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步骤一
做假设让你的读解力飞速提升

——东大学生在阅读前思考的事

1 开始读书前就做好准备,读解力能发挥到最大

开始读书前,有件事不能忘

现在我们开始介绍高分读书法的5个步骤,但在此之前,有一件事绝对不能忽略。

其实,高分读书法在读一本书之前就要发挥作用。

看书之前,能有什么非做不可的事情呢?

比起读书前的准备,具体的读书方法才是重点吧?

相信对上述两种观点,很多人都认同吧?可是,这么想就错啦!在阅读之前稍微费点功夫,你的阅读效果会翻倍!

书读不透的原因,90%都是没有提前准备好

举个例子来解释这句话。“文章的内容根本就没有进到脑子里”“看书的速度实在是太慢了”,这些是很多人在阅读时会碰到的问题。遇到这些问题时,人们可能会想:“我的读书方法有问题吧”“我的读解力是不是太差了”。其实,这样想是不对的。

书籍、文章等读不透的原因,90%都是没有提前准备好!

为了解释这一观点,我准备了一篇短文,在阅读时,请大家思考“这篇文章究竟想表达什么”。好,现在就试试看!

最近,一种名为“LINE”的沟通方法日渐流行,年轻人都喜欢用LINE法互相交流。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沟通方法呢?据说是用一根指头轻轻敲一下就能表达出自己情感的方法。开心也好,愤怒也罢,用一根手指轻轻敲一下就能“说”出自己的内心感受。

要实现人与人的沟通,肢体语言、面部表情、说话语气、具体语境,这些方式都要考虑在内吧?而这种敲一下手指就能表达情感的LINE法流行起来,是好事还是坏事呢?

怎么样,是不是有点难理解?诸如“肢体语言”“面部表情”等词汇,都是用记录外语的片假名表示出来的,读起来还真有点吃力。 短文的最后一句话是“是好事还是坏事呢”,作者对LINE法到底持怎样的观点?还真是让人捉摸不透。

像这样的文章,跟我们有没有读解力无关,与阅读方法是否正确更沾不上边儿。这属于“作者的思想本身就隐晦难解”的文章。如果连理解都很费力,阅读速度怎么可能提上去呢?

如果能提前做好准备,绝对可以轻松顺畅地阅读

但是,如果这篇短文有一个“现在的年轻人为何不擅长沟通”的标题,会不会就让你豁然开朗呢?如果这本书还有一个腰封,上边写着“为什么年轻人的沟通能力与日俱下?最详细的解释来了”,是不是你就更容易理解作者的观点呢?

“原来作者是为了解释年轻人的沟通能力变弱,才举了一个LINE法的例子啊!”即使用了很多复杂的词汇,即使在结尾写了“是好事还是坏事呢”这种让人捉摸不透的话,你一下子也会明白,作者其实认为“LINE这种沟通法并不好”。

所以,认真地读一下标题、封面、腰封等细节处的文字,一篇文章是否容易读,你很快就能弄明白。

高分读书法 要点03

读书读不透的原因,90%都是没有提前准备好!

东大学生不是天生就有读解力

东大学生天生就有很强的思考力和读解力,所以读书不费劲。读书果然是要看天赋的。

我听过很多这样的“无稽之谈”。为什么我会这么说?先举个例子吧。东大学生在日语入学考试时取得的分数的确比其他学生要高,但这不只取决于天赋、思考力等因素。

东大学生不是强在读解力上,而是强在获取线索的能力上

东大学生在做长篇的阅读理解时,不会先看文章,而是跳过去先看下边的问题。为什么要这样做?因为题干都和文章内容有关,粗看一遍问题,不管这篇文章具体讲了什么,你也能掌握个八九不离十。

还有一点,东大学生在阅读文章前,先要检查一遍文章的题目、引文等细节之处。这样一来,文章之外的“线索”也被接收了,而文章的内容想要讲什么,我们在头脑中早已有了方向。

