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为什么先生

五岁那年,由于达·芬奇的继母——也就是皮耶罗抛弃了卡泰丽娜之后娶的妻子,无法生育,他被父亲皮耶罗接到葡萄庄园里去抚养了。从此他就离开了他的亲生母亲和继父,进入了一种全新的生活环境。大家对达·芬奇的到来也表示了隆重欢迎,就好像他重新出生了一次似的。

达·芬奇生性活泼好动,好奇心极强,从小就总爱问“为什么”:为什么人要睡眠呢?为什么会刮风呢,它到底从什么地方吹来的呢?为什么河流不会干涸呢?……有些问题大人还勉勉强强可以回答,但是为什么会刮风,这谁说得上来啊,连那个时代的科学家都还没研究出风的成因,如果谁能回答这些问题,那肯定就成世界大科学家了——于是大家都爱叫他“为什么先生”。以至有些仆人看到“为什么先生”蹦蹦跳跳朝他们跑过来,赶紧躲开他。

父亲告诉达·芬奇,镇上小教堂的神父奈切尔先生,是最博学的人。奈切尔神父的年龄大概有达·芬奇的祖父那般大,但是明显有趣多了,肚子里也装了不少墨水。于是这位“为什么先生”就经常去教堂找那位神父了。

这是座托斯卡纳建筑风格的教堂,里面装饰着《圣经》中的一些古老壁画,据说是奈切尔神父自己画上去的。达·芬奇总爱站到一幅圣母玛丽亚的画像前,抬着圆圆的脸,瞪着大大的眼睛,瞧上半天。

为什么她这么像我的妈妈呢?

小达·芬奇出世的时候,就是在这座叫做圣潘塔莱奥尼小教堂里举行的洗礼仪式。小教堂外的鸽子特别多,成天“咕咕咕”地叫着,在教堂的尖顶上绕来绕去,像是在欢迎每一个来做弥撒的教徒。偶尔还会停在门廊的屋顶上,玩耍嬉戏。只要有谁往教堂的院子里撒一把谷物,它们就会“呼拉拉”地扑腾着飞下来,互相抢食。

奈切尔神父有个爱好,就是晒太阳。做完弥撒以后,只要天晴,神父总爱端坐在搭着葡萄藤的院子里,像个木头人似的——戴着一顶帽子,捧着一本厚厚的硬皮本的《圣经》,眼睛微微眯着。那白白的胡子、眉毛以及帽子下面的一小撮头发,在阳光下像银子一样闪光。

镇上有些小孩很调皮,趁这个时候,他们就会偷偷地摘来许多青葡萄,掏出弹弓,比赛射击。看谁能射中奈切尔神父的那顶帽子。射中者就有权“指派”一个同伙过去摘掉神父的帽子,然后大家一哄而散。

小达·芬奇显然还没有融入这个“集体”。而且他也是真心爱戴这个白发苍苍的老先生的。虽然这些孩子都大他好几岁,但每当这时候,他总是像赶谷地上的麻雀一样地赶这批“坏小孩”。

然后,他就等着奈切尔神父心满意足地睁开双眼,跟他讲一段《圣经》故事,或者讲些奇闻逸事。再然后,“为什么先生”就要开始启动“嘴皮子马达”,问各种各样的“为什么”了。有一次,神父竟然被少年达·芬奇给问倒了,连他自己都想不到。

那天,达·芬奇眨着他美丽的大眼睛,问:“奈切尔神父,村里人都说您是最博学的人,可是您知道天空是什么颜色的吗?为什么天气晴朗的时候,它像我妈妈的眼睛一样是蓝色的呢?”

奈切尔神父很喜欢这个可爱的小男孩,面对他的“难题”,他沉思了很久,也说不上个所以然。但他用赞许的目光鼓励达·芬奇说:“我亲爱的‘为什么先生’,我的老师只告诉过我天空应该是没有颜色的,可为什么是蓝色的,他还没有告诉我呢。他现在已经去世了,我该上哪里去请教他呢?为什么人会死呢?……”瞧,弄到后来,这位神父也变成了“为什么神父”了。神父接着说:“你要好好学习,以后一定会弄明白这些个为什么的!”

