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The eighteenth day
第18天

公司生态

人类需要一个背景网,通过该网可以看清自己的宇宙,天地万物、生灵、人类都非永恒,为了川流不息的永恒奋争。

——《沙丘》弗兰克·赫伯特

introduction
本节导读

生态,是个热词,我也蹭个热点。生态一词源于古希腊字,意思是指家或者我们的环境。简单地说,生态就是指一切生物的生存状态,以及它们之间、它与环境之间环环相扣的关系。

中医说人体内各器官之间是有各自不同的分工的,任何一部分出了问题,都会导致人出现不舒服的状况。西医也有类似说法,胃病通常是压力引发的,如果你看胃病,医生给你开精神抑郁的药,请不要奇怪。

对于公司来说,它的内部也有几个重要的系统。如信息系统、物流系统、资金系统和人力系统等。公司正常运转前提就是各个系统各司其职,否则必然出现局部影响整体的情况。

企业对人的管理,就是要营造一种环境,用热词,就是要有良好的公司生态,让身处其中的员工自愿为了企业目标而奋斗。

OK,看到这里还觉得对公司生态一词概念模糊,没关系,你某宝搜生态瓶,秒懂。

“在聘用员工时,作为雇主,经营者会开出条件,比如月薪是多少。应聘者如果接受,就会同意在这种条件下提供自己的劳动力。但是,这不过是由签订雇佣合同形成的一种买卖性的劳资关系。但是,经营者所需要的是能与自己同心同德、同甘共苦的‘伙伴’——分担经营责任的‘共同经营者’。要以这样的心态将员工迎入公司。特别是小企业,没有可以依靠的人,只能将仅有的员工当作伙伴,让他们与自己想法一致,努力工作,支撑事业的发展。”

稻盛和夫说的这段话,就是一种企业生态环境。当然,绝大多数企业不是这样的生态,所以他们也成不了京瓷吧。

以下案例,比较有代表性,能说明管理的是动态的,是和公司生态息息相关的。人力资源管理或者任何管理,都不应该抛开公司环境来谈,也不能脱离公司经营去谈,甚至和其他系统都息息相关。如何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如何做到战略高度,这一点是关键。

1.HRBP养成三阶段

说理论不是我的风格,讲道理不是你想听的,咱们直接点,HRBP首先要贴近业务,如何贴?大白兔77的观点是,想紧贴业务,有4个小技巧:

一、学外语

这里的学外语,不是学英语,也不是学法语,是学业务的语言。比如建筑行业,业务人员总提到的四大员是什么呢?销售行业,他们在说的地推是啥?SKU是啥?

如果你不懂别人在说什么,你和他的沟通就进行不下去,现在网络如此发达,知乎、百度、果壳,都是我去学业务语言的好去处。

另一个简便的方法,买一本行业相关的书,一周看完,专业词汇就能懂七八分了。

二、开会

虽然我一直不喜欢开会,但你接触一个行业的初期,一定要抓住各种开会的机会。经营周例会、月例会都是很好的学习业务的场合,遇到没听懂的,会后找相关的同事请教,你周围的人都是你信息的来源。虚心请教的人,别人一般都不会拒绝你,谁不想当老师呢?

三、懂业务流程

我的经验是,当遇到业务上的问题时,拿出纸和笔,用圆圈、方块、箭头画出业务流程,遇到我画不下去的,我就去咨询业务人员,等我的图清晰表达出来,往往问题的症结也就浮出水面。

四、了解业务目标

招聘工作为什么总是在救火,是因为我们自己站得不高,看得不远,对业务目标提不出建议。同样的,人力资源工作一定是和公司的战略目标息息相关的。

//·第二阶段·//

成为优秀的HRBP有哪些靠谱的方法?优秀的HRBP核心能力绝对是解决问题的能力,解决问题有哪些靠谱的方法呢?

一、用自己的专业性找到业务提出的诉求的关键点

HRBP不仅仅针对业务部门提出的诉求做出回应,还要更全面地、更准确地找到业务部门的痛点,而这个痛点,他们自己往往并没有意识到。我曾经讲过一个故事,某公司销售业绩很不好,于是人心涣散,有7、8个员工提出了离职。销售总监来找HRBP提出招人。

HR通过和业务沟通发现:业绩不好的根本原因是与员工的沟通不够,员工只觉得压力大,公司只会逼业绩,对员工的发展关注也不够,觉得在公司没有发展,另外对员工的激励不够,公司的提成不到其他公司的一半。

得出这些结论之后,HR提出了一套解决方案:第一加强与员工的沟通;第二主动去关注员工的职业发展,在部门内实行轮岗;第三,加强物质的和非物质的激励,激发团队活力,进行情景式的培训学习。

