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来织造南京云锦的原材料是很有特色的,除了与一般锦缎织造一样,要对所用的丝线进行染色之外,还大量使用金银箔线和孔雀羽毛制成的线做原料。对线料的这种颇具特色的使用普遍见于云锦的三大品类之中,即库缎、库锦、妆花。
库缎即花缎,是一种本色的提花缎,在缎地上起本色或其他颜色的花纹,花纹有亮花与暗花两种。库缎中一种所谓“妆金库缎”,其部分花纹是以金线织出的,又有一种用金银两种线织花,称“二色金库缎”,又有一种以很小的金银花做点缀的,称“金银点库缎”,或称“挖金花库缎”。
库锦包括“织金库锦”和“织彩库锦”。织金库锦的花纹全部用金线织成,或将满地金花大花纹的地部,织成细密的连续纹加以衬托;也有的用银线,但习惯上都统称为“织金”或“库金”。织彩库锦又分“彩花库锦”、“抹梭金宝地”、“芙蓉妆库锦”等。
彩花库锦属于小花纹单位的彩库锦,除用金银线外,还用少量的彩线;抹梭金宝地是用圆金线(捻金)织满地,花纹轮廓用片金绞边(称“金包边”),显得金碧辉煌。
妆花是工艺最为复杂,也最具有特色的云锦品种,它的特点是用色多,色彩变化丰富,需要专门染出各种不同的深浅色彩的丝线来。在织造上则像缂丝一样“通经断纬”,(即经丝贯通织品,但不同色彩的纬丝根据画面分段织出,在背面减少了多余的浮丝,更为平整),用绕有各种不同颜色的彩绒纬管,对织料上的花纹作局部的盘织妆彩,配色没有任何限制,非常自由。花纹常分出色彩层次,可多达十几色乃至几十色。由于妆花的配色复杂、用料严格、织造特别,譬如通经断纬和大量使用黄金白银以及孔雀羽毛等,其工艺尚无法用现代化的机器取代。
将固体的金银织到锦缎等人工织物里去,体现了我国人民对物性的了解和驾驭能力。从四川成都金沙遗址出土的“四鸟绕日金箔刻花”、“蛙形金箔刻花”推知,早在3000多年前的商代晚期,我国先民已经懂得打制金箔将其卷曲用于装饰了。到了北宋末年,据当时文献所记用于服饰的金工艺有18种之多,含:销金、贴金、缕金、间金、戗金、圈金、解金、剔金、捻金、陷金、明金、泥金、榜金、背金、影金、阑金、盘金、织金金线等。从字面看,这18种与金有关的工艺,有的明显是用于丝织的。云锦所用的金线有两种:一种是“圆金”,另一种是“扁金”。圆金是将金箔的长条螺旋式绕在丝线上,因为过去用手捻,所以也叫“捻金线”。扁金也称“片金”或“缕金”,是将金箔裱在绵纸上,切成细丝。圆金质地牢,扁金光泽亮。
孔雀属于雉科鸟类,我国产的为绿孔雀,雄鸟体大,包括尾羽有两米多长。毛羽色彩绚烂,以翠绿、亮绿、青蓝、紫褐等色为主,多带有金属光泽。尾上覆羽延长成尾屏,上有五色金翠线纹,开屏时尤为艳丽。古人多将它与凤凰相比,视孔雀开屏为吉祥。人们把孔雀的尾羽覆在车顶上,显示华贵,叫做“孔盖”;以孔雀和翠鸟连称,用“孔翠”比喻最美的事物;认为孔雀和大雁行有仪、飞有次,是知礼,故以“孔雁”为威仪。
定陵出土的明朝万历皇帝的“织金孔雀羽妆花纱龙袍”,就是用孔雀羽毛捻成线织成的龙袍,这也是南京云锦艺术的杰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