长大以后,达·芬奇果然通过观察和论证,得到了“天空为什么是蓝色”的答案,那是因为“空气分散光的方式引起的”。

到了该入学的年龄了。父亲把“为什么先生”送入学校进行系统的教育。小达·芬奇聪颖好学,对任何事都很感兴趣,从不以老师讲授的课程为满足,尤其对数学有浓厚的兴趣,常常提出一些疑难问题,使老师瞠目结舌,十分窘迫。

比起大自然中绚丽的色彩和神奇的变化来,课堂上那些枯燥死板的拉丁课文对于有着数不尽的天真与好奇心的小达·芬奇来说,当然是引不起什么兴趣的。

童年的达·芬奇灵巧,活泼。即使看见小蚂蚁排着长长的队伍在院子里爬行,也一定要趴下去,仔细地研究一番:这小东西是从哪里爬出来的?它们要到哪儿去?它们中谁是父亲,谁是母亲,谁是首领?

随着他年龄越来越大,于是,身边人都开始“怕”起他来了。倒也不是怕被他问倒,扫了“大人”的脸面,而是他们知道,达·芬奇的那些问题实在太莫名其妙了,大家都担心会被他捉弄到,惹不起还躲得起嘛。因为达·芬奇就曾用同一个问题“捉弄”过很多仆人。

这个问题是这样的:一加一等于多少?

这答案,即使白痴都差不多知道的,两者相加不就等于二吗?或者等于三?一个爸爸加一个妈妈,生下一个孩子不就等于三了吗?或者等于一?一杯水加一勺白糖,不就等于还是一杯水吗?或者还可以等于其他?

但达·芬奇的答案你们也许谁都想不到,一加一等于十一。这样的答案很像脑筋急转弯吧。就是,好几百年前,小达·芬奇就爱逗仆人们玩这样的大脑风暴了。

有些仆人们虽然不识字,但像这样简单的加法还是会的,于是都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了:“列奥纳多是不是在唬我们呢?”

小达·芬奇呢?他就在地上画一竖表示一,再画一竖,他指着这两竖说,你们看,这不就是十一吗?

后来在课堂里,他又用十加一等于多少,一百加一百等于多少……之类的问题去“考”同学们,结果仍是“考倒”了一大批人。每当这时,他总是为自己的发明的数字游戏开心得不得了。

小达·芬奇爱好颇多,善吹笛子,能创作,不仅作词,还会作曲,又有一副好嗓子,能自弹自唱。而且他体格健壮,喜欢参加各种体育活动,善于驯马,曾力挽狂奔之马。在辩论中,他的口才能使最强的对手都甘拜下风。他左右手均能同时书写作画——他的许多手稿都是左手自右而左反写出来的,后人只有借助镜子将它们反射出来才能辨认。因此,他很快就成了小伙伴们的“核心人物”。

芬奇镇与美丽的阿尔卑斯山风光

达·芬奇的童年,实践经验远多于理论学习。他虽然有着上层社会的血统,但接触到的却是最质朴的农村生活。虽然那些仆人不懂深奥的道理和计算,但他们总是很乐意告诉他葡萄酒的生产过程、油料作物的生长、面包的制作等等。还会告诉他怎样看天上的云彩,来预测第二天的天气,以及怎样看天上的星辰,来辨别东西南北的方向。很多年以后,达·芬奇在他的手稿中写道:

通过观察脚下的土地和“露水的微小颗粒”,我试图了解宇宙的本质。

除此之外,绘画在小达·芬奇的心目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每日放学回家扔下书包,就抓起画笔,画上一些别人看不懂的线条和风景。有时候还常常忘记了吃饭。整个人完全沉浸在画面里,从这时候开始达·芬奇就被大家封为“小画家”了。

其实,广泛观察,实际上就是一种积累,是生活的积累,也是知识的积累。达·芬奇的观察,与一般人确实是有些不同的。他从小就养成了一种搜索性观察的习惯。凡是他感到奇怪的或者是有趣的东西,他必定要搜索式地用儿童的目光扫过去,作儿童式的幻想,细致地研究一番。他是个兴趣十分广泛的人。

因此,后世有人曾经这样感慨:观察,就是艺术家的生命!

