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别解脱

·居士戒

修行的方法很多,但基础是戒律,根本也是戒律。无论修什么法,都要以清净的戒律为基础。戒律就像树木的根,树根长得好, 树干肯定会生长。有了戒律,功德自然会增长。

皈依以后成为佛弟子,具体而言,释迦牟尼佛教法下的四众弟子分别为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也就是出家男众、出家女众、在家男众和在家女众。

出家人受沙弥戒、比丘戒,在家人受居士戒,否则很难得到菩萨戒、密乘戒。能够守出家戒的话,最好守出家戒,守不了出家戒,应该守居士戒,哪怕只守一条。

末法时期众生贪嗔痴烦恼粗重,守戒很难,但功德也大。释迦牟尼佛说过,末法时期守持一天清净戒律的功德,比佛陀在世时守持二百五十三条比丘戒的功德还大;以三千大千世界的七宝供养十方三世诸佛的功德,不如在末法时期守持一天清净戒律的功德。

在释迦牟尼佛教法下即使只受一条居士戒,在不破戒的前提下,即使没能精进修行,最迟也会在贤劫第五佛弥勒佛示现成佛后出世转法轮时,成为首批眷属而从六道轮回中获得解脱。

有人可能会想,如果来世往生到了阿弥陀佛的西方极乐世界,或者修行密法成就了,即身成佛,怎么还会成为弥勒佛的眷属呢?这不矛盾。只要我们是释迦牟尼佛教法下的四众弟子,有利益众生的心愿,在弥勒佛成佛时,由于愿力成熟,也会像观音菩萨、文殊菩萨一样,示现为弥勒佛的弟子,在南瞻部洲跟随弥勒佛一起度化众生。

众生的根基不同,诸佛的愿力也不同。有的众生要以佛的形象度化,有的众生要以菩萨的形象来度化,有的众生要以罗汉的形象来度化,所以诸佛会以悲心幻化各种形象来度化众生。事实上,观世音菩萨、文殊菩萨很早以前就成就了佛果,是古佛再来。

上师为临终的人修法,修颇瓦、念经、打开密法坛城,这些功德不可思议,但最好亡者自身带着清净的戒体,对解脱有很大的帮助,除非能请到颇瓦修得非常好的上师。

在家人的居士戒守持起来非常容易,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五条居士戒能圆满守持当然最好,做不到的话可以量力而行,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逐渐增加。

居士五戒,一般先守持不饮酒戒,在此基础上,根据自己的情况,守持一条其他的戒律,比如不杀生等,这叫一戒居士。在此基础上,如能再守持一条戒律,如不妄语等,叫二戒居士;如果再能守持一条不偷盗等戒律的话,就叫多戒居士;再能守持不邪淫等戒,就叫圆戒居士。如果还能戒除不净行,就叫梵行居士,这也是最接近出家人的戒律了。

居士五戒是释迦牟尼佛为在家修行的弟子制定的戒律, 居士五戒的内容在显宗和密宗里没有什么区别。

不杀生不仅是佛教的戒律,有些杀生行为世间法律也不允许,在家居士应该都可以受持这条戒律,做到不难。

若有明确的杀害动机,有具体的杀害对象,实施了杀害行为,并结束了对方的生命,就构成完整的杀生行为,若未忏悔清净此恶业,则须承受完整的杀生果报。没有亲自实施,但指使他人实施杀生的行为,断众生的性命,也属于杀生,过失一样。

吃药堕胎,杀死胎儿,这也是杀生,和杀人一样。认为胎儿还没出生,看不到、摸不着,所以堕胎不算杀生,这在佛教里是错误的观点。

杀生的因果非常大,作为一个发愿度化一切众生的大乘佛子,绝不应该做出这样的行为,希望大家尽可能地受持不杀生的戒律。

盗戒规定得非常细微,它的对象是所有不属于自己的财产,包括个人财产和公有财产,即有主财产。对不属于自己的财物生起盗取的心,实施了盗取的行为,使这些财物离开了本来所属的地方,并且价值超过一定的数额,就破盗戒。自己生起盗心,教他人去实施盗的行为,也破戒。

做生意时,故意欺骗对方、骗取钱财或者偷税漏税、伪造发票等等,这都破盗戒。

对于盗戒所确定的数额可能有不同的说法,但都非常细微。守持盗戒有一定难度,在受持这条戒之前,一定要仔细观察自己,根据自己的情况决定是否受持。能够守持的话,可以受戒,不过我想老年人应该都能受。

邪淫指与合法配偶以外的人有不净行,与合法配偶,在白天等不正当的时间、以不正当的方式或在佛像、佛经、佛塔等三宝所依的旁边等处行不净行,女性生理期间或者在守持八关斋戒时做不净行,也破戒。谈到这条戒律时不要不好意思,这是为了讲佛法,没什么,平时做了不该做的事情生起羞愧才对。

居士五戒当中的妄语指大妄语。以欺诳之心,说一些自己本没有的功德和事情,比如没见到本尊或佛菩萨,没有神通,却对别人说自己见到了本尊,说自己有神通,这是大妄语。出于各种原因打其他妄语,也有很大的过失,但只有说大妄语时,才破居士戒。

