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蔓草

菟丝子

别名豆寄生、黄丝藤、鸡血藤、金丝藤等,一年生寄生草本。茎缠绕,黄色,纤细,无叶;花冠白色,壶形。通常寄生于豆科、菊科、蒺藜科等多种植物上,为大豆产区的有害杂草,并对胡麻、苎麻、花生、马铃薯等农作物也有危害。种子药用,有补肝肾、益精壮阳及止泻的功能。

佚名《名医别录》曰:

菟丝子生朝鲜川泽田野,蔓延草木之上。九月采实,曝干。色黄而细者为赤网,色浅而大者为菟累。功用并同。

覆盆子

又名悬钩子、树莓等,落叶乔木。果实味道酸甜,植株的枝干上长有倒钩刺。生山地杂木林边、灌丛或荒野。覆盆子的果实是一种聚合果,有红色,金色和黑色,在欧美作为水果。全株可入药,有多种药物价值;其果实有明目、补肾作用。

宋·寇宗奭《本草衍义》曰:

长条,四五月红熟,山中人及时采来卖。其味酸甘,外如荔枝,大如樱桃,软红可爱。

使君子

别名史君子、四君子等,攀缘状灌木。花瓣5片,先端钝圆,初为白色,后转淡红色。果卵形,短尖,成熟时外果皮脆薄,呈青黑色或栗色。产四川、贵州至南岭以南各处, 种子为中药中最有效的驱蛔药之一,对小儿寄生蛔虫症疗效尤著。

明·李时珍《本草纲目》曰:

其藤如葛,绕树而上。叶青如五加叶。五月开花,一簇一二十葩,红色轻盈如海棠。其实长合成,有棱。先时半黄,老则紫黑。

木鳖子

别称番木鳖、糯饭果等。多年生草质藤木,具膨大的块状根。果实卵球形,基部近圆;成熟时红色,肉质。种子多数,卵形或方形,干后黑褐色。野生于山坡、林缘的土层深厚处,喜温暖和充足阳光。有消肿散结,祛毒的功效。

明·李时珍《本草纲目》曰:

木鳖核形扁,大如围棋子。其仁青绿色,入药去油者。

马兜铃

别名蛇参果、三角草等,多年生缠绕性草本植物,中文名因其成熟果实如挂于马颈下的响铃而得。叶纸质,卵状三角形、长圆状卵形或戟形;蒴果近球形,顶端圆形而微凹。有清肺降气、止咳平喘、清肠消痔的功效,其茎称天仙藤,有理气、祛湿、活血止痛的功效。

宋·苏颂《图经本草》曰:

春生苗,作蔓绕树而生。叶如山蓣叶,而浓大背白。六月开黄紫花,颇类枸杞花。七月结实如枣大,状似铃,作四五瓣。

牵牛子

别名喇叭花子、草金铃、打碗花等,一年生攀缘草本。茎缠绕,多分枝。叶互生,心脏形。花冠漏斗状,通常为蓝紫色、粉红或白色。蒴果球形,种子黑色或黄白色。多生子路旁、田间、墙脚下,或灌丛中。我国大部分地区有分布。种子可入药,有泻水通便,消痰杀虫的功效。

明·李时珍《本草纲目》曰:

牵牛有黑、白二种:黑者处处野生尤多。其蔓有白毛,断之有白汁。叶有三尖,如枫叶。花不作瓣,如旋花而大。其实有蒂裹之,生青枯白。其核与棠梂子核一样,但色浅黑尔。白者人多种之。其蔓微红,无毛有柔刺,断之有浓汁,叶团有斜尖,并如山药茎叶。

旋花

又名鼓子花、独肠草、美草等,多年生草本,全体不被毛。茎缠绕,伸长,有细棱。叶形多变,花冠通常白色或有时淡红或紫色,漏斗状。多生于海拔140~2600米的路旁、溪边草丛、农田边及山坡林缘。我国大部分地区有分布。花可入药,有益气,养颜的功效。