常常一清早,小达·芬奇就从家出来了,天黑了才回家。他常常躺在山谷的草地上,出神地注目于从平地飞起的山雀,或是在他头顶盘旋的鹳鸟,想象着它们飞翔的奥秘。有时,他小心剥开一朵花萼,想看看里面微妙的构造,在那些长满细丝的含蜜的粉房和雌蕊之间,寻找植物生殖的秘密。

他想用自己还稚嫩的画功,画下大自然的秘密。

一天早晨,阳光明媚,父亲拿着剪刀,吹着口哨在葡萄园中散步。

忽然有一个神奇的东西停到了葡萄藤的架子上。

他的心动了一下,走上前去细看,啊,原来是一只用泥巴塑成的小鸟,它是那么传神、逼真。

“这是谁干的?”父亲举目四下里寻找,“这小鸟用来干什么呢?捉虫子吗?”

这时候,小达·芬奇从床上起来,正在阳台上伸懒腰呢!

父亲问他:“这是谁塑的鸟?”

达·芬奇有些惊慌,脸红了,他急急地回答:“是我。爸爸,是我塑的鸟。我是用它来捉虫子的……”

父亲欣慰地笑了:“好,塑得好啊!我的儿子有出息了!”他欢喜地说着,拿着小鸟,指指点点。受到父亲的表扬,小达·芬奇那高兴的劲头就别提了。

每当夏天的夜里,达·芬奇常常趴在田野上,观察小小的萤火虫。这小镇的田野上,萤火虫真多,就像是仙女提着一个一个的灯笼。他想象着,这萤火虫,多么像奶奶故事中的那位公主的眼睛呵!那么,它是怎么发亮的呢?达·芬奇追赶着,捉住几只萤火虫,认真地研究起来。啊,原来是它们的屁股上都有一盏灯,多好玩呵!他把它们一只只关进玻璃瓶子里,就做成一盏别致的“萤火虫灯”了。这样走夜路就不怕鬼了。

到了冬天,白雪飘飘的时候,他又会和伙伴们去雪野上捉小鸟。用枯草和葡萄藤编成一张“网”,支起来,竖在雪地上,网下撒一些粮食,远远地拉一条绳子。小伙伴们手中攥紧着小细绳,屏住气,等小鸟们飞来觅食的时候,一拉,小鸟就被罩在下面了。小伙伴们欢天喜地围将过去,捉网下的猎物,别提有多愉快了。

当父亲回到城里去处理公务的时候,达·芬奇更像一匹脱缰的小马驹,整天在山上疯玩。他爱攀登悬崖,涉足奇洞,沿着有山羊走过的山径前进,一直攀爬到山顶。从这里,他可以眺望阿尔卑斯山的雪峰,在天高气爽时,还能看到蔚蓝色的地中海海水。

有一次,达·芬奇在山里迷路了,走进了一个奇洞。直到太阳快要落山了,他才大汗淋漓地跑回家,直喘粗气。

祖母问他:“乖孙子,发生什么事情了?”

发现严厉的祖父不在家,他就小声又有些兴奋地说起来:“奶奶,今天我们小朋友去荒原那边玩,打赌谁能取一块对面那座大山顶上的小石头回来。那座山我很小的时候就跟爸爸去过,这可难不倒我。我就跟他们一起进山去了。我们分成好几队,沿着不同的山路爬啊爬。不过很多小朋友没走到半路就逃回来了。”

他喝了一口祖母递上来的水,继续说:“没想到,只有我一个人爬上了那座山顶。他们真没用。

“后来下山的时候,我碰到一头野猪,那家伙比好几个人加起来还要庞大,还气喘吁吁地,两只眼珠一动不动地瞪着我,露出凶光。

“当时我吓傻了,拼命往边上的石头后面跑,发现有一个岩洞,我一下子钻了进去。里面黑咕隆咚的,我怕得要命,还有很多蝙蝠飞来飞去。”

