,讀曰閔。薛公,謂孟嘗君。孟嘗君卒,齊與諸侯共滅薛。卒,子恤翻。 故用強齊,非以修禮義也,非以本政敎也,非以一天下也,綿綿常以結引馳外爲務。 引,讀曰靷,音羊晉翻。丁度曰:靷,駕牛具,在胸曰靷,蓋駕馬亦用靷也。 故強,南足以破楚,西足以詘秦,北足以敗燕,中足以舉宋, 《史記》,齊閔王十年,伐燕,取之;二十三年,與秦敗楚於重丘,南割楚之淮北;三十六年,與韓、魏攻秦,至函谷;三十八年,伐宋,滅之。《通鑑》據《孟子》以取燕事屬之齊宣王。敗,補邁翻。詘,與屈同,音渠勿翻。燕,因肩翻。 及以燕、趙起 『章:十二行本「起」作「改」;孔本同。』 而攻之,若振槁然, 燕,因肩翻。槁,枯木也。振,搖也。振已枯之木,則枝葉摧落而本根撥矣。槁,苦皓翻,又音古老翻。 而身死國亡,爲天下大戮,後世言惡則必稽焉。 稽,考也,又計校也。 是無他故焉,唯其不由禮義而由權謀也。

三者,明主之所謹擇也,仁人之所務白也。 白,明白也。 善擇者制人,不善擇者人制之。

2 樂毅聞晝 『章:乙十一行本作「畫」;孔本同;下均同。』 邑人王蠋賢, 劉熙曰:畫,齊西南近邑,音獲。《索隱》曰:音胡卦翻。《括地志》:戟里城在臨淄城西北三十里,春秋時棘邑。又云:澅邑,蠋所居,卽此邑,因澅水爲名也。京相璠曰:今臨淄有澅水,西北入沛,卽班《志》所謂如水;如、時聲相似,然則澅水卽時水也。余按後漢耿弇攻張步,進軍畫中,在臨淄、西安二邑之間。「蠋」,班固《古今人表》作「歜」,音觸。據「蠋」字則當音蜀,或音之欲翻;康:珠玉切。《通鑑》以畫邑爲晝邑,以孟子去齊宿於晝爲據也。若以《孟子》爲據,則晝讀如字。 令軍中環晝邑三十里無入。 環,據《漢書音義》音宦。 使人請蠋,蠋謝不往。燕人曰:「不來,吾且屠晝邑!」蠋曰:「忠臣不事二君,烈女不更二夫。 『章:十二行本「夫」下有「齊王不用吾諫故退而耕於野」十二字;乙十一行本同;孔本同;張校同;退齋校同。』 燕,因肩翻。蠋,音蜀。更,工衡翻。 國破君亡,吾不能存,而又欲劫之以兵;吾與其不義而生,不若死!」遂經其頸於樹枝,自奮絕脰而死。 經,絞也,縊也。頸,居郢翻,頭莖也。自奮,自奮起而還擲也。脰,大透翻,頸也。 燕師乘勝長驅,齊城皆望風奔潰。樂毅修整燕軍,禁止侵掠,求齊之逸民,顯而禮之,寬其賦斂, 斂,力驗翻;後以義推。 除其暴令,修其舊政, 『章:孔本「政」作「制」。』 齊民喜悅。乃遣左軍渡膠東、東萊; 膠東,漢爲王國。《水經》:膠水出琅邪黔陬縣膠山,北過膠東、下密,又北過東萊當利縣入海。膠水之東爲膠東國,膠水之西爲膠西國。東萊,春秋萊子之國,漢置東萊郡。邪,音耶。 前軍循泰山以東至海,略琅邪; 琅邪,秦置爲郡,其地東至海,南距淮。 右軍循河、濟,屯阿、鄄以連魏師; 河濟註已見一卷安王十五年,然僅及濟水入河而溢爲滎一節。今據《水經》:濟水自滎澤東流至濟陰乘氏縣西,分爲二瀆:其南瀆爲菏水,東南流至山陽湖陸縣,與泗水合。其北瀆東北流入于鉅野澤,東北過東郡壽良縣西界,北逕須昌、穀城至臨邑縣四瀆津口,與河水合。此蓋言齊地在河、濟之間者也。參考上濟西註可見。濟,子禮翻。阿,東阿;鄄,鄄城。鄄,音絹。乘,繩證翻。菏,音柯。 後軍旁北海以撫千乘: 旁,步浪翻。自臨淄東北至海,北海地也。漢置郡。乘,繩證翻。 中軍據臨淄而鎭齊都。祀桓公、管仲於郊,表賢者之閭,封王蠋之墓。 王蠋墓蓋在晝。 齊人食邑於燕者二十餘君, 封爲君也。 有爵位於薊者百有餘人。 薊,燕都也。班《志》,薊縣屬廣陽國。唐爲幽州治所;今爲燕京。《水經註》:薊城西北隅有薊丘,故名。燕,因肩翻。薊,音計。 六月之間,下齊七十餘城,皆爲郡縣。

3 秦王、魏王、韓王會于京師。

三十二年 (戊寅、前二八三)

1 秦、趙會于穰。秦拔魏安城, 班《志》,安成縣屬汝南郡。司馬彪《志》作「安城」。時魏地南至汝南,秦自武關出兵攻拔之。《括地志》:安城在豫州汝陽縣東南十七里。一曰:在豫州吳房縣東南。穰,人羊翻。 兵至大梁而還。 還,音旋。

2 齊淖齒之亂,湣王子法章變姓名爲莒太史敫家傭。 淖,女敎翻。湣,讀曰閔。徐廣曰:敫,音躍,一音皎;康:吉了切。余按班《書·王子侯表》有「敫」字,師古曰:古穆字;今從之。傭,雇身爲人力作。爲,于僞翻。 太史敫女奇法章狀貌,以爲非常人,憐而常竊衣食之, 竊,私也,私爲之而不使人知。衣,於旣翻。食,祥吏翻。 因與私通。王孫賈從湣王,失王之處,其母曰:「汝朝出而晚來,則吾倚門而望;汝暮出而不還,則吾倚閭而望。 閭,里門也。《周禮》:二十五家爲閭。 汝今事王,王走,汝不知其處,汝尚何歸焉!」王孫賈乃入市中呼曰: 呼,火故翻,叫號也。號,戶高翻。 「淖齒亂齊國,殺湣王。欲與我誅之者袒右!」 袒右肩也。 市人從者四百人,與攻淖齒,殺之。於是齊亡臣相與求湣王子,欲立之。法章懼其誅己,久之乃敢自言,遂立以爲齊王,保莒城以拒燕, 燕,因肩翻。 布告國中曰:「王已立在莒矣!」 其時樂毅以燕中軍鎭臨淄,法章已立而保莒。田單自安平保卽墨,奔敗之餘,猶可置之不問,法章布告國中,自言已立在莒,可安坐而不問乎!後人論樂毅,以爲善藏其用,吾未敢以爲然也。

