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退出权保证合作

2016年6月23日,英国人通过公投选择与欧盟“分道扬镳”。2017年3月29日,英国启动《里斯本条约》第50条,正式向欧盟方面提交开启脱欧谈判申请,双方将在两年时间内谈妥有关脱欧事宜,届时英国将正式失去欧盟成员国身份。

作为一个在各国之间进行资源再分配和多数决策的共同体,欧盟肯定不愿意看到英国分离出去。因为它不仅削弱欧盟的力量,而且会直接破坏欧盟的团结。然而,保持一个共同体团结的唯一之道,不是为退出设置障碍,却恰恰是慷慨大度地把门打开。

这看上去是一个矛盾,却是一个优势策略。

经济学家林毅夫在其著作《解读中国经济》里,用博弈论说明了这一点。他将农民加入合作社看成一次性的博弈。在当时人力物力有限的情况下,为恢复生产,增强农民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而成立了农村生产互助组织,后来农业合作社的活动不断扩大,发展到完全的大公无私,发展成人民公社。农业合作社的形成是基于规模经济,但是这种规模经济的实现是基于农民的自觉性和农业生产的监督。加入合作社,农民将农具交公,进行集体生产。

合作社的成立初期是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的,1956年,人大会议通过组织章程,农民所提供的土地、农具全部归公,但是农民“入社自愿,退社自由”,林毅夫教授将其称为“退出权”。

在这种政策前提下,当合作社里有越来越多的人不努力劳动,想搭积极劳动的人的“便车”时,生产率就会下降,这时那些努力劳动的人就会发现,加入合作社的收益还不如自己单干时多,就会退社。这种退社的自由,一方面对努力劳动的人是一种自我权利的保护,另一方面对那些偷懒的人也是一种实质性的威胁。因为越来越多的不努力劳动而造成的农民退社,最终会导致合作社解散,不好好干的人也必须回去单干,单干得到的收益没有搭便车的收益高,偷懒实在是得不偿失。

这样,“入社自愿,退社自由”的规定,实际上是有效防止了社员偷懒。

然而,到了1958年,“入社自愿,退社自由”已无法落实,局面就发生了根本变化,这样就相当于一次性博弈,不再存在实质性威胁。如果所有人退出公社的自由都被剥夺了,就不存在合作社的解散或者积极劳动的人退出的威胁,那么不愿意努力劳动的人就会继续偷懒,偷懒的人越来越多,因为偷懒才是优势策略。

因此,当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偷懒,消极劳动,合作社的生产力就会下降。当存在退社自由时,集体生产的生产力是高于单干的生产力总和的,只要农民自由退社的权利被剥夺了,相应的激励机制便不复存在。在这种强制性的合作生产里,集体生产的生产力远远低于单干的生产力,并没有实现合作社成立之初的规模经济。

所以,当“退出权”存在时,农民在合作社里劳动生产就是一个理性选择;当“退出权”不存在时,就变成了一次性的博弈,这样就产生了农民个体利益与合作社集体利益的冲突。退出权,反而是保证合作的一种形式。

用这段历史来观察英国脱欧的这场博弈,其实是一个大同小异的模式,只不过规模不同罢了。放眼我们的生活中,也可以发现常识认为正确的事情,有很多是值得思考的。 rYE1NW2xVMopTv7M1i906iPDdQEN4lofK571yoSU4GiTW9/xb9oWZFzlElAQXWIT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