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資治通鑑卷第三

朝散大夫右諫議大夫權御使中丞充理檢使上護軍賜紫金魚袋臣
司馬光 奉敕編集
後學天台
胡三省 音註

周紀三

起重光赤奮若 (辛丑) ,盡昭陽大淵獻 (癸亥) ,凡二十有三年。

愼靚王 諱定,顯王之子也。此複諡也。以《諡法》言之,《諡法》:敏以敬曰愼;柔德安衆曰靖。靚,疾正翻。

元年 (辛丑、前三二〇)

1 衞更貶號曰君。 顯王二十三年,衞已貶號曰侯;介於秦、魏之間,國日以削弱,因更貶其號曰君。更,居孟翻。貶,悲檢翻。

二年 (壬寅、前三一九)

1 秦伐韓,取鄢。 《春秋》「晉敗楚師于鄢陵」,卽此鄢也。班《志》作「傿陵」,屬潁川郡。鄢,音謁晚翻,又於建翻;師古音偃。《史記正義》曰:許州鄢陵縣西北十五里有鄢陵古城。

2 魏惠王薨,子襄王立。 《索隱》曰:《系本》曰:襄王,名嗣。今按《系本》卽《世本》,司馬貞避唐諱,改「世」爲「系」。《考異》曰:《史記·魏世家》云:惠王三十六年卒,子襄王立。襄王十六年卒,子哀王立。哀王二十三年卒,子昭王立。《六國表》,惠王元辛亥,終丙戌;襄王元丁亥,終壬寅;哀王元癸卯,終乙丑。按杜預《春秋後序》云:太康初,汲縣有發舊冢者,大得古書,其《紀年篇》起自夏、殷、周,皆三代王事,無諸國別也;惟特記晉國,起自殤叔,次文侯、昭侯,以至曲沃莊伯,皆用夏正,編年相次;晉國滅,獨記魏事,下至魏哀王之二十年:蓋魏國之史記也。哀王於《史記》,襄王之子,惠王之孫也。《古書紀年篇》,惠王三十六年改元,從一年始,至十六年而稱惠成王卒,卽惠王也;疑《史記》誤分惠成之世以爲後王年也。哀王二十三年乃卒,故特不稱諡,謂之「今王」。裴駰《魏世家·註》引和嶠云:《紀年》起自黃帝,終於魏之今王;今王者,魏惠成王子。按《太史公書》,惠成王但言惠王,惠王子曰襄王,襄王子曰哀王。惠王三十六年卒,襄王立十六年卒,幷惠、襄爲五十二年。今按《古文》惠成王立三十六年,改元,稱一年,改元後十七年卒。《太史公書》爲誤分惠成之世以爲二王之年數也。《世本》,惠王生襄王而無哀王,然則「今王」者,魏襄王也。彼旣魏史,所書魏事必得其眞,今從之。 孟子入見而出,語人曰:「望之不似人君,就之而不見所畏焉。 入見,賢遍翻。語,牛倨翻。 卒然問曰:『天下惡乎定?』 卒,七沒翻。惡,音烏,何也。 吾對曰:『定于一。』『孰能一之?』 此一語,魏襄王以問孟子。 對曰:『不嗜殺人者能一之。』『孰能與之?』 此語亦襄王問。 對曰:『天下莫不與也。王知夫苗乎? 夫,音扶。 七、八月之間旱,則苗槁矣。 孟子此言,用周正也。周七、八月,夏五、六月也。槁,音考,乾枯也。夏,戶雅翻。乾,音干。 天油然作雲,沛然下雨,則苗浡然興之矣。 油然,雲盛貌。沛然,雨盛貌。浡然,興起貌。沛,普蓋翻。浡,音勃。 其如是,孰能禦之!』」

三年 (癸卯、前三一八)

1 楚、趙、魏、韓、燕同伐秦,攻函谷關。 燕,因肩翻,註已見上。宋白曰:函谷關在弘農。《地理志·註》云:謂道形如函,孫卿子所謂「秦有松柏之塞」是也。 秦人出兵逆之,五國之師皆敗走。

2 宋初稱王。

四年 (甲辰、前三一七)

1 秦敗韓師于脩魚,斬首八萬級,虜其將䱸、申差于濁澤。 敗,補邁翻。《索隱》曰:脩魚,地名。䱸、申差,二將名。索,山客翻。將,卽亮翻。䱸,音瘦,又疏鳩翻。「濁澤」,《年表》作「觀澤」。《括地志》,觀澤在魏州頓丘縣東十八里。 諸侯振恐。

2 齊大夫與蘇秦爭寵,使人刺秦,殺之。 刺,七亦翻。

3 張儀說魏襄王曰:「梁地方不至千里,卒不過三十萬,地四平,無名山大川之限,卒戍楚、韓、齊、趙之境, 戍,舂遇翻;字從「人」,從「戈」,人荷戈,所以戍也。梁地南接楚,西接韓,東接齊,北接趙。 守亭、障者不過 『章:十二行本「過」作「下」;乙十一行本同;孔本同;張校同。』 十萬, 《說文》:亭,民所安定也,道路所舍也。障,堡障也,隔也,塞也,所以隔塞敵人也。 梁之地勢固戰場也。夫諸侯之約從,盟於洹水之上,結爲兄弟以相堅也。 事見上卷顯王二十六年。夫,音扶。從,子容翻。洹,于元翻。 今親兄弟同父母,尚有爭錢財相殺傷,而欲恃反覆蘇秦之餘謀,其不可成亦明矣。大王不事秦,秦下兵攻河外,據卷衍、酸棗, 《後漢志》:卷縣屬河南郡,酸棗縣屬陳留郡。《水經註》:河水逕卷縣北,又東至酸棗、延津,二邑皆河津之要也。卷,逵員翻。衍,以善翻。 劫衞,取陽晉,則趙不南,趙不南則梁不北,梁不北則從道絕,從道絕則大王之國欲毋危不可得也。 從道,謂約從之路也。從,子容翻。 故願大王審定計議,且賜骸骨。」 人臣委身以事君,身非我之有矣,故於其乞退也,謂之乞骸骨。骸,戶皆翻。 魏王乃倍從約, 倍,蒲妹翻。 而因儀以請成于秦。張儀歸,復相秦。 儀罷秦相相魏,見上卷顯王四十七年。相,息亮翻。

4 魯景公薨,子平公旅立。 《諡法》:由義而濟曰景;布義行剛曰景。

五年 (乙巳、前三一六)

1 巴、蜀相攻擊, 巴,春秋巴子之國。蜀,蠶叢、魚鳧之後。《華陽國志》曰:昔蜀王封其弟於漢中,號曰苴侯,因命其邑曰葭萌。苴侯與巴王爲好。後巴與蜀爲讎,蜀王怒,伐苴侯,苴侯奔巴。巴求救於秦,秦伐蜀,蜀王敗死。秦滅蜀,因遂滅巴、苴,置巴、蜀二郡。《史記正義》曰:巴子城在合州石鏡縣南五里,故墊江縣也。宋白曰:巴子後理閬中。揚雄《蜀本紀》曰:蜀王本治廣都樊鄕,徙居成都。華,戶化翻。苴,子余翻。葭,音家。萌,謨耕翻。墊,音疊。閬,音浪。 俱告急於秦。秦惠王欲伐蜀,以爲道險陿難至, 陿,與狹同。《漢書·趙充國傳·註》:山陗而夾水曰陿。 而韓又來侵,猶豫未能決。 《說文》:猶,玃屬,居山中;聞人聲,豫登木,無人乃下。世謂不決曰猶豫。一說,隴西謂犬子爲猶,犬導人行,忽先忽後,故曰猶豫。又一說,猶豫,犬也,犬爲人行,好先行,卻住以俟其人,百步之間,如是者數四;先者,豫也,遂曰猶豫。猶,夷周翻,又余救翻。玃,厥縛翻。爲,于僞翻。好,呼到翻。 司馬錯請伐蜀。 《史記》:重、黎之後,至周宣王時爲程伯休父,爲司馬氏。錯,七各翻,又七故翻。重,直龍翻。父,音甫。 張儀曰:「不如伐韓。」王曰:「請聞其說。」儀曰:「親魏,善楚,下兵三川,攻新城、宜陽, 伊水、洛水、河水爲三川。秦後置三川郡,漢改爲河南郡。班《志》,新城縣屬河南郡。《括地志》:洛州伊闕縣本漢新城縣,在州南七十里。隋文帝改新城爲伊闕,取伊闕山爲名。 以臨二周之郊, 周分爲東、西,故曰二周。 據九鼎, 昔夏禹貢金九牧,鑄鼎象物,桀有昏德,鼎遷于商;商紂暴虐,鼎遷于周;成王定鼎于郟鄏,寶之,以爲三代共器。夏,戶雅翻。郟,音夾。鄏,音辱。 按圖籍, 圖籍,謂天下之圖籍,《周官》職方氏所掌是也。 挾天子以令於天下,天下莫敢不聽,此王業也。臣聞爭名者於朝,爭利者於市。今三川、周室,天下之朝市也, 朝,直遙翻。《周禮·大宗伯·註》云:朝,猶朝也,欲其來之早也。人君昕旦親政貴早,聲轉爲朝。猶朝,陟遙翻。 而王不爭焉,顧爭於戎翟,去王業遠矣。」 翟,與狄同。 司馬錯曰:「不然。臣聞欲富國者務廣其地,欲強兵者務富其民,欲王者務博其德, 欲王,于況翻,又如字。 三資者備而王隨之矣。今王地小民貧,故臣願先從事於易。 易,弋豉翻。 夫蜀,西僻之國而戎翟之長也, 夫,音扶。長,知丈翻。 有桀、紂之亂;以秦攻之,譬如使豺狼逐羣羊; 豺,徂齋翻。 得其地足以廣國,取其財足以富民,繕兵不傷衆而彼已服焉。 彼,謂蜀也。 拔一國而天下不以爲暴,利盡四 『章:十二行本「四」作「西」;乙十一行本同。』 海而天下不以爲貪,是我一舉而名實附也,而又有禁暴止亂之名。今攻韓,劫天子,惡名也,而未必利也;又有不義之名,而攻天下所不欲,危矣。臣請論其故:周,天下之宗室也。 周室爲天下所宗,故謂之宗室。 齊,韓之與國也。 鄰國相親睦者,謂之與國。 周自知失九鼎,韓自知亡三川,將二國幷力合謀,以因乎齊、趙而求解乎楚、魏, 幷,必正翻。求解者,先與之構怨隙而今求和解也。 以鼎與楚,以地與魏,王弗能止也。此臣之所謂危也。不如伐蜀完。」 完,全也。言以兵伐蜀,十全必取也。 王從錯計, 錯,七各翻,又七故翻。 起兵伐蜀;十月取之。 取,言易也。易,弋豉翻。 貶蜀王,更號爲侯; 貶,悲檢翻。更,工衡翻。 而使陳莊相蜀。 相,息亮翻。 蜀旣屬秦,秦以益強,富厚,輕諸侯。