3 趙王得楚和氏璧, 楚人卞和得玉璞,獻之楚厲王,王使玉人視之,曰:「石也」;王以和爲詐,刖其左足。及武王立,和又獻之,玉人又曰:「石也」;王又以爲詐而刖其右足。及文王立,和乃抱璞而泣於荊山之下;王聞之,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寶,因命曰「和氏之璧」。《爾雅》:肉倍好謂之璧;外圓象天,內方象地。 秦昭王欲之,請易以十五城。趙王欲勿與,畏秦強;欲與之,恐見欺。以問藺相如, 《姓譜》曰:韓獻子玄孫曰康,食采於藺,因氏焉。藺,力刃翻。 對曰:「秦以城求璧而王不許,曲在我矣。我與之璧而秦不與我城,則曲在秦。均之二策,寧許以負秦。 使秦負曲也。 臣願奉璧而往;使秦城不入,臣請完璧而歸之!」趙王遣之。相如至秦,秦王無意償趙城。相如乃以詐紿秦王,復取璧, 償,辰羊翻。紿,蕩亥翻,欺也,誑也。 遣從者懷之,間行歸趙, 從,才用翻。間,古莧翻。 而以身待命於秦。秦王以爲賢而弗誅,禮而歸之。趙王以相如爲上大夫。

4 衞嗣君薨,子懷君立。嗣君好察微隱,縣令有發褥而席弊者, 嗣,祥吏翻。好,呼到翻。令,力正翻。古者縣大夫,至春秋時有邑大夫。縣令,起於戰國之時,秦、漢因之。 嗣君聞之,乃賜之席。令大驚,以君爲神。又使人過關市,賂之以金, 此蓋賂掌關市之官。《周禮》:司關掌國貨之節,以聯門市,司貨賄之出入者,掌其治禁與其征廛;司市掌市之治敎政刑,量度禁令。戰國之時,合爲一官。量,音亮。 旣而召關市,問有客過與汝金,汝回遣之; 回遣,謂還其金也。 關市大恐。又愛泄姬,重如耳,而恐其因愛重以壅己也, 泄,姓也,與洩同,春秋時鄭有大夫洩駕,陳有大夫洩冶。如,亦姓也;張守節以如耳爲魏大夫姓名,非也,蓋衞大夫。是時魏王有如姬。重,音輕重之重。 乃貴薄疑以敵如耳, 薄,姓也;《風俗通》,衞賢人薄疑。敵,當也。 尊魏妃以偶泄姬, 偶,匹也,對也。 曰:「以是相參也。」 參,三也,相參列也,間廁也。

荀子論之曰:成侯、嗣君,聚斂計數之君也,未及取民也。子產,取民者也,未及爲政也。管仲,爲政者也,未及修禮也。故修禮者王,爲政者強,取民者安,聚斂者亡。 斂,力豔翻。

三十三年 (己卯、前二八二)

1 秦伐趙,拔兩城。

三十四年 (庚辰、前二八一)

1 秦伐趙,拔石城。 《史記正義》曰:《地理志》,右北平有石城縣。《括地志》:石城在相州林慮縣西南九十里。疑相州石城是。余謂北平之石城,燕境也,相州之石城,魏境也,皆非趙地。此石城卽漢西河之離石縣城;拓拔魏分西河,置五城郡,又置石城縣,蓋此地是也。相,息亮翻。慮,音廬。燕,因肩翻。

2 秦穰侯復爲丞相。 穰,人羊翻。復,扶又翻。

3 楚欲與齊、韓共伐秦,因欲圖周。王使東周武公謂楚令尹昭子曰:「周不可圖也。」 令尹,楚上卿,執其國之政,猶秦之丞相也。令,力正翻。 昭子曰:「乃圖周,則無之;雖然,何不可圖?」武公曰:「西周之地,絕長補短,不過百里。名爲天下共主, 言天下共宗周以爲諸侯主。杜佑曰:洛陽,古成周之地。今洛陽城東三十餘里故城,是周之下都也。晉帥諸侯城之,以居敬王。至孝王封其弟桓公於河南以續周公之官職,至孫惠公乃封少子於鞏,號曰東周。赧王立,東、西周分理,又徙都西周,則王城也。帥,讀曰率。少,始照翻。鞏,居勇翻。赧,奴版翻。 裂其地不足以肥國,得其衆不足以勁兵。雖然,攻之者名爲弑君。然而猶有欲攻之者,見祭器在焉故也。 謂三代所傳之祭器,如九鼎之類是也。 夫虎肉臊而兵利身,人猶攻之;若使澤中之麋蒙虎之皮,人之攻之也必萬倍矣。 夫,音扶。劉伯莊曰:虎之爪牙如兵之利刃在身,其肉雖臊而人猶攻之者,以其皮之所在也。鹿之大者曰麋,麋無爪牙之利而肉可食;若更蒙虎之皮,人之攻之必萬倍於虎矣。臊,蘇遭翻。魚腥,肉臊。麋,武悲翻。更,古孟翻。 裂楚之地,足以肥國,詘楚之名,足以尊王。 『章:十二行本「王」作「主」;乙十一行本同;孔本同;退齋校同。』 詘,讀曰黜,言黜其僭王之名也。 今子欲誅殘天下之共主,居三代之傳器,器南,則兵至矣!」於是楚計輟不行。 共,音如字。傳,直專翻。言三代之器傳於周,周亡則所傳之器將南歸於楚,天下將合兵至楚而共討其罪也。

三十五年 (辛巳、前二八〇)

1 秦白起敗趙軍,斬首二萬,取代光狼城。 《索隱》曰:《地志》不載光狼城,蓋屬趙國。《史記正義》曰:光狼故城,在澤州高平縣西二十里。康曰:本中山地,趙武靈王取之,其地在代。余考史以代光狼城聯而書之,康以爲其地在代可也。又云本中山地;中山與代舊爲兩國,代在山之陰,中山在山之陽;旣云在代,不當又云本中山地。如康意,抑以爲光狼本代地,趙襄子滅代而中山侵有光狼地;武靈王旣滅中山,始有光狼之地。白起自上郡、九原、雲中下兵,始能敗趙軍,取光狼。史旣不先序其兵行之路,後又無考,光狼城之所,闕疑可也。 又使司馬錯發隴西兵, 扶風汧縣之西有大隴山,名隴坻,上者七日方越。自隴以西,本冀戎、䝠戎、氐、羌之地,秦累世攘拓,以其地置隴西郡。錯,七各翻,又倉故翻。汧,苦堅翻。䝠,戶官翻。 因蜀攻楚黔中,拔之。 按秦兵時因蜀出巴郡枳縣路以攻拔楚之黔中。黔,音琴。 楚獻漢北及上庸地。 漢北,謂漢水以北宛、葉、樊、鄧、隨、唐之地。上庸,曹魏新城,唐房陵郡之地。

