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出离

·出离心

有个弟子跟我说不喜欢无常,有轮回就有无常,不喜欢无常就应该努力寻求解脱。

大家可能因为各种原因还需要继续从事世间的工作,但不论做什么,都一定要把从轮回中获得解脱作为人生的最终目标,缺少这份出离心无法脱离痛苦。

希求今生美满、升官发财,来世投生善趣接着享福,以这种求人天福报的心持戒、修行,无论怎样努力勤奋也不是解脱、究竟证悟的因。

不是每个人生来就有出离心,在一开始就能纯粹地为了解脱而学佛,大多数人的起点没有这么高。很多人刚入佛门时,是因为遇到了难事,求佛菩萨帮忙,要不就是求福报,求平安,希望这辈子能少点磨难多点快乐。出离心要一步步地培养。

有多少人真的认为轮回不值得留恋呢?有人或许会想:是呀,轮回很可恶,的确应该像上师说的那样寻求解脱出离轮回,从此过上幸福生活,这辈子不会再生病,夫妻恩爱,子女乖巧……一切称心如意,再也没有烦心事。至于下辈子,肯定更好,从一开始就没完没了地享福,因为摆脱轮回了嘛。如果这就是你追求的“解脱”,恐怕没有比这更真实的轮回。

人这一辈子,沟沟坎坎是填不完的。快乐不是没有,转瞬即逝。多好的缘分,多好的人,说散也就散了。这世间的事没道理可讲,你不学佛,不生出离心,一切也是转头成空。知道世间法有多么靠不住,修出离心才算是有点影子了。

开门见山就谈出离心,很多人没法接受,可是要绕过出离心先说别的,人生不过短短几十年,东绕西绕,转眼就没了。佛教的修行,再怎么绕终归要回到出离心上来。

在家学佛的人容易犯一个毛病,就是名利财色统统都要,一点不亏待自己,最后还想要解脱,要成佛,觉得世间出世间两不耽误,才叫有本事。你跟他谈出离心,他觉得你小里小气,没有大乘气象。的确有很多大菩萨示现不离凡俗享受五欲,但大菩萨“心无挂碍,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五欲动摇不了他。自己是什么程度自己知道,如果没到这种境界,还是老老实实尽量远离诱惑障难为好。

社会上很多人羡慕权势、财富和能力,但这些东西若运用不当,便会成为造恶的条件。人生短暂,荣华富贵到头也不过几十年,死时什么都带不走,反而因为放不下的东西更多而越发痛苦

钱够用就可以,没有必要拥有太多。高官巨贾、名人偶像,在面对死亡时都一样的无助,这时候财富、荣耀都起不到作用,只有修法能有帮助。现在不抓紧时间修行,想一想死亡来临的时候该怎么办?

不要想着等孩子大了、钱挣够了、有空闲了再修法,这个想法不一定会实现,到那时也许又有别的原因不能修法。世俗的事只要不停下来,永远不会结束。但无常说来就来,现在就应该抽出时间修法,再忙也要修。

很多人觉得念佛是老年人的事,总说:“这几年我很忙,等将来退休了再修行。”佛法的闻思修是天下最难行之事,应该在精力充沛的青壮年时期就开始行持。寿命无常,不要说活到退休,就是明年还在不在人世也难以断定。

人们轻易就忘记老之将至,死亡不可避免。年轻人总以为无常不会那么快来到,很多老年人也是这样,仿佛相信自己能够一直活下去。年纪轻轻就离开人世的很多,老人更是没有多少时间了,头上的头发和口中的牙齿都在提醒,生命很快就要结束。人到暮年,很脆弱也很关键,说不定一两年,甚至一两个月以后就不得不离开这个世界。