2 蘇秦旣死, 三年,蘇秦死於齊。 秦弟代、厲亦以遊說顯於諸侯。 說,式芮翻。 燕相子之與蘇代婚,欲得燕權。蘇代使於齊而還, 燕,因肩翻。相,息亮翻。使,疏吏翻。還,從宣翻。 燕王噲問曰:「齊王其霸乎?」 噲,苦夬翻。 對曰:「不能。」王曰:「何故?」對曰:「不信其臣。」於是燕王專任子之。鹿毛壽謂燕王曰: 劉伯莊曰:鹿毛壽,人姓名;又曰潘壽。《春秋後語》作「唐毛壽」。徐廣曰:一作「厝毛」。如徐廣一作之說,當作「厝」。厝,音秦昔翻。清河有厝縣。 「人之謂堯賢者,以其能讓天下也。今王以國讓子之,是王與堯同名也。」燕王因屬國於子之, 屬,之欲翻,付也,託也。 子之大重。或曰:「禹薦益而以啓人爲吏, 《孟子》曰:禹薦益於天,禹崩,天下之人不之益而之啓,曰:「吾君之子也。」《索隱》曰:人,猶臣也。謂以啓臣爲益吏。索,山客翻。 及老而以啓爲不足任天下, 任,音壬。 傳之於益。啓與交黨攻益,奪之,天下謂禹名傳天下於益而實令啓自取之。 按或曰一段事,與《師春紀》伊尹放太甲,潛出自桐,殺伊尹,事頗相類,古書雜記固多也。 今王言屬國於子之而吏無非太子人者,是名屬子之而實太子用事也。」王因收印綬,自三百石吏已上而效之子之。 《後漢書·輿服志》曰:三王俗化雕文,詐僞漸生,始有印綬,以檢姦萌。《周禮》掌節有璽節,鄭氏《註》云:今之印章也。綬,組綬。古者佩玉以綬貫之。漢承秦制,乘輿璽綬;諸王以下,印以金、銀、銅爲差,綬以赤、紫、青、黑、黃爲差。印,信也,刻文合信也。綬,受也,轉相授受也。三百石吏,銅印,黑綬或黃綬。《王制》:諸侯大國之卿,食祿以田計之,爲三十二夫之入。戰國之卿,食祿萬鍾,其僭差不度甚矣。漢制:三公秩萬石,至於斗食佐吏,凡十六等。三百石吏,第十等,奉月四十斛。綬,音受。璽,斯氏翻。組,祖五翻。乘,繩證翻。奉,與俸同,音扶用翻。 子之南面行王事,而噲老,不聽政,顧爲臣, 顧,反也。噲,苦夬翻。 國事皆決於子之。 爲後燕亂張本。

六年 (丙午、前三一五)

1 王崩,子赧王延立。

赧王上 劉伯莊曰:赧,慚之甚也。輕微危弱,寄住東、西,足爲慚赧,故號之曰赧;《諡法》本無赧字也。赧,音奴版翻。

元年 (丁未、前三一四)

1 秦人侵義渠,得二十五城。 義渠,戎國名。按上卷顯王四十二年,秦縣義渠,以其君爲臣,是已得義渠矣。今又侵得二十五城,何也?蓋先此秦以義渠爲縣,君爲臣,雖臣屬於秦,義渠之國未滅也,秦稍蠶食侵其地。今得二十五城,義渠之國所餘無幾矣。蓋秦兼幷諸侯,不盡其國不止也。《左傳》:有鐘鼓曰伐,無曰侵。《穀梁傳》:苞人民、驅牛馬曰侵。斬樹木、壞宮室曰伐。無幾,居豈翻。傳,直戀翻。壞,音怪。

2 魏人叛秦。秦人伐魏,取曲沃而歸其人。又敗韓於岸門, 《續漢志》,潁川郡潁陰縣有岸亭。《註》引徐廣云:岸亭,卽岸門。《括地志》:岸門在今許州長社縣東北二十八里,今名長武亭。敗,補邁翻。 韓太子倉入質于秦以和。 質,音致。

3 燕子之爲王三年,國內大亂。將軍市被與太子平謀攻子之。齊王令人謂太子曰: 令,盧經翻。 「寡人聞太子將飭君臣之義,明父子之位,寡人之國 『章:十二行本「國」下有「雖小」二字;乙十一行本同;孔本同;退齋校同。』 唯太子所以令之。」 飭,整也,修也,治也。治,直之翻。飭君臣之義,言太子平將治子之僭王之罪也。明父子之位,言太子平當繼其父噲之位也。令,力政翻,命令也,號令也。 太子因要黨聚衆, 要,一遙翻,要結也。 使市被攻子之,不克。市被反攻太子。搆難數月, 難,乃旦翻。 死者數萬人,百姓恫恐。 恫,它紅翻,痛也。 齊王令章子將五都之兵,因北地之衆以伐燕。 將,卽亮翻,又音如字,領也。邑有先王之廟曰都。或曰:都,邑之大者。北地,齊之北境也,蓋漢千乘、清河、勃海之地。燕,因肩翻;下同。乘,繩證翻。 燕士卒不戰,城門不閉。齊人取子之,醢之, 醢,呼改翻,肉醬也。 遂殺燕王噲。 噲,苦夬翻。

齊王問孟子曰:「或謂寡人勿取燕,或謂寡人取之。以萬乘之國伐萬乘之國, 古者天子之地方千里,出兵車萬乘。七國兼幷以強大,於時皆爲萬乘之國。乘,繩證翻。 五旬而舉之, 十日爲旬,五旬,五十日。 人力不至於此;不取,必有天殃。 殃,咎也,禍也。 取之何如?」孟子對曰:「取之而燕民悅則取之,古之人有行之者,武王是也。取之而燕民不悅則勿取,古之人有行之者,文王是也。以萬乘之國伐萬乘之國,簞食壺漿以迎王師, 簞,竹器也;圓曰簞,方曰笥。簞,音丹。食,祥吏翻,熟食也。漿,水也,酢漿也。笥,相吏翻。酢,倉故翻。 豈有他哉?避水火也。如水益深,如火益熱,亦運而已矣!」 運,轉也。言燕之民將轉而之他國也。

諸侯將謀救燕,齊王謂孟子曰:「諸侯多謀伐寡人者,何以待之?」對曰:「臣聞七十里爲政於天下者,湯是也;未聞以千里畏人者也。《書》曰:『徯我后,后來其蘇。』 《書·仲虺之誥》之辭。徯,戶禮翻,待也。后,君也。 今燕虐其民,王往而征之,民以爲將拯己於水火之中也, 拯,上舉也,援也,救也,助也,音之凌翻。 簞食壺漿以迎王師。若殺其父兄,係累其子弟, 趙岐曰:係累,縛結也。係,戶計翻。累,力追翻。 毀其宗廟,遷其重器。 重器,國之寶鎭。 如之何其可也!天下固畏齊之強也,今又倍地 齊幷燕則地倍其舊。燕,因肩翻。 而不行仁政,是動天下之兵也。王速出令,反其旄倪, 令,力政翻。趙岐曰:旄,老旄;倪,弱小。陸德明曰:倪,謂翳倪小兒也。《記·曲禮》曰:八十、九十曰耄,《註》云:耄,惛忘也。旄,讀曰耄。倪,五兮翻。翳,與繄同,音煙兮翻。 止其重器,謀於燕衆,置君而後去之,則猶可及止也。」齊王不聽。

已而燕人叛。 是時燕人雖未立太子平,固已相帥叛齊矣。 王曰:「吾甚慚於孟子。」陳賈曰:「王無患焉。」乃見孟子,曰:「周公何人也?」曰:「古聖人也。」陳賈曰:「周公使管叔監商, 古殷、商通稱,商者,以始封爲國號,殷者,以都亳爲國號。按《孟子》,陳賈只云「監殷」,今《通鑑》云「監商」,避宋廟諱也。監,古銜翻。 管叔以商畔也。周公知其將畔而使之與?」 畔,與叛同。與,讀曰歟,下同。 曰:「不知也。」陳賈曰:「然則聖人亦有過與?」曰:「周公,弟也,管叔,兄也,周公之過不亦宜乎!且古之君子,過則改之;今之君子,過則順之。古之君子,其過也如日月之食,民皆見之;及其更也, 更,工衡翻,更改。 民皆仰之。今之君子,豈徒順之,又從爲之辭!」

