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谁去给猫拴上铃铛

囚徒困境作为博弈论中最基本也最典型的模型,可以解释很多与此类似的社会现象,如寡头竞争、军备竞赛。但是社会中的博弈往往并不只有两个参与者,在多方参与的博弈中,还会出现囚徒困境吗?

答案是肯定的,多个参与者之间形成的囚徒困境又被称为人质困境。从两个囚犯到一群人质,能够更真实地反映个人理性与群体理性的巨大冲突。

给猫拴铃铛的故事能够很好地说明这个理论:老鼠们意识到,假如可以在猫脖子上拴一个铃铛,那么,所有老鼠的小命就会大有保障。问题在于,谁会愿意冒赔掉小命的风险去给猫拴上铃铛呢?

老鼠所面临的这个问题同样摆在人类面前:一群人在直接面对诸如偷窃、抢劫等侵害行为时,也面临着同样的心理困境。最常见的一个例子是:一辆长途车上的几十名乘客,面对两个持刀抢劫者无计可施,任其把所有人的钱包洗劫一空。

这种冷漠与软弱的报道屡见报端,对在场者的指责甚至谩骂也充斥于各大媒体,有人甚至用了“无情”这个词。但是从博弈论的角度来说,对他们的指责确实有些苛刻。

只要多数人同时采取行动,确实很容易成功地捉住抢劫者。但是问题在于,统一行动少不了沟通与合作,偏偏沟通与合作在这个时候变得非常困难,抢劫者深知乘客联合起来对自己意味着什么,必然会采取特殊的措施,阻挠他们进行沟通与合作,其中包括加害于首先发难的人。

一旦人们面对共同的威胁,希望出现一呼百应的局面,问题就出来了:“谁该第一个采取行动?”

有人认为,一个人基于公民道德和责任而应采取的行为,不能掺进成本利润核算的杂质。这实在是一种不切实际的要求。担当这个任务的领头人意味着要付出重大代价,甚至可能付出生命。他得到的回报也许是人们的感激和怀念。也确实有人在这种情况下,挺身而出,比如勇斗歹徒的英雄徐洪刚。 mg1LV5oecaWe8l3HvgemB0KVFatYbVLLEB5a/jMgUrZRBVGnls3dW0Qj29NrMW2u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