生命很脆弱,一口气上不来就死了。在这个世界上,帮助活着的助缘很少,招致死亡的情况很多,有病死的、有老死的、有野外死的,食物中毒死的也有。

这座城市这么大,听说有一千多万人口,用不了几十年的时间,这一千多万人都将离开这个世界,而在他们当中又能有多少人得到解脱的安乐?想到这,我怎么也高兴不起来。

我们的身体逐年衰老,终将死亡,在生与死之间还有疾病和各种事故的侵扰,一生当中可以用来积累福慧资粮、追求解脱的自由时间并不多,而我们却把这宝贵的人生浪费在琐碎、无聊的事情上,拼命试图维持正在不断消逝的事物,甚至为此造下恶业。

能将世俗的事全都放下,专心致志修法是最好的,但这很难做到,别说是在家人,一般的出家人也很难做到。然而无论如何也不要很努力地忙俗事,对自己的解脱大事却不上心。世俗中再大的事与解脱相比都是微不足道的。

释迦牟尼佛放弃舒适荣耀的宫廷生活,舍俗出家,经历六年苦行,而且在悟道后几十年的传法生涯中过简单清净的生活,这种示现不是无缘无故的。佛陀为后人示现了修行之路。虽然不是所有人都必须出家,但一点也不放弃世俗生活的快乐享用,一边不停歇地追名逐利、散乱攀缘,一边想修行解脱道,这不可能。

相续中应当对整个六道轮回生起真实的厌离心,逐渐放弃对现世享乐的希求,一心一意寻求解脱。不舍弃对今生来世的贪恋,就不能从六道轮回中解脱。

即使暂时还做不到完全舍弃今生的享乐受用,至少心里要有一个信念,时常提醒自己:这些都可有可无,暂时的生活方式而已,我的最终目标是解脱。

人的贪欲很难满足,有了一百万,想一千万;有了一千万,想一个亿。这样下去永无止境,生命却在追逐贪欲中一天天地缩短。到死亡来临时,不用说一生辛苦积攒的财富,就连自己的这个肉身也带不走。

在这个幻化的世界里没有什么东西是恒常不变的,总有一天,我们都会离开自己执着的亲人和追求的名利,而且,谁也不知道这一天会在什么时候,以什么方式到来。

在家人生活在社会上肯定需要一些资粮,不仅是你们,我也一样,如果没有一点资粮确实很难生活下去。但作为一个学佛的人,追求的是真正的解脱,吃、穿够用就可以了。

真正追求解脱的人不用过分担心世间福报,佛陀教授的八万四千法门,无一不是在帮助我们积累福德和智慧二种资粮。只要以利益众生的发心修持佛法、积资净障,就像点火的同时烟自然会生起一样,在圆满解脱与成就资粮的同时,今生的安乐会自然获得。修行是为解脱不为求福报,但福报自然伴生。

世间的荣华富贵其实并不难求,也不需要很大的福报。但是,纵然洪福齐天,也逃不出生老病死;满目繁华,爱恨情仇,转眼就烟消云散。若能勘破这个,生起出离心、菩提心,才是真正具大福报。

世间的人为了维持生计,吃尽苦头,而这样饱受痛苦的一生,到头来却没有什么意义,今生鲜有快乐可言,来世也不能保证幸福。既然如此,不如立刻出离这一切烦恼。修行就算苦,也不会比世俗生活中的苦更多,回报却远远胜过庸庸碌碌一生的回报。

在家人身份的,尤其不能忘记自己是修行人,虽然也朝九晚五为生活打拼,但终究与一般人不同。别人想的是如何出人头地,你想的是如何尽早结束这头出头没的轮回;别人可以随心所欲、随波逐流,而你,懈怠放逸了要心生惭愧。


·放下

传统上,我们把出离心解释为厌离轮回痛苦、追求解脱安乐的心。痛苦由执着而来,所以我们实际要远离的是执着,对自己和对周遭事物的执着。

有些人借助佛教修行来治疗感情的创伤、丰富灵修的体验、见光见影与宇宙融合等等。我不知道佛法能在多大程度上帮你挽回你男朋友或女朋友的心,或者帮你顺利地从一段感情过渡到另一段感情。我想效果不会很大,因为佛法教的是怎样减少执着,这恰恰是你最不能接受的,你最多只能做到不跟这个人继续纠缠,但你做不到不再纠缠。很遗憾,许多人注定要在学佛的过程中体会失望的滋味。