提前采用这些方法,在阅读文章时,你会产生“同样的东西我好像在哪儿见过”“和这一主题相关的东西,我之前了解过”之类的想法。即使在阅读一篇全新的文章时,我们也会让它和之前习得的知识产生连接。

所以,东大学生是带着“线索”开始阅读的,也就是说,他们是在“已经大概了解文章想要表达什么”的前提下才开始阅读的。采用这种方法,不管是提升阅读速度还是提升准确理解文章的能力,效果都会翻倍。

这就是我想说的,在探讨读解力、阅读方法之前,我们要先学会接收文章正文之外的线索。以此为前提,我们才能提高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

有关读解力和线索获取能力的小实验

如果对上述方法有所质疑,那么不妨现在就去附近的书店,我们在书店做一个小实验吧!

1. 不看封面也不看标题,“闭着眼”随便选一本书。

2. 把书打开,随便翻开一页。

3. 看看自己能不能理解这一页的内容。

4. 如果不能理解,那就先把书的封面、腰封等内容看一遍,然后再回看这一页,看看能不能理解。

我相信在第三步时,一定有很多人无法理解那一页的内容。

东大学生也做过这个实验。他们在做到第三步时,也会说“看不懂”。但如果让他们做到第四步,那么基本上所有人都会回答“这下看懂了”。

所以,东大学生可以做到快速、准确地理解一篇文章,并不是因为读解力强,而是因为线索获取能力强。

能不能快速、准确地理解一本书,与第三步无关。为了读懂一本书,先要获取与该书有关的线索,也就是第四步才是关键。

接下来,我就要说说如何正确地获取线索。

高分读书法 要点04

东大学生能做到快速、准确地理解一篇文章,并不是因为读解力强,而是因为线索获取能力强。

仅需做好两个准备,难读的文章也能读懂

做好什么样的准备,我才能获取读懂一本书的全部线索呢?

不妨做一个比喻。读书这件事,就如同一脚踏入了伸手不见五指的森林。你不知道自己摸到了什么物体,也不知道目的地在哪里,只能如此前行。也就是说,读书其实和在漆黑的森林里迷路是一回事。

但即使在黑暗中,也会有稍稍照亮周围的办法,比如手里举个火把。“虽然不能明白,但从线索来看,作者想表达的应该是……”。线索就像火把,获取了线索,不管身处多么漆黑的森林,你都不会太迷茫。

那么,如何得到“火把”呢?

让装帧阅读法成为照亮森林的火把

现在你或许明白,想要获得作为火把的线索,就要从书的装帧(封面、腰封等)中获取充分的信息。虽然封面、腰封上的信息少得可怜,但从这些只言片语中,你其实能获得足够多的线索。我把这个小技巧命名为“装帧阅读法”。装帧阅读能够锻炼大家从书的封面、腰封中获取信息的能力!

通过做假设获取“地图”

穿越漆黑的森林,除了火把,还需要什么?

是的,地图!

有了火把,你就能看清周围的状况,可是如果不清楚森林的整体环境,那么也无济于事。自己现在在哪里?哪条路才通往目的地?如果不知道这些,有了火把照样也会迷路。

同样的道理,手头读的是什么样的书?读后会有怎样的收获?如果对这些都不清楚,那么你在书的森林中也会迷路。

获取“地图”的方法,就是做假设。也就是说,提前假设要读的书会是什么内容,而自己在读后想要得到怎样的提升,把阅读目标设置好。

也许你会疑惑:有必要这么做吗?可是我要告诉你,不这么做,你就无法像前面提及的那样主动地读书。

所以,在阅读一本书之前,一定要做好装帧阅读法和做假设两个准备。

当你做好这两个准备后,就已经把描绘“书森林”整体样貌的地图和照亮“书森林”的火把牢牢握在手里了。你离读懂这本书已经成功了一半。

好了,在了解装帧阅读法和做假设的必要性后,我该介绍这两种方法究竟怎么操作啦!

