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四节
中国的国土
——地理

无论哪个国家,艺术都是从该国的国土和国民中产生的。国土和国民是艺术的双亲。因此在讲述中国建筑史之前,必须先说一说中国的国土和国民。

先来看看中国国土。这里所说的中国国土指中国本土,即黄河、长江以及注入中国海的江河流域。这一区域被划在了亚洲大陆东端,向东南以渤海、黄海、东海为界,往西有崇山峻岭,与印度等地相隔,往西北方有茫茫沙漠,与蒙古接壤。这种闭塞国土中产生的中国艺术,从远古时代就未受到任何外来因素影响。虽然随着时间的推移,西域地区、印度以及西亚、西欧的文明渐渐传入,但在相对闭塞的初期,这种文化是充分发挥了汉族风格的集大成的体现,并进而影响了周边的民族。朝鲜、日本、安南、琉球以及其他民族都传承了中国文化,这些国家及地区共同使用汉字,使用年号,使用中间开方孔的钱币,这在世界其他国家是未见同例的。

中国艺术因地而异,这与欧洲艺术因地而异的现象相同。中国建筑也是北方、中部、南方各具特色,恰似欧洲建筑中英、德、法、意等国情调各异的情形。总而言之,单讲中国建筑和单讲欧洲建筑都太笼统。中国各地虽然有共通性,但论详细之处仍然有明显差异。原因在于,其一土地状况不同,其二住民风俗不同。

以建筑为背景看中国国土,大致可分为三个地区:一是北方即黄河流域,二是中部即长江流域,三是南方即注入东海的江河流域。

北方例如现在的河北、山东、山西及河南、陕西的北半部、甘肃省大部,面积约110万平方公里。除黄河下游及山东地区之外,土地荒凉、气候严酷、山多裸露、树木稀少,唯水边略有几株杨柳之类。河流也是河床露出,河水干涸,一旦下雨又会山洪爆发,淹没田野。从蒙古方向吹来的狂风会卷起万丈黄沙,吹得不见人畜。说其风土凄厉惨淡,实不为过。

中国北方如此的风物自古未变,黄河自尧舜时即泛滥肆虐,后有大禹治水,情景可以想像。毕竟水源地的山峦无森林,平素少雨,时降暴雨立即成洪。山中无树的佐证有唐代杜牧的《阿房宫赋》,赋曰:“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是说秦始皇在咸阳修建宫殿时,所用大量木材都采自蜀山,以致蜀山光秃。如果当时附近的山上有良材,就不会千里迢迢地去四川伐木,再千辛万苦地越过秦岭搬运木材。从《阿房宫赋》的内容可以知晓,当时秦都附近黄河流域的山上树木极少,大概和现在的情景相差无几。阿房宫的建材主要是木材,楚项羽烧掉阿房宫时大火持续了三个月的记录足以证明这一点。

北方如此缺乏木材,所以建筑材料就需要以粘土、砖瓦为主。粘土和砖瓦的原料十分丰富。现在与蒙古邻接的边境村落的民宅多以粘土建成。用粘土堆成粗糙的墙壁,房梁上架着高粱杆,高粱杆上再铺粘土当作房顶。高粱是那一带唯一的作物,一般能长到5~6米高。梁间3~4米的小屋,这种高粱杆足以致用。当然这种小屋一遭暴雨就会坍塌,可当地极少下暴雨,却常刮狂风。狂风也足以将这类小屋摧毁。摧毁了再建,当地居民倒并不觉得身受其害。

比较讲究的房屋使用砖瓦,大概是远古以来就使用的粗糙软质的那种。砖瓦是从何时开始使用的没有确切的证据,据《史记·龟策传》记载“桀为瓦屋”,可知夏时就开始用砖瓦作建材了。更远的舜曾于河滨做陶,证明中国在有史记载之前就使用瓦器、陶器、砖瓦等作为建材了。

在河南省的洛阳以西到陕西北部地区,有很多人住在丘陵垂直面上横向挖出的洞穴式住宅里。这种土窑里往往有数个房间,家具设备讲究。有人说这里的住民本来没有汉人的血统,皆因中国北方地区缺乏建材,而且气候严酷,所以产生出这样一种习俗。《易经·系辞》有“上古穴居而野处,后世圣人易之以宫室”之句,可知穴居在远古是一般的风俗。《诗·大雅》也有周先祖太王在沮、漆二水之滨穴居营生的记载。

当然因后世人文发展、交通发达,中国北方建筑风格也与其他地区相互交融,开始输入木材及其他各种材料,形成了今天木材与砖瓦混用的标准。就是说,建材发展变迁的顺序是:粘土——砖瓦——木材——木材加砖瓦。

中国北方建筑的性质一般均呈厚重,这是因为北方的风物和人物都很厚重的缘故。依愚见,虽同是汉人,但北方汉人的体格丰满,容貌宽厚,举动迟缓。建筑风格也和人一样,宫殿庙宇都有一种悠扬大气,不求立异,不陷拘泥,不过于刻意却又活泼稚气的风格。