4 是歲,齊宣王薨,子湣王地立。 湣,讀曰閔。

二年 (戊申、前三一三)

1 秦右更疾伐趙, 右更,秦爵第十四。師古曰:左、右、中更,皆主領更卒而部其役使也。更,工衡翻。 拔藺,虜其將莊豹。 莊姓有出於宋者,《左傳》所謂戴、武、莊之族是也;有出於楚者,楚莊王之後,莊蹻是也。齊之莊暴,楚之莊辛,蒙之莊周,與此莊豹,其時適相先後,莫能審其所自出。

2 秦王欲伐齊,患齊、楚之從親, 從,子容翻。 乃使張儀至楚,說楚王曰:「大王誠能聽臣,閉關絕約於齊, 說,式芮翻。閉關者,古之列國各置關尹,敵國賓至,關尹以告,則行理以節逆之。閉關則距絕其使,不爲通也。使,疏吏翻。 臣請獻商於之地六百里,使秦女得爲大王箕帚之妾, 於,如字。箕帚之妾,猶言備灑掃也。帚,止酉翻,篲也。 秦、楚嫁女娶婦,長爲兄弟之國。」楚王說而許之。 說,讀曰悅。 羣臣皆賀,陳軫獨弔。 陳姓出於舜,周武王封舜後於陳,子孫以國爲氏。 王怒曰:「寡人不興師而得六百里地,何弔也?」對曰:「不然。以臣觀之,商於之地不可得而齊、秦合,齊、秦合則患必至矣。」王曰:「有說乎?」對曰:「夫秦之所以重楚者,以其有齊也。 夫,音扶,發語辭。 今閉關絕約於齊則楚孤,秦奚貪夫孤國而與之商於之地六百里!張儀至秦,必負王。是王北絕齊交,西生患於秦也, 楚東北接齊,西接秦。 兩國之兵必俱至。爲王計者,不若陰合而陽絕於齊,使人隨張儀,苟與吾地,絕齊未晚也。」王曰:「願陳子閉口,毋復言,以待寡人得地!」 毋,音無,毋者,禁止之辭。復,扶又翻,再又也。 乃以相印授張儀, 相,息亮翻。 厚賜之。遂閉關絕約於齊,使一將軍隨張儀至秦。 班固《百官表》:將軍,周末官,秦、漢因之。

張儀詳墮車, 詳,讀曰佯,詐也。 『章:乙十一行本正作「佯」。』 不朝三月。 朝,直遙翻。 楚王聞之,曰:「儀以寡人絕齊未甚邪?」 邪,余遮翻。邪,疑辭也。 乃使勇士宋遺借宋之符,北罵齊王。 旣閉關絕約,則齊、楚之信使不通,故使宋遺借宋符以至齊。宋,姓也。周武王封微子於宋,子孫以國爲氏。 齊王大怒,折節以事秦, 折,而設翻。 齊、秦之交合。 儀歸而詐疾,待齊、秦之交合乃朝。 張儀乃朝,見楚使者曰:「子何不受地?從某至某,廣袤六里。」 朝,直遙翻。使,疏吏翻。東西曰廣,南北曰袤。廣,古曠翻,又讀如字。袤,音茂。 使者怒,還報楚王。 還,從宣翻,又音如字。 楚王大怒,欲發兵而攻秦。陳軫曰:「軫可發口言乎?攻之不如因賂之以一名都,與之幷力 『章:十二行本「力」作「兵」;乙十一行本同;孔本同。』 而攻齊,是我亡地於秦,取償於齊也。 償,辰羊翻,報也。 今王已絕於齊而責欺於秦,是吾合齊、秦之交而來天下之兵也,國必大傷矣!」楚王不聽,使屈匄帥師伐秦。 屈,姓也,音九勿翻,匄,居大翻。帥,讀曰率。 秦亦發兵使庶長章擊之。 長,知丈翻。按《史記·樗里子傳》,庶長章,姓魏。

三年 (己酉、前三一二)

1 春,秦師及楚戰于丹陽, 《索隱》曰:此丹陽在漢中。劉昭曰:南郡枝江縣有丹陽聚,卽秦破楚處。李 《輿地紀勝》曰:丹陽在今歸州秭歸縣東八里屈沱楚王城是也。余按楚遣屈匄伐秦,秦發兵逆擊之,枝江之丹陽則距郢逼近,秭歸之丹陽則不當秦、楚之路。《索隱》因下文遂取漢中,卽謂丹陽在漢中,皆非也。此丹陽謂丹水之陽。班《志》:丹水出上洛冢嶺山,東至析入鈞水,其水蓋在弘農丹水、析兩縣之間,武關之外也。秦、楚交戰當在此水之陽。楚師旣敗,秦師乘勝取上庸路西入以收漢中,其勢易矣。索,山客翻。 ,與埴同。屈,九勿翻。冢,知隴翻。易,弋豉翻。 楚師大敗,斬甲士八萬,虜屈匄及列侯、執珪七十餘人, 執珪,楚爵也,執珪而朝者也。 遂取漢中郡。 自沔陽、成固至新城、上庸,時皆漢中郡之地。《釋名》曰:郡,羣也,人所羣聚也。黃義仲《十三州記》曰:郡之言君也。改公侯之封而言君者,至尊也。今郡字,「君」在其左,「邑」在其右,君爲元首,邑以載民,故取名於君,謂之郡。 楚王悉發國內兵以復襲秦, 復,扶又翻。 戰於藍田, 班《志》,藍田縣屬京兆,秦孝公置。《史記正義》曰:藍田縣在雍州東南八十里。從藍田關入藍田縣,時楚襲秦深入。 楚師大敗。韓、魏聞楚之困,南襲楚,至鄧。 鄧,春秋鄧國之地。班《志》,鄧縣屬南陽郡。杜預曰:潁川召陵縣西有鄧城。《括地志》曰:故鄧城在豫州郾陵縣東三十五里,所謂在古召陵西十里者也。召,讀曰邵。 楚人聞之,乃引兵歸,割兩城以請平于秦。

2 燕人共立太子平,是爲昭王。 燕,因肩翻。 昭王於破燕之後。 『章:十二行本「後」下有「卽位」二字;乙十一行本同;孔本同;張校同。』 言燕國爲齊所破,己承其後也。 弔死問孤,與百姓同甘苦,卑身厚幣以招賢者。謂郭隗曰:「齊因孤之國亂而襲破燕,孤極知燕小力少, 臧文仲曰:列國有凶稱孤,禮也。杜預曰:列國諸侯無凶則稱寡人。郭姓出於周之虢公,世亦謂虢公爲郭公。隗,五罪翻。少,始紹翻。 不足以報;然誠得賢士與共國,以雪先王之恥, 謂燕王噲破國之恥。噲,苦夬翻。 孤之願也。先生視可者,得身事之!」郭隗曰:「古之人君有以千金使涓人求千里馬者, 春秋以來,諸侯之國有涓人,秦、漢之間有中涓。師古曰:涓,潔也。言其在中主知潔清灑掃之事,蓋王之親舊左右也。應劭曰:涓人如謁者。涓,古玄翻。灑,所賣翻;掃,所報翻;又皆音如字。 馬已死,買其首五百金而返。君大怒,涓人曰:『死馬且買之,況生者乎!馬今至矣。』不期年,千里之馬至者三。 期,讀曰朞。 今王必欲致士,先從隗始,況賢於隗者,豈遠千里哉!」 言燕王若加禮於郭隗,則四方之賢士聞之,將不以千里爲遠而來。 於是昭王爲隗改築宮而師事之。於是士爭趣燕: 爲,于僞翻。趣,七喻翻。 樂毅自魏往,劇辛自趙往。 劇,竭戟翻。劇,姓;辛,名。劇姓莫知其所自出。班《志》,北海郡有劇縣,蓋其先以縣爲姓也。 昭王以樂毅爲亞卿,任以國政。 爲燕用樂毅破齊張本。

3 韓宣惠王薨,子襄王倉立。

四年 (庚戌、前三一一)

