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使对方陷入困境中

博弈模型是生活的浓缩和简化,比如在囚徒困境模型里,两个囚犯都十分清醒地意识到自己所处的环境,以及每一种策略可能得到的结果,因此其策略选择是可以预知的。而在现实生活中,这种完全信息的理想模式是无法实现的,因为往往会存在大量的干扰因素。

但也正是因为这些干扰因素的存在,我们才能通过巧妙的布局设计,人为创造出一种囚徒困境的环境,迫使对方做出对自己有利的行动。

有这样一个故事,可以作为这种策略的最佳注解。

春秋时楚国的政治家、军事家伍子胥,性格十分刚强,青少年时即勇武多谋。伍子胥的祖父伍举、父亲伍奢、哥哥伍尚都是楚国大臣。楚平王荒淫残暴,怀疑太子“外交诸侯,将入为乱”,迁怒于担任太子太傅的伍奢,将伍奢和伍尚骗到郢都杀害,伍子胥只身逃往吴国。

在逃亡中,伍子胥在边境上被守关的斥候抓住了。斥候对他说:“你是逃犯,必须将你抓去面见楚王!”

伍子胥就说:“楚王确实正在抓我。但是你知道楚王为什么要抓我吗?那是因为有人跟楚王说,我有一颗宝珠。楚王一心想得到我的宝珠,可我的宝珠已经丢失了。楚王不相信,以为我在欺骗他。我没有办法了,只好逃跑。现在你抓住了我,如果把我交给楚王,那我就在楚王面前说是你抢去了我的宝珠,并吞到肚子里去了。楚王为了得到宝珠一定会把你杀掉,并且会剖开你的肚子,把你的肠子一寸一寸地剪断来寻找宝珠。这样我活不成,而你会死得更惨。”

斥候想了想,对这样的前景非常恐惧,赶紧放伍子胥逃出了楚国。

在被斥候抓住以后,伍子胥处于一种绝对的劣势地位,要想改善这一局面,必须采取一个策略。

伍子胥的威胁行动,就是抢占先机,宣布自己将无条件地进行报复。这就使原本同时出招的博弈变成相继出招的博弈,而且还是伍子胥先行。

而这样的选择,显然不是在他和斥候同时出招的博弈里会做出的选择。摆脱困境的策略思维的精彩之处,正在于此。伍子胥若是不宣布进行报复,或者甚至宣布不会进行报复,不会得到任何好处。

在这里,伍子胥是故意利用信息不对称,把斥候拉入一种类似囚徒困境的局面。这个囚徒困境的收益矩阵如表2-2所示。

表2-2 伍子胥与斥候的博弈

从表2-2我们可以看出来,合作是伍子胥和斥候的严格优势策略,只要斥候是理性的,就一定会选择与伍子胥合作的策略。

在这里,斥候希望得到的最好结果是把伍子胥押送给楚王,而伍子胥不诬陷他吞了宝珠,这样伍子胥就会被杀掉(假定收益为-10),而他可以得到楚王的奖赏(我们把这种收益假定为8)但是如果伍子胥诬陷他的话,那么他的结局就和伍子胥一样,是失去生命,假定收益为-10。

伍子胥已经告诉他,如果他选择押送,他就会选择诬陷。因为对于伍子胥来说,在这种情况下无论是否诬陷,自己的结局是不变的。对于这一点,斥候也十分清楚,因此,伍子胥的威胁是可信的。

要想有策略地行动,必须保证自己不采取在同时出招博弈里的均衡策略。伍子胥的这一策略行动改变了斥候的预期,进而改变了他的行动。他一旦相信伍子胥会不惜一切代价进行报复,就会选择释放他。

面对可能出现的潜在危机,人们总是抱着“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态度,这是一种预期,为了保证自己免于陷入困境。这种预期,恰恰给了显性困境者机会,或用欺骗方式,或夸大其词,让对方做出改变预期,帮助自己摆脱困境。

正是由于这个原因,斥候虽然知道释放伍子胥自己就一无所得,却绝不敢冒被剖开肚子的危险去领赏,只得放走了伍子胥。

伍子胥通过自己的三言两语,巧妙地转换了自己的劣势处境,并且把个人的困境与对手的困境捆绑在了一起,迫使其做出了帮助自己解围的理性选择。

这对于我们每个人在处于劣势时转换思维方式,是很有启示的。创造一种困境,使对方陷入与你一样无法全身而退的困境,那么即便在这种困境出现之前,他本来拥有拿走你所有的一切的优势,此时他也只能被迫进行理性的权衡,从而与你合作。 fbJFFOrGnTnTsCWI/tIDMrYkbWk7VorntTtC3VTPkHAmhPBC++/pm2iTgRvHzsSn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