三十六年 (壬午、前二七九)

1 秦白起伐楚,取鄢、鄧、西陵。 《史記正義》曰:鄢、鄧二城並在襄州。《括地志》:故鄢城在襄州安養北三里,古鄢子之國。又按《水經註》,鄢城當在宜城南,有鄢水。《左傳》楚屈瑕伐羅及鄢,亂次而濟,卽其地。徐廣曰:西陵屬江夏。余謂西陵卽夷陵。班《志》,夷陵縣屬南郡。《水經》:江水東逕夷陵縣,又東逕西陵峽,蓋縣城去峽不遠。夏,戶雅翻。

2 秦王使使者告趙王,願爲好會於河外澠池。 使使之使,疏吏翻。好,呼到翻;凡和好之好皆同音。《漢志》,澠池縣屬弘農郡。杜佑曰:澠池有東、西俱利二城,卽秦、趙會處。宋白曰:在今縣西十三里。澠,莫踐翻,又莫忍翻。 趙王欲毋行,廉頗、藺相如計曰: 《姓譜》:廉姓,顓帝曾孫大廉之後。頗,普河翻。 「王不行,示趙弱且怯也。」趙王遂行,相如從。 從,才用翻。 廉頗送至境,與王訣 訣,音決,別也。 曰:「王行,度道里會遇之禮畢, 度,徒洛翻。 還不過三十日;三十日不還, 還,從宣翻,又音如字。 則請立太子以絕秦望。」王許之。

會于澠池。王與趙王飲, 此句作「秦王與趙王飲」,文意乃明。 酒酣, 酣,戶甘翻,樂也,洽也。 秦王請趙王鼓瑟, 瑟二十五絃,伏羲所作。《史記》曰:黃帝使素女鼓五十絃瑟,帝悲不止,故破其瑟爲二十五絃。趙人善瑟,故秦請鼓之。瑟,色櫛翻。 趙王鼓之。藺相如復請秦王擊缶, 缶,瓦器。《爾雅》曰:盎謂之缶,《註》云:盆也。楊惲曰:「仰天拊缶而歌嗚嗚,秦聲也。」《說文》曰:缶所以盛酒,秦人鼓之以節樂。劉昫曰:缶如足盆,古西戎之樂,秦俗因而用之。其形如覆盆,以四杖擊之。復,扶又翻,又音如字。缶,方九翻。惲,於粉翻。盛,時征翻。昫,吁句翻。 秦王不肯。相如曰:「五步之內,臣請得以頸血濺大王矣!」 言將殺秦王也。頸,居郢翻。濺,音箭,康:音贊,汙灑也。汙,烏故翻。 左右欲刃相如,相如張目叱之,左右皆靡。 靡,委靡不振之貌。 王不懌, 不悅也。 爲一擊缶。 爲,于僞翻。 罷酒,秦終不能有加於趙;趙人亦盛爲之備,秦不敢動。趙王歸國,以藺相如爲上卿,位在廉頗之右。 藺,力刃翻。頗,普何翻。毛晃曰:人道尚右,故左右手之右,以右爲尊。

廉頗曰:「我爲趙將,有攻城野戰之功。 將,卽亮翻。 藺相如素賤人,徒以口舌而位居我上,吾羞,不忍爲之下!」宣言曰:「我見相如,必辱之!」 宣言者,宣布其言於外也。 相如聞之,不肯與會;每朝,常稱病,不欲爭列。 朝,直遙翻。毛晃曰:列,行次也,位序也。 出而望見,輒引車避匿。 匿,藏也,隱也。 其舍人皆以爲恥。相如曰:「子視廉將軍孰與秦王?」曰:「不若。」 若,猶如也。 相如曰:「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辱其羣臣; 此謂請秦王擊缶時也。 相如雖駑, 夫,音扶。駑,音奴,《字林》曰:駘也。駘,堂來翻。 獨畏廉將軍哉!顧吾念之,強秦所 『章:十二行本「所」上有「之」字;乙十一行本同;孔本同。』 以不敢加兵於趙者,徒以吾兩人在也。今兩虎共鬬,其勢不俱生。吾所以爲此者,先國家之急而後私讎也!」 先,悉薦翻。後,戶遘翻。 廉頗聞之,肉袒負荊至門謝罪, 荊,所以笞,故負之以請罪。肉袒者,袒而露其肉。笞,丑之翻。 遂爲刎頸之交。 刎,武粉翻。頸,居郢翻。言襟相契,雖刎斷其首,無所顧也。崔顥曰:言要齊生死,斷首無悔。

3 初,燕人攻安平, 燕,因肩翻。班《志》,東安平縣屬淄川;司馬彪《志》屬北海郡。《括地志》:安平城在青州臨淄縣東十九里,古紀國之酅邑。《唐志》,青州有安平縣,後省入博昌縣。按三十一年樂毅入臨淄,以中軍據之,燕人攻安平,當在三十二年、三十三年之間,故《通鑑》於是年以「初」字發之。酅,戶圭翻。 臨淄市掾田單在安平,使其宗人皆以鐵籠傅車轊。 掾,以絹翻,掌市官屬也。卷鐵以傅車轊,故謂之鐵籠。籠,盧東翻。傅,音附。轊,音衞。車軸頭謂之轊。 及城潰,人爭門而出,皆以轊 『章:十二行本「轊」作「軸」;乙十一行本同;孔本同。』 折車敗,爲燕所擒; 潰,戶對翻,潰散也。折,食列翻。燕,因肩翻。 獨田單宗人以鐵籠得免,遂奔卽墨。是時齊地皆屬燕,獨莒、卽墨未下,樂毅乃幷右軍、前軍以圍莒,左軍、後軍圍卽墨。卽墨大夫出戰而死。卽墨人曰:「安平之戰,田單宗人以鐵籠得全,是多智習兵。」因共立以爲將以拒燕。 燕,因肩翻。將,卽亮翻。 樂毅圍二邑,期年不剋,乃令解圍,各去城九里而爲壘,令曰:「城中民出者勿獲,困者賑之, 令,力正翻。勿獲,勿禽之以爲俘獲。賑,卽忍翻,救也,恤也。毅欲懷柔二邑,使之自服,不及計其死守也。 使卽舊業, 卽,就也。 以鎭新民。」 恐新民思爲齊而反,則以此鎭之。 三年而猶未下。或讒之於燕昭王曰:「樂毅智謀過人,伐齊,呼吸之間剋七十餘城,今不下者兩城耳,非其力不能拔,所以三年不攻者,欲久仗兵威以服齊人,南面而王耳。今齊人已服,所以未發者,以其妻子在燕故也。且齊多美女,又將忘其妻子。願王圖之!」昭王於是置酒大會,引言者而讓之曰: 讓,責也。 「先王舉國以禮賢者,非貪土地以遺子孫也。 遺,于季翻。 遭所傳德薄,不能堪命,國人不順。齊爲無道,乘孤國之亂以害先王。 謂王噲讓國於子之,以至亡國殺身也。事見上卷愼靚王五年,今王元年。堪,勝也,任也。不能堪命者,言王噲命子之,子之不能勝王噲所命而任燕國之事也。噲,苦夬翻。靚,疾正翻。勝,音升。任,音壬。 寡人統位, 統,他綜翻。丁度曰:統,攝理也。 痛之入骨,故廣延羣臣,外招賓客,以求報讎;其有成功者,尚欲與之同共燕國。今樂君親爲寡人破齊,夷其宗廟, 夷,平也。爲,于僞翻。 報塞先仇, 塞,悉則翻。 齊國固樂君所有,非燕之所得也。樂君若能有齊,與燕並爲列國,結歡同好,以抗諸侯之難,燕國之福,寡人之願也。 塞,悉則翻。燕,因肩翻。好,呼到翻。難,乃旦翻。 汝何敢言若此!」乃斬之。賜樂毅妻以后服,賜其子以公子之服;輅車乘馬,後屬百兩, 夏奚仲作車,至周而備其制。輿方象地;蓋圓象天;三十輻以象日、月;蓋弓二十八以象列星;龍旂九斿、七仞、齊軫以象大火;鳥旟七斿、五仞、齊較以象鶉火;熊旂六斿,五仞、齊肩以象參伐;龜旐四斿,四仞、齊首以象營室;弧旌、枉矢以象弧:此諸侯以下所建者也。輅車之後,又有屬車百兩,亦當時諸國之儀。乘馬,四馬也。孔穎達曰:《書序》云:武王戎車三百兩,皆以一乘爲一兩。謂之兩者,《風俗通》以車有兩輪,故車稱兩。乘,繩正翻。好,呼到翻。難,乃旦翻。屬,音蜀。兩,音亮。旂,渠希翻。斿,夷周翻,旒也。參,所今翻,列宿星名也。旐,音兆。 遣國相奉而致之樂毅,立樂毅爲齊王。 相,息亮翻。 樂毅惶恐不受,拜書,以死自誓。由是齊人服其義,諸侯畏其信,莫敢復有謀者。 復,扶又翻。