高分读书法 要点05

阅读前使用照亮“书森林”的火把——装帧阅读法、描绘“书森林”整体样貌的地图——做假设,不管什么样的书你都能读懂!

2 利用装帧阅读法,从小信息中获取大内容

什么是装帧阅读法

有一个词叫“闻一知十”,意思是对某件事只要知道1/10的内容,就能推测出全貌。

在大部分情况下,闻一知十很难实现

若是非要较真,你会发现这个词在我们的生活中基本没法实现。

我不是说闻一知十的情况一个都见不着。比如,听到“约翰是个温柔的人”这句话,你可能会产生“经常欺负别人的约翰都能被说成是温柔的,这里面怕是有隐情吧”“约翰不会是吃坏了什么东西吧?不然怎么可能温柔呢”等相关联想。

再比如,听到“LINE法改变了年轻人的沟通方式”这句话,你可能会产生“年轻人的沟通方式发生了变化”“可能是往好的方向变,也可能是往坏的方向变”等相关联想。

但在大多数语境中,闻一知十是实现不了的。假如你的朋友对你说他今天中午吃的是拉面,你除了能留下“他好像中午吃拉面了”的印象,一般也不会有更多想法吧?估计连“他喜欢味噌汤,吃的应该是味噌拉面吧”这样的猜测,你都懒得推出。

所以,实现闻一知十在大部分语境里是困难的。但有一种情况绝对能实现闻一知十,那就是装帧阅读法。通过阅读书名、腰封等简短的信息,对一本书闻一知十不是难题。

装帧上的信息就是为方便读者闻一知十而存在的

读者来到书店选书,最先看到的就是书籍的装帧,并且一般也是通过阅读书名、腰封等信息来决定要不要买这本书的。换句话说,装帧决定了读者对一本书的第一印象。

在这场“初见”里,如果装帧不能引起读者的兴趣,那就别指望他们会买这本书。正因如此,出版商会把大量的信息压缩在书籍的装帧页上。如果封面、腰封上的文字太多,那么没人会愿意读,所以书籍的装帧内容一定是对这本书精华的提炼。图2是对三本书的装帧信息的分析。

说到这里,一定有人迫不及待地拿起手边的书,开始看封面了吧?不管是什么书,其装帧都蕴含着大量信息。大家可以试想,仅凭装帧上的“片瓦之地”,如何能够涵括整本书的内容呢?

以本书为例,全书有十几万字,书名的字数则屈指可数,但书名的几个字却浓缩了十几万字的精华,不就是典型的闻一知十吗?

图2 书籍装帧信息分析示例

如此说来,任何书名都是在利用“只言片语”告诉大家该书的主要内容,反过来也可以这么理解:书名暗示了书中的很多内容。所以,带着这样的线索去读书,读解力当然会翻倍提升。

除了书名,装帧上的其他信息也是在利用有限的字数承载书中的大量信息。虽然字数很少,但在拼命地告诉读者“这本书是这样的呀”。

可见,想要增进自己的阅读能力,没有比书籍的装帧给你的线索更多的地方了。把这样的线索握在手中,不管什么样的内容都会变得易于阅读。

高分读书法 要点06

在书籍的装帧里,尤其是在书名中,隐含着该书的主要内容。整本书的内容都要通过书名的几个字来体现,因此一定要重视对书名的理解!

