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是竞争也是劫持

在一次战争中,将军为了激励士气,就到前线去。到了前线视察的时候,一个士兵向将军报告说:“将军!前方二十米的石堆中有一个狙击手。不过他的枪法很烂,这几天开了好多枪,可是都没有命中人!”

将军听了很生气地说:“既然发现狙击手,为什么不把他干掉?”

士兵听了以后,马上惊讶地说:“将军!你疯了吗?难道你要叫他们换一个打得比较准的来吗?”

在学校教育中,诚实是“做人的道理”。但在博弈论看来,多数人在与人合作中所表现出的诚实,大多是出于自利的需要而不是道德。因此,利害关系永远比道德更有效,不需要友谊的合作,往往比需要友谊的合作更为可靠。

上面的这名士兵和敌军狙击手之间,就是一种不需要友谊的合作。要深入地理解这一点,我们可以再看一下“一战”时期欧洲战场上的情况。

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欧洲战场的双方胶着在前线上,隔着漫长的战壕对峙。开始,双方每天不停地重复炮轰及阵地攻守,彼此都有极大的伤亡。不过,经过一段时间以后,敌对双方竟出现了奇特的善意自制,甚至是让人难以置信的默契合作。

刚上前线的英国军官,发现对面的德军居然可以在英军的步枪射程内自由走动,觉得大为惊讶。让他更惊讶的是,这一端的英军也不畏惧随时被德军射击的危险,走出战壕悠闲地抽烟散步。

其实,这就是一种不需要友谊或者道德约束的合作。一开始,双方不断地瞄准射击对方,导致双方死伤大增。这让双方越来越难以承受,不久,双方不约而同地学到了一件事,那就是合作:如果你不向对方攻击,对方也会选择不报复,结果则是双方死伤大幅降低。

虽然这种不需要友谊的合作不需要白纸黑字地写出来,但它是隐蔽而相对稳固的。既然是战争状态,总得做个样子。不过为了展现善意,双方都自动定时定点地射击。这意味着对手的行为模式是可以理解和掌握的,没有出其不意的“敌意”动作。

不过,类似的这种隐性的合作都是有条件的,那就是要展现自己随时可以报复的能力,以吓阻对手的背叛尝试。如果一方失去了对应的报复能力,均衡也将不复存在。

在竞争中,要想通过展示报复能力达成合作,最关键的一点在于释放进行惩罚的信息,来迫使对手采取合作态度。下面我们看博弈论著作《策略思维》中的一个案例。

有一个时期,纽约市立体音响商店之间的竞争空前激烈。A已经打出了自己的口号:“我们不会积压产品。我们的价格是最低的——保证如此!我们的价格是疯狂的。”

在它的主要竞争对手B那里,顾客每次购物都会得到这个商店的“终身低价保证”。按照这一非要击败对手不可的承诺,假如你在别的地方看到更低的价格,商店会按差价的双倍赔偿给你。不过,尽管这一家的政策听上去很有竞争力,却有可能加强一个操纵价格的卡特尔的内部约束。

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事情呢?

假设一台录像机的批发价是一百五十美元,现在A和B都卖三百美元。A偷偷作弊,减价为二百七十五美元。假如没有那个击败对手的承诺,A完全有可能将一些原本打算在对手那边购物的顾客吸引过来,而这些顾客之所以要去B那边购物,原因很多,可能是因为路途较短或者以前曾在那里买过东西。

不幸的是,对A而言,这回减价起了完全相反的效果。因为B有那么一条价格保证,人们就想占便宜,纷纷进来买一台录像机,然后要求它赔偿五十美元。这么一来,相当于B的录像机自动减价为二百五十美元,比A减得还厉害。不过,当然了,B一定不愿意就这么付出五十美元。因此,它的对策就是降价至二百七十五美元。无论如何,A的销量都不如原来,那又何必搞鬼作弊呢?价格还是保持在三百美元好了。

虽然卡特尔在美国是非法的,A与B却还是结成了这么一个组织。

读者可以看到,它们两家结成的这个心照不宣的卡特尔是怎样按照我们前面提过的内部强制条件运行的:觉察作弊,并且惩罚作弊者。B可以轻易觉察A作弊。那些跑来说A打出更低价格而要求赔偿的顾客,其实在毫不知情的情况下,扮演了这个寡头联盟的执法侦探。

惩罚的形式是价格协定破裂,结果导致利润下降。那则“终身低价保证”的广告自动而迅速地实施了惩罚。

这就是博弈的智慧,在看似乱哄哄的表象背后,往往深藏着出人意料的策略。在现代商业竞争中,类似的例子俯拾皆是。

走在街上,我们经常会看到一些商家打出“某某商品本市最低价”的广告,并且声称如果有其他商家价格更低,则愿意按同样价格返还差价,并按差价承担一定比例的赔偿金。从表面上看,这是商家的一种价格竞争行为,可以促使其他竞争者降价竞争,使消费者从中得利。但经过博弈论分析,可以发现其中隐藏着一种可能,即商家有可能通过这种最低价格承诺,巧妙地达到结成价格垄断同盟的目的。

因为这种广告的潜台词是:如果对手有任何的降价行动,我都会奉陪到底。这样一来,对手在考虑以降价的方式来争夺市场时,这个广告可以让他相信你会全力以赴地对任何降价行为进行报复。而且,让消费者来监督降价者并且立即返还差价的做法,是一种十分可信的报复。

再比如说,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是饮料市场上的竞争对手,两家的市场竞争也可谓你死我活,似乎每家都希望对方忽然发生重大变故,而把市场份额拱手相让。但是多年来,这种局面让每一家都赚了个盆满钵满,而且从来没有因为竞争而使第三者异军突起。

这里面的真正原因就在于:这两家饮料市场的龙头企业,实际上形成了一种有合作的竞争关系。它们真正的目标是消费者,以及那些虎视眈眈的后起之秀。只要有企业想进入碳酸饮料市场,它们就必然展开一场心照不宣的攻势,让挑战者知难而退,或者一败涂地。

我们再来看看麦当劳和肯德基在市场上的布局,也许就更能明白这一点。麦当劳店开在哪里,肯德基店很快就会出现在附近,形成一种十分默契的遥相呼应,很少有第三者在它们中间出现。

两大巨头的竞争关系,往往能够为它们排斥新进入的竞争者提供保障。这种经常表现得不动声色的策略,其威慑力却大得惊人。最终我们会发现,一对表面上刺刀见红的竞争对手,背地里却是关系暧昧得紧。 /fTm/mfw/Xg3krCjeuBV19Lh0ZkOaibXTk3tO4DouaFhwWXAedOvzsbSljbye2ce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