頃之,昭王薨,惠王立。 頃之,言無幾何時。相,息亮翻。毅,魚器翻。 惠王自爲太子時,嘗不快於樂毅。田單聞之,乃縱反間於燕, 《孫子》五間,有反間,因其敵間而用之。又曰:敵間之間我者,因而利之,導而舍之,故反間可得而用也。間,古莧翻。 宣言曰:「齊王已死,城之不拔者二耳。樂毅與燕新王有隙,畏誅而不敢歸,以伐齊爲名,實欲連兵南面王齊。 王,于況翻,又音如字。 齊人未附,故且緩攻卽墨以待其事。齊人所懼,唯恐他將之來,卽墨殘矣。」燕王固已疑樂毅,得齊反間,乃使騎劫代將而召樂毅。 將,卽亮翻。燕,因肩翻,下同。騎,奇寄翻,康曰:姓也。余謂騎劫時以能而將,騎以官稱,非姓也。毅,魚器翻。 樂毅知王不善代之, 知王遣代,其意不善,將誅之也。 遂奔趙。燕將士由是憤惋不和。 燕,因肩翻。將,卽亮翻。惋,烏貫翻。

田單令城中人食,必祭其先祖於庭,飛鳥皆翔舞而下城中。燕人怪之,田單因宣言曰:「當有神師下敎我。」有一卒曰:「臣可以爲師乎?」因反走。田單起引還,坐東鄕,師事之。 鄕,讀曰嚮。 卒曰:「臣欺君。」田單曰:「子勿言也!」因師之。每出約束,必稱神師。 田單恐衆心未一,故假神以令其衆。 乃宣言曰:「吾唯懼燕軍之劓所得齊卒, 劓,魚器翻,割鼻也。 置之前行, 行,戶剛翻。 卽墨敗矣!」燕人聞之,如其言。城中見降者盡劓,皆怒,堅守,唯恐見得。 降,戶江翻。 單又縱反間,言「吾懼燕人掘吾城外冢墓,可爲寒心!」 掘,其月翻。冢,之隴翻。 燕軍盡掘冢墓,燒死人。齊人從城上望見,皆涕泣,共欲出戰,怒自十倍。田單知士卒之可用,乃身操版、鍤,與士卒分功; 操,七刀翻。鍤,則洽翻,鍫也。 妻妾編於行伍之間;盡散飲食饗士。令甲卒皆伏,使老、弱、女子乘城, 乘,登也,登城而守也。 遣使約降於燕; 使,疏吏翻。降,戶江翻。燕,因肩翻。 燕軍皆呼萬歲。田單又收民金得千鎰,令卽墨富豪遺燕將,曰:「卽降,願無虜掠吾族家!」燕將大喜,許之。燕軍益懈。田單乃收城中,得牛千餘,爲絳繒衣, 鎰,弋質翻。遺,于季翻。令,盧經翻。懈,古隘翻。繒,慈陵翻,絹也。 畫以五采龍文, 畫,古 字通。 束兵刃於其角,而灌脂束葦於其尾, 葦,于鬼翻,葭也。 燒其端,鑿城數十穴,夜縱牛,壯士五千 『章:十二行本,「千」下有「人」字;乙十一行本同;孔本同。』 隨其後。 《史記·田單傳》,「壯士五千」下有「人」字。 牛尾熱,怒而奔燕軍。燕軍大驚,視牛皆龍文,所觸盡死傷。而城中鼓譟從之, 譟,先到翻,羣呼也。 老弱皆擊銅器爲聲,聲動天地。燕軍大駭,敗走。齊人殺騎劫,追亡逐北, 亡,逃亡也。北,奔北也。逃亡者追之,奔北者逐之。楊倞曰:北者,乖背之名,故以敗走爲北。毛晃曰:人道面南偝北,北者偝也,故古以堂北爲背,背亦偝也。以敗走爲北者,取偝之而走耳。 所過城邑皆叛燕,復爲齊。田單兵日益多,乘勝,燕日敗亡,走至河上,而齊七十餘城皆復焉。 燕,因肩翻。爲,于僞翻,又音如字。 乃迎襄王於莒;入臨淄,封田單爲安平君。 齊以田單安國平難,又嘗保安平,故因以安平封之。

齊王以太史敫之女爲后,生太子建。太史敫曰:「女不取媒,因自嫁,非吾種也,汙吾世!」 徐廣曰:敫,音躍,一音皎。師古曰:敫,古穆字。種,之隴翻。汙,烏故翻;凡染汙之汙皆同音。 終身不見君王后,君王后亦不以不見故失人子之禮。