装帧阅读法的操作步骤

接下来,我要详细介绍装帧阅读法的操作步骤。

① 从书名中能够获取什么信息呢?试着判断一下。

比如,从本书书名,你能获取什么信息呢?请试着开动脑筋考虑一下吧!获取信息的小诀窍,我稍后再公布。

② 每得出一条信息,就用一枚便笺记录下来。

帮人获得高分的读书方法。

学习成绩快速提高,就是因为使用了这一读书法。

类似于上面的两条信息,每枚便笺上只写一条,目标是至少写三条。

③ 看完腰封,把上面的信息总结在一枚便笺上。

如果某书的腰封上写着“精神疾病、精神分析法、异常心理学……一本书告诉你心理学世界的全部”,那么你可以在便笺上这么总结:

读后,可以了解精神疾病。

读后,可以了解精神分析法。

书中介绍了异常心理学的相关内容。

…………

④ 阅读作者的个人简介,确认作者的著书背景等信息,把这些总结在一枚便笺上。

举个例子,比如本书作者——西冈一诚,可以这么总结:

偏差值只有35分的学生,复读两年后考进东大。

最初偏差值只有35分。

现在是东大的学生。

…………

注意事项

作者若是还有其他著作,这些书名也要看一下。在阅读手头的书时,那些书名说不定会成为一条重要线索!比如,在读《东京消灭》时,如果事先知道作者还写过《地方消灭》,那么你就一定会得到“不管是东京还是地方,作者认为整个日本的状况都不太妙啊”这条线索。有了这样的线索“垫底”,你在读《东京消灭》时一定不费力。

①~④步在通常情况下应该要用掉10枚左右的便笺。但这还没结束,因为光写下来是没用的。把这些便笺整理出来,作为读书时的线索来活用,这才是装帧阅读法的意义。所以,让我们来看看第⑤步吧。

⑤ 把①~④步用到的便笺贴到书的勒口背面,在阅读过程中要不断回看。

就这5个步骤,开始实践吧!

对了,你可能会问什么叫“勒口”。勒口就是书的前后封皮向里面折回的部分,其背面通常什么都不会印刷。你现在阅读的这本《高分读书法》,书后有一页纸上写着:“获得高分的有效读书法!书中会需要你写下部分便笺,可以贴在此处,方便阅读!”那一页就是为了给你贴便笺准备的。

贴好之后,当你读书读到某处一时中断了,或者遇到理解困难的内容时,就可以回看这些便笺。它们一定会成为你继续读下去并读懂这本书的线索。

另外,每读完一章,你都可以回顾一下:“这一章和之前通过装帧阅读法收集到的信息是否对得上呢?”它会让你再度“咀嚼”看过的知识,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和记忆。

使用装帧阅读法获取的信息越多,你之后的阅读就会越轻松,所以大家一定要尽量多地从书籍的装帧中获取信息。

在操作时,你可能会碰到这样的问题,比如“我获取的信息真的正确吗”“我是不是把重要信息漏掉了”。别担心,假如有不确定的信息,记在便笺上时可以在该信息后面打个问号。在阅读的过程中要记得核对,如果检查后发现收集的信息是对的,那就把问号划掉;如果错了,那么把便笺取下来扔掉就可以了。在继续阅读时,如果想到可以补上去的信息,那就再写一张贴上。

高分读书法 要点07

要尽可能多地从书的装帧中获取线索,所以多准备点便笺吧!

怎样从装帧中获取大量的线索?仅需3个诀窍

如果你问我怎样才能从书的封面或腰封上获取足够多的线索,我会告诉你3个诀窍:①分割;②连接;③深读。

下面将逐一介绍这3个诀窍。

① 分割法。

我们以《新观光立国论》一书为例,你能从书名中获得什么信息?