明·李时珍《本草纲目》曰:

旋花田野塍堑皆生,逐节延蔓。叶如波菜叶而小。至秋开花,如白牵牛花,粉红色,亦有千叶者。其根白色,大如筋。不结子。

紫葳

凌霄花的别名,攀缘藤本。茎木质,表皮脱落,枯褐色,花冠内面鲜红色,外面橙黄色,裂片半圆形。产长江流域各地,多生于山谷、溪边、疏林下,或攀缘于树上、石壁上。可供观赏及药用,花为通经利尿药,可治跌打损伤等症。据李时珍云“附木而上,高达数丈,故曰凌霄”。

明·李时珍《本草纲目》曰:

凌霄野生,蔓才数尺,得木而上,即高数丈,年久者藤大如杯。

月季花

被称为花中皇后,又称“月月红”,是常绿、半常绿低矮灌木。四季开花,色彩艳丽、丰富,不仅有红、粉黄、白等单色,还有混色、银边等品种;多数品种有芳香。花成大型,由内向外,呈发散型,可广泛用于园艺栽培和切花。花朵可提取香精,亦可入药。

明·李时珍《本草纲目》曰:

处处人家多栽插之,亦蔷薇类也。青茎长蔓硬刺,叶小于蔷薇,而花深红,千叶浓瓣,逐月开放,不结子也。

栝蒌(guā lóu)

名贵中药,又称栝楼、药瓜等,多年生攀缘草本。庭院、河堤、沟崖、路旁、田边都可以种植。夏秋开白花,果实由青绿变黄褐,大如鹅蛋,含糖量较高,叫蒌仁。可入药,有润肺止咳、清热化痰之功效。其块根直生地下,一般秋冬掘出,切片入药,其断面洁白如霜,叫天花粉。有清热生津之功能,主治热病,亦可清喝。

明·李时珍《本草纲目》曰:

其实圆长,青时如瓜,黄时如熟柿,山家小儿亦食之。内有扁子,大如丝瓜子,壳色褐,仁色绿,多脂,作青气。炒干捣烂,水熬取油,可点灯。

王瓜

多年生草质藤本植物,纸质叶片,轮廓阔卵形或圆形,叶基深心形,上面深绿色,背面淡绿色,细脉网状;花冠白色;果实卵圆形,成熟时橙红色。生于山坡疏林中或灌丛中。果实、种子、根均可供药用,中药名分别为:王瓜、王瓜子、王瓜根;其中,王瓜具有清热,生津,化瘀,通乳之功效。

宋·寇宗奭《本草衍义》曰:

王瓜,其壳径寸,长二寸许,上微圆,下尖长,七八月熟,红赤色。

多年生草质藤本,长可达8米,有粗厚的块状根。花萼钟形,花冠为紫色,旗瓣倒卵形。产我国南北各地,多生于山地疏或密林中。葛根供药用,有解表退热、生津止渴、止泻的功能,并能改善高血压病人的头晕、头痛、耳鸣等症状。在古代应用甚广,葛衣、葛巾均为平民服饰,葛纸、葛绳应用亦久,葛粉用于解酒。

南北朝·陶弘景《本草经集注》曰:

即今之葛根,人皆蒸食之。当取入土深大者,破而日干之。

天门冬

别名三百棒、丝冬、明天冬等,多年生草本攀缘植物。根部为纺锤状,花朵是淡绿色,浆果熟时呈红色。块根是常用的中药,一般在秋、冬季采挖,洗净,除去须根,置沸水中煮或蒸至透心,趁热除去外皮,洗净,晒干备用。主治阴虚发热,咳嗽吐血。

宋·苏颂《图经本草》曰:

叶如茴香,极尖细而疏滑,有逆刺;亦有涩而无刺者,其叶如丝杉而细散,皆名天门冬。

百部

亦称婆妇草、药虱药等,为多年生草本。地下簇生纺锤状肉质块根,茎上部攀缘它物上升。初春开淡绿色的花,花梗贴生于叶主脉上,像花从叶上长出一样。生长于海拔300~400米的地区,块根可入药,有毒性。外用可驱除蚊虫,内服有止咳的功能。