达·芬奇素描手稿《山洞》

祖母心疼地一只手一把搂住达·芬奇,一只手轻轻地擦去他额头上的汗珠。

“那个山洞很深很深,后来,我壮着胆,从洞的另一头逃了出来。”

很多年以后,达·芬奇回忆这件往事的时候曾经这样说道:“……突然,在我的内心升起两种感悟,害怕与渴望。害怕的是山洞的漆黑,渴望的是洞里是否有奇迹般的东西。”

自小涂涂画画,是少年达·芬奇的“癖好”。这位天才对绘画几乎无师自通。

一般来说,每个儿童都喜欢涂涂画画,孩子们的天性注定他们要画点什么。但达·芬奇小时候的涂涂画画,技高一筹,绝不同于一般孩童的“涂鸦”。他的特别之处,就在于他并不乱画。他落笔前总是先会对画画对象进行仔细观察,然后再来构思,决定画什么,怎么画。

就这样,他是画什么像什么。五岁的时候,他就成了远近闻名的“小画童”。

他画呀画呀,似乎永远有画不完的东西:蜻蜓、蝙蝠、青蛙、小鸟、父亲、母亲……栩栩如生。

一天,他看见父亲的工作室窗口,有一只美丽的彩色蝴蝶,飘飘然地飞进去了。那是一只罕见的大蝴蝶。个大,翅宽,色彩缤纷,真是美极了。达·芬奇小心翼翼地推开父亲工作室的门,父亲正在专注地写公证词。达·芬奇看见那只美丽的蝴蝶正在窗玻璃上碰撞、挣扎着。

他从来没有看见过这么好看的蝴蝶,心中怦然一动。当下,他就从隔壁教堂正在劳作的画家那里,讨来了各种颜色的画料,很快就把这只美丽的大蝴蝶画下来了。他父亲拿着这张展翅欲飞、色彩鲜艳的蝴蝶图,给奈切尔神父看的时候,画家们也都纷纷停下了修补圣像的活计,一道欣赏这小孩童的佳作了。

大家赞不绝口,都夸皮耶罗家的孩子将来肯定成大器。

又过了一阵子,小镇里来了个城里的建筑师,他要负责在教堂旁边建筑一座修道院。不久,工匠们便“乒乒乓乓”地开始了他们的建筑奏鸣曲。

此后,达·芬奇放学之后经常去那里,他对工人们的各种活都看个究竟:筑墙,砌石,用机器把石头升上去等等。建筑师一次偶然与这孩子闲谈,便发现这孩子有惊人的理解力,于是他便教他算术、几何、代数和力学的基本知识。达·芬奇很轻松地掌握了这些自然科学知识。

很多年以后,达·芬奇成了一个伟大的宫廷建筑师,每当回忆往事之时,他总爱跟学生们说起这些童年往事。他说,认识那位建筑师,是他人生的一个幸运支点。

芬奇镇上的小街

就是,每个人的一生,都会遇到改变自己命运的各种人,亲人,老师,朋友等都可能是你的“幸运星”。有些人之所以平庸,一生碌碌无为,也许是因为与他们擦肩而过的时候,来不及发觉他们的光芒与温暖之时,他们就已经像天上的星星一样距离自己十万八千里了呢。

光阴似箭,达·芬奇在山镇里度过了十三岁的生日。

刚刚过了个热闹的新年,达·芬奇的父亲就决定带上他搬到佛罗伦萨去定居。祖父祖母相继去世了,生性喜欢城市气息的皮耶罗不想一辈子过那种平淡无奇的乡村生活,于是他决定把达·芬奇带到佛罗伦萨城里去。一方面,皮耶罗想让孩子受到更好的教育。另一方面,皮耶罗本人也确实喜欢城市里纸醉金迷的生活。

从此以后,达·芬奇——这个慢慢走上了自己辉煌人生之旅的“为什么先生”,就很少回到芬奇镇了。但这座小镇却留下了他太多难以忘怀的记忆…… r6xDO2lL00w7ZSS9EiWYLVda3Eum+RC0MIOrPNSuXCbVxM6yia5hiYDKVqGVZr+n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