“嗯……不就是一本写旅游业如何推动日本发展的新书吗?还能提炼出别的信息吗?”很多人一定会这么想吧?其实并不是!我们把题目“分割”一下来看看。

首先把“新”和“观光立国论”分开。除了得到“这是一本写旅游业推动日本发展的相关理论书”,你还能想到:之前也有类似的理论书籍,但这本书讲的是最新的理论,更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

把“观光”“立国”“论”分割开来,那么你会得到“这本书主要讲述了旅游业如何变成日本的经济支柱”“这本书主要论述未来旅游业发展的可能性”等线索。

② 连接法。

我们换一本书举例。比如《人工智能vs读不懂教科书的孩子》一书,如果使用上节提到的分割法,它就会被分成“人工智能”“vs”“读不懂教科书的孩子”这三个词(句),不管怎么看,好像都挺难理解的。“这大概是一本讲人工智能的书吧”——使用分割法似乎只能获取这一信息。

所以,在这里我要推荐连接法。连接法需要与分割法相结合,把书的主标题和副标题等结合起来理解,从而获取新的线索。

《人工智能vs读不懂教科书的孩子》这个书名,把“人工智能”和“读不懂教科书的孩子”相连,你不难想到:人工智能的一个重要任务是让孩子读懂教科书,难道现在的孩子读教科书都很吃力吗?

连接法将语言的片段连接以产生新的信息,也是一种获取线索的有效方式!

③ 深读法。

最后一个是深读法。就如同字面意思,即对封面、腰封等装帧上的信息要“更深层次”地理解。你可以在网上查询难懂的书名,也可以调查作者近期的活动,通过这些途径,你可以得到许多线索。

假如你遇到分割法和连接法都搞不定的、装帧信息实在少得可怜的书,该怎么办?装帧阅读法就失效了吗?当然不是!因为我们还有深读法。

对装帧阅读法的3个诀窍的案例介绍如图3所示。

让我们再用其他例子来说明吧。比如《心理学入门》一书,这本书在装帧上除了书名,什么都没有。即使是这样,我们也可以就“心理学”一词进行深读。我们可以先查“心理学的定义”“与心理学相关的主题”等信息,然后一边思考“这本书介绍的心理学的深浅程度如何”,一边查看该书的目录。另外,无论什么书都会署有作者的名字,我们可以在网上查找作者的相关信息,然后思考“为什么这位作者在心理学方面拥有话语权”之类的问题。这样,新的线索就又被我们掌握了。

图3 装帧阅读法的具体案例

也许《心理学入门》的作者是大学心理学教授,也可能是实际运用心理学知识的心理医生。心理学教授可能会用非常学术化的语言来写这本书,而心理医生的语言可能会更生活化一些。所以你又多了一枚便笺:“教授式的学术语言”或“医生式的实用语言”。而这不又是一条重要的线索吗?

所以,有了深读法,即使书籍装帧上的信息再少,你都能获取大量的信息。

有了这三个诀窍后,不管是什么样的装帧,我们都能从中获取有助于理解书中内容的线索,为正式阅读做准备。心动不如行动,大家赶快试试吧!

高分读书法 要点08

不管是怎样的装帧,想要在阅读前获取一本书的有用信息,只要掌握分割法、连接法和深读法就可以!

提前写好便笺备着,这样做好处多多

提前写好便笺准备着,听起来就很麻烦啊!

我觉得在读书之前做笔记是没用的!

相信上面两条又说中了很多人的感受吧?其实我以前也会这么想,觉得提前写好便笺应该没什么用。但现在我想告诉你:提前写好便笺这一步绝对不能省略,因为它提高读解力的效果实在惊人。

提前写好便笺,阅读会更顺畅,记忆会更深刻

首先,“提前写好便笺”这一步本身就能提升读解力。因为在你用分割法、连接法和深读法获取信息后,再用自己的话写在便笺上,书中的内容便可毫不费力地记到你的脑子里。并且,做笔记本身还会加深你的记忆。

写好便笺备着,让日后回看更方便

“写好便笺备着”这一步实在重要。把便笺贴在书的勒口背面,这样不管什么时候,只要你想复习这本书,都可以随时查阅。这些便笺在排列时可以采用一览表的形式。这样,如果你在日后遇到“这篇文章真难读”的情况时,查阅一览表,立刻就会觉得这些线索极大地帮助你理解了文章。

