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主编者序

伊东忠太(1867—1954)是最早来华实地考察的日本学者之一。其一生的涉华调查不下十次,著有《中国建筑史》《中国建筑装饰(五卷本)》《东洋建筑之研究(上下卷)》《法隆寺》等大量著作。他不仅是近代日本建筑学科的创始者,也是东亚建筑研究的先驱,甚至有“工学泰斗”“建筑巨人”之称。其于1925年撰述的《中国建筑史》 ,是日本第一部较全面、系统的中国建筑通史,在学界影响深远。这一著述的问世受惠于其多次来华实地调查,是其二十余年来对中国建筑考察与研究的结晶。此前,他先后来华六次开展建筑考古活动。

第一次是在1901年的七八月份,八国联军占领北京期间。伊东忠太受官方派遣,偕同摄影家小川一真等来到北京,参观史迹,并重点对紫禁城及其建筑进行了详细考察、测绘和拍摄,事后出版了大型图录《清朝北京皇城》以及附有大量实测图的《清朝北京紫禁城殿门之建筑》等。伊东也因此成为第一个对北京皇城进行全面实测调查的外国人,其所得的调查资料也是最早关于紫禁城建筑的公开文献。到20世纪20年代,瑞典汉学家喜龙仁(Osvald Siren)才被获准进入紫禁城考察,并留下测量和拍摄记录

第二次是1902年3月开始的长达3年的海外游学时期,其中有一年多的时间伊东在中国境内考察,足迹遍及北京、天津、河北、山西、河南、陕西、四川、湖北、湖南、贵州、云南等十余省市。这次长时间、大范围的调查,使其收获颇丰,仅事后发表的相关论文或考察报告等就多达十余篇。其考察对象不仅局限于各地建筑,还包括云冈、龙门、千佛崖等大型石窟及五台山、峨眉山等道教、佛教圣地。其中山西大同云冈石窟的“发现” ,可谓此次考察的最大收获。他根据文献记载和实地寻访,找到了这一湮没已久的艺术宝库,并公之于众,轰动一时。随后,有众多日本学者来此考察,并留下大量考察文献 ,仅近代日本人对云冈石窟调查这一项,就足够用一本书来记述了。

第三次是1905年对东北地区的调查。日俄战争硝烟未泯,伊东等人即奔赴旅顺、奉天等地,对寺庙、古迹,尤其是宫殿建筑等进行考察。事后发表《满洲的佛塔(1907)》《满洲的佛寺建筑(1909)》等论文或报告。

第四次是1907年对江苏、安徽、浙江、江西诸省的调查。有《南清地方探险记》(1908)、《南海普陀山》(1908)等报告。

第五次于1909年末至1910年初对以广东为主的中国最南端省区的考察。发表《广东之建筑物》(1910)、《广东之回教建筑》(1910)、《北、中、南清建筑之特征》(1910)等,并在此基础上撰写了《中国建筑总论(1-6)》

第六次是1920年在山东省的调查。东自青岛,西至泰安、曲阜,伊东对齐鲁大地之遗物、遗迹进行了详细考察,并多有所获。此次考察详见于其《山东参观旅行记》(1920)。

通过以上六次调查,伊东忠太几乎踏遍中国主要省区,基本掌握了各地古建筑实况,并在此基础上发表了有关中国建筑与遗物的论文或报告四五十篇,还与人合编了《中国建筑》图集 。当然,这些实地考察及成果为其撰写《中国建筑史》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不过,他仍谦虚地认为,“其实中国广大无边,予既往之探查,只不过是沧海一粟、九牛一毛而已”。 因此,他认为中国建筑史之大成,需建立在全面彻底地考察中国所存文献与遗迹之基础上。其后,他又多次来华考察,并出版了五卷本《中国建筑装饰》 。可以说,这是其中国建筑艺术研究之辉煌成果,也是对前述《中国建筑史》之补充。

在实地调查的同时,伊东忠太还与营造学社、中国画学研究会等机构及成员多有交往。营造学社成立后不久,伊东即前往拜访朱启钤先生,“晤谈竟日,颇恨相见之晚” 。还应学社之邀,伊东作了“中国建筑之研究”的讲演 。其在讲演中指出:“在古来尊重文献、精通文献之支那学者诸氏,调查文献绝非难事。对于遗物,如科学的调查,为之实测制图,做秩序的整理诸端,日本方面虽亦未为熟练,敢效犬马之劳也。但最为杞忧不能自己者,文献及遗物之保存问题也。文献易为散佚,遗物易于湮没。鄙人于支那各地之古建筑,每痛惜其委弃残毁;而偶有从事修理者,往往粗率陋劣,致失古人原意。……在理想上言之:文献遗物之完全保存,乃国家事业。一面以法律之力,加以维护;一面支出相当巨额之国帑,从事整理。然在中国现今之国情,似难望此。然则舍盼望朝野有志之团体,于此极端尽瘁,外此殆无他途。” 因此,他将保存中国古建筑文献与遗物之理想,寄托于以朱启钤为首的营造学社同仁。其在讲演最后所言,尤震人耳目:“鄙人为中国建筑计,以为将来所取之针路,不在模仿外国,必须开拓自家独创之新建筑。独创之新建筑,如何可以出现?曰:以五千年来中国之国土与国民为背景而发达之样式为经,以应用日新月异之科学、材料构造设备等为纬;必于其间求得清新之建筑。此为目的,即中国古建筑之研究,亦为当急之务,不辩自明。温故知新,虽属老生常谈,实历久如新之格言也。”

伊东的这一建议或忠告,在时过八十余年后的今天读来,仍不失其现实意义。

继伊东忠太之后,又有关野贞、塚本靖、伊藤清造、藤岛亥治郎、村田治郎、长广敏雄、水野清一等学者来华进行建筑及建筑艺术考察,并留下一大批考察报告或研究成果

关于近代日本学者涉华学术调查,请参阅张明杰《越境的学术——“中国艺文图志”丛书总序》(北京大学《国际汉学研究通迅》第十三、十四合辑,2016年12月)。

本卷主编 张明杰
初稿于2015年夏秋之交,
小改于2017年初。 7B84dxy7aOAy8s3jABjpZhoXKNF553wocRcG6dfXzKZCebGYOUhaIEyLcG1xJQrM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