趙王封樂毅於觀津, 班《志》,觀津縣屬信都國。觀,工喚翻。 尊寵之,以警動於燕、齊。燕惠王乃使人讓樂毅,且謝之曰:「將軍過聽,以與寡人有隙,遂捐燕歸趙。 捐,余專翻,弃也。 將軍自爲計則可矣,而亦何以報先王之所以遇將軍之意乎?」樂毅報書曰:「昔伍子胥說聽於闔閭而吳遠迹至郢;夫差弗是也,賜之鴟夷而浮之江。吳王不寤先論之可以立功,故沈子胥而不悔;子胥不蚤見主之不同量,是以至於入江而不化。 遠迹,言自吳至郢,其道里甚遠而行迹得至也。弗是,謂夫差弗以子胥之言爲是也。伍子胥,楚人也。楚平王信讒,殺其父、兄,子胥奔吳。吳王闔閭信而用之,伐楚入郢。闔閭卒,夫差立,子胥屢諫不聽,賜之屬鏤以死。子胥旣死,夫差取其尸,盛之鴟夷,浮之江中。應劭曰:鴟夷,榼形也,以馬革爲之。韋昭曰:革囊也。或曰:生牛皮也。《索隱》曰:言子胥怨恨,故雖投江而神不化,猶爲波濤之神也。郢,以井翻。說,式芮翻。夫,音扶。差,初加翻。鴟,丑之翻。沈,持林翻。量,力讓翻。闔,戶臘翻。卒,子恤翻。鏤,力俱翻,又力侯翻。盛,時征翻。榼,戶盍翻。 夫免身立功以明先王之迹,臣之上計也。 夫,音扶。 離毀辱之誹謗,墮先王之名,臣之所大恐也。 離,與罹同。墮,與隳同,音火規翻;後凡墮毀之墮皆同音。 臨不測之罪,以幸爲利,義之所不敢出也。 謂不敢與趙謀燕。 臣聞古之君子,交絕不出惡聲,忠臣去國,不潔其名。臣雖不佞, 不佞,猶言不才也。 數奉敎於君子矣。 數,所角翻。 唯君王之留意焉!」於是燕王復以樂毅子閒爲昌國君, 燕,因肩翻。《索隱》曰:閒,音紀閑翻。 而樂毅往來復通燕,卒於趙,號曰望諸君。 望諸,澤名,本齊地;毅自齊奔趙,趙人以此號之,本其所從來也。卒,子恤翻。

田單相齊, 相,息亮翻。 過淄水, 《水經》:淄水出泰山萊蕪縣原山,東北過臨淄縣,又東過利縣東,東北入于海。 有老人涉淄而寒,出水不能行。田單解其裘而衣之。襄王惡之,曰:「田單之施於人, 衣,於旣翻。惡,烏路翻。施,式豉翻;後凡布施之施皆同音。 『章:十二行本「將」下有「欲」字;乙十一行本同;孔本同。』 以取我國乎!不早圖,恐後之變也。」左右顧無人,巖下有貫珠者, 巖下,殿巖之下也。昔舜遊巖廊。 襄王呼而問之曰:「汝聞吾言乎?」對曰:「聞之。」王曰:「汝以爲何如?」對曰:「王不如因以爲己善。王嘉單之善,下令曰:『寡人憂民之飢也,單收而食之。寡人憂民之寒也,單解裘而衣之。寡人憂勞百姓,而單亦憂, 『章:十二行本「憂」下有「之」字;乙十一行本同;孔本同;張校同;退齋校同。』 稱寡人之意。』 食,祥吏翻。稱,昌孕翻,愜也;後凡稱愜之稱皆同音。 單有是善而王嘉之,單之善亦王之善也!」王曰:「善。」乃賜單牛酒。後數日,貫珠者復見王曰:「王朝日宜召田單而揖之於庭,口勞之。 復,扶又翻。朝,陟遙翻,旦日;又直遙翻,朝羣臣之日也。勞,力到翻;凡撫勞之勞皆同音。 乃布令求百姓之飢寒者,收穀之。」 穀,如字,養也。收穀,收而養之也。 乃使人聽於閭里,聞大夫之相與語者曰:「田單之愛人,嗟,乃王之敎也!」

田單任貂勃於王。 任,汝鴆翻,保也。今之任子,義亦如此。貂,丁聊翻,康曰:姓也。 王有所幸臣九人,欲傷安平君, 傷,譖毀也,害也,損也。 相與語於王曰:「燕之伐齊之時,楚王使將軍將萬人而佐齊。 軍將,卽亮翻,又音如字,領也。 今國已定而社稷已安矣,何不使使者謝於楚王?」王曰:「左右孰可?」九人之屬曰:「貂勃可。」貂勃使楚,楚王受而觴之,數月不反。 使,疏吏翻。觴之者,舉觴以禮之也。 九人之屬相與語 『章:十二行本「語」下有「於王」二字;乙十一行本同;孔本同;退齋校同。』 曰:「夫一人之身而牽留萬乘者,豈不以據勢也哉! 謂貂勃以安平君之重,楚王留而禮遇之也。夫,音扶。乘,繩證翻。 且安平君之與王也,君臣無異而上下無別。 別,彼列翻。 且其志欲爲不善,內撫百姓,外懷戎翟, 翟,與狄同。 禮天下之賢士,其志欲有爲,願王 『章:十二行本「爲」下有「也」字,「王」下有「之」字;乙十一行本同;孔本同。退齋校云:「爲」下有「也」字。』 察之!」異日,王曰:「召相單而來!」 異日,猶言他日也。相,息亮翻。 田單免冠、徒跣、肉袒而進, 徒跣,徒行而跣足也。跣,先典翻,不屨而以足親地也。李巡曰:襢裼,脫衣;袒肩見體曰肉袒。襢,與袒同。裼,先的翻。 退而請死罪,五日而王曰:「子無罪於寡人。子爲子之臣禮,吾爲吾之王禮而已矣。」貂勃從楚來,王賜之酒。酒酣,王曰:「召相單而來!」貂勃避席稽首 酣,戶甘翻,酒樂也。應劭曰:洽也。稽,音啓,下首拜也。 曰:「王上者孰與周文王?」王曰:「吾不若也。」貂勃曰:「然,臣固知王不若也。下者孰與齊桓公?」王曰:「吾不若也。」貂勃曰:「然,臣固知王不若也。然則周文王得呂尚以爲太公, 呂尚釣於渭濱,周文王出獵,載與俱歸,曰:「吾太公望子久矣。」因號曰「太公望」。 齊桓公得管夷吾以爲仲父, 齊公子無知之亂,管夷吾奉公子糾與桓公爭國。子糾死,管仲囚,桓公釋其罪,任之以政,號曰「仲父」。《姓譜》:管姓,周文王子管叔之後。 今王得安平君而獨曰『單』,安得此亡國之言乎!且自天地之闢,民人之始,爲人臣之功者,誰有厚於安平君者哉?王不能守王之社稷,燕人興師而襲齊,王走而之城陽之山中, 襄王從湣王走莒。班《志》,莒縣屬城陽國,故云城陽之山中。湣,讀曰閔。莒,居許翻。 安平君以惴惴卽墨三里之城,五里之郭,敝卒七千人,禽其司馬而反千里之齊,安平君之功也。 惴,之睡翻,危恐之貌。司馬,蓋指騎劫。 當是之時,舍城陽而自王, 舍,讀曰捨。王,于況翻。 天下莫之能止。然而計之於道,歸之於義,以爲不可,故棧道木閣而迎王與后於城陽山中, 架木通路曰棧道。棧,士限翻;康:士諫切,非。 王乃得反,子臨百姓。今國已定,民已安矣,王乃曰『單』,嬰兒之計不爲此也。王亟殺此九子者以謝安平君;不然,國其危矣!」乃殺九子而逐其家,益封安平君以夜邑萬戶。 「夜邑」,《戰國策》作「掖邑」。班《志》,掖縣屬東萊郡。掖,羊益翻。