1 蜀相殺蜀侯。 相,息亮翻。蜀相,蓋陳莊也。

2 秦惠王使人告楚懷王,請以武關之外易黔中地。 武關,《左傳》之少習,地在漢弘農郡析縣西百七十里,道通南陽。《晉太康地志》曰:武關當冠軍西。《括地志》曰:武關在商州上洛縣東。武關之外,蓋秦丹、析、商於之地。黔,音琴。少,始照翻。冠,工玩翻。於,音如字。 楚王曰:「不願易地,願得張儀而獻黔中地。」張儀聞之,請行。王曰:「楚將甘心於子, 楚王以墮張儀之詐,故欲甘心焉。 柰何行?」張儀曰:「秦強楚弱,大王在,楚不宜敢取臣。且臣善其嬖臣靳尚, 嬖,匹計翻,又卑義翻。靳,居焮翻,姓也。 靳尚得事幸姬鄭袖, 鄭,以國爲氏。「袖」,《戰國策》作「褏」,古字也。 袖之言,王無不聽者。」遂往。楚王囚,將殺之。靳尚謂鄭袖曰:「秦王甚愛張儀,將以上庸六縣及美女贖之。 上庸,春秋庸國。班《志》,上庸縣屬漢中郡。《史記正義》:上庸縣,今房州。宋白曰:今房州竹山縣古城,卽漢上庸縣。 王重地尊秦,秦女必貴而夫人斥矣。」於是鄭袖日夜泣於楚王曰:「臣各爲其主耳。 爲,于僞翻。 今殺張儀,秦必大怒。妾請子母俱遷江南,毋爲秦所魚肉也!」王乃赦張儀而厚禮之。張儀因說楚王曰:「夫爲從者無以異於驅羣羊而攻猛虎,不格明矣。 說,式芮翻。夫,音扶。從,子容翻。格,當也。劉伯莊曰:格,各額翻,其字宜從「手」。余據字書,格,擊也,鬬也,從「木」亦通。 今王不事秦,秦劫韓驅梁而攻楚,則楚危矣。秦西有巴、蜀,治船積粟,浮岷江而下, 治,直之翻。江水出蜀郡湔氐道之岷山,故謂之岷江。《釋名》曰:江,共也;小流入其中,所公共也。 一日行五百餘里,不至十日而拒 『章:十二行本「拒」作「距」;乙十一行本同。』 扞關, 徐廣曰:巴郡魚復縣有扞關。《史記正義》曰:在峽州巴山縣界。扞,寒旦翻。 扞關驚則從境以東盡城守矣, 境,楚境也。扞關,楚之西境,從境以東,謂扞關以東也。 黔中、巫郡非王之有。 黔,巨今翻。班《志》,巫縣屬南郡。酈道元曰:縣故楚之巫郡。杜佑曰:今歸州巴東縣是也。 秦舉甲出武關,則北地絕。 北地,楚北境之地,陳、蔡、汝、潁是也。 秦兵之攻楚也,危難在三月之內。 難,乃旦翻。 而楚待諸侯之救在半歲之外,夫待弱國之救,忘強秦之禍,此臣所爲大王患也。 夫,音扶。爲,于僞翻。 大王誠能聽臣,臣 『章:十二行本不重「臣」字;乙十一行本同;孔本同。』 請令秦、楚長爲兄弟之國,無相攻伐。」 令,力丁翻。 楚王已得張儀而重出黔中地, 重,難也。以地爲重,意難割棄之。 乃許之。

張儀遂之韓,說韓王曰:「韓地險惡山居, 之,如也,自楚如韓也。韓有宜陽、成皋,南盡魯陽,皆山險之地。說,式芮翻。 五穀所生,非菽而麥, 菽,式竹翻,豆也。 國無二歲之食;見卒不過二十萬。 見卒,見在之兵。見,賢遍翻。 秦被甲百餘萬。 被,皮義翻。 山東之士被甲蒙冑以會戰,秦人捐甲徒裼以趨敵, 冑,今謂之兜鍪。捐,與專翻,棄也。徒,徒行也。裼,音錫,袒也。趨,七喻翻。鍪,音牟。 左挈人頭,右挾生虜。夫戰孟賁、烏獲之士以攻不服之弱國, 挾,戶頰翻。孟賁、烏獲,古之勇士。賁,音奔。 無異垂千鈞之重於鳥卵之上,必無幸矣。 三十斤爲鈞。必無幸矣,言無幸而獲全之理。 大王不事秦,秦下甲據宜陽,塞成皋, 下,遐稼翻。塞,悉則翻。 則王之國分矣,鴻臺之宮,桑林之苑,非王之有也。爲大王計,莫如事秦以攻楚,以轉禍而悅秦,計無便於此者。」韓王許之。

張儀歸報,秦王封以六邑,號武信君。復使東說齊王曰:「從人說大王者 復,扶又翻。從人,合從之人也。從,子容翻。說,式芮翻。 必曰:『齊蔽於三晉,地廣民衆,兵強士勇,雖有百秦,將無柰齊何。』大王賢其說而不計其實。今秦、楚嫁女娶婦,爲昆弟之國;韓獻宜陽;梁效河外; 河外,秦蓋以河東爲河外,梁則以河西爲河外,張儀以秦言之也。 趙王入朝,割河間以事秦。 朝,直遙翻。河間,趙地。漢文帝二年,分爲河間國。應劭曰:在兩河之間。唐爲瀛州。 大王不事秦,秦驅韓、梁攻齊之南地, 漢泰山、城陽,齊南境之地也。 悉趙兵,渡清河,指博關,臨菑、卽墨非王之有也! 博關在濟州西界之博陵。《史記正義》曰:博關在博州。趙兵從貝州渡清河指博關,則漯河以南臨菑、卽墨危矣。濟,子禮翻。漯,託合翻。 國一日見攻,雖欲事秦,不可得也!」齊王許張儀。

張儀去,西說趙王曰:「大王收率天下以擯秦,秦兵不敢出函谷關十五年。 擯,必刃翻。事見上卷顯王三十六年。 大王之威行於山東,敝邑恐懼, 春秋以來,列國交聘,行人率自稱其國曰敝邑。 繕甲厲兵,力田積粟,愁居懾處,不敢動搖, 懾,之涉翻,怖也,心伏也,失常也,失氣也。處,昌呂翻。 唯大王有意督過之也。 師古曰:督過,視責也。《索隱》曰:督者,正其事而責之;督過,是深責其過也。 今以大王之力,舉巴、蜀, 事見愼靚王五年。 幷漢中, 事見上二年。 包兩周, 元年服韓、魏,則包兩周矣。 守白馬之津。 班《志》,白馬縣屬東郡。《水經註》:白馬津在白馬城之西北。白馬城,唐爲滑州治所。《開山圖》曰:白馬津東可二十許里,有白馬山,山上常有白馬羣行,悲鳴則河決,馳走則山崩,後人因以名縣及津。按《通鑑》不語怪,今此註亦近於怪,姑以廣異聞耳。 秦雖僻遠,然而心忿含怒之日久矣。今秦有敝甲凋兵軍於澠池, 敝,敗惡也,凋,瘁也,半傷也。敗甲凋兵,謙其辭,言軍於澠池,則張其勢以臨趙矣。康曰:澠池,趙邑。余據趙與韓、魏接境,韓有野王、上黨,魏有河東、河內,而澠池則秦地也,漢爲縣,屬弘農郡,趙安能越韓、魏而有之!康說非是。澠,莫善翻;又莫忍翻。 願渡河,踰漳,據番吾, 言欲自澠池北渡河,又自此東踰漳水而進據番吾,此亦張聲勢以臨趙也。番吾,卽漢常山郡之蒲吾縣也。劉昭《註》曰:《史記》番吾君,杜預云:晉之蒲邑也。此說非。《括地志》:番吾故城,在恆州房山縣東二十里。番,音婆,又音盤。 會邯鄲之下,願以甲子合戰,正殷紂之事。 武王伐紂,癸亥陳于商郊,甲子昧爽,紂帥其旅若林,會于牧野,前徒倒戈,攻其後以北,遂以勝殷殺紂。張儀引以懼趙,其有所侮而動,亦已甚矣。邯鄲,趙都,音寒丹。 謹使使臣先聞左右。 使臣,上疏吏翻。 今楚與秦爲昆弟之國,而韓、梁稱東藩之臣,齊獻魚鹽之地, 齊東瀕于海,海濱廣斥,魚鹽所出也。此時齊未嘗獻地于秦,張儀駕說以恐動趙耳。 此斷趙之右肩也。夫斷右肩而與人鬬, 夫,音扶。斷,丁管翻。 失其黨而孤居,求欲毋危得乎!今秦發三將軍,其一軍塞午道, 《索隱》曰:午道當在趙之東,齊之西。午道,地名也。鄭玄云:一縱一橫爲午,謂交道也。塞,悉則翻。 告齊使渡清河,軍於邯鄲之東, 邯鄲,音寒丹。 一軍軍成皋,驅韓、梁軍於河外, 《史記正義》曰:河外,謂鄭滑州,北臨河。余謂此河外,亦因趙而言之。 一軍軍於澠池,約四國爲一以攻趙,趙服必四分其地。 言秦約齊、韓、魏四分趙地。『鄒:「服」,當作「破」。』 臣竊爲大王計,莫如與秦王面相約而口相結,常爲兄弟之國也。」趙王許之。 當時趙於山東最強,且主從約,張儀說之,亦費辭矣。

張儀乃北之燕, 燕,因肩翻。 說燕王曰:「今趙王已入朝,効河間以事秦。 張儀自趙至燕,借此氣勢而爲是虛言以動燕耳。朝,直遙翻。 大王不事秦,秦下甲雲中、九原, 《虞氏記》曰:趙自五原河曲築長城,東至陰山,又於河西造大城,一箱崩不就,乃改卜陰山河曲而禱焉,晝見羣鵠遊於雲中,徘徊經日,見大光在其下,乃卽其處築城,今雲中城是也。余謂此亦語怪,酈道元爲後魏書之耳。宋白曰:勝州榆林縣界有雲中古城,趙武侯所築,秦置雲中郡,唐爲單于都護府。班《志》:九原縣屬五原郡。漢之五原,卽秦之九原郡也。唐爲豐、鹽等州之地。宋白曰:唐豐州治九原縣。按雲中九原,皆在燕之西,秦自上郡朔方下兵則可至。《史記正義》曰:古雲中、九原郡皆在勝州。雲中郡故城在榆林東北四十里。九原郡故城在勝州西界,今連谷縣是。下,遐稼翻。元爲,于僞翻。 驅趙而攻燕,則易水、長城非大王之有也! 《水經註》:易水出涿郡故安縣閻鄕西山,東屆關城西南,卽燕長城門也。易水又歷長城而東過范陽、容城、安次、泉州縣南而東入海。 且今時齊、趙之於秦,猶郡縣也,不敢妄舉師以攻伐。今王事秦,長無齊、趙之患矣。」 以利動之。 燕王請獻常山之尾五城以和。 常山,卽北嶽恆山也。漢文帝諱恆,改曰常山,置常山郡。班《志》,常山在常山郡上曲陽縣西北,其尾則燕之西南界。