这个解决方案实施了2个月后,销售部员工的士气明显得到提升,离职率大大降低,业绩也逐步上升了。

上面的例子告诉你,解决方案是从现状描述到根源分析,再到解决方案设计与实施的过程,并不仅仅是写出几页纸的文件。

二、用数据和案例说话才有说服力

有了数据和案例,就有了话语权,就有了说服力,就有了竞争力,数据及数据背后的逻辑思维能够支持决策。

哪一些可以用数据解决呢?公司的薪酬水平与行业的对比,人员离职原因分布,人员结构分析,不同部门与层级的人员变动情况分析,员工薪酬增长趋势分析,不同层级的人员年度培训小时数,对比这些数据,你能看出问题所在,并找到解决方法,做出合理的人力资源管理决策。

三、极具实施性的解决方案设计

好的解决问题的方案包括:政策、流程、活动、实施、工具模板。任何方案都要考虑实际情况,没有最好的,只有最合适的。好方案一定是针对业务场景的具体设计。

如果你的方案里有实施,那就能打80分,如果你加上了实施中使用的工具,比如各种表格,那能打90分。现在回头看看,你从百度搜到的人力资源方案,大多这两项是缺失的,也才70分。你完全可以做出更厉害的方案。

最后记得对解决方案实施结果的评估,一件事做了,是要追述的,就跟放箭一样,你只管射出去,是不对的,你要看看中了几环,中几环是好的,中几环是不理想的,设计定量的评估标准。

以上说了这么多,最后想提醒同行,初级HRBP可能更多的还是做传统HR做的事:招聘、培训、员工关系。这个时候,不要觉得枯燥、乏味、没有挑战。给自己一点时间,如你提出的问题,去紧贴业务,你会发现乐趣无穷,祝成功!

//·第三阶段·//

等更高阶,就能参与业务计划了,如何参与?

一、熟悉业务

看书,请教,看业务人员的朋友圈,他们喜欢的公众号,他们长泡的论坛……

二、参与制定业务计划并保障业务计划得以实施

1.新项目要招多少人?岗位职责是什么?架构怎么设计?薪酬怎么拟定?这些你可以参与,而当业务提出你要招多少人时,请告诉他,我不清楚项目情况,所以能不能给我详细说明,便于我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

2.你们公司业务计划还有哪些?找来文件,看看你在其中能帮上什么忙,如果没有,你甚至可以组织如何制定科学的工作计划的培训。

3.其他可以提高业务计划实施效率的能力培养和培训。

4.最重要的!考虑业务部门的现实需求。做出来的东西是能帮助业务部门实现目标的。

三、参与处理业务问题

1.业务部门互相扯皮,你梳理清楚流程,是参与。

2.业务部门抱怨审批繁琐,你提交合理的审批权限并获准,是参与。

3.业务老大想启用或贬某人的时候,你提供了相应数据和你的评估,是参与。

4.感知员工状态、动态,及时预防和解决一些问题的发生,是参与。

5.调解企业内部各层面的劳资矛盾,是参与。

总结:逐步去做,慢慢获得信任和授权。

2.新员工离职率很高,怎么办?

董小姐和我已经分别在不同公司了,她说:亲爱的77姐,我现在的公司,疯狂地招聘,一个月可能新进20、30个人,但也疯狂地离职,下个月呢,30个人可能60%都走了。首先我们公司待遇给的还是不错的,比同行业的都会高一些。其次呢,我知道这些人还是比较符合我们公司的要求。

她继续说:嗯,我做了这么多年的招聘工作,看人还是看得蛮准的哦。并不是说他们工作得不开心或者是说高就了还是低就了,引起的离职。部门的负责人那也都是很好沟通的,照理说也不会是因为和部门老大的冲突而离职。

我就不明白为什么可以这么大规模地走人呢?

从她的描述当中,我也觉得挺奇怪的,一定是有什么原因。但董小姐把我可能猜到的原因都给堵死了:

1.不是招的人不合适,按照她的经验,和我对她的了解,这些人一定是蛮不错的,合适公司的。

2.也不是因为钱。

3.也不是因为和负责人相处不融洽。

到底是什么原因呢?因为我不在现场,我问了她4个问题:

1.老员工稳定吗,为什么?

2.有竞争对手集体挖人吗?有些公司基层员工培养工作做得蛮好,被誉为行业的黄埔军校,同行喜欢挖。

3.员工走的时候都跟你抱怨什么呢?

4.你发现公司有什么发展上的异常吗?