田單將攻狄, 班《志》,狄縣屬千乘郡。後漢安帝改曰臨濟。徐廣曰:狄,今樂安臨濟縣也。《史記正義》曰:故狄城在淄州高苑縣西北。 往見魯仲連。 《姓譜》:魯,以國爲姓。 魯仲連曰:「將軍攻狄,不能下也。」田單曰:「臣以卽墨破亡餘卒破萬乘之燕,復齊之墟,今攻狄而不下,何也?」上車弗謝而去, 乘,繩證翻。燕,因肩翻。上,時掌翻。 遂攻狄。三月不克。齊小兒謠曰:「大冠若箕, 謠,余昭翻。徒歌曰謠。大冠,武冠也。 脩劍拄頤, 脩,長也。拄,冢庾翻。 攻狄不能下,壘枯骨成丘。」田單乃懼。問魯仲連曰:「先生謂單不能下狄,請聞其說。」魯仲連曰:「將軍之在卽墨,坐則織蕢, 蕢,其位翻,草器也。 立則仗鍤, 顏師古曰:仗,直亮翻,憑荷也。鍤,則洽翻。 爲士卒倡曰:『無可往矣!宗廟亡矣!今日尚矣!歸於何黨矣!』 毛晃曰:尚,庶幾也。言單於其時蓋言曰:「今日之事,尚庶幾焉。」黨,類也,言戰有勝負,不死則降,將歸於何類也。 當此之時,將軍有死之心,士卒無生之氣,聞君言莫不揮泣奮臂而欲戰,此所以破燕也。當今將軍東有夜邑之奉,西有淄上之娛, 此蓋言安平封邑,益之以夜邑。夜邑在安平東,淄水在安平西;夜邑有租賦之奉,淄上有遊觀之樂:故魯仲連云然。燕,因肩翻。夜,讀曰掖,音羊益翻。 黃金橫帶而騁乎淄、澠之間, 《水經註》:淄水自利縣東北流,逕安平城北,又東逕廣饒縣,與濁水會。濁水出廣饒縣冶嶺山,亦謂之澠水,又北與時、澠之水會。時水出齊城西北,北會澠水。澠水出營城東,世謂漢溱水,西逕樂安、博縣,與時水合。孔子謂「淄、澠之合,易牙嘗而知之」,卽斯水也。騁,丑郢翻,馳騖也。澠,時陵翻。溱,仄詵翻,又音秦。 有生之樂,無死之心,所以不勝也。」 樂,音洛。 田單曰:「單之有心,先生志之矣。」 志者,心之所主也。 明日,乃厲氣循城, 厲,嚴厲也,勉厲也,奮厲也,振厲也,是三者有修飭振起之意。 立於矢石之所,援枹鼓之;狄人乃下。 援,于元翻,引也;後以義推。枹,芳無翻,擊鼓杖。

初,齊湣王旣滅宋,欲去孟嘗君。 二十九年書齊滅宋,先書宋滅薛,時孟嘗君已封於薛,宋所滅者何薛邪?去,羌呂翻。 孟嘗君奔魏,魏昭王以爲相,與諸侯共伐破齊。湣王死,襄王復國,而孟嘗君中立爲諸侯,無所屬。襄王新立,畏孟嘗君,與之連和。孟嘗君卒,諸子爭立,而齊、魏共滅薛,孟嘗君絕嗣。 嗣,祥吏翻。

三十七年 (癸未、前二七八)

1 秦大良造白起伐楚,拔郢, 《括地志》:郢城在江陵縣東北六里,楚平王築都之地。 燒夷陵。楚襄王兵散,遂不復戰,東北徙都於陳。 陳,卽古陳國。班《志》,陳縣屬淮陽國。《註》云:楚頃襄王自郢徙此。復,扶又翻。頃,窺營翻。 秦以郢爲南郡,封白起爲武安君。 班《志》,武安縣屬魏郡。戰國之君分封其臣,如平原、武安之類,非眞食其縣之入也。張守節曰:言能撫養軍士,戰必克,得百姓安集,故曰武安。

三十八年 (甲申、前二七七)

1 秦武安君定巫、黔中,初置黔中郡。 《括地志》:黔中故城在辰州沅陵縣西二十二里江南,今黔府亦其地。按秦黔中郡地,非唐黔州地也。宋白曰:秦黔中郡所理在今辰州西二十里黔中故郡城是。漢改黔中爲武陵郡,移理義陵,卽今辰州潊浦縣是。後漢移理臨沅,卽今朗州所理是。今辰州潊、獎、溪、澧、朗、施八州,是秦、漢黔中郡之地。自永嘉之後,沒於夷、䝤;元魏之後,圖記不傳。至後周保定四年,涪陵首領田思鶴歸化,初於其地立奉州,續改爲黔州。大業中,又改爲黔安郡。因周、隋州郡之名,遂與秦、漢黔中郡交㸦難辨。今黔州及夷、費、思、播,與秦黔中郡隔越峻嶺,以山川言之,炳然自分。黔,其今翻,又其炎翻。沅,音元。潊,音敍。澧,里弟翻。䝤,魯皓翻。涪,音浮。㸦,與互同。費,兵媚翻,以水名。

2 魏昭王薨,子安釐王立。 《世本》曰:安釐王,名圉。釐,讀曰僖。

三十九年 (乙酉、前二七六)

1 秦武安君伐魏,拔兩城。

2 楚王收東地兵, 東地,蓋楚之東境淮、汝之地也。 得十餘萬,復西取江南十五邑。 復,扶又翻,又音如字。

3 魏安釐王封其弟無忌爲信陵君。 宋白曰:信陵君邑於甯,今宋州甯陵縣,古甯城也。

四十年 (丙戌、前二七五)