張儀歸報,未至咸陽,秦惠王薨,子武王立。 《索隱》曰:武王,名蕩。 武王自爲太子時,不說張儀; 說,讀曰悅。 及卽位,羣臣多毀短之。 毀短,訾毀而數其短也。 諸侯聞儀與秦王有隙, 隙,乞逆翻,怨隙也,釁隙也。物之有罅釁者爲有隙,人之與人有怨者亦爲有隙。 皆畔衡,復合從。 衡,讀曰橫。從,子容翻。以此觀之,此時六國之勢,利在合從,而從張儀連衡者,畏秦而搖於儀之說耳。

五年 (辛亥、前三一〇)

1 張儀說秦武王曰:「爲王計者,東方有變, 韓、魏皆在秦之東。說,式芮翻。 然後王可以多割得地也。臣聞齊王甚憎臣,臣之所在,齊必伐之。臣願乞其不肖之身以之梁, 不肖,謙言無所肖似也。魏都大梁。 齊必伐梁,齊、梁交兵而不能相去, 言兵交不解,各欲去而不能也。 王以其間伐韓, 間,居莧翻,間隙也;又居閑翻,中間也。 入三川,挾天子,案圖籍,此王業也!」 張儀欲傾周而爲秦,始終以此說爲主。挾,戶頰翻。 王許之。齊王果伐梁,梁王恐。張儀曰:「王勿患也! 言勿以爲患。 請令齊罷兵。」 令,盧經翻,使也;下同。 乃使其舍人之楚,借使謂齊王曰: 之,往也,如也。不敢徑遣人使齊,而往楚借使,借使,言借楚人以爲使。借,子夜翻;康:資昔切。使,疏吏翻。 「甚矣王之託儀於秦也!」齊王曰:「何故?」楚使者曰:「張儀之去秦也固與秦王謀矣,欲齊、梁相攻而令秦取三川也。今王果伐梁,是王內罷國而外伐與國, 罷,讀曰疲。 而信儀於秦王也。」齊王乃解兵還。 還,從宣翻,又如字。 張儀相魏一歲,卒。 相,息亮翻。卒,子恤翻。

儀與蘇秦皆以縱橫之術遊諸侯,致位富貴,天下爭慕效之。 縱,子容翻。 又有魏人公孫衍者,號曰犀首,亦以談說顯名。 說,式芮翻。 其餘蘇代、蘇厲、周最、樓緩之徒,紛紜徧於天下,務以辯詐相高,不可勝紀, 《姓譜》曰:周姓本自周平王子,別封汝川,人謂之周家,因氏焉。一云:以赧王爲秦所滅,黜爲庶人,百姓稱爲周家,因氏焉。余按商有太史周任,謂爲周姓所自出,夫豈不可!又赧王於時未滅,不可謂周最出於赧王。樓姓,夏少康之裔,周封爲東樓公,子孫因氏焉。師古曰:紛紜,興作貌,又物多而亂貌。勝,音升。赧,奴版翻。夏,戶雅翻。少,始照翻。裔,苗裔。 而儀、秦、衍最著。 著者,顯著於時。

孟子論之曰:或謂:「公孫衍張儀豈不大丈夫哉;一怒而諸侯懼,安居而天下熄?」 熄,滅也,火滅爲熄。此言天下兵革之事熄滅也。 孟子曰:「是惡足爲大丈夫哉! 惡,音烏。 君子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正道,得志則與民由之,不得志則獨行其道,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詘, 詘,與屈同。 是之謂大丈夫。」

揚子《法言》曰:或問:「儀、秦學乎鬼谷術而習乎縱橫言,安中國者各十餘年,是夫?」 夫,音扶。 曰:「詐人也,聖人惡諸。」 惡,烏路翻。 曰:「孔子讀而儀、秦行, 謂讀孔子之言而行儀、秦之事。 何如也?」曰:「甚矣鳳鳴而鷙翰也!」 翰,侯旰翻,又侯安翻,羽翰。 「然則子貢不爲歟?」曰:「亂而不解,子貢恥諸。 太史公曰:子貢一出,存魯,亂齊,破吳,強晉而霸越。溫公曰:考其年與事皆不合,蓋六國遊說之士託爲之辭,太史公不加考訂,因而記之;揚子雲亦據《太史公書》發此語也。說,式芮翻。 說而不富貴,儀、秦恥諸。」 說,式芮翻。 或曰:「儀、秦其才矣乎,跡不蹈已?」 宋咸曰:蹈,踐也;言儀、秦之才術超卓,自然不踐循舊人之跡。踐,慈演翻。 曰:「昔在任人,帝而難之。 《書·舜典》:而難任人。孔安國《註》云:任,佞也;難,拒也;言佞人則斥遠之。任,音壬。難,乃旦翻。 不以才乎?才乎才,非吾徒之才也!」

2 秦王使甘茂誅蜀相莊。 四年,蜀相殺蜀侯,秦武王故誅之。《史記》「莊」作「壯」。案《秦紀》,秦旣得蜀,使陳莊相蜀;從「莊」爲是。

3 秦王、魏王會于臨晉。 班《志》,臨晉縣屬馮翊,故大荔也,秦取之,更名臨晉。應劭曰:臨晉水,故名。臣瓚曰:晉水在河之東,此縣在河之西,不得臨晉水。舊說,秦築高壘以臨晉國,故曰臨晉。章懷太子賢曰:臨晉故城,在今同州朝邑縣西南。余按《唐書·地理志》,蒲州有臨晉縣。宋白曰:漢臨晉縣在今臨晉縣東南十八里,故解城是也。後魏改爲北解縣。周省。隋分猗氏縣,置桑泉縣。唐天寶十二載,改臨晉縣。天寶之改縣,必有所據,則應劭臨晉水之說,未可厚非。秦之臨晉在河西,臣瓚、章懷之說皆是也。更,工衡翻。應,乙陵翻。瓚,藏旱翻。朝,直遙翻。解,戶買翻。載,祖亥翻。

4 趙武靈王納吳廣之女孟姚, 吳姓,以國爲氏。 有寵,是爲惠后。 孔穎達曰:后,後也,言其後於天子,亦以廣後胤也。戰國諸侯僭王,亦稱其夫人爲后。 生子何。 爲立何而長子章爭國張本。長,知兩翻。

六年 (壬子、前三〇九)

1 秦初置丞相,以樗里疾爲右丞相。 應劭曰:丞者,承也;相者,助也。荀悅曰:秦本次國,命卿二人,故置左右丞相,無三公官。樗里疾,秦惠王之弟也。高誘曰:疾居渭南之陰鄕,其里有大樗樹,故號樗里子。相,息亮翻。樗,丑於翻。誘,羊久翻。

七年 (癸丑、前三〇八)

1 秦、魏會于應。 《左傳》曰:邘、晉、應、韓,武之穆也。杜預《註》云:應國在襄陽城父縣西。余按襄陽無城父縣。《後漢志》,潁川父城縣西南有應鄕,古應國也。《括地志》曰:故應城因應山爲名。古之應國在汝州魯山縣東三十里。應,乙陵翻。邘,音于。

2 秦王使甘茂約魏以伐韓,而令向壽輔行。甘茂 『章:十二行本「茂」下有「至魏」二字;乙十一行本同;孔本同;張校同;退齋校同。』 令向壽還,謂王曰:「魏聽臣矣, 令,盧經翻,使也。向,式讓翻,姓也。《姓譜》:向姓本自宋文公枝子向文旰,旰孫戌以王父字爲氏。余按《左傳》,向戌本出於宋桓公。孟子爲齊卿,出弔於滕,王使王驩爲輔行。趙岐《註》曰:輔行,副使也。旰,音榦。戌,音恤。傳,直戀翻。使,疏吏翻。 然願王勿伐!」王迎甘茂於息壤而問其故。 柳宗元曰:地長隆然而起,夷之而益高者爲息壤。異書有云:鯀竊帝之息壤以堙洪水。意者此所謂息壤,蓋以地長得名。長,知兩翻。 對曰:「宜陽大縣,其實郡也。 杜佑曰:春秋時列國相滅,多以其地爲縣,則縣大而郡小,故趙鞅曰:「上大夫受縣,下大夫受郡。」至于戰國,則郡大而縣小矣,故甘茂曰:「宜陽大縣,其實郡也。」《漢官儀》曰:凡郡:或以列國,陳、魯、齊、吳是也;或以舊邑,長沙、丹陽是也;或以山陵,泰山,山陽是也;或以川原,西河、河東是也;或以所出,金城城下得金、酒泉泉味如酒、豫章樟樹生庭、鴈門鴈之所育是也;或以號令,夏禹合諸侯,大計東冶之山會計,因名會稽是也。令,力正翻。名會,古外翻。 今王倍數險,行千里,攻之難。 倍,與背同,音蒲妹翻。數險,謂函谷及三崤之險。 魯人有與曾參同姓名者殺人,人告其母,其母織自若也。 參,所金翻,一音七南翻。 及三人告之,其母投杼下機,踰牆而走。 杼,直呂翻。《說文》曰:杼,機之持緯者,蓋今所謂梭。梭,蘇禾翻。 臣之賢不若曾參,王之信臣又不如其母,疑臣者非特三人,臣恐大王之投杼也。魏文侯令樂羊將而攻中山,三年而拔之。 事見一卷威烈王二十三年。令,音盧經翻。將,卽亮翻。 反而論功,文侯示之謗書一篋。 謗,訕也,毀也。篋,竹笥也,音古頰翻。 樂羊再拜稽首曰:『此非臣之功,君之力也!』 稽首,首至地也。稽,音啓。 今臣,羇旅之臣也, 甘茂,楚下蔡人,故云然。羇,居宜翻,寄也。旅,客也。 樗里子、公孫奭挾韓而議之,王必聽之, 樗,丑於翻。奭,施隻翻。挾,戶頰翻。 是王欺魏王而臣受公仲侈之怨也。」 公仲侈,韓相也。 王曰:「寡人弗聽也,請與子盟!」乃盟於息壤。秋,甘茂、庶長封帥師伐宜陽。 長,知丈翻。帥,讀曰率。

