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 第三节 |

各地语法的异同

如果拿语音、语法、词汇三者比较,各地语音、词汇的差别很大,而语法的差别很小。就语言的历史而论,语音和一般词汇易变,基本词汇变化较慢,语法变化最慢。中国各地的汉语方言该是同源的,我们认为它们的语音词汇在原始一定相同。后来因为语音词汇易变,它们分道扬镳,就弄成现在相当复杂的样子。语法变得最慢,所以各地的语法都离开原始出发点不很远,同时,它们相互间的距离也不很远。各地的人说话互相不懂,首先是词汇作梗,其次是语音妨碍,与语法的差别无关;因为语法的差别实在太小了。

但是,差别大小,只是相对的说法;如果我们仔细观察,各地的语法并不完全相同。当你依照北京语法去说广州话的时候,广州人虽能完全懂得,但他们仍旧觉得你不够广州话的味道,就因为你没有遵用广州的语法。

要知道各地语法的异同,首先该把词汇与语法的界限分别清楚。例如——

北京人说:今天下雨。

苏州人说:今朝落雨。

广州人说:今日落雨。

这只是语音、词汇上的不同,在语法上则毫无分别。语音上不同,不必解说,大家都可以明白;词汇上的差别,如北京说“今天”,苏州说“今朝”,广州说“今日”,又如北京说“下雨”,广州、苏州说“落雨”。然而语法上并没有什么不同,因三处方言都是把“今天”放在第一,谓词放在第二,宾语放在第三。像这一种的句子,非但三处方言如此,全国汉语方言也莫不如此。在此情形之下,我们可以说全国汉语方言有其共同的语法。

至于要看各地语法的异点,我们可以定下两个标准:

(一)词的位置不同;

(二)虚词的用法不同。

以词的位置为标准者,又可细分为下列诸类:(甲)谓词的位置。

官话、吴语(大部分):到南京

闽语、粤语、客家话: 南京。

(乙)副词的位置。

1.数量的限制。

官话、吴语: 买几本书。

闽语、粤语、客家话:买 几本书。

2.方式的限制。

官话: 到杭州了。

吴语:杭州到 哉。

(丙)介词的位置。

官话、吴语:猫 狗小。粤语:猫细 狗。

客家话:猫 细。

(丁)动词语尾的位置。

官话:买得 许多东西。

吴语:买 着交关物事。(与官话语法同)客家话:买得许多东西

(戊)间接宾语的位置。

”客家念 pun ,给也。

以虚词的用法为标准者,又可细分为三类:

(甲)虚词的数量相等,但用途有广狭之分。例如:

②或“我看见仔俚哉。”

(乙)虚词的数量不相等,因而甲地的语法不如乙地语法之细。例如:

北京人说:“他们早已 了。”

苏州人说:“俚笃老早去 个哉 。”

苏州单说“个”是表示过去,单说“哉”是表示完事,“个哉”连着说是加重完事的语气。北京对于加重完事的语气,没有特别的说法,仍只用一个“了”字。

(丙)乙地的虚词用法为甲地所无。

苏州的“咾”,北京无词可与它相等,只有文言里的“而”字与它颇相仿佛〔“(彼)立其旁 言”“(彼)张目 起坐”〕。

上述的两个标准还不能概括各地语法的异同。譬如说助动词用法的差别,就在那两个标准之外。我们试看:

a "冇'',广州念mou。“乜”广州念mat。

a“㬟”,苏州念fən,“不曾”也。

b “円”,客家念mang,“不曾”也。“乜介”,客家念mat-kai,等于北京的“什么”。

北京、上海、广州是一派,他们都借动词为助动词(像英文借verb“to have”为auxiliary);苏州、梅县、博白是另一派,他们都不用助动词而用副词(等于文言的“未”或“未尝”)。由这一种情形看来,我们还可以知道一件事,就是同系的方言也可以有不相同的语法(如上海与苏州,广州与博白),不同系的方言也可以有相同的语法(如北京与上海,苏州与梅县)。

有时候,语法的分别,与词汇的分别同时存在。例如上海的“呒末”等于文言的“无”与“未”,也等于苏州的“呒不”与“㬟”;于是我们注意到上海“呒末”一词的语法用途较广,同时它的意义范围也较广。在这情形之下,语法、词汇二者都有分别,我们是不应该只看见一方面的。 iI/T81eFuZROGrixuNUbM4WIJKAOjY7XPqHEDaNmbY5y7rD8k4fmfb1uU0l3QDh/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