1 秦相國穰侯伐魏。韓暴鳶救魏, 暴,白報翻,姓也。周有卿士暴公,其後遂以爲氏。鳶,以專翻,名也。 穰侯大破之, 穰,人羊翻。 斬首四萬。暴鳶走開封。 班《志》,開封縣屬河南郡。賢曰:開封故城在今汴城南。宋白曰:今汴州開封縣南五十里開封故城,是漢理所。汴,皮變翻。 魏納八城以和。穰侯復伐魏,走芒卯,入北宅。 北宅,卽宅陽。復,扶又翻。芒,莫郞翻。 『章:十二行本「魏」上有「遂圍大梁」四字;乙十一行本同;孔本同;退齋校同。』 人割溫以和。 溫縣,卽春秋溫邑,屬晉;唐屬孟州。

四十一年 (丁亥、前二七四)

1 魏復與齊合從。秦穰侯伐魏,拔四城,斬首四萬。 從,子容翻。穰,人羊翻。

2 魯湣 『章:十二行本「湣」作「緡」;乙十一行本同;孔本同。』 公薨,子頃公讎立。 湣,讀曰閔。頃,音傾。《諡法》:甄心動懼曰頃;敏以敬愼曰頃。

四十二年 (戊子、前二七三)

1 趙人、魏人伐韓華陽。 司馬彪曰:華陽,山名,在河南密縣。《括地志》:在鄭州管城縣南四十里。《水經註》:黃水出新鄭縣太山黃泉,東南流逕華城西。史伯謂鄭桓公曰:「華,君之土也。」韋昭曰:華,國名也。華,戶化翻。 韓人告急于秦,秦王弗救。韓相國謂陳筮曰:「事急矣, 相,息亮翻。 願公雖病,爲一宿之行!」陳筮如秦, 如,往也。 見穰侯。穰侯曰:「事急乎?故使公來。」陳筮曰:「未急也。」穰侯怒曰:「何也?」陳筮曰:「彼韓急則將變而他從; 謂從趙、魏也。 以未急,故復來耳。」 復,扶又翻。 穰侯曰:「請發兵矣。」乃與武安君及客卿胡陽救韓, 《姓譜》:舜後胡公滿封於陳,子孫以爲氏。又陸終氏六子,長曰昆吾,次曰參胡,董姓,封於韓墟。周爲胡國,楚滅之。 八日而至,敗魏軍於華陽之下, 蓋華陽城下也。 走芒卯,虜三將,斬首十三萬。武安君又與趙將賈偃戰,沈其卒二萬人於河。 將,卽亮翻。沈,持林翻。人皆貪生而畏死,二萬人與戰,烏得盡沈諸河?以計沈之也。 魏段干子請割南陽予秦以和。 古予、與字通。下書南陽實脩武。班《志》,脩武縣屬河內郡。應劭曰:晉始啓南陽,今南陽城是也。其地在晉山南、河北,故曰南陽。劉原父曰:脩武卽晉之甯邑,武王伐紂名之。《韓詩外傳》:武王伐紂,勒兵於甯,故曰脩武。有古南陽城。父,音甫。傳,直戀翻。 蘇代謂魏王曰:「欲璽者,段干子也,欲地者,秦也。今王使欲地者制璽,欲璽者制地,魏地盡矣! 璽,印也。言段干子欲得秦相印,故請魏割地。璽,斯氏翻。 夫以地事秦,猶抱薪救火, 夫,音扶。 薪不盡,火不滅。」王曰:「是則然也。雖然,事始已行,不可更矣。」 更,工衡翻。 對曰:「夫博之所以貴梟者,便則食,不便則止。今何王之用智不如用梟也?」 夫,音扶。鄭司農註《考工記》曰:博立梟棋。宋玉《楚辭》曰:箟蔽象棋有六博,成梟而牟呼五白。謝艾曰:六博得梟者勝。《史記正義》曰:博頭有刻爲梟鳥形者,擲得梟者合食其子,不便則爲餘行也。梁湘東王繹博食子未下,以其有便不便也。梟,堅堯翻。 魏王不聽,卒以南陽爲和, 卒,子恤翻。 實脩武。