八年 (甲寅、前三〇七)

1 甘茂攻宜陽,五月而不拔。樗里子、公孫奭果爭之。秦王召甘茂,欲罷兵。甘茂曰:「息壤在彼。」 徵前盟也。 王曰:「有之。」因大悉起兵以佐甘茂, 佐,助也。 斬首六萬,遂拔宜陽。韓公仲侈入謝於秦以請平。 請平,猶請和也。

2 秦武王好以力戲, 好,呼到翻。 力士任鄙、烏獲、孟說皆至大官。 烏,姓也。春秋時,齊有大夫烏枝鳴。《姓譜》:孟姓,魯桓公之子仲孫之胤,仲孫爲三桓之孟,故曰孟氏。任,音壬。說,讀曰悅。 八月,王與孟說舉鼎,絕脈而薨; 脈,莫獲翻。脈者,係絡臟腑,其血理分行於支體之間,人舉重而力不能勝,故脈絕而死。按《史記·甘茂傳》云:武王至周而卒于周。蓋舉鼎者,舉九鼎也。《世家》以爲龍文赤鼎。《史記》「脈」作「臏」。 族孟說。 族者,誅夷其族。 武王無子,異母弟稷爲質於燕, 質,音致。燕,因肩翻。 國人逆而立之, 逆,迎也。 是爲昭襄王。昭襄王母羋八子, 羋,楚姓也。漢因秦制,嫡稱皇后,次稱夫人,又有美人、良人、八子、七子、長使、少使之號。美人爵視二千石,比少上造。八子視千石,比中更。羋,亡氏翻。 楚女也,實宣太后。

3 趙武靈王北略中山之地, 略地之師速而疾。杜預曰:略者,總攝巡行之名也。 至房子, 班《志》,房子縣屬常山郡。《史記正義》曰:房子,今趙州縣。宋白曰:天寶元年改曰臨城。 遂至 『章:十二行本「至」作「之」;乙十一行本同;孔本同;張校同;退齋校同。』 代,北至無窮, 自代北出塞外,大漠數千里,故曰無窮。《戰國策》,武靈王曰:「昔先君襄王與代交地,城境封之,名曰無窮之門,所以詔後而期遠也。」 西至河,登黃華之上。 《史記正義》曰:黃華,蓋黃河側之山名。 與肥義謀胡服騎射以敎百姓, 騎,奇寄翻。 曰:「愚者所笑,賢者察焉。雖驅世以笑我,胡地、中山,吾必有之!」遂胡服。

國人皆不欲,公子成稱疾不朝。 朝,直遙翻。 王使人請之曰:「家聽於親, 親,謂父母。 國聽於君。今寡人作敎易服而公叔不服,吾恐天下議己 『章:十二行本「己」作「之」;乙十一行本同;孔本同;張校同,退齋校同。』 也。制國有常,利民爲本;從政有經,令行爲上。 令,力政翻。 明德先論於賤,而從政先信於貴, 德欲其下及,故先論於賤;卑賤者感其德,則德廣所及可知矣。法行自貴近始,故先信於貴;貴近者奉法,則法之必行可知矣。 故願慕公叔之義以成胡服之功也。」公子成再拜稽首曰: 稽,音啓。 「臣聞中國者,聖賢之所敎也,禮樂之所用也,遠方之所觀赴也,蠻夷之所則效也。今王舍此而襲遠方之服, 則,法也。舍,讀曰捨。襲,重衣也。 變古之道,逆人之心,臣願王孰圖之也!」 孰,古熟字,通。 『章:十二行本正作「熟」;乙十一行本同;孔本同。』 使者以報。王自往請之, 使,疏吏翻。 曰:「吾國東有齊、中山, 按趙都邯鄲,東接於齊,中山在其東北,故《史記·趙世家》載武靈王之言曰:「吾國東有河、薄落之水,與齊、中山同之。」蓋河、薄落之水在趙之東,與齊、中山同此地險也。 北有燕、東胡,西有樓煩、秦、韓之邊。 《史記正義》曰:營州之境,卽東胡、烏丸之地。林胡、樓煩,卽嵐、勝之北也。班《志》:鴈門郡樓煩縣。應劭《註》云:故樓煩胡地。嵐、勝以南,石州離石、藺等,七國時趙邊也,與秦隔河。晉、洺、潞、澤等州,皆七國時韓地,趙之西邊地。燕,因肩翻。 今無騎射之備,則何以守之哉? 騎,奇寄翻。 先時中山負齊之強兵,侵暴吾地,係累吾民, 先,悉薦翻。累,力追翻。 引水圍鄗;微社稷之神靈,則鄗幾於不守也。 鄗,趙邑,漢光武改爲高邑,隋、唐爲柏鄕縣地,唐屬趙州。鄗,呼各翻。幾,居衣翻。 先君醜之, 以爲趙國之醜。 故寡人變服騎射,欲以備四境之難, 難,乃旦翻。 報中山之怨。而叔順中國之俗,惡變服之名, 惡,烏路翻。 以忘鄗事之醜,非寡人之所望也!」公子成聽命,乃賜胡服;明日服而朝。 朝,直遙翻。 於是始出胡服令 令,力政翻。 而招騎射焉。

九年 (乙卯、前三〇六)

1 秦昭王使向壽平宜陽, 平,正也,和也。正宜陽之疆界而和其民人也。向,式亮翻。 而使樗里子、甘茂伐魏。甘茂言於王,以武遂復歸之韓。 《史記正義》曰:武遂本屬韓,近平陽。《楚世家》云:韓先王之墓在平陽,武遂去之七十里。去年秦拔宜陽,因涉河城武遂,今復歸之韓。復,音如字。 向壽、公孫奭爭之,不能得, 向,式讓翻。 由此怨讒甘茂。茂懼,輟伐魏蒲阪,亡去。 班《志》,蒲阪縣屬河東郡,舊曰蒲。應劭曰:秦始皇東巡,見長阪,因加「阪」云。《括地志》:蒲阪故城,在蒲州河東縣南五里。阪,音反。 樗里子與魏講而罷兵。 講,和也。 甘茂奔齊。

2 趙王略中山地,至寧葭; 《水經註》:衡漳水東北歷下博城西,又西逕樂鄕縣故城南,又東引葭水注之。葭,音加。 西略胡地,至榆中。 《水經註》:諸次水出上郡諸次山,其水東逕榆林塞,世又謂之榆林山,卽《漢書》所謂「榆溪舊塞」者。自溪西去,悉榆柳之藪,緣歷沙陵,屆龜茲縣西出,故云廣長榆也。王恢曰「樹榆爲塞」,謂此。蘇林以爲榆中在上郡,非也。按《始皇本紀》:西北逐匈奴,自榆中並河以東,屬之陰山。然榆中在金城東五十許里,陰山在朔方東,以此推之,不得在上郡。余謂蘇林之說固未爲盡,而道元所謂榆中在金城東五十許里亦非也。據衞青取河南地,案榆溪舊塞,正在唐麟、勝二州界,其西則接古上郡之境。況諸次水出上郡,逕榆林塞入河,則榆中在上郡之東明矣,諸次水無西流至金城、榆中之理。夷考其故,道元特以班《志》金城郡有榆中縣,遂牽合以爲說,不知此一節之誤尤甚於蘇林也。《史記正義》曰:榆中,勝州北河北岸也。杜佑曰:勝州榆林郡南卽秦榆林塞。 林胡王獻馬, 如淳曰:林胡,卽儋林。余謂此胡種落依阻林薄,因曰林胡。儋,都甘翻。種,章勇翻。 歸,使樓緩之秦,仇液之韓,王賁之楚, 歸,謂趙王自略中山歸也。仇,姓也。春秋時,宋有大夫仇牧。液,音亦。之,往也,如也。賁,音奔;康曰:離之父,翦之子。余按離父、翦子,秦將也;此王賁乃趙人,康說非是。將,卽亮翻。 富丁之魏, 富,姓也。春秋時,周有大夫富辰。 趙爵之齊;代相趙固主胡,致其兵。 相,息亮翻。致者,使之至也。

3 楚王與齊、韓合從。 楚與齊、韓合從,尋卽倍之,適足致齊、韓之兵耳。從,子容翻。

十年 (丙辰、前三〇五)