读一本书要花费许多时间,即使读前你认真地践行了装帧阅读法,也可能会“读到一半就把之前收集的信息忘了”。如此一来,辛苦收集的这些信息就白白浪费了,而没有成为帮助你读书的线索。

实际尝试后你就会知道,通过装帧阅读法可以获取很多信息。书越厚,信息量越大,线索也少不到哪儿去。假如不提前记下来贴好,即使你获取了再多线索,也很快会忘得差不多。

装帧阅读法在实践中越用越顺手,你获取有效线索的能力也会飞速提升。什么样的信息能成为线索,什么样的信息压根儿就不能成为线索,具备这种判断力后,不管是什么书,你都能在阅读前知道该书的很多信息。习惯于带着线索去读书,你的读解力便会“与时俱进”。

还是那句话:如果你能认真地践行装帧阅读法,不管多么复杂难懂的文章,你都可以准确地理解。所以,请大家尽早开始实践吧!

高分读书法 要点09

写好便笺,做成一览表的形式,会让你收集的阅读线索更方便使用!

3 做假设会让你明白书的全貌以及自己所处的位置

什么是做假设

之前我们说,装帧阅读法好比在穿越漆黑的森林之前为自己准备好火把。接下来我们说说“地图”的问题。通过做假设,我们就能把一本书的全貌做成一张“地图”。

装帧阅读法只能获取从某个角度或某个部分理解该书的线索,而做假设正好相反,其目的在于获取能够理解整本书的线索。换句话说,通过做假设,我们可以得到文章的整体脉络。

做假设时不必担心出错,没人要求你做到完美

在讨论如何做假设之前,应该先指明:没人能做出一张完美的地图。若是你都能提前做出一张准确无误的“地图”,那么读这本书的意义何在呢?在阅读前你就能说清楚这本书的整体脉络、明白作者的思想,那么这本书不会带给你任何知识,不读也罢。这就好比如果一个人总能在考试中拿满分,那么对他而言,考试没有任何意义。

虽然做不出准确无误的“地图”,但是在阅读封面、腰封或目录时,大致的“地图”还是可以做出来的。所以,我把这一步称为“做假设”。

当然,这张通过假设做出来的“地图”没准儿会出现错误,但当发现错误时,我们也有相应的修改方法。“我以为这里有路,但实际上没有!”即使真的在阅读时“迷路”了,我们也可以这样做:“我知道目的地在哪儿,只要径直走过去就行!”因为“地图”只是假设的,在实际阅读过程中不断修正即可。

不同的读者需要的“地图”也不一样

还有一个必须说明的事实,就是:即使看同一本书,不同的读者需要的“地图”也不一样。为什么会这样?因为读者不同,他们的“起点”和“目的地”也千差万别。

我们还以《心理学入门》一书为例。对心理学完全没概念的读者和至少知道一些心理学知识的读者来说,他们的读书方法截然不同。有人会把这本书当作大学心理学专业的入门书,有人会把它当作可在实践中运用的心理学手册。

即使是同一本书,因为读者的教育背景等不同,他们获取的内容也不同。所以,制作一张专属于自己的“地图”,做出对自己有用的假设,这一点就显得尤为重要。

我们最终追求的不是一张挑不出错的完美“地图”,而是一张专属于自己的“地图”。明白这一点后,我们就可以开始行动啦!

高分读书法 要点10

读者不同,读书方法、在书中获取的内容也不同,所以即使是根据同一本书做出的假设,和别人不一样也没关系!

4个步骤轻松做假设

现在开始介绍做假设的操作步骤。

① 我为什么要读这本书?在便笺上写下阅读目标。

为什么要在“茫茫书海”中选这一本?是想获得怎样的提升、获取什么样的知识呢?写下这些,你就设置好了一张“读书地图”中的“目的地”!