面对生活的琐碎和挫折,有时难免会厌烦得想一走了之。可厌烦归厌烦,真狠下心来跟过去、现在做了断的不多。

功名利禄、是非功过,或是感情,生活里有太多的东西,不是那么轻易就能放开。要放下,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习气若是那样容易改变,这世上的人恐怕早就解脱了。大概很多人都会同意:修出离心是最让他们感到挫败的经历,有时甚至比修慈悲更让人为难。

从抓取转向舍弃,仿佛是个重大选择,而实际上我们别无选择。不管愿不愿意,我们一生都在失去。青春、欢笑、泪水、成功、失败、爱、恨、乃至整个世界,都会离我们而去。

看看现在的自己,仍然活着,仍然能够感受喜悦和美好,尽管几十年的人生已经遗失,许多自认为舍不掉的东西也都舍弃。我们深深执着的人、事、一切状态,没有一样是不可或缺的。我们突然间发现,其实自己从一开始就没有什么好失去的。

如果你表面放下了,但心里还有很大的不平,处处想显出自己的高明,那么你的厌世不过是另一种竞争手段,与解脱无关。

不要把厌烦当作出离心。有的弟子心里烦躁,跟我说要“闭关”,我不便反对,虽然心里的烦恼不可能被一扇门关在外面,但关起门来修修法也好,也许由此为缘起,心能慢慢安静下来渐次走上修法的正轨。

别老琢磨自己是悲观主义还是乐观主义,这不重要。我们喜欢贴标签,积极、消极、乐观、悲观,其实佛陀并没有教我们应该乐观还是悲观,他只是说要放下执着。放下了执着不等于变得消极、悲观,相反,正是因为放不下,对某些人、某些事、自己的某种经历太执着,才会悲观厌世。

与世无争不是做做样子,是心里真觉得这世间的五光十色没什么好。

这世界上恐怕找不到一个彻头彻尾快乐的人,轮回里任何一种生命形态都不能免于痛苦,所以才要出离。

舍弃今生的真正含义是舍弃得、失、毁、誉、称、讥、苦、乐这世间八法。不希求安逸富足、被赞美、被关注,不惧怕磨难挫折、被诋毁、被忽视。宠辱不惊,安贫乐道。自古以来谈个人修养必定提到这些,只不过佛教的修行人百般磨砺不是单纯为了追求人格的完善,也不为流芳百世,而是认识到得、失、毁、誉、称、讥、苦、乐原本无实质可言,执着于此不仅没有意义,而且妨碍对实相的认知。

远离世间八法是真出世,否则把头剃了,苦行也好,闭关也好,东奔西跑做出各种让人称奇的事也好,都是在世间法里打转,都是为了增饰今生。阿底峡尊者曾说:纵然具备智慧超群、戒律清净、讲经说法、观修境界等等功德,如果没有舍弃世间八法,一切所为也只能成为现世的生计。

大圆满龙钦宁提传承上师玉科夏扎仁波切晚年住在色达附近,法王如意宝那时十几岁,还没有去石渠求学。一天,他去拜访夏扎仁波切,进门后看见仁波切的屋子大而舒适,里面摆满了三宝所依和书籍,不禁问道:“您不是夏扎瓦(舍世行者)吗?怎么还有这么多财物?”素以严肃著称的夏扎仁波切听到这个孩子大胆而直接的问题,笑了起来,说:“不愧是嘉贡宗族的后代,什么都不怕呀!孩子,‘夏扎瓦’的意思是指某人已经断除了对财富或世间的贪著,而不是指表面贫穷、内心却渴望财富的人。”

