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心理因素与过敏性鼻炎-哮喘综合征的关系也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大多数哮喘病管理指南或哮喘病管理手册均对社会心理因素给予了较大的关注。研究已经证实患者的受教育程度较低、依从性差、医疗保健条件的不足与哮喘病的病死率和患病率有关。目前大多数作者认为社会心理因素与哮喘的发作有着密切关系,Lehrer等提出了在对哮喘病的研究中应把精神因素、心理因素、情绪因素和个性因素等考虑进去。某些研究已经证实在大多数哮喘病患者都可因某些精神心理压力、情绪因素的改变而诱导喘息发作,这在成年患者较为明显,如焦虑、生气、精神紧张、恐慌、忧郁、愤怒和烦恼等均可成为哮喘发作的诱因之一。此外患者所处的社会经济状况较差(如不能承担吸入糖皮质激素等药物的费用)、社会医疗保健条件不足(如缺乏相应的抗炎治疗药物或雾化装置、不能掌握一定的哮喘病自我管理技术、缺乏哮喘或变态反应专科医生的指导)均可严重影响哮喘病的稳定性。
目前公认在患病数年的慢性哮喘病患者中绝大多数或多或少有精神、心理和情绪等诱发因素的存在。哮喘病发作的突然性和不可预见性可以使患者产生担心和恐惧心理,特别是有危重度哮喘发作病史的患者,轻微的心理波动就可以诱发哮喘。笔者就曾遇到过一位患者因为忘带沙丁胺醇气雾剂而精神紧张诱发哮喘发作,但笔者拿出随身带的气雾剂后患者哮喘发作很快自行缓解。有关精神心理因素引起哮喘的作用机制可能是非常复杂的,Lehrer等提出的用一系列生理学机制来解释精神因素诱发的哮喘发病过程尚未得到大多数学者的认可,有关精神因素与哮喘的关系和发生机制仍需进一步研究。其他社会和家庭因素如工作过度紧张、事业遭受挫折、经济拮据、社会医疗保健条件较差和患有其他疾病等带来的精神压力,因家庭破裂、婚姻失败或失恋等原因带来的烦恼和沮丧情绪均可成为哮喘病的诱发因素之一。
冷空气、空气湿度的变化、气压的高低均可诱发过敏性鼻炎-哮喘综合征的发作。在温差变化大、湿度大或气压低的地区,过敏性鼻炎-哮喘综合征的发病率明显增高,当这些地区的患者去气候干燥、气压较高的地区后,病情往往可以得到缓解。冷空气诱发过敏性鼻炎-哮喘综合征的机制是冷空气可以导致气道内热损失,致使肥大细胞释放介质,直接或间接诱发气道炎症,引起发作,温度太高或太低均是过敏性鼻炎-哮喘综合征的不利因素。
根据哮喘患者经常感觉自己的症状在雷雨天气时加重的现象,Robert等对雷雨天气发生的情况和儿童因哮喘病而急诊入院的情况进行的六年调查结果,证实了确实存在“雷雨性哮喘”的情况。发现在雷雨天气下,儿童因哮喘病而住院治疗的可能性增加了15%。曾有研究认为空气中花粉浓度的增加是导致“雷雨性哮喘”的原因,但Robert研究证实“雷雨性哮喘”的发生与雷雨天气的空气中真菌孢子浓度增加有关,而与空气中花粉浓度的变化无关。在雷雨天气下,空气中真菌孢子的浓度增加接近一倍。
运动诱发哮喘的例子在临床上很常见,对于大多数哮喘病患者来讲,运动只是诱发因素,而对于运动性哮喘患者,运动则可能是致病因素。实际上所有哮喘病患者和部分变应性鼻炎患者,在经过一定量的运动后均可出现喘息症状。其机制与运动过度所导致的过度换气,使气道热损失过多,气道内环境变冷从而诱导肥大细胞释放炎性介质并导致气道炎症有关。哮喘患儿的大笑、大哭大闹导致的换气过度也经常诱发喘息症状。
不同地区有着其不同的因素,除气候因素外,变应原种类的差异是很大的,如沿海地区以霉菌、尘螨等变应原较为常见,内陆地区以花粉、室尘较为常见。当沿海地区对霉菌或尘螨过敏引起的过敏性鼻炎-哮喘综合征患者移居内陆地区后,许多患者可不治自愈或有较长时间的缓解,这些患者去内陆地区出差时也可使病情得到暂时的缓解。研究还发现海拔较高的地区过敏性鼻炎-哮喘综合征的发病率明显低于其他地区。此外如工业区的空气污染可增加过敏性鼻炎-哮喘综合征的发病率。
临床上经常发现许多女性患者的哮喘发作与月经周期有一定关系,在月经前期、月经期哮喘症状发作或病情加重,因此临床上提出了“月经性哮喘”的诊断名称。哮喘的发作与妊娠的密切关系也证实哮喘的发作与内分泌功能有关,研究表明2.3%的妊娠妇女可以发生哮喘。
(刘颖慧 邹晓燕)