中国中部指包括现在的江苏、浙江大部、安徽、江西、湖北、湖南、四川、河南、陕西南半部、甘肃东南部、贵州、云南北半部的长江流域,面积约有200余万平方公里,占中国本土的一大半。土地丰饶,平地充做田亩,山脊有森林覆盖,有许多大江,舟楫便利,气候远比北方温和宜人,各种物产极为丰富。所以说中国的生命大多靠中部支撑也绝不为过。

在中国中部发达起来的艺术必然是蓬勃旺盛、泼辣而充满活力。中部的人们也必然具有才气焕发、英迈俊敏的资质。自古有楚才一词,所以说楚地出才人不是偶然的。由于楚地木材十分丰富,所以都是以木材建筑为主。我在湖南边界见到过原始的房屋,就像日本所谓的“天地根元宫造”一类,全部用木材造成,屋顶铺上茅草。其他宫室也都以木材为料,很少有和砖瓦混用的实例,结果使中国中部的建筑往往呈现出轻快热闹的气韵。与北方舒缓的屋顶曲线相比,中部屋顶的曲线明显强烈,装饰性的手法也明显复杂。图1-1是中国北方代表建筑之一的北京文庙大成殿,图1-2是中部建筑的代表——杭州灵隐寺的山门。比较两者,能够明显地感受到其间的气氛是多么不同。

中部建筑材料的变迁过程是木材到木材加砖瓦,没有使用和北方一样的粘土。砖造房屋是北方的发明,之后逐渐传入中部。而木造则产生于中部,然后逐渐地传到北方。这种看法应无问题。

北方和中部风土的不同在绘画方面表现得也十分明显。描写北方自然的绘画常常带着干涸峻险的气韵,山谷线条嶙峋,适用于大斧砍、小斧劈,乱柴乱麻式的褶皴法。而南方的绘画丰满湿润,雨点皴的发达极为合理。书法方面,以长安、洛阳为中心的中国北方书法雄劲有力,以长江一带为中心的中部地区书法优雅委婉。

中国南方例见今天的福建、广东、广西、贵州、云南南部以及浙江南部地区,面积大约有80万~90万平方公里。这个地区从纬度来讲,一部分应该属于热带。北面是南岭山脉,东南临海,气候温暖,土地丰饶。山上郁郁葱葱,无数条江河水量充足,运输交通皆靠船筏。风土使然,故当地住民的气质比中部的住民更加灵敏,更思进取,往往流于偏激。因此其建筑也带有热带建筑奇特矫造的共通特征。

图1-1 北京文庙大成殿

图1-2 杭州灵隐寺山门

这类地区的建材当然必须是以木材为本。我在云南边境地区见到了吊脚楼,这种吊脚楼式的民宅在木材盛产之地必然发达。而在广东地区,一直以来都是砖石混用,我常常能见到使用石柱盖起石墙的实例,这大概是因为要防白蚁和其他虫害的缘故,同时也说明这个地区的石材丰富。

作为南部中国建筑的一例,在此介绍汕头的一座庙宇(见图1-3),其房顶厚重繁杂的手法比中部的更甚一筹。这种手法越往南越明显,举中国原住民在交趾 、柴棍 附近堤岸所建的一座祠庙为例(见图1-4),房顶装饰复杂繁缛难以形容,真想象不出如此这般的方案是如何问世的,设计者的想法吾辈实在是无法揣度。

图1-3 广东省汕头庙宇

总之,由于中国国土非常辽阔,风土、气候因地而异,并无统一模式,所以其建筑模式也不统一,各地相异。地区以北、中、南三部分来划分最为适宜,三部分的建筑特征概括而言是北方厚重;中部灵活;南方偏激,这些特征也是三个地区住民的性格特征。

图1-4 越南南部附近堤岸的祠庙

这三大部分还要分成很多小部分。比如,中部地区是一片面积有200余万平方公里的大陆,土地情况各处不同,江苏境内住民的气质和湖南境内的也不同,地势相异,再往四川走就更不一样。必须知道中国有无数小地方的建筑样式存在。所幸的是北、中、南三大部分都是东西走向,纬度相互平行,又有一条大河介乎其间,使得风土人情尚能比较统一。试想如果三大部分为南北走向经度平行的话,不仅会造成南端北端气候的截然不同,其他各个方面都会因此生变,建筑方式也会全无统一可言。

中国自始迄今的命运皆由地理支配,具体来说,地形是西高东低,黄河、长江自西向东流淌,把国土横向分成三个大区。三大地区彼此风物各异,政治自然也不易统一。中国的历史就是受地理支配的历史。这个历史应该怎样看?我将在下一节中讲述。 gh1QCQoLFmlX4XdQBRrBFaw9Jzwg8oCfOXUkWgrGMipj1Z/AZEMFnWN9DdH1LV3o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