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以自己的角度、观感,而与有情众生同心同眼、同悲同喜,才能找到“解铃”的方法。
从前有一个小公主,每夜躺在病床上,望着窗外的月亮,想着,要是能拥有月亮,那该多好呢。她把这个想法告诉国王,国王爱女心切,希望能满足小公主的愿望,于是召集大臣商讨解决的办法。
然而,任凭大臣们绞尽脑汁、苦思冥想,还是想不出办法。一时,整个宫廷,为了怎么摘下月亮,营营而不可开交,国王为此更是又急又恼。一天,一个法师到宫廷布教,听说这件事情后,便胸有成竹地前去请见国王,表示他可以满足小公主的愿望。国王开心极了,迫不及待问法师有什么办法。法师信誓旦旦地说:“国王啊!你得让我与公主见个面。”国王二话不说,立即安排法师与小公主会面。
法师亲切地问:“小公主,你看到的月亮到底有多大呢?”
“月亮啊!有这么大。”小公主将食指略弯了一下,认真地回答法师。
法师又问:“那月亮是什么颜色呢?”
小公主看着窗外,细声说:“金色的。”
走出房间,法师请国王找一个工匠,用金块铸造一个如食指粗的月亮,送给小公主。拥有月亮的小公主,终于因为遂心如愿,渐渐康复起来。
月亮怎么可能摘下来呢?就算大臣们想破了头,也不可能办到的。法师明白这个道理,所以他走到小公主的世界里,去想解决的办法,因为“解铃还须系铃人”。
菩萨度众生,有以“同事”摄众,《仁王护国般若波罗密多经》中说明同事摄众是“如共一船,忧喜同故”。《法界次第初门》则说:“菩萨用法眼,明见众生根缘。”不以自己的角度、观感,而与有情众生同心同眼、同悲同喜,才能找到“解铃”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