什么都可以是执着。这就使出离成为一件不得不心无旁骛、精进不懈去做的事,因为事事处处、时时刻刻都是陷阱。

心里放下才是真放下。出离就是这样。不看表象,只看内心。


·死亡

鲜花确实很美,但用不了多久,就会凋谢。我们的生命也是一样,今天还是青春年少,但用不了多久,无常就会不期而至。

也许是因为我身份的原因,周围认识我的人当有亲戚朋友遇到不幸、灾难之类的事,总会告诉我,希望我能给他们一些安慰和帮助,所以几乎每一天,我都会听到一些坏消息。这给我很好的机会,让我熟悉人间的苦难、世事的无常,也让我迫切感受到修行的重要。

有位弟子的邻居是一名身价很高的大企业家,平时身体看上去颇为健康。在一个项目的庆功宴上,他只喝了两小杯就突然死在了酒席上。他本来还计划着开发下一个更大的项目。下一个项目没看到,自己却已经离开了人世。而且他刚去世,家里人就为争夺遗产打得不可开交。一个人如果用所有精力去追求世间的财富,最终的结局可能都是这样。

从出生开始,我们就在一步一步走向死亡。生命非常脆弱,在这个世界上,任何事物都可能杀死你,而你又没有什么方法来保护自己,可能在任何时间、因任何原因而死亡。一定要把无常的道理深深印在心上,对抗“自我”的谎言。

无常是不看年龄的,就像汉族人常说的那句俗话,“黄泉路上无老幼”。往往就在你最意想不到的时刻,死亡突然降临,说走就走,没有半点通融,再多的牵挂也得放下。

曾经有一个女孩子来见我,当时她只有十七岁,在国外留学。她说一位同学的父亲在国际上很有名望,家中也很富裕,衣食住用都是世界上最好的。但不久前这位同学的父亲检查出患有白血病,他们全家都非常痛苦,尤其是患者本人,终日生活在死亡的阴影里,极度恐惧。此时此刻,他一生所积累的金钱、地位丝毫没能减轻他的痛苦,反而因为执着,更加深了痛苦。这个十七岁的女孩对此深有感触,她对我说:“一个人即将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财富和地位带不来丝毫利益,所以我不会拼尽全力去追求金钱、地位,毕业后我想回国过简单的生活,努力地修学佛法,寻求真正的解脱。”这个女孩子家庭条件也非常好,成长一帆风顺,但她在这个年龄就能对人生有这样的感悟让我十分吃惊。阅历比她多很多的成年人,更应该知道如何取舍。

一个人如果没有学习佛法,不管多么富有,怎样声名显赫,在生死关头,都是痛苦无助的。

由于佛陀的无量悲心与深广智慧,使得佛陀传承下来的教法对所有的众生都会有极大的帮助,特别是在面对生死的时候。在生死关头,用毕生精力换来的富贵,远不如一句观音菩萨心咒更有加持。

我认识的许多老年居士,因为年轻时精进修持佛法,到了暮年身心自在,快乐充实。一个人如果真正将佛法作为一生的信仰,一定能得到上师三宝不可思议的加持,面对死亡时会非常从容。

众生因因缘和业力得到的这个人身本来就是脆弱、无常的,在生死关头也是最能考验一个人修行的时候。临终时,平时所修学的菩提心、慈悲心一定不要忘记。另外,世间的一切全部要真正地放下,如果有一点执着,都会对往生产生很大的障碍。

我在福建有位弟子,皈依后的几年里一直都很精进地修法,后来查出癌症晚期。面对快要结束的生命,她一点没有慌乱,把一切安排妥当,平时供养的佛像也都结缘给了道友。她担心自己在弥留之际会神志不清,对往生产生障碍,所以决定不打止痛针,并嘱咐家人在最后时刻不要让自己最执着的外孙出现在病床前。家人虽然不信佛,但还是尊重她的意愿。这位居士临终时,她的女儿给我打来电话,说母亲很快不行了。我让她女儿把电话放到母亲耳边,通过电话为她念诵了颇瓦法和佛菩萨的名号。大约三十分钟后,家人看见她双手合十,表情安详,顺利往生。家人因此对佛法生起了强大的信心,后来都皈依了三宝 。