明·李时珍 《本草纲目》曰:

百部亦有细叶如茴香者,其茎青,肥嫩时亦可煮食。其根长者近尺,新时亦肥实,但干则虚瘦无脂润尔。

何首乌

何首乌,又称野苗、交藤、红内消、马肝石等,多年生缠绕草本。根细长,末端成肥大的块根,外表红褐色至暗褐色。叶互生,叶片狭卵形或心形;花序圆锥状,顶生或腋生,呈白色或淡绿色;瘦果卵形。喜温暖潮湿气候,生于草坡、路边、山坡石隙及灌木丛中。其块根入药,可安神、养血等,是常见名贵中草药。

宋·苏颂《图经本草》曰:

春生苗,蔓延竹木墙壁间,茎紫色。叶叶相对如薯蓣,而不光泽。夏秋开黄白花,如葛勒花。结子有棱,似荞麦而细小,才如粟大。秋冬取根,大者如拳,各有五棱瓣,似小甜瓜。

土茯苓

多年生攀缘灌木,又称冷饭团、红土苓等。根状茎粗厚;枝条光滑,无刺。多生于海拔1800米以下的林中、灌丛下、河岸或山谷中,也见于林缘与疏林中。粗厚的根状茎可入药,性甘平,利湿热解毒,健脾胃,且富含淀粉,可用来制糕点或酿酒。

宋·苏颂《图经本草》曰:

施州一种刺猪苓,蔓生。春夏采根,削皮焙干。彼土人用敷疮毒,殊效。

白蔹(liǎn)

又名山地瓜、野红薯、山葡萄秧、白根、五爪藤等,出自《神农本草经》。多年生落叶攀缘木质藤本,块根粗壮,肉质,呈卵形、长圆形或长纺锤形,深棕褐色。分布于华北、东北、华东、中南及陕西、宁夏、四川等地。春、秋二季采挖,除去泥沙及细根,切成纵瓣或斜片,晒干。可以清热解毒,消痈散结。

宋·苏颂《图经本草》曰:

二月生苗,多在林中作蔓,赤茎,叶如小桑。五月开花,七月结实。根如鸡鸭卵而长,三五枚同一窠,皮黑肉白。

山豆根

山豆根,别名山大豆根、黄结、柔枝槐等,藤状灌木。直立或近平卧,高1~2米。单数羽状复叶,互生;总状花序,蝶形花冠黄白色;荚果紫黑色,串珠状。生长于海拔800~1350米的山谷或山坡密林中。根可入药,性苦、寒,有毒;有清热解毒,消肿利咽之功效。

宋·苏颂《图经本草》曰:

苗蔓如豆,叶青,经冬不凋,八月采根。广南者如小槐,高尺余,石鼠食其根。故岭南人捕鼠,取肠胃曝干,解毒攻热效。

黄药子

也叫朱砂七,为寥科植物金线草的全草,因其根茎呈朱砂色,故得此名。蒴果长圆形,成熟时草黄色,表面密生紫色小斑点。多生于河谷边、山谷阴沟或杂木林边缘。可化痰散结,凉血止血,但有导致严重肝损伤的可能。

明·李时珍 《本草纲目》曰:

黄药子,今处处人栽之。其茎高二三尺,柔而有节,似藤,实非藤也。叶大如拳,长三寸许,亦不似桑。其根长者尺许,大者围二三肉色颇似羊蹄根。人皆捣其根入染蓝缸中,云易变色也。

威灵仙

又名铁脚威灵仙、百条根、老虎须等,木质藤本,干后变黑色。茎、小枝近无毛或疏生短柔毛,圆锥状聚伞花序,多花。生长在山坡、山谷灌丛中或沟边、路旁草丛中。根入药能祛风湿、利尿、通经、镇痛。