2 韓釐王薨,子桓惠王立。

3 韓、魏旣服於秦,秦王將使武安君與韓、魏伐楚,未行,而楚使者黃歇至, 《姓譜》:陸終之後受封於黃,爲楚所滅,其後以國爲氏。使,疏吏翻。歇,許竭翻。 聞之,畏秦乘勝一舉而滅楚也,乃上書曰:「臣聞物至則反,冬、夏是也; 上,時掌翻。至,極也,物極則反也。冬至陰之極而陽生焉,夏至陽之極而陰生焉。 致至則危,累棋是也。 致,亦極也,極其至則危也。累棋至於極高則必危矣。楚司馬子期累十二博棋不墜,王曰:危哉! 今大國之地,徧天下有其二垂, 《史記正義》曰:極東、極西也。余謂秦國之地,有天下西、北之二垂也。 此從生民以來,萬乘之地未嘗有也。先王三世不忘接地於齊,以絕從親之要。 乘,繩證翻。從,子容翻。《索隱》曰:要,讀曰腰,以言山東合從,韓、魏是其腰。康曰:於笑切,約也。余謂《索隱》說是。 今王使盛橋守事於韓,盛橋以其地入秦, 《索隱》曰:秦使盛橋守事於韓,亦猶楚使召滑相趙然也。盛,姓也。相,息亮翻。 是王不用甲,不信威,而得百里之地,王可謂能矣! 信,讀曰申;後屈信之信皆同音。 王又舉甲而攻魏,杜大梁之門,舉河內,拔燕、酸棗、虛、桃,入邢,魏之兵雲翔而不敢捄, 徐廣曰:始皇五年,取酸棗、燕、虛。蘇代曰:決宿胥之口,魏無虛、頓丘。又曰:燕縣有桃城。班《志》,東郡有燕縣,陳留郡有酸棗縣。《水經註》:濮渠東北逕燕城內,爲陽清湖,又逕桃城南,卽《戰國策》所謂燕、酸棗,虛、桃者。《史記正義》曰:故桃城在滑州胙城縣東三十里。燕,於賢翻。虛,如字。徐廣曰:平皋有邢丘。劉昭曰:邢丘,故邢國。《史記正義》曰:邢丘在懷州武德縣東南二十里。捄,與救同。 王之功亦多矣!王休甲息衆,二年而後復之,又幷蒲、衍、首、垣以臨仁、平丘,黃、濟陽嬰城而魏氏服。 徐廣曰:皆屬陳留。《索隱》曰:仁及平丘,二縣名。班《志》,平丘、外黃、濟陽三縣屬陳留;仁地闕。張晏曰:魏郡有內黃,故加「外」。臣瓚曰:縣有黃溝。師古曰:《左傳》,魯惠公敗宋師於黃。杜預以爲外黃縣有黃城,卽此地也。《索隱》又曰:謂秦以兵臨仁、平丘二縣,則黃、濟陽嬰城而自守也。「平丘」句斷。《史記正義》曰:故黃城在曹州考城縣東。按《水經註》,黃,溝名也,河水舊於白馬南泆,通濮、濟、黃溝。濟陽故城在曹州冤句縣西南。康曰:蒲在長垣之蒲鄕,衍在河南,與卷近,首,蓋牛首,垣,卽長垣。濟,子禮翻。垣,于元翻。瓚,藏旱翻。索,山客翻。傳,直戀翻。 王又割濮磨之北,注齊、秦之要,絕楚、趙之脊,天下五合六聚而不敢捄,王之威亦單矣! 濮,博木翻。要,讀曰腰。脊,資昔翻。徐廣曰:濮水北於鉅野入濟。《索隱》曰:濮磨,地名,近濮水。《水經》:濮水上承濟水於封丘縣,班《志》所謂濮水首濟者也。東北流,左會別濮水,水受河於酸棗縣,杜預所謂濮水出酸棗縣首受河者也。東至乘氏縣,與濟同入鉅野澤。磨,康:莫賀切。言秦旣服魏,又割濮磨之北,則地連於齊,是注齊之要也。魏地旣入於秦,則楚、趙之聲勢不接,是絕楚、趙之脊也。單,與殫同。《索隱》曰:單,盡也,言秦王之威盡行也。濟,子禮翻。乘,繩證翻。索,山客翻。 王若能保功守威,絀攻取之心 絀,敕律翻,黜也。 而肥仁義之地,使無後患,三王不足四,五伯不足六也! 伯,讀曰霸。 王若負人徒之衆,仗兵革之強,乘毀魏之威,而欲以力臣天下之主,臣恐其有後患也。《詩》曰:『靡不有初,鮮克有終。』 《詩·變大雅·蕩》之辭。鮮,息善翻,少也;後以義推。 《易》曰:『狐涉水,濡其尾。』 《易·未濟》:小狐汔濟,濡其尾。《彖》曰:小狐汔濟,未出中也。濡其尾,無攸利,不續終也。濡,汝朱翻。 此言始之易,終之難也。 易,弋豉翻。 昔吳之信越也,從而伐齊,旣勝齊人於艾陵,還爲越王禽於三江之浦。 事見《左傳》。《史記正義》曰:艾山在兗州博縣南六十里。三江,卽《禹貢》所謂「三江旣入,震澤底定」者也。《吳地記》:松江東北行七十里,得三江口,東北入海爲婁江,東南入海爲東江,倂松江爲三江。水瀕曰浦。 智氏之信韓、魏也,從而伐趙,攻晉陽城,勝有日矣,韓、魏叛之,殺智伯瑤於鑿臺之下。 事見一卷威烈王二十三年。《水經註》:太原榆次縣同過水側有鑿臺。 今王妬楚之不毀 孔穎達曰:本以色曰妬,以行曰忌:但後之作者,妬亦兼行。 而忘毀楚之強韓、魏也,臣爲王慮而不取也。 爲,于僞翻。 夫楚國,援也;鄰國,敵也。 夫,音扶。 今王信韓、魏之善王,此正吳之信越也,臣恐韓、魏卑辭除患而實欲欺大國也。何則?王無重世之德於韓、魏而有累世之怨焉。 《索隱》曰:重世,猶再世也。重,直龍翻。累,魯水翻。 夫韓、魏父子兄弟接踵而死於秦 『章:十二行本「秦」下有「者」字;乙十一行本同;孔本同。』 將十世矣,故韓、魏之不亡,秦社稷之憂也。今王資之與攻楚,不亦過乎! 資之,謂資以兵也。 且攻楚將惡出兵? 惡,音烏。 王將借路於仇讎之韓、魏乎,兵出之日而王憂其不反也。王若不借路於仇讎之韓、魏,必攻隨水右壤, 《索隱》曰:楚都陳,隨水右壤,蓋在隨水之西,今鄧州之西,其地多山林者是。余謂右壤,蓋其地在楚都之右。 此皆廣川、大水、山林、谿谷,不食之地。 《記·檀弓》:成子高曰:死則擇不食之地而葬。《註》云:不食,謂不墾耕。 是王有毀楚之名而無得地之實也。且王攻楚之日,四國必悉起兵而應王,秦、楚之兵構而不離,魏氏將出而攻留、方與、銍、湖陵、碭、蕭、相,故宋必盡, 班《志》,留縣屬楚國,方與、湖陵縣屬山陽郡。銍、蕭、相三縣屬沛郡,碭縣屬梁國。銍,竹乙翻。方,音房。與,音預。碭,音唐,又徒浪翻。相,息亮翻。《史記正義》曰:徐州西,宋州東,兗州南,並故宋地。 齊人南面攻楚,泗上必舉, 時楚蠶食魯國,有泗上之地。 此皆平原四達膏腴之地,如此,則天下之國莫強於齊、魏矣。臣爲王慮,莫若善楚。秦、楚合而爲一以臨韓,韓必歛手而朝,王施以東山之險,帶以曲河之利, 東山,謂華山以至崤塞諸山,皆在咸陽之東。曲河,謂河千里一曲。按《水經》:河水自雲中沙南縣屈而南流,至華陰潼關曲而東流,所謂曲河也。《春秋說題辭》曰:河之爲言荷也,荷精分布,懷陰引度也。《釋名》曰:河,下也,隨地下處而通流也。 韓必爲關內之侯。若是而王以十萬戍鄭, 鄭,韓之國都也。 梁氏寒心,許、鄢陵嬰城而上蔡、召陵不往來也, 許,春秋許國。班《志》,許、鄢陵二縣皆屬潁川郡。上蔡,故蔡國,蔡仲所封;後徙新蔡,故此爲上蔡。召陵,卽齊桓公伐楚所次之地。二縣,班《志》皆屬汝南郡。魏都大梁,其境南至汝南,許、鄢陵居其間,二邑皆脅於秦兵,嬰城自守,則楚之上蔡、召陵不能與大梁往來矣。嬰,繞也。嬰城者,謂以兵繞城而守也。郾,《漢書音義》音甚多;丁度、毛晃音從於建翻。召,讀曰邵。 如此,魏亦關內侯矣。大王壹善楚而關內兩萬乘之主 乘,繩證翻。 注地於齊,齊右壤可拱手而取也。 齊右壤,謂濟西之地也。 王之地一經兩海,要約天下, 東西爲經。兩海,東海、西海也。謂自西海至東海,其地一爲秦所有也。要約,猶約束也。要,於遙翻。 是燕、趙無齊、楚,齊、楚無燕、趙也。 此極言山東諸國連從之爲秦害也。燕,因肩翻。 然後危動燕、趙,直搖齊、楚,此四國者不待痛而服矣。」 燕,因肩翻。 王從之,止武安君而謝韓、魏,使黃歇歸,約親於楚。

齊思和標點顧頡剛聶崇岐覆校
著雍掩茂正月辛卯電子版讎覆計錯文三脫文一異俗五 snt3gClK8JRRTyAv5qVB8NbbJtA3yH+UjK24XMa0jPmGU3ZRSGz2aYNawyBoOU1Q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