以前请我去超度的人家,答应不杀生我才去,现在不一定了,有时临终前请我去修法我也会去,因为亲眼见到快要死的人,很容易生起出离心和菩提心。他们常常抓住我的衣服,说不想下地狱,不想死。看着他们,我想所有的人包括我自己最后都要走,到这个时候,情感、物质,都没有用,什么都帮不上。

欲望多不一定是积极乐观。喇荣五明佛学院的很多出家人以世间标准而言,可以说是一无所有,一般人身处其境大概要愁死了,但是他们每天都很快乐,年轻人朝气蓬勃,老年人安详喜乐,勤奋地闻思修行,对未来充满了信心。每过一天,就向解脱迈进一步。他们说:今生是如此幸福,能依止具德上师听闻殊胜妙法,依教奉行;来世也不用担心,因为自己戒律清净,每天都在精进地积资忏障。如果你去过学院,看过那里出家人灿烂的笑容,你会知道他们说的是真心话。大家可以想一想,自己在物质上比这些出家人富裕不知多少倍,而他们自在快乐,对未来充满信心;自己却总是焦虑不安,拥有得再多也觉得未来没有保障。为什么呢?

明天和死亡, 不知道哪个会更先到来。夜深人静的时候,躺在床上仔细想想,如果现在死了会去什么地方?你们可能会想到自己这一生到目前还没做过什么功德。

寻遍整个南瞻部洲,能够让我们今生得到安乐、脱离苦海的只有佛法。能在这一世得遇佛法,一定要好好修持。我们现在的这个人身也是前世积累了很多功德才得到的。要善用它,努力修法,向着光明的方向努力。

短短几十年,我们要承受大大小小无数的变故,一次一次痛苦地面对亲友的离世,最后是自己离开。

只有修行成就很高的人才能生死自如,在死亡来临时自主地决定何去何从。一般人在感受到死亡的剧痛时,都不免惊慌失措,全然忘记平日的修行,丧失对中阴境相的判断力而误入歧途,失去解脱的宝贵机会。这个时候,如果有人在一旁安慰、提醒、引导亡者克服死后的惊恐,镇定下来,清晰无误体认自性之明光,或者辨认其后出现的诸佛菩萨清净刹土之显现,那么亡者即可获得解脱。

面对死亡,顺利地走过死后中阴的陷阱,是藏族人生命中的大事。阖家团圆从来不是我们心目中幸福的体现。我们最大的幸福是解脱,只要一家人都走在通向解脱的路上就满足了。

你如果真心对谁好,就让他学佛,发愿一起往生净土。

对佛教徒来说,帮助亲人获得解脱就是对他们最有力、最有意义的关怀。全家都学佛,才是真正的安乐家庭。


·暇满人身

因缘具足才能入佛门、求解脱。一些人从世俗的角度来说,也许聪明能干,然而,如果这种聪明和能力只是用来谋求衣食,甚至用来造恶,那么长劫累世积累福报得来的这个人身,不但毫无意义地空耗了,而且成为投生恶趣的因缘。

全球二百多个国家,七十多亿人口,信佛的也就只有几个亿,真正能精进修行的就更少了。在地球上的很多地方,一亿个人里也看不到一个手拿念珠的人。

我们真的不知道暇满人身——这个可以用来修行正法、寻求解脱的人身有多么殊胜。我们需要更仔细地去观察自己以及周围的人的生活,结合实际去体会在这个世界上要具备得人身、业际不颠倒、闻佛法、生正信等等条件何其困难。