明·李时珍《本草纲目》曰:

其根每年旁引,年深转茂。一根丛须数百条,长者二尺许。初时黄黑色,干则深黑,俗称铁脚威灵仙以此。别有数种,根须一样,但色或黄或白,皆不可用。

茜草

别名四轮草、活血草、过山藤等,多年生攀缘草本。是一种历史悠久的植物染料,茎多条,从根状茎的节上发出;花冠淡黄色,干时淡褐色。果球形,成熟时橘黄色。常生于疏林、林缘、灌丛或草地上。可全草入药,性寒,能凉血止血,而且能化瘀。

明·李时珍 《本草纲目》曰:

茜草,十二月生苗,蔓延数尺。方茎中空有筋,外有细刺,数寸一节。每节五叶,叶如乌药叶而糙涩,面青背绿。七八月开花,结实如小椒大,中有细子。

通草

别称寇脱、离南、通脱木、葱草等,常绿灌木或小乔木,高1~3.5米。茎纤细,圆柱形;掌状复叶互生或在短枝上的簇生,伞房花序式的总状花序腋生,花淡紫色,偶有淡绿色或白色;果孪生或单生,长圆形或椭圆形。喜温暖湿润而又有阳光照射的环境,不甚耐寒。茎、根和果实均可入药;果味甜,可食用;种子榨油,可制肥皂。

明·李时珍 《本草纲目》曰:

今之木通,有紫、白二色:紫者皮浓味辛;白者皮薄味淡。

钓藤

也叫钩藤、勾藤,因它的刺弯曲如钓钩而得名。木质藤本。嫩枝较纤细,花近无梗,花冠裂片卵圆形,外面无毛或略有粉状短柔毛。常生于山谷溪边的疏林或灌丛中。它的带钩藤茎为著名中药,能清血平肝,息风定惊,所含钩藤碱有降血压作用。

明·李时珍《本草纲目》曰:

状如葡萄藤而有钩,紫色。古方多用皮,后世多用钩,取其力锐尔。

白英

草质藤本,叶子多数为琴形;花冠蓝紫色或白色;浆果球状,成熟时红黑色。喜生于山谷草地或路旁、田边,国内外均有分布。药用历史久远,最早见于《神农本草经》记载,列为上品。全草入药,具有清热利湿、解毒消肿之功效。

明·李时珍《本草纲目》曰:

此俗名排风子是也。正月生苗,白色,可食。秋开小白花。子如龙葵子,熟时紫赤色。

常春藤

又叫土鼓藤、钻天风、散骨风等,多年生常绿攀缘灌木。茎灰棕色或黑棕色,光滑,单叶互生;伞形花序单个顶生,花淡黄白色或淡绿白色;果实圆球形,红色或黄色。可全株入药,有祛风湿、活血消肿的作用。常攀缘于林缘树木、林下路旁、岩石和房屋墙壁上。因叶形美丽,四季常青,常作垂直绿化使用。

唐·陈藏器《本草拾遗》曰:

生林薄间,作蔓绕草木上。其叶头尖。结子正圆,熟时如珠,碧色。

忍冬

因为其凌冬不凋谢而得名,李时珍叫它金银花:“其花长瓣垂须,黄白相半,而藤左缠,故有金银、鸳鸯以下诸名。”花冠为白色,有时基部向阳面呈微红,后变黄色。果实圆形,熟时蓝黑色,有光泽。中国大部分地区多有分布,是一种具有悠久历史的常用中药,始载于《名医别录》,列为上品。性甘寒,能清热解毒、消炎退肿。

唐·苏敬 等《唐本草》曰:

藤生,绕覆草木上。茎苗紫赤色,宿蔓有薄皮膜之,其嫩蔓有毛。叶似胡豆,亦上下有毛。花白蕊紫。 vSg/TzHaJHasosTjF3hNBbz8cWNYj1hiHYi3h/GOOGrWmxAkHqXGy12IsSW6eth9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