1 彗星見。 彗星,世所謂掃星,本類星,末類彗,小者數寸,長或竟天,見則兵起,主掃除,除舊布新。唐史臣曰:彗體無光,傅日以爲光,故夕見則東指,晨見則西指,或長或短,光芒所及則爲災。又曰:孛星,彗之屬也;偏指曰彗,氣四出曰孛。孛者孛孛,非常惡氣之所生,災甚於彗。天文書謂五星之精爲妖,歲星流爲蒼彗,熒惑、塡星散爲赤彗、黃彗,太白、辰星變爲白彗、黑彗。彗,祥歲翻,又徐醉翻,又旋芮翻。見,賢遍翻。掃,所報翻。傅,讀曰附。孛,蒲內翻。妖,於遙翻。塡,讀曰鎭。

2 趙王伐中山,取丹丘、爽陽、鴻之塞,又取鄗、石邑、封龍、東垣。 《史記正義》曰:丹丘,邢州縣。余按《隋》、《唐志》,邢州有內丘縣,漢之中丘縣也,未嘗有丹丘,不知其何據。「爽陽、鴻之塞,」《史記》作「華陽、鴟之塞」。《括地志》曰:北岳別名曰華陽臺,卽常山也,在定州恆陽縣北百四十里。徐廣曰:「鴟」作「鴻」,鴻上故關,今名汝城,在定州唐縣東北六十里。又有鴻上水,出唐縣北葛洪山,山接北岳恆山,皆在定州界。班《志》,石邑縣屬常山郡,井陘山在西。《括地志》:石邑故城,在恆州鹿泉縣南三十五里。封龍山,一名飛龍山,在恆州鹿泉縣南四十五里,邑蓋因山爲名。洪氏《隸釋》載後漢所立《白石碑》云:常山國元氏縣界有封龍山。東垣,卽漢眞定國之眞定縣,漢高帝更名。《史記正義》曰:趙之東垣,在恆州眞定縣南八里,故常山城是也。鄗,呼各翻。垣,于元翻。華,戶化翻。恆,戶登翻,鴟,丑之翻。陘,音刑。更,工衡翻。 中山獻四邑以和。

3 秦宣太后異父弟曰穰侯魏冉,同父弟曰華陽君羋戎;王之同母弟曰高陵君、涇陽君。魏冉最賢, 秦封穰侯於陶,陶卽范蠡所居陶邑。孟康曰:陶卽定陶。班《志》,定陶縣屬濟陰郡。下云封於穰與陶;穰縣屬南陽郡,去定陶差遠。《水經註》曰:穰侯封於穰,益封於陶;其免相也,出之陶而卒。陶有穰侯冢。穰,音人羊翻。華陽,卽武王歸馬之地。《水經註》:洛水自上洛縣東北分爲二水,枝渠東北出爲門水,水東北歷陽華之山,卽華陽也。華,音戶化翻。羋,眉婢翻。相,息亮翻。卒,子恤翻。冢,知隴翻。班《志》,高陵縣屬馮翊,涇陽縣屬安定。杜佑曰:京兆涇陽縣乃秦封涇陽君之地。漢涇陽縣在今平涼郡界涇陽故城是也。宋白曰:雍州涇陽本秦舊縣。與杜佑同。《索隱》曰:高陵君,名顯;涇陽君,名悝。索,山客翻。悝,苦回翻。 自惠王、武王時,任職用事。武王薨,諸弟爭立,唯魏冉力能立昭王。 惠王,卽惠文王。昭王,卽昭襄王。 昭王卽位,以魏冉爲將軍,衞咸陽。是歲,庶長壯及大臣、諸公子謀作亂, 長,知丈翻。 魏冉誅之;及惠文后皆不得良死, 惠文后,昭王嫡母也。死於正命曰良死。 悼武王后出居 『章:十二行本「居」作「歸」;乙十一行本同;孔本同;退齋校同。』 于魏, 悼武王后,卽秦武王后,昭王嫂也。 王兄弟不善者,魏冉皆滅之。王少,宣太后自治事,任魏冉爲政,威震秦國。 少,詩照翻。治,直之翻。爲范睢間魏冉張本。

十一年 (丁巳、前三〇四)

1 秦王、楚王盟于黃棘; 《史記正義》曰:黃棘蓋在房、襄二州。余按班《志》,南陽郡有棘陽縣,應劭曰:縣在棘水之陽。 秦復與楚上庸。 三年,秦敗楚師,虜屈匄,取楚上庸。

十二年 (戊午、前三〇三)

1 彗星見。 彗,祥歲翻,又徐醉翻,旋芮翻。見,賢遍翻。

2 秦取魏蒲阪、晉陽、封陵; 「晉陽」,按《史記·世家》作「陽晉」,其地當在蒲阪之東,風陵之西,大河之陽;且本晉地也,故謂之陽晉。蘇秦所謂「衞陽晉之道」,蓋以魏境有陽晉,故在衞境者稱「衞陽晉」以別之。《括地志》曰:晉陽故城,今名晉城,在蒲州虞鄕縣西。《水經註》:函谷關直北隔河有崇阜,巍然獨秀,世謂之風陵。酈道元所謂函谷,則潼關也。《史記正義》曰:封陵在蒲州。《唐志》:河中府河東縣南有風陵關。今若據《括地志》,則晉陽亦通。 又取韓武遂。 九年,秦歸韓武遂。

3 齊、韓、魏以楚負其從親, 九年,楚與齊、韓合從,蓋卽負之也。從,子容翻。 合兵伐楚。楚王使太子橫爲質於秦以請救。 質,音致。 秦客卿通將兵救楚,三國引兵去。 將,卽亮翻,又音如字,領也。

十三年 (己未、前三〇二)

1 秦王、魏王、韓太子嬰會于臨晉,韓太子至咸陽而歸;秦復與魏蒲阪。 阪,音反。去年秦取魏蒲阪。

2 秦大夫有私與楚太子鬬者,太子殺之,亡歸。 楚太子質秦而亡歸,復質於齊;秦以爲言而誘陷其父,齊乘其父出而要之以利。

十四年 (庚申、前三〇一)

1 日有食之,旣。

2 秦人取韓穰。 班《志》,穰縣屬南陽郡。以時考之,當屬楚。然韓得潁川之地,與南陽接境,七國兵爭,疆埸之間,一彼一此,或者此時穰屬韓歟?穰,人羊翻。

3 蜀守煇叛秦,秦司馬錯往誅之。 蜀守,蜀郡守也。《史記·秦紀》作「蜀侯」。《華陽國志》曰:秦封王子煇爲蜀侯。蜀侯祭,歸胙於王;後母疾之,加毒以進。王大怒,使司馬錯賜煇劍。守,音狩。煇,《索隱》音暉。

4 秦庶長奐會韓、魏、齊兵伐楚, 修楚太子亡歸之怨。長,知丈翻。 敗其師於重丘,殺其將唐昩;遂取重丘。 唐姓本於唐堯。春秋之時,有二重丘:衞孫蒯飲馬於重丘,杜預曰:曹邑;諸侯同盟于重丘,杜預曰:齊地。時楚之境皆不至此。《呂氏春秋》曰:齊令章子與韓、魏攻荊,荊使唐薎將兵應之,夾泚而軍;章子夜襲之,斬薎於是水之上。《水經註》曰:泚水又西,澳水注之。水北出茈丘山,南入于泚水。意者重丘卽茈丘也。敗,補邁翻。將,卽亮翻。「昩」,《荀子》作「蔑」,楊倞《註》曰:與「昩」同,語音相近,當音末。《索隱》音莫葛翻。重,直龍翻。茈,才支翻。

5 趙王伐中山,中山君奔齊。

十五年 (辛酉、前三〇〇)

1 秦涇陽君爲質於齊。 質,音致。

2 秦華陽君伐楚,大破楚師,斬首三萬,殺其將景缺,取楚襄城。 班《志》,襄城縣屬潁川郡,有西不羹,楚靈王所謂「大城陳、蔡、不羹,賦皆千乘」是也。將,卽亮翻。陸德明曰:不羹,舊音郞;《漢書·地理志》作「更」字,乘,繩證翻。 楚王恐,使太子爲質於齊以請平。 爲楚懷王入秦而卒、齊留太子以邀楚張本。

3 秦樗里疾卒,以趙人樓緩爲丞相。 樗,丑於翻。卒,子恤翻。相,息亮翻。

4 趙武靈王愛少子何,欲及其生而立之。 少,詩照翻。及其生者,及其生而親見之。

十六年 (壬戌、前二九九)

1 五月戊申,大朝東宮, 朝,直遙翻。 傳國於何,王廟見禮畢,出臨朝, 廟見,始卽位而見祖廟也。見,賢遍翻。 大夫悉爲臣。肥義爲相國,幷傅王。 相國之官始此,秦、漢因之;漢、魏以降,其位望尊於丞相。相,息亮翻。 武靈王自號「主父」。 主父,言爲國之主之父也。一曰,言其子主國而己則父也。 主父欲使子治國,身胡服,將士大夫西北略胡地。 治,直之翻。將,卽亮翻,又如字。 將自雲中、九原南襲咸陽,於是詐自爲使者,入秦。 使,疏吏翻。 欲以觀秦地形及秦王之爲人。秦王不知,已而怪其狀甚偉,非人臣之度, 賓主相見,交際之禮已,方怪其非人臣。 使人逐之;主父行已脫關矣,審問之,乃主父也。 謂已脫身出秦關也。 秦人大驚。

