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前 言

“没时间读书。”

“即便买了书,也大多只读一半就放弃。”

我非常喜欢读书,有时克制不住会购买很多书。但往往因工作忙碌而没有时间阅读,最终只好把它们束之高阁。

我在这本书中想要告诉大家的是如何从被动读书变为主动读书。

在写这本书的过程中,我仔细观察身边那些十分出色的人,发现他们都有共同的特点:

·即便工作再忙也会坚持读书。

·将书中的知识活用到自身的工作和生活中。

他们并不是在盲目地读书,而是有明确的阅读一本书的理由。所以,他们不仅能挤出时间读书,还能快速阅读并领悟书中的知识,然后立即付诸行动。

我们再来看看被动读书的人。

例如,他们经常抱怨没时间读书,就足以证明他们不会合理安排时间。如果那本书真的十分有价值,他们肯定会调整优先顺序,挤出读书的时间。

我个人认为很多人都是在被动读书。

许多人认为读书是一件好事,因此漫无目的地、一本接一本不停地读书。

有的人只读畅销书。

有的人读过一本书后,只觉得“这样啊”,便置之一旁。

如果采用被动读书这种方式,很难做到完全理解书中所表达的内容,最终也无法从中获益。如此一来,我们就会慢慢形成读书无用的想法,其结果必然是对书籍敬而远之,最终陷入恶性循环。

优秀的人会积极主动地读书,采取“进攻”的读书方式。

他们虽然平时工作十分忙碌,但也会选择自己需要阅读的书籍,争分夺秒地阅读,并且将书中的知识转化为己用。

我在麦肯锡公司废寝忘食地工作时,也坚持每月读10本书以上。我能够读如此多的书,是因为读书本身也是我工作的一大部分。我经历了多次失败,最终掌握了一套能够在有限时间内最大程度提高阅读效果的“独家秘籍”。

最近我深刻体会到,在读书的人中能够拉开差距的关键在于能否将书中的内容应用到工作和个人成长中。应该在达到一定标准之前不断读书,但是超过了这个标准后则要限制读书。这时,最重要的是将书中内容付诸行动。

如果能做到这一点,即使一周或一个月只阅读一本书,读书的价值也会很高。在这本书中,我不仅会介绍我在读书方面的“独家秘籍”,还会向大家介绍书的使用方法。

几天内读完15本书的麦肯锡时代

首先,给大家讲述一下我个人的读书经历。

从小学二年级起,我便开始读日本讲谈社出版的少男少女文学全集、CTON动物图集、怪医杜立德系列丛书,还有儒勒·凡尔纳等作家的科幻小说、《鲁宾逊漂流记》《格列佛游记》等探险小说。

中学时代,我阅读了《简·爱》《呼啸山庄》等著名恋爱小说以及世界文学全集中的大部分小说。

高中复读一年后考入日本东京大学。大学期间,我用在读书上的时间甚至超过了学习的时间。这期间我读了《坂上之云》《三国志》《罪与罚》等书籍。

到目前为止,我一共阅读了大约1800本书。

毕业后,我进入小松制作所工作,开始阅读大前研一和卡内基等杰出人士所撰写的商务书籍。其中,《人性的弱点》《人性的优点》等书都成为我工作中重要的指南。

后来我到斯坦福大学留学,毕业回国后进入麦肯锡公司工作,成为了一名咨询师。为了做好企业咨询师的工作,我必须阅读大量的书籍。

从此,读书成为我工作的一部分。

为了成为一名合格的企业咨询师,就必须要全力以赴地为各个行业的企业客户处理经营上的课题。咨询师在工作中涉及的客户公司的行业范围很广,主要有汽车、机械制造、食品,也有通信基础设施的相关企业以及金融机构,等等。涉及的课题也从拟定未来发展战略到组织机构改革,再到人事制度调整、培养企业骨干、市场开发和开发新项目。

如今我已养成一种习惯,每当在工作中涉及新领域时,就会到书店买15本左右的相关书籍,并在几天内阅读完。为了在工作中获得更大的成果,必须要在短时间内掌握相关领域的基础知识。

比如,当前客户是石油行业的公司,我就会立刻去书店买下书架上的所有相关书籍,并依次阅读。虽然公司也有图书馆,但图书馆中的信息可能会过于陈旧,所以我还是会经常去书店。