注意事项

在设置目标时,与陈述句的形式相比,使用疑问句会让你更容易实现阅读目标。比如,“心理学是什么”比“想知道心理学到底是什么”要好,“如何做才能充分利用时间呢”比“想知道充分利用时间的方法”要好。

② 边看目录,边思考如何使用书中的内容实现第①步中立下的阅读目标,在阅读目标后写下具体的方法。

如果你定下的阅读目标是掌握“心理学是什么”,然后再看目录,发现该书由三章组成,分别是“心灵的存在方式”“心灵的运作机制”“如何研究心灵”,那么你可以在阅读目标的下面写上:“理解这三章,我就懂得心理学是什么了。”

③ 相比阅读目标,自己处于什么阶段?在上一条的具体方法后面写下自己目前的水平。

“心理学我完全不懂”也好,“之前看过一本关于心理学的书”也罢,你都可以把目前的水平写下来。在读书之前,标记一下自己当前的位置。对于“地图”而言,你这是给自己设置了一个起点。

通过①~③步,我们把阅读目标、实现方法以及阅读起点都设置完毕,如图4所示。然后,你重看这些写好的便笺时,一定会产生“我在为实现这些目标而读书”的想法,就不会为不知道自己在读什么而困惑。

图4 做假设的便笺书写方法

接下来,重要的信息终于来啦。

④ 如果实际读书时发现与假设有出入,那么每次都要修改假设。

我们做出的只是假设,这一点我刚才已经说明白了。比如,之前设立的阅读目标是“读完三章之后明白什么是心理学”,但实际发现读完第一章就实现了目标。“既然目标这么好实现,那就把目标再定高一些吧!”就像这样,如果在阅读的过程中发现实际情况与“地图”不符,那么就请不厌其烦地修改“地图”。就算这本书实际读起来和当时的假设完全不同也没关系,继续读,继续修改目标。

“原来这里有别的路!”在阅读的过程中,你的“地图”会不断得到更新,越来越精确。

设置好目的地、路线以及起点后,先沿着计划路线走,然后边“走”边修改自己的“地图”,使之趋于完善。这一过程就像一边勾勒书的全貌,一边理解书中的内容,理解能力的提升指日可待!

顺便说一句,我在前文指出要提前写好便笺备着,这里也同样应该如此。所以请把写好的便笺贴在书的勒口背面,以备此后回看之需。就这样一边读,一边回看“地图”,再一边修改,一本书读完,你做出的就是一张完美的“地图”!

高分读书法 要点11

按照阅读目标、实现方法、阅读起点的顺序做出假设,然后在实际阅读中不断修改自己的“地图”!

目标设置只是开始,此后任重而道远

现在解释“地图”设置的顺序问题。一定有很多人想问我,为什么一上来要先设置目的地呢?

的确,通常情况下人们都会先关注自己的起点和现状。但先设定好目的地或阅读目标,其实是有原因的:为了让自己能走得更远。

东大学生都会这么做:从设定的目标开始倒推

拿从前的我举例吧。如果设定阅读目标时,一定先从分析自己的现状入手,那么结果很可能是这样:“我对心理学基本没概念,稍稍了解心理学的知识就够了吧?”

看出来了吗?从分析现状入手设立的目标,一般都很小。

可是,这样实在太可惜了!因为你低估了自己的能力。或许你本可以通过阅读那本书完全了解心理学,但设置了离自己这么近的目的地,可能不一会儿就走到了。那么远方的路怎么办呢?不走了?

如果你设置了“稍稍了解”的目的地,那么你也只会走到“稍稍了解”这个层次。本来你可以“完全了解”,但因为目标定在那里,你或许走到“稍稍了解”就止步了。

书,是为了让你走得更远

书是一种工具,为了让你走得更远而存在。如果你对书中的内容已经非常熟悉,那么作者即使远在天边,也会近在眼前,就像在和你对话一样。能做到这一点的,世间恐怕只有书了。

假如你想阅读教育方面的书,现在有两个选择:一本是一位只当了一年教师的年轻人写的,另一本是一位从教30年的老教师写的。你想选哪一本?我想你一定要向那位从教30年的老前辈学习吧?所以不难总结出,人们在选书时一定会选“离自己很远”的作者,不是吗?

