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倒霉是因为自作聪明

在北美学生的电子邮件交流中,有这样一个小故事流传甚广。

两位交往甚密的学生在杜克大学修化学课。两人在小考、实验和期中考中都表现甚优,成绩一直是A。在期末考试前的周末,他们非常自信,于是决定去参加弗吉尼亚大学的一场聚会。聚会太尽兴,结果他们周日睡过了头,来不及准备周一上午的化学期末考试。

他们没有参加考试,而是向教授撒了个谎,说他们本已从弗吉尼亚大学往回赶,并安排好时间复习准备考试,但途中轮胎爆了。由于没有备用胎,他们只好整夜待在路边等待救援。现在他们实在太累了,请求教授允许他们隔天补考。教授想了想,同意了。

两人利用周一晚上好好准备了一番,胸有成竹地来参加周二上午的考试。教授安排他们分别在两间教室作答。第一个题目在考卷第一页,占了10分,非常简单。两人都写出了正确答案,心情舒畅地翻到第二页。第二页只有一个问题,占了90分。题目是:“请问破的是哪个轮胎?”

结果,两个学生只好乖乖地向教授承认撒谎的经过。

聪明的教授就是通过设局,将两名学生拉到囚徒困境的博弈模型中,使他们的谎言不攻自破。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有时失败不是因为人们太傻,而是因为自作聪明。关于这个论断,经济学家考希克·巴苏在研究囚徒困境的过程中,也有一个很接近生活的模型。

两名旅行者从一个细瓷花瓶的产地回来,他们都买了花瓶。提取行李的时候,发现花瓶被摔坏了,于是向航空公司索赔。

航空公司知道花瓶的价格是八九十元,但不知道两位旅客买的确切价格。于是,航空公司请两位旅客在一百元以内写下花瓶的价格。如果两人写的一样,航空公司将认为他们讲了真话,并按照他们写的数额赔偿;如果两人写的不一样,航空公司就论定写得低的旅客讲了真话,原则上照这个低的价格赔偿,但对讲真话的旅客奖励两元钱,对讲假话的旅客罚款两元。

就为了获取最大赔偿而言,甲乙双方最好的策略就是都写一百元,这样两人都能够获赔一百元。

可是甲很聪明,他想:如果我少写一元变成九十九元,而乙会写一百元,这样我将得到一百零一元。何乐而不为?所以他准备写九十九元。可是乙更加聪明,他预计到甲要算计自己而写九十九元,“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于是他准备写九十八元。

想不到甲又聪明一层,预计出乙要这样写九十八元来坑他,“来而不往非礼也”,他准备写九十七元……

如果两个人都“彻底理性”,都能看透十几步甚至几十步上百步,那么这个博弈唯一的纳什均衡,是两人都写0。

这个演进了的囚徒困境,考希克·巴苏称之为“旅行者困境”。

从个人的角度来考察,它给我们的教训是:在相互交往过程中,个人通过背叛来追求最大利益,有时反而会带来糟糕的共同结局,造成大家一起倒霉、一锅烩的结局。也就是说,很多失败不是因为人们太傻,而恰恰是太精明所致。

所谓的聪明反被聪明误,就是说的这种情况。一方面,它启示人们为私利考虑时不要太“精明”;另一方面,它对理性假设的适用性提出了警告。 BKQsWYvjM0ViVDdhMxMCzgv3eUCugprRjCt7UuayhQMxFBZQ/kydnXV7yE1OSRrH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