听到这里,或许有些人会怀疑几天的时间能否看完十几本书。

实际上,阅读之前我已经有了明确的目的,在读书时会在相关页上贴便签,这样我在推进项目的过程中能够随时参考书中内容。带有明确的目的去读书,不仅可以整理脑中思路,而且还能在与客户交谈时就该领域的相关内容进行探讨。

另外,对于开展新工作、接触新领域,或者从事销售和咨询方面工作的人,在已经有既定客户的情况下,我建议应该立即阅读10 ~ 15本与客户所从事的领域相关的书籍。

或许有人会觉得,可以读完这么多书吗?其实只要粗略地阅读,在重要的地方贴上便签,之后再重新阅读,效果就会截然不同。

先粗略地读一遍,对于书中的内容会有大致的印象,之后暂时把书放置一旁。在推进项目的过程中时常参考贴便签的地方,将相关内容作为资料使用。

虽然我在麦肯锡从事咨询工作,但我本身是机械专业的硕士,原本并不具备经营方面的知识。因此,我读了大量关于咨询工作方面的书籍,如战略、组织、市场行情、金融、体制、人事、知识产权,等等。

由于工作关系,我也阅读了大部分的知名商务书籍,例如彼得·德鲁克的大部分名著、汤姆·彼得斯和罗伯特·沃特曼合著的风靡世界的《追求卓越》,等等。

为什么我能够在繁忙的工作中阅读如此多的书籍、掌握如此多的知识,在这本书中我将为大家详细道来。

培养“为行动而读书”的习惯

有人常常抱怨“没时间读书”“读了书也没什么用”,但其实他们只是不了解读书方法和掌握知识的方法。

最重要的是把读过的内容充分运用到自己的生活和工作中。如果读过的某一本书成为了改变自身的契机,那么,这比起那些读了上百本书却没有任何改变的人就能够更早地获得更好的成果。其实我也十分想把这个深刻的领悟告诉给年轻时只顾读书的自己。

在本书中,我也将告诉大家这一方法。

掌握信息、付诸行动,才是关键

2000年,我离开了工作14年之久的麦肯锡公司,从那时起我便主要从网络上收集信息,并且在之后的10年间,关注的重点也完全转移到了网络上。我虽然及时关注技术、企业、产业等相关新闻,但同时也感觉自己没有时间读书了。最近,我再次将重心转移到读书上,理由主要有两点:

·网络上的信息不具备系统性。

·网络上无法获得涉及事物本质的深层次的知识。

网络上的信息适合了解新的事物,原因在于其中大部分的内容都是在短时间内写成、较为浅薄的知识,即便大量阅读,最终也很难加深自身的见识。

因此,在阅读书籍的同时,经常关注网络上的信息,不断深入挖掘自己的想法并持有独到的见解,这样才是对自己最有帮助的。

当今社会最紧迫的任务是加深对于知识的理解,并进行独立思考。

图1 日本和美国制造行业(IT相关)中大

1.可穿戴设备

2. IoT(物联网)

3. 数字医疗

4.互联汽车、无人驾驶汽车

5.人工智能、机器人学

6.大数据

7. 3D打印、创客运动

8.众筹

9.共享经济、共享服务

10.安全保障、隐私

*特征为“IT”ד数据”ד平台”ד互联网化的硬件”的革新

图1体现了日本和美国制造行业(IT相关)中大企业竞争实力的变化。如图所示,20世纪50年代以后,日本逐渐缩小了与美国企业之间的差距,而到了20世纪80年代,日本呈现出超越美国的态势。而到了20世纪90年代以后,这种态势进一步扩大。

但是,在人工智能、机器人、大数据等领域,日本则落后于美国。2000年以后,由于IT应用的迅速发展,日本被美国远远甩在了后方。

为了重新激发人们的活力,让充满危机感的人们有效地从书籍和网络中获取信息并且付诸行动,这才是最重要的事。

当然,在激烈的竞争当中,以读书和收集信息为基础,让自己不断成长也是十分重要的。

希望广大读者能够将本书中介绍的读书方法转化为自身的习惯。同时,如果这本书能对大家今后的成长带来一些帮助,我将深感荣幸。

赤羽雄二 n3n8jz9WWcrqux6ullJHUT1JS/7yUdPAUOrYnCwcgQk/lUz1OVZwhNUeZWddBZVD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