她给了我答案:首先老员工挺稳定,离职的都是新员工,排除有人去集体挖人,员工都是零零散散走的,而且据事后的跟踪,也并没有到了某一家公司,甚至有的人就裸辞,还没有找到工作,就跑了。那第三个问题呢?他说员工大多数抱怨的是公司变化太快了,自己有一点跟不上节奏。第四个问题,她发现确实这段时间公司的发展速度太快了,很多东西没有固化下来,所以在其中的人就感觉到这种汹涌澎湃的“音浪”,不晃,会震到地上!让人有一种不稳定的感觉,同时因为变化太大了,员工在做事上,也有一点无所适从。

我和董小姐一起推导,可能导致新员工大量离职的原因:新员工还没有熟悉岗位,就被委派了新的任务,还没有熟悉新任务,又被委派了第三个任务,在这种动荡当中,对人心理的冲击和压力是非常大的,于是选择放弃了高薪。

如果我们的公司也遇到这样的情况,那有什么样的对策呢?

首先,公司的这种高速发展,是我们没有办法去干预的。同时也是一个好的现象,为了应对这些变化,我们管理者要做的事情:

1.加大沟通频率,及时了解员工想法;

2.每次变化,有小贴士赠送,讲清楚发生了什么,员工要做什么,特别是部门老大们要学会这个方法,清晰地指派工作任务,并给予指导;

3.部门老大都会抱怨说自己已经很忙,没空带新人,这是客观存在的情况,需要人资出面,协助完成带新人的工作,比如,部门出带新人的计划,他没空执行,你帮他执行,但计划一定是详细的,有具体内容的;

4.部门老大抱怨开会太多,影响在部门内指导工作,那么能不能改变会议形式,只必要的人参加,其他有必要知道的,参考会议纪要,甚至会议纪要都可以录成语音,给没空的领导吃饭、睡觉、打豆豆的时候听,帮他们节约时间;

5.帮部门分清重点,哪些变化是必需的,哪些可以缓一缓,有节奏地推进;

6.改变新员工培训模式,每次培训短10分钟,频率更多,随时发现问题,能随时解决;

7.如果条件允许,启动企业师兄师姐制,一个老人认领一个新人,就像大学新生入学一样,让师兄师姐帮他们快速适应,这样的小组,建议部门交叉,不要同一个部门,一方面没有利益冲突,另一方面也促进跨部门沟通交流。

董小姐决定首先改变新员工的培训模式,从她最能做的事开始做。把一个月集中一次培训改为一周一次,每次就10分钟。可能5分钟讲重要的制度,另外的5分钟,大家提出疑问,人力资源部进行政策性解答。

董小姐还决定,每一次当公司有了制度、政策、流程、工序的变化,及时发放小贴士。小贴士就用电子名片的形式推送给每一个需要了解变化的员工,让大家能够清晰地知道有了什么变化,需要做哪些事情,而且针对不同的岗位有不同的指导。

我赞同董小姐逐步推进的方式,7个点子,不一定要用全,也不一定就要一起用,多头任务有时候反而效果是不好的。类似于我们要学习很多的科目,每一个都蜻蜓点水,或者每一个都没有经过论证是不是对自己有用,就盲目去学了。可能很辛苦,一年以后也没有看到成效。试用某一两个方法,收到效果,我们就坚定地坚持下来,没有效果就非常果断地放弃,切换到另外一个跑道,我们的管理会更灵活,更高效。

tips: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真实案例,AA公司,老板不需要制度,推崇奉献精神,年轻人不买账,中年人为了生存,勉强服从,HR想对上管理,改变老板。

BB公司,基层管理干部不把自己当干部,混同于一般群众,还说负面言辞。该公司HR想进行基层干部培训以改善现状。

CC公司HR想针对公司各职位做一套面试评价表和对应的面试题,通过员工访谈发现想法太天真了,公司状况很特殊,没有办法按职位分类。

还是AA公司HR提问,怎么才能提升自己的阅读吸收能力。

以上问题的根本问题其实是什么?无非三点。

1.适应环境——CC公司的HR解决该问题,去做适应他们公司的招聘手册就好,不一定就要按职位分类,按工种分行不行?按通用、管理和技术分行不行?

2.利用环境——AA公司HR提出的阅读吸收转化,可以渐进式,跟企业管理改善一个样,能转化多少是多少,比不转化强。

3.营造环境——AA公司、BB公司解决他们的问题,得用这条。前面说了,公司对人的管理要营造一种环境,让身处其中的员工自觉自愿地为公司目标而奋斗,但记得,上梁不正下梁歪,老板对员工有没有奉献精神?这道理他愿意听,愿意践行,公司就还有希望。不愿意,你对上管理不了他。“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只要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加了力,受力物体反过来也肯定会给施力物体增加一个力,你想对上管理?就要准备接受反作用力。同理,改善基层管理干部的行为,也得先改变他们的思想意识,并教会他们管理技巧,这些可以在有形的培训中达成,也可以在无形的潜移默化中达成,复杂点说,要衡量你们公司的人才培养模式。 EIqbjYnmYj/VccSNSw4qPGJanlxzIfyelDVi66TEQs2Jq+IAl+6qSvdqa8+xFmDi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