妄语必须是对人说,存在欺诳之心,并使他人听到。

你说谎话别人可能不知道,但自己是清楚的,那样不好。

大家都是正常人,不会在别人面前胡说八道,而且即使你对别人说自己有神通、见到了本尊等等,稍微有点智慧的人都不会相信你说的话,所以何必去说呢?不打妄语这条戒律应该很好守持。

酒戒里指的是所有的酒类, 受持了这条戒律后,只要饮一滴酒就会破戒。释迦牟尼佛说过喝一滴酒都不是佛弟子。你高兴也好不高兴也好,佛陀就是这样说的。

酒的定义是什么呢?在《大智度论》卷十三中讲到:“若干若湿,若清若浊,如是等能令人心动放逸,是名为酒。一切不应饮,是名不饮酒。”

喝酒对修行人的危害非常大。古印度有一个出家人因为喝了一点酒,破了所有的戒律,最后不得不在后世感受无量痛苦的果报。

《四分律》中列举了饮酒的过失:“佛语阿难,凡饮酒者有十过失。何等十?一者颜色恶。二者少力。三者眼视不明。四者现嗔恚相。五者坏田业资生法。六者增致疾病。七者益斗讼。八者无名称,恶名流布。九者智慧减少。十者身坏命终堕三恶道。阿难,是谓饮酒者有十过失也。”

真正对释迦牟尼佛具足信心的佛弟子绝不会喝一滴酒,就算是会供的时候,也只能用手指沾一下放在嘴唇上表示接受而已。

不管受持了什么戒律,受戒后一定要认真地守持,仔细取舍因果。有些行为虽然没有破居士戒,但如果做了,因果同样存在。

按照小乘,如果破了戒,虽然经过忏悔能够清净业障,但戒体已经无法恢复,今生不能成就阿罗汉的果位。按照大乘,如果破了戒,经过忏悔能够清净业障,戒体也可以恢复,但修行受很大影响。


·八关斋戒

在显宗里,清净居士戒的方法主要是守持八关斋戒,清净出家戒律的方法主要是安居等。

八关斋戒的功德,佛说十方三世诸佛菩萨于无量劫中也宣讲不完。简单地说,其究竟的功德是迅速成就佛果。暂时的功德是: 不杀生,来世健康长寿;不偷盗,来世财富圆满、无碍享用,不会被他人所偷、所骗;断除不净行,来世相貌庄严,见者欢喜;不妄语,来世不为他人所骗,所说话语众人信服听从;不饮酒,来世智慧圆满,世间、出世间的事业全部通达无碍;不睡高广大床,来世受众人赞叹恭敬,所到之处用具圆满;过午不食,来世食物圆满,无需勤苦劳作自然获得;不涂香抹粉,来世相貌端正,身上自然显现香气;不唱歌跳舞,来世身心调柔,为众人讲经说法,利益众生事业广大。

居士戒中的不杀生指的是不杀人,也包括胎儿,八关斋戒中的不杀生指的是不杀害任何有情众生。

居士戒中不邪淫的戒律,指的是不和自己的合法配偶之外的人行不净行等,但八关斋戒时即使与合法配偶也不能有任何不净行。

居士戒中的妄语指的是大妄语,比如“我见到本尊,供养了本尊”,“我看到恶鬼,打死了恶鬼”等等,八关斋戒中的不妄语,是不说任何妄语,不管是大妄语还是小妄语。

在佛陀时代,只有尊贵的人才能享用高广大床。享用高广大床时,很容易让人生起贪心与傲慢心,所以佛陀制定了这条戒律。

涂香抹粉、戴首饰、唱歌跳舞,这些会使人增上贪心与傲慢心,同时也会增长他人的贪心,针对众生相续中的这些烦恼,佛陀规定在八关斋戒期间断除这些行为。最好能终生断除,如果做不到,在守持八关斋戒期间,一定要断除。


·出家

有人说如果人人都出家,男不耕、女不织,社会就无法发展、人类无法繁衍,这样的假设是不成立的。佛法讲因果,一个人这一世是男人还是女人,是出家还是在家都有因缘,不是假想就可以。如果可以这样假设的话,那么假设男人都变成女人,社会又该怎么办呢?

出家不是每个人都做得到的,不了解佛法的人不懂出家人的发心和出家人守的戒律,以为住在寺庙里穿着僧衣就是出家。

很多祖师大德都说过,发心出家,仅仅向着修行的方向走七步,功德都不可思议,更何况真正出家修行,这肯定是以前行持了无量善业的结果。出家绝不是为了自己的解脱和安乐,而是为所有的众生能够离苦得乐最终成就佛果而出家修行。

在家同样可以修行可以解脱,然而障碍多,睁眼闭眼全是冤亲债主,意志不坚定的话,修行路上进一步退十步,举步维艰。

有些人学佛,不在出离心上下功夫,开口就是:我是出家好呢还是不出家好?心里为此很纠结,跑来问我该怎么办。这倒让我为难。出家当然好,障碍少,可以专心修行,进步自然快,但前提条件是要有出离心。否则加入僧团过集体生活,很容易与道友发生矛盾,或是成天被人围着叫“师父、师父”,不自我膨胀才怪。

有出离心的人,因缘成熟了就出家,因缘不具足就在家修行,发菩提心积累资粮,一样解脱。不必为此另生出一桩烦恼,也不必等到出家后才开始修行。 JUT9wlUtfZlli7QQL+GZUjCQMzvzdJ3N6rjX/y/+IlyPmVOk9CyToUeh4Td4YITX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