靠杀生、欺骗、偷盗、邪淫等方式谋生的人不在少数,所谓业际颠倒就是这样。他们需要造很大的恶业,才能换来少许的衣食受用。

天道众生虽然受用具足、无衰无病、无忧无虑,福报比人大得多,却少有解脱的缘分。因为他们生活得太安逸,不知痛苦、匮乏是什么,又对安乐富足习以为常,很难生起求解脱的心。天人只有在漫长的生命即将结束时才突然警醒,原来痛苦下堕时时刻刻都在逼近,而这时再想做点什么逃离痛苦,已经来不及了。

人道众生无可避免地要在短暂的一生中经历忧患变迁,本能地会对痛苦生起畏惧、躲避之心,希求安乐。如果有机会得到正确的引导,会进一步认识到世人所追求的功名富贵、健康长寿等幸福也是无常的,终不离痛苦。轮回中痛苦普遍存在,要想彻底地离苦得乐,只有解脱轮回。

虽说地球上人口的数量已经超过七十亿,但比起三恶道众生的数量来,人又是那么少。地狱与恶鬼道里众生的数量数也数不清,旁生道少一点,可是与人道相差也是几百万倍不止,光一个山谷里的生命都比全球的人口多很多。

地狱、恶鬼、旁生这三恶道里痛苦比较轻的是旁生道,但旁生道的众生就算是狮子、老虎,也随时有生命危险,总是处于恐惧之中,为了填饱肚子都得去杀害别的生命。

马、牛、羊和人类活动比较近。牛在青壮年的时候一直拉重物,老了就被杀死吃掉; 母牛一直在挤奶。这些动物今世痛苦,来世也不会好的,越来越苦。

有的动物长得很可爱,聪明乖巧,被人类养起来作宠物,主人对宠物也是百般疼爱,猫有猫粮,狗有狗粮,还打扮起来参加比赛。可是,再名贵的宠物也有生老病死的痛苦,也会有贪心、嗔心而导致内心痛苦,而且,动物的天性都是喜欢自由的,被关在再舒适的房子里,也像坐监狱一样。最重要的是,叫它们念一句佛号它们也念不来,完全不可能通过修行改变自己的命运。

人生苦乐参半,有足够的痛苦让我们生起对解脱的向往,又不至于太过痛苦而无力无暇朝解脱的方向努力。生老病死、悲欢离合,幸福的、悲惨的、成功的、潦倒的,人生的种种经历,无一不在启发我们觉悟。

得到了这个人身,想获得解脱的话, 是有条件的。条件具足时,要抓紧时间修行,不要一拖再拖。“人身一失,万劫难复”,不在这个难得的机会里精进修行,谨慎取舍因果,断除恶业,将来再想得到人身非常困难。

扎西持林附近有位老人常常杀生,后来他病得很重,请达森堪布过去。老人哭得很厉害,说:“希阿荣博上师说不要杀生、不要造业,现在才明白这些话是对我们说的。你们说过要好好发愿,我没有做到;你们让我修法我也没好好修。如果你能帮助延长寿命,哪怕只有一年,我发愿一年里一点时间也不浪费,好好修法。”达森堪布回来后一直感叹这个老人很可怜。

如果不趁着自己身心自由的时候好好修行,死亡降临时会非常痛苦,那时候再怎么后悔也来不及了。如果现在就开始努力精进,那么越接近死亡,身心会越自在。

既然得到了如珍宝般的人身,就绝不能让这个人身在无意义的琐事中空耗。抓紧时间精进修法,任何情况下都不应该停止,这是我对大家的一点希望。而且如果我们能利用有限的生命利益众生,那么我们所获得的这个人身可以说是非常有意义。

因为暇满难得,所以要善用此生多多行善;因为人生无常,所以行善要趁早;因为因果不虚、轮回过患,所以一定要行持能带来解脱的善法。 8+/00nVzSCQ0V7YYMTw8ossYxXSIOtmz28RIrKjZd8IHkrCOcW0OysVMPjvDNTe2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