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毒草

大黄

又名将军、黄良、火参等,多年生高大草本。生于山地林缘或草坡半阴湿处,野生或栽培,根茎粗壮。栽培种主要为掌叶大黄,次为唐古特大黄和药用大黄。中国用大黄于医药有悠久历史,西汉初已成批运销欧洲为中国主要出口药材之一。

南北朝·陶弘景《本草经集注》曰:

今采益州北部汶山及西山者,虽非河西、陇西,好者犹作紫地锦色,味甚苦涩,色至浓黑。西川阴干者胜。北部日干,亦有火干者,皮小焦不如,而耐蛀堪久。此药至劲利,粗者便不中服。

大戟

药用别称为牛奶浆草、山猫儿眼草、千层塔、龙虎草等。多年生草本植物,根圆锥状。茎直立,杯状花序总苞坛形。多生长于山坡、路边、荒坡或草丛中。靠种子繁殖。根可入药,有逐水通便,消肿散结,并有通经之效;亦可作兽药用。

明·李时珍《本草纲目》曰:

大戟生平泽甚多。直茎高二三尺,中空,折之有白浆。叶长狭如柳叶而不团,其梢叶密攒而上。杭州紫大戟为上,江南土大戟次之。北方绵大戟色白,其根皮柔韧如绵,甚峻利,能伤人。弱者服之,或至吐血,不可不知。

甘遂

别名主田、重泽、白泽、鬼丑等,多年生草本。是中国的特有植物,分布于中国大陆的甘肃、山西、陕西、宁夏、河南等地,多野生在低山坡、荒坡、沙地、田边和路旁等。根为著名中药,苦寒有毒,具除水、利尿功效;主治各种水肿等;全株有毒,根毒性大,易致癌,宜慎用。

唐·苏敬 等《唐本草》曰:

甘遂苗似泽漆,其根皮赤肉白,作连珠实重者良。草甘遂乃是蚤休,疗体全别,苗亦不同,俗名重台,叶似鬼臼、蓖麻,根皮白色。

常山

又名鸡骨常山、鸡骨风、风骨木等,落叶灌木。高可达2米,茎枝圆形,有节;叶对生,椭圆形;伞房花序,花浅蓝色;圆形蓝色浆果。多生于林荫湿润山地,或栽培于林下。根可入药,有截疟、劫痰功效。其嫩叶称“蜀漆”,亦供药用。

唐·苏敬 等《唐本草》曰:

常山生山谷间。茎圆有节,高者不过三四尺。叶似茗而狭长,两两相当。三月生白花,青萼。五月结实青圆,三子为房。其草暴燥色青白,堪用。若阴干便黑烂郁坏矣。

藜芦

别名山葱、大叶藜芦、棕包头等,多年生草本。高60~100厘米;根多数,细长,带肉质;茎直立,叶互生;花绿白色或暗紫色。多生于海拔1200~3300米的山野、林内或灌木丛间。以根部或带根全草入药,可吐风痰,杀虫毒。

五代·韩保升 等《蜀本草》曰:

所在山谷皆有。叶似郁金、秦艽、蘘荷等,根若龙胆,茎下多毛。夏生冬凋,八月采根。

附子

附子和乌头是同一株植物上的产物,附子是侧根,乌头是主根。6月下旬至8月上旬采挖,除去母根、须根及泥沙,称“泥附子”。加工炮制为盐附子、黑附子、白附片、淡附片、炮附片。属温里药。

明·李时珍 《本草纲目》曰:

乌头有两种,出彰明者即附子之母,今人谓之川乌头是也。春末生子,故曰春采为乌头。冬则生子已成,故曰冬采为附子。

乌头

毛茛科植物,块根倒圆锥形,叶片薄革质或纸质,五角形。萼片蓝紫色,花瓣无毛,通常拳卷。生山地草坡或灌丛中。被我国劳动人民利用的历史也较悠久,《神农本草经》中将乌头列为下品。块根可作箭毒,李时珍指出:“草乌头取汁晒为毒药,射禽兽,故有射网之称”;也可作农药,消灭农作物的一些病害和虫害。乌头的花美丽,也可供观赏。

南北朝·陶弘景《本草经集注》曰:

今采用四月,亦以八月采。捣笮茎汁,日煎为射罔。猎人以敷箭,射禽兽十步即倒,中人亦死,宜速解之。

半夏

又名地文、守田等,多年生小草本。块茎圆球形,佛焰苞绿色或绿白色,肉穗花序。广泛分布于中国长江流域以及东北、华北等地区,常见于草坡、荒地、玉米地、田边或疏林下,为旱地中的杂草之一。块茎可入药,有毒,能燥湿化痰,降逆止呕;主治咳嗽痰多、恶心呕吐。

魏·吴普《吴普本草》曰:

生微丘或生野中,二月始生,叶三三相偶。白花圆上。

萍蓬草

别名黄金莲、萍蓬莲,睡莲科萍蓬草属植物。多年水生草本;根状茎直径2~3厘米。叶纸质,宽卵形或卵形,少数椭圆形,先端圆钝,基部具弯缺,心形,裂片远离,圆钝,上面光亮,无毛,下面密生柔毛,侧脉羽状,几次二歧分枝;叶柄有柔毛。花直径3~4厘米;花梗长40~50厘米,有柔毛;萼片黄色,外面中央绿色,矩圆形或椭圆形;花瓣窄楔形,先端微凹;柱头盘常10浅裂,淡黄色或带红色。根状茎入药,能健脾胃,有补虚止血、治疗神经衰弱之功效。

唐·陈藏器《本草拾遗》曰:

萍蓬草根,主补虚,益气力,厚肠胃。

射干

又名乌扇、黄远、夜干等,多年生草本。高0.5~1.2米。根状茎为不规则的块状;须根多数带黄色。茎直立;花为橙红色,散生紫褐色的斑点。生于林缘或山坡草地。根状茎药用,味苦、性寒、微毒。能清热解毒、散结消炎、消肿止痛、止咳化痰,用于治疗扁桃腺炎及腰痛等症。

明·李时珍《本草纲目》曰:

射干即今扁竹也。今人所种,多是紫花者,呼为紫蝴蝶。其花三四月开,六出,大如萱花。结房大如拇指,颇似泡桐子,一房四隔,一隔十余子。子大如胡椒而色紫,极硬,咬之不破。

羊踯躅(zhí zhú)

又名惊羊花、三钱三、毛老虎等,落叶灌木,高1~2米。老枝光滑,带褐色,幼枝有短柔毛。单叶互生,叶柄短。总状伞形花序顶生,黄色或金黄色,内有深红色斑点。常见于山坡、石缝、灌木丛中。其根、茎、叶、花和果均入药。民间通常称它为“闹羊花”,羊误食后往往踯躅而死,故得名。

宋·苏颂《图经本草》曰:

春生苗似鹿葱,叶似红花,茎高三四尺。夏开花似凌霄花、山石榴辈,正黄色,羊食之则死。 A2Kbtc3VGhXTE3SgU9Jeisu4q954CdS9R8mZYD78mAC6I6HU9l/bTRFSlh5Q8hJ3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