2 齊王、魏王會于韓。

3 秦人伐楚,取八城。秦王遺楚王書曰:「始寡人與王約爲兄弟,盟于黃棘, 見上十一年。遺,于季翻。 太子入質,至驩也。 質,音致。見十二年。 太子陵殺寡人之重臣,不謝而亡去。 見十三年。 寡人誠不勝怒, 勝,音升。 使兵侵君王之邊。 謂戰重丘,取襄城。 今聞君王乃令太子質於齊以求平。 見十五年。 寡人與楚接境,婚姻相親; 妻父曰婚,壻父曰姻。《字書》:婚,昏也;禮娶以昏時,婦人陰也,故曰婚。壻家女之所因,故曰姻。《字林》:婚,婦家;姻,壻家。賈公彥曰:各據男女身,則男曰昏,女曰姻;若以親言之,則女之父曰婚,壻之父曰姻。余按張儀言秦、楚嫁女娶婦爲昆弟之國;考之於史,自赧王四年至是年,秦、楚未嘗嫁娶也。至十九年,楚懷王死於秦。至二十三年,楚襄王逆婦於秦。蓋先已約親,其後襄王終喪,始逆婦成婚姻。 而今秦、楚不驩,則無以令諸侯。 令,力政翻。 寡人願與君王會武關,面相約,結盟而去,寡人之願也。」

楚王患之,欲往恐見欺,欲不往恐秦益怒。昭睢曰:「毋行而發兵自守耳! 睢,息遺翻,又七余翻。 秦,虎狼也,有幷諸侯之心,不可信也!」懷王之子 『章:十二行本「子」下有「子」字;乙十一行本同;孔本同。』 蘭勸王行,王乃入秦。秦王令一將軍詐爲王,伏兵武關,楚王至則閉關劫之,與俱西,至咸陽,朝章臺,如藩臣禮, 朝,直遙翻。秦章臺宮在渭南。漢張敞走馬章臺街,孟康曰:在長安中;臣瓚曰:街在章臺下。漢長安在渭南,以此言之,章臺宮在渭南明矣。瓚,藏旱翻。 要以割巫、黔中郡。楚王欲盟,秦王欲先得地。楚王怒曰:「秦詐我,而又強要我以地!」 要,一遙翻。黔,其今翻。強,其良翻,又其兩翻。 因不復許。秦人留之。 復,扶又翻。

楚大臣患之,乃相與謀曰:「吾王在秦不得還,要以割地,而太子爲質於齊, 還,從宣翻,又音如字。要,一遙翻。質,音致。 齊、秦合謀,則楚無國矣。」欲立王子之在國者。昭睢曰:「王與太子俱困於諸侯,今又倍王命而立其庶子,不宜!」 睢,息隨翻。倍,蒲妹翻。 乃詐赴於齊。 詐言楚王薨而請太子還王楚。 齊湣王召羣臣謀之,或曰:「不若留太子以求楚之淮北。」 湣,讀曰閔。楚滅陳、蔡,封畛於汝,滅越,取吳故地,幷有古徐夷之地,皆在淮北,卽楚所謂「下東國」。 齊相曰:「不可!郢中立王, 郢,楚都。班《志》:南郡江陵縣,故楚郢都,楚文王自丹陽徙此;後九世,平王城之;又後十世,秦拔之,東徙壽春,亦名曰郢。《水經》:江水東逕江陵縣故城南,又東逕郢城南。《註》云:今江陵城,楚船官地,春秋之渚宮。郢城卽子囊遺言所城者。劉昫曰:故楚都之郢城,今江陵縣北十五里紀南城是也。相,息亮翻。 是吾抱空質而行不義於天下也。」 質,音致。 其人曰:「不然,郢中立王,因與其新王市曰:『予我下東國,吾爲王殺太子。 巿,謂相要以利,如巿道也。予,讀曰與。爲,于僞翻。 不然,將與三國共立之。』」 三國,謂齊、韓、魏。 齊王卒用其相計而歸楚太子。 卒,子恤翻。 楚人立之。

4 秦王聞孟嘗君之賢,使涇陽君爲質於齊以請。孟嘗君來入秦,秦王以爲丞相。 質,音致。

十七年 (癸亥、前二九八)

1 或謂秦王曰:「孟嘗君相秦,必先齊而後秦; 先、後,皆去聲。 秦其危哉!」秦王乃以樓緩爲相,囚孟嘗君,欲殺之。孟嘗君使人求解於秦王幸姬,姬曰:「願得君狐白裘。」 狐白裘,緝狐掖之皮爲之,所謂千金之裘非一狐之掖者也。 孟嘗君有狐白裘,已獻之秦王,無以應姬求。客有善爲狗盜者,入秦藏中, 物之所藏曰藏,音徂浪翻。 盜狐白裘以獻姬。姬乃爲之言於王而遣之。 爲,于僞翻。 王後悔,使追之。孟嘗君至關,關法,雞鳴而出客,時尚蚤, 蚤,古早字通。 追者將至,客有善爲雞鳴者,野雞聞之皆鳴,孟嘗君乃得脫歸。

2 楚人告于秦曰:「賴社稷神靈,國有王矣!」秦王怒,發兵出武關擊楚,斬首五萬,取十六城。

3 趙王封其弟 『章:十二行本「弟」下有「勝」字;乙十一行本同。』 爲平原君。 班《志》,平原縣屬平原郡。勝封於東武城,號平原君,非封於平原也。東武城屬清河郡,杜佑曰:今貝州武城縣是也。蓋定襄有武城,時同屬趙,故此加「東」也。 平原君好士, 好,呼到翻。 食客嘗 『章:十二行本「嘗」作「常」;乙十一行本同。』 數千人。有公孫龍者,善爲堅白同異之辯, 《漢書·藝文志》:《公孫龍子》十四篇。《註》云:卽爲堅白同異之辯者。成玄英《莊子疏》云:公孫龍著《守白論》,行於世。堅白,卽守白也,言堅執其說,如墨子墨守之義。自堅白之論起,辯者互執是非,不勝異說。公孫龍能合衆異而爲同,故謂之同異。《史記註》曰:《晉太康地記》云:汝南西平縣有龍淵,水可用淬刀劍,極堅利,故有堅白之論云:黃,所以爲堅也;白,所以爲利也。或曰:黃所以爲不堅,白所以爲不利。二說未知孰是。勝,音升。淬,取內翻。 平原君客之。孔穿自魯適趙, 按《孔叢子》,孔穿,孔子之後。孫愐曰:孔姓,殷湯之後,本自帝嚳元 簡狄,吞乙卵生契,賜姓子氏;至湯,以其祖感乙而生,故名履,字天乙;後代以「子」加「乙」,始爲孔氏。至宋孔父遭華督之難,其子奔魯,故孔子生於魯。愐,彌兗翻。嚳,苦沃翻。華,戶化翻。難,乃旦翻。『鄒: ,與妃同。』 與公孫龍論臧三耳, 三耳,如《莊子》所載雞三足之說。《莊子疏》謂數起於一,一與一爲二,二與一爲三,三名雖立,實無定體,故雞可以爲三足,則兩耳、三耳,其說亦猶是耳。一說:耳主聽,兩耳,形也,兼聽而言,可得爲三。臧,臧獲之臧。臧獲,奴婢也。 龍甚辯析。 辯,別也;析,分也;言分別甚精微也。 子高弗應,俄而辭出,明日復見平原君。 子高,孔穿字也。復,扶又翻。 平原君曰:「疇昔公孫之言信辯也, 毛晃曰:疇,曩也;昔,夕也;疇昔,曩夕也。 先生以爲何如?」對曰:「然。幾能令臧三耳矣。 毛晃曰:然,如也,是也,語決辭。幾,居依翻。令,使也,音力丁翻。 雖然,實難!僕願得又問於君:今謂三耳甚難而實非也,謂兩耳甚易而實是也,不知君將從易而是者乎,其亦從難而非者乎?」平原君無以應。明日,謂公孫龍曰:「公無復與孔子高辯事也! 易,弋豉翻。 其人理勝於辭;公辭勝於理,終必受詘。」

鄒衍過趙, 過,古禾翻。 平原君使與公孫龍論白馬非馬之說。 此亦《莊子》所謂狗非犬之說。《疏》云:狗之與犬,一實兩名:名實合,則此爲狗,彼爲犬;名實離,則狗異於犬。又《墨子》曰:狗,犬也。然 狗非狗 犬也。大指與白馬非馬之說同。 鄒子曰:「不可。夫辯者,別殊類使不相害,序異端使不相亂。抒意通指, 夫,音扶。別,彼列翻。《索隱》曰:抒,音墅,抒者舒也;又常恕翻。康曰:亦音舒。 明其所謂,使人與知焉,不務相迷也。 與,音如字;又讀曰預。 故勝者不失其所守,不勝者得其所求。 辯以求是,辯雖不勝而得審其是,所謂得其所求也。 若是,故辯可爲也。及至煩文以相假,飾辭以相惇, 惇,都昆翻,迫也,詆也,誰何也。 巧譬以相移,引人使不得及其意,如此害大道。夫繳紉 『章:十二行本「紉」作「紛」;乙十一行本同;孔本同;熊校同。』 爭言而競後息, 《索隱》:繳,音糾;康:吉弔切,非。言其言戾,紛然而爭,欲人先屈,務在人後方止也。 不能無害君子,衍不爲也。」座皆稱善。 言一座之人皆稱衍言爲善。 公孫龍由是遂詘。 《通鑑》書此,言小辯終不足破大道。絀,音敕律翻。《說文》曰:絀,貶下也。又讀與屈同。

齊思和標點顧頡剛聶崇岐覆校
著雍掩茂正月庚寅電子版讎覆計錯文二倒衍各一異俗八 nFHmNoVXQKZTM8wg0AC+SjhYMynjZr7iF5W/SDfxcQT0mYJI+U5TIj+mSz63tc55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