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计来自民间谚语,意思是贼到家里偷东西,要关起门来,使小偷走投无路,束手就擒。这一计用在军事上是指引诱敌人进入自己的包围圈,再切断援军和供给,彻底消灭敌人。
春秋战国时期,各国之间战争不断。有一次,秦国去攻打赵国,到了长平(现山西高平)却被挡住了去路。当时长平的守将是赵国名将廉颇。廉颇一看秦军势力强大,不能硬拼,就命令部队死死地守着,不出去和秦军交战。
两军相持四个多月,秦军还是拿不下长平。秦王着急了,就请范雎想个办法。范雎想了想说:“要想打败赵国,一定得让赵王把廉颇调走。”于是,范雎派人偷偷地混进赵国,到处散播流言蜚语说:“秦军谁也不怕,就怕赵括当大将。”
赵括是赵国名将赵奢的儿子,从小就学习兵法,讲起兵法来头头是道,自以为天下无敌,连他老子都不放在眼里,但是他根本没有实际的带兵打仗经验。可是赵王偏偏相信了流言蜚语,撤回了廉颇,让赵括带领二十万兵马去长平和秦军作战。
赵括一到长平,就下了一道命令:“秦军来挑战,必须迎头痛击!秦军被打败,就要追击下去,杀他个片甲不留。”
手下的一个将领连忙提醒他说:“这个……廉将军以前可不是这种打法。”赵括听了,把脑袋往后一扬,慢条斯理地说:“廉将军懂什么?明天我就来个全面出击,打败秦军。”
秦王一看赵王真的调走了廉颇,让赵括当了大将军,可乐了。他立刻差人叫来了大将军白起。白起知道赵括是个心高气傲的新手,立刻想出了一个诱敌的好方法。
这天晚上,赵括在军营里到处看,看着一座座帐篷里闪出的灯火,心里不由得得意起来:“我赵军有四十万兵马,加上我聪明绝顶的脑袋,还怕打不过秦军吗?哈哈,到了明天……”
这个时候,忽然军营外面大乱,一阵惊天动地的喊杀声。过了一会儿,一个士兵呼哧呼哧跑过来说:“赵将军,不好了,秦军来偷袭了。”
赵括一听,不慌不忙地冷笑一声:“慌什么?传我的命令,集合部队,准备出击。”
赵括带领赵军跑出军营一看,原来是秦军的一支骑兵部队在捣乱。他把手上的宝剑一挥,指挥赵军冲上去。
打了一会儿,秦军就掉转马头,逃跑了。赵括更加得意了:“哈哈,怎么样,只要我出面,就准保能打败秦军了吧。来啊,不用等到明天了,今天晚上就给我全面出击。”
赵括带领赵军追着追着,忽然不知道从哪里冒出成千上万的秦军,呼啦一下把赵军拦腰截断了。秦军一边一个包围圈,把赵军围了个水泄不通。
这时候,天慢慢亮了,太阳跳出了东方地平线。赵括冲杀了一个晚上,真是又累又饿,刚要下马休息,只见一个高坡上出现了一面大旗,上面写着一个斗大的“白”字。大旗下面,站着一个威风凛凛的秦军大将。
赵括这才明白,自己中了白起的埋伏。他想带兵突围,可是秦军的包围里三层外三层,赵括和赵军士兵根本就冲不出去,反倒死伤了很多人马。
日子过了一天又一天,赵军被秦军一下子包围了四十天。粮食也吃光了,士兵们也没力气了。赵括带了一支精锐部队,想冲出重围,结果迎面遭到一股乱箭。赵括一不留神中了一箭,“扑通”一声,掉下战马。四十万大军顿时大乱,一个个放下武器投降了。
这个赵括,就是只会纸上谈兵。在真正的战场上,一下子就中了敌军的“关门捉贼”之计,损失四十万大军,赵国从此一蹶不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