所以在读书之前的做假设阶段,一定要从设立目标开始!

高分读书法 要点12

书是为了让我们接触遥远的事物而存在的,所以在做假设时,一定要先从设立阅读目标开始!

要用宏观视角做假设

之前说过,装帧阅读法实践起来相对容易,但做假设就不一样了。“还真是有点困难呢”,假如你实践过,想必会有这样的感受吧?

但装帧阅读法和做假设缺一不可,两者都是为了帮助你高效阅读。为什么这样说呢?想要完成装帧阅读法,你需要的是微观视角;而想要做出假设,你需要采用宏观视角!

“微观”指的是察觉细小的事物。也就是说,想要部分理解一本书,那么使用装帧阅读法是绝对可以达到的。通过装帧阅读法获取的线索如同火把,只能照亮你周围的有限区域。所以,只依靠微观视角是不够的,没有人愿意读完整本书后只了解一小部分书中的内容。这时就需要宏观视角登场。换句话说,我们需要用泛读的方式读一本书。

假如有一部共10卷的漫画,只有前3卷读起来有趣,你还会买这部漫画吗?假如有一部共10集的电视剧,只有前9集有意思,你还会继续看这部电视剧吗?

与只有一卷有趣的漫画、只有一集好看的电视剧相比,假如一部作品能做到在第一章就埋下伏笔,在第九章达到了高潮;第二章中出场的主人公的性格,在最后一章时发生了惊天逆转……也就是说,整部作品的情节发展一直存在转变和成长的成分,相信没人不愿意看这样的作品吧。

没人愿意欣赏只有部分有趣的作品,同样,我们看书时必须把整本书吃透。

并且,不管哪本书都有一定的厚度,只读懂某一页是远远不够的,你还要知道在该书的所有页中,这一页处于什么位置,或者说在书的整体结构中扮演什么角色。这么一来,把握书的整体脉络就非常有必要了。

而这个“脉络”恰恰可以通过做假设来洞悉。“这一章是为了解释说明作者的××观点啊!”“有了这一章,后面的内容才能继续!”当你理解该书的大框架后,才不会只读懂了某个片段,而是把握了整本书。

使用装帧阅读法获取微观视角,使用做假设获取宏观视角,两者相结合,不管面前摆着什么文章,你都能做到成竹在胸!

高分读书法 要点13

装帧阅读法是微观视角,做假设是宏观视角。

注意事项

用做假设将自己的起点和目的地明确设置后,就可以把握书中的整体脉络。话虽然这样说,但细想一下,还是有点不易理解吧?我们又不是作者,在看别人的书之前,又是设置目标,又是分析现状,这听起来难道不奇怪吗?

但实际上,我们这么做是应该的。作者为什么要写一本书呢?不仅是为了让大家读懂,还要让大家有所收获。

作者在写书时一定会考虑大概有哪些人会读这本书,还会考虑读者能不能读下去。也就是说,作者是一边考虑读者一边写书的。

比如《心理学入门》这本书,作者在写作时一定会考虑,对心理学所知甚少、想对其有所了解的人才可能看这本书。虽然希望自己的读者越多越好,但对大致的读者类型作者心中还是有数的。

所以,读者在阅读前设立的目标,作者都已在书中为你准备了。

当然,我们之前也探讨过,有时你设定的目标或起点可能和实际阅读时有所出入。别担心,边读边修正即可。

所以,请大家尝试使用做假设的方法,为自己制作“专属地图”吧! fup24wUKiP6FbbA7TnGoHHuwZDmBbymKET7jYyy8O73eaCV4wVE8IFhShIkvPkHq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